//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地藏王菩萨

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乐清 朱镜宙 著
    序
  我自从踏进佛门后,对于释尊的遗教,有著很强烈的认识。以为凡佛所说的法要,五就是五,十就是十,我们只能在五与十范围内,加以演绎或诠释,却不容自作聪明,任意增减一字。否则,必得谤法诬佛的恶报。
  因此,我每逢起草一种佛法论著的时候,必先至心忏悔,求佛加被,使我所说的能上契佛理,下经群机。


  「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一文,在五年前,即想从事著述。然而属稿四次,均未惬意,延搁者屡,用是勤自忏悔,至第五次,始得勉强成书。这是我写本论的经过。
  本论重点,是在说明菩萨行是大乘佛法的重心所系。佛在灵山会上,一再宣说:「菩萨为法王子,能荷担如来家业」。期望是何等的殷切!
  说到如来家业,没有别的,只是「牺牲个己,普度众生」八个大字。
  怎样叫牺牲个己?小则衣食金银,大则国城王位,手足头目,有人来乞,皆应施舍。
  怎样叫普度众生?歌台舞榭,屠坊淫窟,乃至无足多足,天空海底,皆去化度。
  我们不应小觑了这八个大字,试问林林总总之中,除释尊外,那个能做到?
  菩萨欲成就这种大行,不是一蹴可几,要从无量劫来,勤恳发愿,修习复修习,像地藏菩萨,是人们学菩萨行的一个最好榜样。
  释尊于涅槃前夕,在忉利天宫,当百万人天之前,宣说这部地藏本愿经,是有其深意的。
  我有鉴于此,因发愿著论,略加引伸。但自愧智慧浅薄,业障深重,未能契机契理,时用滋惧!
  当本论问世时,很荣幸地嘉义佛教会,首先重印一千册结缘外,还请菩提树主编朱斐居士代讲本论。
  香港佛教同人,也翻印了一万二百册,胜缘如此,更令我悲欣交集,惶悚莫名!
  港版筹备付印时,我在第七章结论后面,增补了一段文字,作为总结。其最后一段,我认为是大乘佛法的重要关键所在,故不惮费辞,重引如下:
  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不求名,不争利;不委过,不卸责;常反省,勤忏悔;乐善好施,怨亲平等;少欲知足,安贫守道;为众生而服务,为万世开太平;虽不能至,心窃向往之,菩萨如是,其庶几焉。
  这是大乘佛法的极则,愿与在家菩萨共勉之。

    中华民国五十七年弥勒菩萨成道日乐清朱镜宙自序

    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

    乐清 朱镜宙 著

    第一章 序说

  余读佛遗教经,至「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与诸弟子,略说法要。」「此是我最后之所教诲。」仿佛灵山最后一会,如在目前,不觉泫然欲涕!继思遗教二字,以今日术语来解释,就是遗嘱。佛弟子本来有七众;就这七众中,可归纳为出家众与在家众二大类别:

    ┌─比丘…………………┐
    │ 比丘尼………………│
    ┌出家众─┤ 式叉摩那尼…………├染衣
    │    │ 沙弥…………………│
  佛弟子─┤    └─沙弥尼………………┘
    │    ┌─优婆塞………………┐
    └在家众─┤    ├白衣
    └─优婆夷………………┘

  出家众仅是佛弟子的一部分。就事实言,在家弟子,当然要比出家弟子更多了。那末,佛既为出家弟子说了一部遗教经,作为他老人家的遗嘱。为什么对于多数在家弟子,并无一字遗言?这是我一直怀疑著,未能得到确实的解答。
  这些年来,我对于地藏菩萨本愿经,兴趣特别浓厚。每年自夏历七月一日至三十日,必日课地藏经一部;间复虔持菩萨圣号数千声,年以为常。这也许是我过去生中,对于地藏经,有著深厚因缘所致。还记得当周宣德居士与南亭老法师主持广播弘法的时候,我应南师之嘱,以「地藏经与在家佛弟子的关系」为题,写了一篇广播文字,开场白就有以下几句话:「这部经(地藏经)对于居家学佛的弟子们,需要最为殷切。因经中对于人生每一不同的生活方式,皆有一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只要照著这方案去做,那么,三恶道之门永闭,地狱自然会空,地藏菩萨也可早日毕愿,不必再待弥勒降生了。」这是我初期研究地藏经的一些了解。
  三年以前,我应南普陀佛学院之邀,开讲八大人觉经;因为这部经很薄,所以通常将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合订一本。
  当我讲八大人觉经时,常引用遗教经、四十二章经的文字,以资互证。因此,更引起我对于遗教经广泛的注意。同时也是我对于地藏经,作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第二章 嘱累

  于是,我发现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部佛对在家弟子所说的遗教。等于佛对出家弟子比丘所说的遗教经,具有同样重要性。但因经文中没有明白指出,一般人也就忽略过去了。其实「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是金口于忉利天宫,当百千万亿诸佛菩萨天龙八部之前,公开所亲宣的。这,不是遗教是什么?至于世尊对地藏菩萨所付嘱的话,一再而三,更为详尽;兹引数节,以资互证:
  分身集会品: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也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嘱累人天品: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毋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我们读了「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毋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这一段经文以后,觉与佛遗教经中「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此是我最后之所教诲」。一样的情文恳至,声泪俱下。无怪弘一大师,听经至此,不禁悲从中来,在法会上,竟号淘大哭起来。「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于此益信。

    第三章 比丘与菩萨的不同处

  或问:佛法僧世称三宝,比丘僧是世尊法统的直接继承者;世尊何以不将未来众生,付嘱直接继承法统的比丘僧,而付嘱地藏菩萨?欲解答这问题,必先明了比丘与菩萨的不同之点:
  --基于生死涅槃思想上的不同
  比丘因怖生死苦,欣涅槃乐,是以辞亲割爱,离欲出家,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期于现身得证,梵行已立,不受后有。菩萨视生死如游观,涅槃等空花,既无生死可入,也无涅槃可证。盖一则我法已空,一则法执犹在故。
  --基于戒相的不同
  传世尊衣钵,而为人天师表,受人天供养礼拜者,惟有比丘僧,见僧如见佛,供僧如供佛,礼僧如礼佛,以比丘僧法相,与佛无异故。是以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实为比丘僧所应念兹在兹者。良非如此,不足当人天师表,垂世示范故。非如此,不堪受人天供养礼敬,信施难消故。若在菩萨,本在凡俗,珠冠璎珞,示有室家,与比丘僧截然不同。这在大方广大宝箧经卷下,有一段可资发噱的故事,是大迦叶尊者亲语舍利弗尊者的。其开场白如下:
  「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夏坐三月,时大迦叶尊者,不见文殊师利若如来前,若众僧中,若于食时,若说戒日,若僧行次,都不见之。过三月已,临自恣时,乃见其面。迦叶问言:文殊师利!何处夏坐?即答我言:大德,迦叶!我住在是舍卫大城波斯匿王后宫一月,复一月住童子学堂,复一月住诸淫女舍。我闻是已,心甚不悦;即作是念:云何当共是不净人而作自恣?我即出堂,便击楗椎,欲摈文殊师利。」
  后来因文殊师利,同时化了许许多多的文殊师利,把大迦叶吓呆了!他想:那么多的文殊师利,究竟谁是真?谁是假?要从谁摈起?万一摈了一个,又化现一个,那就永远摈不尽,岂非成为笑话?算了罢!于是这场滑稽闹剧,也就从此闭幕。从这段记载里,我们可得一个启示:比丘与菩萨,因法相的不同,对于戒行的开遮方面,显然也有分别。后宫是妃嫔所居之地,淫舍是妓女窟,童子学堂,也是闹杂之处,穿了和尚衣,自然不能到那种地方去乱闯。而在家菩萨,就无所谓了。
  --基于教相的不同
  佛在遗教经里,除以持戒四谛法,反复告诫诸比丘外,还有下列的遮止: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计算,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上述的种种,在比丘,皆言「不得」。语极决绝,绝无通融余地。若就在家菩萨言,无一不是正当活动。故地藏经中,并无半语及此。
  --基于愿心的不同
  比丘以解脱为其终极目的,故其最初发心,即以个己为对象,速求自了,不问苍生。菩萨以度生为其终极目的,故其最初发心,即以法界为对象,有一众生未得度,菩萨誓不入涅槃。因此,比丘与菩萨的修习方法,也就彼此大异。大方广大宝箧经卷上云:
  「佛言须菩提:汝今能知法界性耶?须菩提言:世尊!若离法界有余法者,可知法界,能知法界。佛语须菩提:无有一法离于法界,谁知法界?时须菩提默然不答。尔时文殊师利语须菩提:大德!汝今何故不答如来?须菩提言:以我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何以故?我本不修习无尽无碍辩故。如是无尽无碍辩者,是菩萨有。有碍有尽,是声闻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成佛心。菩萨如欲成佛,必须三大阿僧祇劫,广度众生,方得圆满。然因众生根器不同,菩萨更须先修习无尽无碍辩才,始能适应众生根器。而在声闻比丘,自度重于度他,自无此必要。可见愿心不同,其所修习亦异矣。
  --基于名实广狭的不同。
  凡是比丘,必须剃除须发,辞亲出家,服三法衣,受具足戒。菩萨不然,只要能发大心,不问外道异类,均可称为菩萨。例如:
  婆罗门女,外道也;无毒鬼王,以菩萨称之。(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无垢施女,优婆夷也;世尊称为无垢施菩萨,授记成佛,号无垢光相王如来。(大宝积经卷一百)大萨遮尼乾子,外道也;世尊授记,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名实慧幢王。(大萨遮尼乾子授记经)遮罗迦利婆罗阇迦众,亦外道也;世尊授记,于星宿劫,皆得作佛,同号普闻高名称佛。(大宝积经卷七二)主命鬼王,异类也;世尊授记,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无相如来。(地藏经阎罗王众赞叹品)他如龙王、龙女、阿修罗王、迦楼罗王、鸠槃荼、乾闼婆、夜叉、紧那罗王,以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一直至净居天等,或为鬼神身,或为畜类身,或为诸天身,皆蒙世尊授记作佛。(大宝积经卷六二至七一)而以上授记诸品,大宝积经都称为菩萨见实会,则其统为菩萨可知。
  本来菩萨二字,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义译是觉。萨埵义译有情。大智度论释:
  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萨。又称大士。四教仪集解卷上:大士者:大,非小也;士,事也;运心广大,能建佛事,故云大士。这已说明了菩萨的特征。而世尊不将众生付嘱直接继承法统的比丘,而付嘱菩萨,也可得一解答了。
  世尊设教,类皆因材器使,不强人所难。而佛法的度生,又广及胎、卵、湿、化。凡是有生之属,不问有足无足,天空海底,粪蛆蚊蚋,下至一微生物,皆在应度之列。至于歌台舞榭,淫窟博场,屠坊酒肆,更不必言。若逢这种场合,虽有大心比丘,然为戒相所格,自然无法出入。而在菩萨,则无此禁忌。因此,世尊在灵山会上,曾誉菩萨为法王子,能荷担如来家业,而斥声闻比丘为「焦芽败种」。法王子的任务,是要去冲锋陷阵,出入生死,保护法城,救度众生的。是以贬小褒大,乃大乘佛法自然应有的结论。同时也是大乘佛法的特色。

    第四章 菩萨初发心,胜过二乘

  世尊既贬斥声闻,褒扬菩萨,则比丘自比丘,菩萨自菩萨可知。然则世尊弟子中,究竟谁是菩萨?试就前面所列的世尊弟子中,有出家五众与在家二众;菩萨既不属于出家众上首的比丘,自然要落到在家众的弟子身上了。
  但吾国比丘,均兼受菩萨戒的,当然也可称为菩萨。而在家弟子,虽可对佛像前自受菩萨戒,然习惯上仍多受自比丘僧。不过「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自来仍为吾国出家大德们所共严格遵守。盖比丘以庄严戒相作道场,与菩萨以方便度作道场者不同。故菩萨十波罗蜜中,第七就是方便波罗蜜。若在比丘,五,就是五。十,就是十。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中,虽也有开有遮,然皆依律而行,无所谓方便也。
  菩萨与比丘的不同处,在僧史略卷下,说得更为详细:
  「后周太武皇帝,废释道二教。建德三年,诏择释道有名德者,别立道观,改形服为学士。帝赐小道安牙笏,位以朝列,不就。寻武帝崩。天元宣帝立,意欲渐兴佛教,未便除先帝之制。大象元年,敕曰:太武皇帝,为嫌浊秽,废而不立。朕简耆旧学业僧二百二十人,勿剪发毁形,于东西二京陟岵寺,为国行道,所资公给。时有高僧智藏,姓荀氏,建德二年,隐终南紫峰阁。至宣帝时,出谒,敕令长发,为菩萨僧;作陟岵寺主。大象二年,隋文作相,藏谒之,因得落发。又,释彦琮不愿为通道观学士,以其菩萨僧须戴花冠,衣璎珞,像菩萨相,高僧恶作此形,非佛制也。」
  这,说明了菩萨比丘,是要蓄长发,戴花冠,被璎珞,全是在家之相。所以当时大德比丘如小道安、智藏、彦琮辈,皆以为恶,而不肯为。而在经教里,如观无量寿佛经说:观世音菩萨,顶上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普门品说:无尽意菩萨,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供养观世音菩萨。宝冠璎珞,皆足为菩萨在家相一大证明。至于吾国出家众,虽兼受菩萨戒,然仍剃除须发,服三法衣,保持比丘法相,无宝冠璎珞之饰,即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者是。
  菩萨既属于在家弟子,而世尊在家弟子中,本有二众,是否皆可称为菩萨?原夫菩萨本有地上与地前之分。地上菩萨,自初地至十地,皆称法身菩萨。而地前菩萨,则为凡夫菩萨的总称。系指能发大心的凡夫,虽未登地,而其发心广大,不为个己功名富贵,或子孙福禄,而时能为法界一切有情,求证菩提,像这样发心的在家弟子,始可称为菩萨。世尊尝言:菩萨初发心,即成正觉。发心就是发愿,这说明了菩萨发心的重要性。菩萨发愿,上度下化,终必得证菩提,过去诸佛为菩萨时如是,现在诸佛为菩萨时如是,未来诸佛为菩萨时也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菩萨时,皆无不如是。是以大智度论卷七十八云:
  「发心菩萨有二种,一者,行诸波罗蜜等菩萨道。二者,但密发心。此中说行菩萨道者,是人虽事未成就,能胜一切众生;何况成就。如歌罗频伽鸟,虽在壳中,未发声,已能胜诸鸟;何况成就。菩萨亦如是,虽未成佛,行菩萨道,说诸法实相音声,破诸外道,及魔民戏论;何况成佛。有人言:若有能一发心,言我当作佛,灭一切众生苦,虽未断烦恼,未行难事,以心口业重故,胜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自求乐,自为身故,爱其所亲。阿罗汉、辟支佛,虽不贪世乐,自为灭苦故,求涅槃乐,不能为众生。菩萨心生口言,是故胜。譬如一六神通阿罗汉,将一沙弥,令负衣钵,循路而行。沙弥思维:我当以何乘为入涅槃?即发心:佛世尊,最上最妙,我当以佛乘入涅槃。师知其念,即取衣钵自担;推沙弥在前行。沙弥覆复思维:佛道甚难,久住生死,受无量苦,且以小乘,早入涅槃。师复以衣钵囊还与沙弥令担,语在后行。如是至三。沙弥白师:师年老耄,状如小儿戏;方始令我在前,已复令我在后,何其太速?师答:汝初念发心作佛,是心贵重,则住我师道中。如是人,诸辟支佛尚应供养,何况阿罗汉?以是故,推汝在前。汝心还悔,欲取小乘,而未便得,去我悬远,是故令汝在后。沙弥闻已惊悟,我师能知我心,我一发意,已胜阿罗汉,何况成就。即自坚固,住大乘法。」
  又引「摩诃衍论云:或有人如是言:其有发大乘心者,虽复在弊恶小人中,犹胜二乘得解脱者。」
  小乘、二乘,皆指声闻比丘说的。菩萨一发心,即超过小乘、二乘,则菩萨之非声闻比丘,更为明显。

    第五章 为什么独将众生付嘱地藏菩萨

  菩萨与比丘的不同处,已略说如上。然当世尊住世时,法将如云,为什么独将众生,付嘱地藏菩萨?这在地神护法品,也有说明: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可知此菩萨愿力的弘大与坚固,有非一般菩萨所能及。试观分身集会品云: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地藏菩萨,于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均去分身化度。而且于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像这样的辛苦工作,非地藏菩萨历劫所发坚固誓愿,实在没有人可以当此!世尊以未来众生付嘱之,自非无因。

    第六章 依经修行略说

  地藏经对于人生生活活动的指示,只可适用于在家弟子;与佛遗教经中所指示的生活方式,只能适用于出家弟子比丘者,其义正同。此亦足为本经为在家弟子遗教的一大证据。地神护法品云:
  「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以是之故,得大拥护。」
  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是本经的主眼。世尊殷殷付瞩地神,以「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此与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如贫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爱护之殷,完全没有两样。至于修行方法,经中所载,自养生送死,居家出游,以及消灾净业,戒杀布施等等,悉皆详备无遗。在家弟子,只要心体力行,自可应用无穷。不仅得免三恶道报,还可「出离苦海,证涅槃乐。」
  惟是世尊说法,率皆随问随答。因之,有同一问题,往往前后散见。今欲将其归纳一起,自不免有割裂经文之嫌。关于这一点,我曾构思累日,欲加避免,无如限于智慧,未有善法,每一念及,惶悚莫名!兹将依经修行各事,胪述于后:

    第一节 发大誓愿

  地藏经的宗趣所在,是教在家弟子,要如何能发广大誓愿。所以,我们如果要依经修行的话,第一件大事,必须要学地藏菩萨发大誓愿,然后方能与菩萨行相应。经中曾数举地藏菩萨历劫所发誓愿事相,可做我们在家弟子的一个最好榜样。如:忉利天宫神通品: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是。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亡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处?』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阎浮众生业感品: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向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画形像,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猝白难竟。』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以上四个广大的誓愿故事,皆是地藏菩萨在家一为长者子时,一为国王时,为一切法界众生而发。另二,则为优婆夷时,为救度其母而发。古德因此,有判本经为佛门教孝宝典,与儒家孝经,同具重要性。世尊在父母恩难报经里说:「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更使便利背上,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父母恩重如是,做为一个在家佛弟子的,孝养父母,是第一件大事。父母在时,和颜悦色,养志养口体;父母既亡,发愿救度;这样,才配称为佛弟子。否则,不能孝养父母,而能孝养众生;不能救度父母,而能救度众生者;无有是处。
  因「众生造业,因蔓不断。」(阎浮众生业感品)是以地藏菩萨累劫以来所重发誓愿,有如恒河沙。上面所述,不过恒河沙中一微尘,用以举例示范而已。
  十方三世诸佛,无一不是从愿力而成。诸佛国土的净秽,也无一不从愿力而成。是以诸经要集卷三发愿缘云:
  「夫佛果夐绝,登之有阶;法云峻极,届之有渐。是以创发大诚,则玄德照于来际;初立弘誓,则妙愿遍于空界。一念兴志,即尘劫之瑞华;半刻虔躬,乃大千之甘露。盖是大乘之根基,种智之津衢也。」
  发愿,是菩萨成佛之因;成佛,是菩萨愿力所结之果。我们如要成佛,必须如地藏菩萨发愿广设方便,救度六道受苦众生始。

    第二节 显示地狱真相

  在家弟子的生活,时时不离五欲,稍一不慎,就很容易堕入三恶道去。三恶道之苦,以地狱为最;所以地藏经说地狱苦处,也特别详尽。兹分述之:

  甲、地狱处所。——忉利天宫神通品: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否?』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亡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乙、地狱名号。——地狱名号品:

  「『仁者,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无日月光。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复有地狱,名曰四角。复有地狱,名曰飞刀。复有地狱,名曰火箭。复有地狱,名曰夹山。复有地狱,名曰通枪。复有地狱,名曰铁车。复有地狱,名曰铁床。复有地狱,名曰铁牛。复有地狱,名曰铁衣。复有地狱,名曰千刃。复有地狱,名曰铁驴。复有地狱,名曰烊铜。复有地狱,名曰抱柱。复有地狱,名曰流火。复有地狱,名曰耕舌。复有地狱,名曰剉首。复有地狱,名曰烧脚。复有地狱,名曰啖眼。复有地狱,名曰铁丸。复有地狱,名曰诤论。复有地狱,名曰铁鈇。复有地狱,名曰多嗔。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如是等地狱;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是言。』」

  丙、地狱罪苦。——地狱名号品:

  「地藏白言:『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或有地狱,一向寒冰。或有地狱,无限粪尿。或有地狱,纯飞[金+疾]鑗。或有地狱,多攒火枪。或有地狱,唯撞胸背。或有地狱,但烧手足。或有地狱,盘缴铁蛇。或有地狱,驱逐铁狗。或有地狱,尽驾铁骡。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丁、无间地狱。——观众生业缘品: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为无间地狱?』地藏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为。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众业所感,获报如是!』」

  戊、无间得名。——观众生业缘品:

  「『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地藏菩萨白圣母言:『无间地狱,粗说如是。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述说不尽。』」

  己、无间罪苦。——观众生业缘品:

  「又诸罪人,备受众苦。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复有铁鹰,啖罪人目。复有铁蛇,缴罪人头。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寄生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第三节 怎样会堕地狱?

  甲、不信因果。——忉利天宫神通品: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

  乙、作五逆罪。——观众生业缘品: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任,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丙、杀害毁骂之报。——阎浮众生业感品: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丁、讥毁齿笑之罪。——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生;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堕地狱的因素很多,上面所说的,不过略示数例而已。人们如能举一反三,自可得之言外。
  这里我且举一个民国初年,谛闲老法师去北京讲经,道经烟台时,同他的皈依弟子烟台道尹伍雍所说的地狱故事,详见倓虚老法师影尘回忆录第八章八二页至八七页。回忆录说:
  「谛老也知道伍的夫人是程某的女儿。程某在过去做过大官;此时他已死去。他夫人很信佛,还办了不少的慈善事。在谈话之间,谛老忽然想起一段奇闻:
  『你知道吧!』谛老对伍道尹这样问:『近来上海出一段奇闻,差不多人人都知道!』
  『我还没听说呢,什么奇怪事?』
  谛老又沉思了半晌,像说闲话似的,把这一段新闻,从头至尾的说出来。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位程某,是一个官宦人家,家里很富足。程某在上海故去了。他还有一个太太,念夫心切,自从夫君死了以后,整天哭的要死要活,想要与夫君再见一面。那时侯,在上海有一个法国人,会「鬼学」。能够把新死去的鬼魂招来,与家人重行见面谈话,一次要一千块钱。程太太因为家道很富足,化一两千块钱,也算不了什么!只要把夫君招来见见面,这就心满意足了。于是请法国人到了家里,晚间,在大客厅里摆好坛,把电灯一熄,法国人就在里面掏诀念咒,约有一点钟工夫,电灯完全又开了,但却没见到鬼来。洋人说:
  「咳!这个人很难找!在阴间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后来见他在地狱里,无论怎么叫他?也叫不出来。」
  程太太自从夫君死了以后,心里疼的吃不下饭,巴不得赶紧把他招来见见面,谈谈话;谁想出乎意料之外,自己的夫君不但没来,而且洋人还说他下地狱,程太太听到这话,不由得怒从心出,火了!
  『你这个洋鬼子玩艺儿,真会骗人!』程太太恼愤愤的说:『我丈夫一辈子乐善好施,盖庙修桥,不升天,也就够冤枉了!为什么反而下地狱呢?你这不是故意污辱我们吗?』
  就这样把那个洋人申斥一顿。那位洋人,因为当时不能给他拿出证据来,所以也没法子辩驳,白受了一顿气。
  程太太气不过,仍然直叨咕,洋人也实在忍不住了。
  『好啦,你如不信的话,如果你另有新死的人,我可以给你找来作个证明。』
  『别人我不要,只要我丈夫!』她仍是气的要死的样子说。
  程太太有一位大儿子,刚在窑子里死了不几天,说这话时,从傍有人想起程太太的大儿媳妇,说:
  『大少爷不是刚死了不久吗?既然他现在能招魂,可以借这机会,叫少奶奶花几个钱,把大少爷的魂灵招来;一方面可以说说话,一方面还可以证明这件事。』
  有人把这话告诉大少奶奶,大少奶奶恐怕程太太不乐意,打算自己花钱;所以先给程太太商量一下。程太太说:
  『你们的事情我不问!』
  洋人也在傍边插嘴说:
  『要愿意再作的话,我可以减价算五百元。』
  大少奶奶很年轻,男人又刚死过,心里正在很哀痛的时候,也很想把他招来见见面,说说话,安慰一下自己的心。就是花上五六百块钱,也算不了一回事。于是就把死者的生辰八字,以及死的日期开好,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洋人重行登坛去作法。
  这一次不像上次一样,登坛不一会工夫,鬼就来了。来的时候,先在桌子底下哭了一顿,以后又说话。他的女人问道:
  『你是某人吗?』
  『是!一点不错。』
  『你在阴间怎么样?』
  『因为我刚死过不久,还在疏散鬼之列,未受拘禁。过几天,恐怕一点名,就要受拘禁了。唉!我在世间的时候,整天花街柳巷,吃喝嫖赌,不做正经事,造下这种孽,觉得很对不起你。现在我已经走到了这步田地,也没办法,除非你们能做功德,念经超度我。在我那件衣服里,还有一张支票,你可以到银行取出来。家里的事,你多费心,要好好照管孩子!』
  有人到那件衣服里找一找,果然在口袋里有一张支票。这时侯,在傍边看的人,又把他的小孩子抱来,故意让他问:
  『你是我父亲吧?』
  『是,乖孩子!你好好听你妈妈的话!』
  这时,鬼也哭,家里的人也哭,弄的客厅里一片哭声。尤其是他的女人,几乎哭的不成声。后来她在极端悲恸之中,忽然又想起,刚才要请他老太爷的事。又问:
  『最初请咱父亲,为何不来?』
  『听说他已经到地狱去了。』说这话时,鬼的哭声更大。程太太在傍边听著,也沉不住气,忽然插嘴说:
  『你父亲一辈子行好作善,重修某隐寺,创修某佛寺,舍茶舍药,广作布施,印送经典,他有什么孽,还得下地狱?』她一边说,还一边著急的了不得!
  『我问过他』,鬼对程太太说:『听说:因为我父亲原先困穷的时候,在北京做官。有一年,正值山西年岁不好,闹饥馑;皇上派他到山西,办赈济,国家发了六十万两银子的赈济款,我父亲违法贪污,完全入私囊了;因此饿死了成千成万的人。后来朝廷又派专使去调查,我父亲行了几万两银子的贿赂,把这件事情就掩饰过去了。因此罪孽太大,所以到阴间没有几天,就转到地狱里去了。』
  『你父亲一辈子做的善事也不少哇!就是有罪的话,将功折罪,也不致于下地狱吧!』
  『那——他的功固然有,究竟抵不过他的罪。有功德,将来可以上天去享福,那又是一回事。而现在所欠的这些成千万的人命债,还得先要来补偿!』
  程太太听到这话,更加火了!
  『既然作善事没好处,我们还行善作功德干什么?赶快!派人到某佛寺去,把寺拆掉。把那一些僧人完全赶跑!』
  这一幕中法合演的鬼剧,到这里算完了。末了,弄得佛寺,却内外都不安起来。
  谛老讲到这裹,遂问伍道尹:
  『这件事在上海闹了很多日子,差不多人人都知道。你和程某是至亲,究竟他在过去有没这回事?』
  伍道尹沉思了半天,吞吞吐吐地,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他当时在北京做官的时候,正在穷的难过,这事情不能说一定,大半或者也许有,我不敢说。』
  话讲到这里,也就无人再往下说了。」
  这是活生生的最近数十年间一件地狱报应故事,读了以后,真够令人警惕!
  影尘回忆录,在第八章八八页里,还附录了大云月刊第三十期六大伟人,名标猪身之奇事新闻一则:
  「江苏镇江县城西门外谢镇村,谢咏铭家之猪厩内,有一母猪,于去冬阴历十一月十三日,(阳历二月九日)胎生牡猪六只,背上无毛,足是人足,腹是人腹,全是一样。尤奇者,每只背上,皆发现青肉皮一块,凸出三个肉字:一为姓袁的,一为姓盛的,一为姓伍的,一为姓冯的,一为姓李的,一为姓黄的,此系多人目见之事实。教育界人士,到谢家参观者有数十人。沿途陆续争观者,亦不计其数。现为丹阳城内吴国鑫会员暂为买下,以备博物家考究。」
  大光按:上面凸出之六个人名字,均为近代赫赫有名之大伟人,这里不便提起。此段新闻,并曾录在「世界奇闻」录中。」
  堕三恶道的故事,在历史中也屡有记载。僧史略卷中,言:拓拔虎入冥,见周武帝毁法灭僧而入地狱。并请代语隋天子,为之拔苦。文帝乃诏天下出钱营福,赖众人之力,以救拔之。
  诸位记著!阎罗老子,是铁面无私的。他只问是非善恶,不管你是帝王非帝王,是大官非大官,或大伟人,非大伟人,这一套,在他面前都用不著。所以还是自己平日当心点,不做枉法贪赃之事,阎罗老子,就无可奈何我们了。

    第四节 救拔三恶道罪苦的修法

  三恶道是指畜生、饿鬼、地狱说的。欲出三恶道苦,依地藏经所指示,其修行方法,有下列各事:
  甲、新死四十九日内,为作功德。——忉利天宫神通品:
  「无毒答曰:(无毒鬼王答婆罗门女)『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亡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反过来说:如果新死亡四十九日内,有人代作功德,自然可免地狱之苦了。
  乙、设供修福,布施如来塔寺。——同上品: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毋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丙、对佛像前,发愿救拔三恶道众生。——阎浮众生业感品:
  「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丁、归依地藏菩萨。——同上品: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戊、作地藏菩萨像,志心瞻礼。——如来赞叹品:
  「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
  己、称佛名号。——称佛名号品: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庚、布施老病。——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人,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
  古德有言:「一念善,则天堂现前,一念恶,则地狱现前,」天堂地狱之分,在当人一念善恶之间而已。惟「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利益存亡品)是以地藏经对于地狱苦报,苦口婆心,一再陈说,其所以警策世人者,可谓无微不至!无非期望世人,改恶迁善,免受剧苦耳。经中时及业感之言,如:忉利天宫神通品:「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观众生业缘品:「众业所感,获报如是。」「万死千生,业感如是。」阎浮众生业感品:「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地狱名号品:「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等等,不胜枚举。地狱既是众生恶业所感,那末,只要众生不造地狱之业,自然无地狱之感,更不会招地狱之报了。因此,我们对于地狱,可以得到下列的解释。
  子、地狱本无处所。所言:「大铁围山」,所言:「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铜、铁、石、山,是世间最坚硬之器,火是世间最凶猛之物,以形容造大恶业之人,如杀人罪犯等,其心之坚硬,如铁围所造之山;铜、铁、石所成之器;其凶猛如炽烈之火;故死后能感招铜、铁、石、火、山之报。
  丑、三业何以称海?海是以深广为体的。三业是指身、口、意、说。人们自出娘胎一直到老死,其间日积月累所做的身、口、意、无量无边恶业,其深广有如大海一般。故称为业海。是以世尊尝说:
  「莫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成大器。」
  世间的大器,自然莫过于海。即以吾国长江大河来说:最初原起于点滴;所积既多,遂成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矣。「海水涌沸,」是指所造之业之烈。「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先渡,」是指生时所先作的意思。譬如生时所做恶业,系身所造者,就是先渡身恶业所积成之海;然后据此身本业海,而感地狱之苦。如系口所造者,就是先渡口恶业所积成之海;然后据此口本业海,而感地狱之苦。如系意所造者,就是先渡意恶业所积成之海;然后据此意本业海,而感地狱之苦。「海东,」为什么不言南、西、北,而言东?「东」是「东作。」书尧典:「平秩东作。」孔传:「岁起于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其实人们每当东方既白,即出劳作,故吾国又称工作为「东作」。是指每日自晨至夕所造的恶业而言。故经云:「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三恶业是因,日积月累,招感成海是果;海既如是,山自可知。海非真海,业深成海。海无处所,三恶业即其处所;故曰:「其处是也。」其,是指三恶业说的。是经文已说得够明显了。
  或谓夜间作梦,也可打人、杀人、或骂人,何以只说白天(东作)?此在善见律:「梦中以心业羸弱故,不感报。」是一最好的答复。
  寅、「业海」。铜、铁、石、火,皆是「喻辞」。世尊说法,善用「喻辞」。故曰;「我之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众生以譬得解。」是世尊说法时一贯的态度。如明此义,则三藏十二部经,易于通达。否则,触途成滞,无异自钻牛角尖。例如说地狱苦处,没有人去过地狱,无法了解;只好用「喻辞」,使众生「以譬得解」。忉利天宫神通品:「如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地狱如果真有处所,该人人可去参观,为什么还凭威神与业力?
  我在这里,举个威神与业力,能到地狱的有力故事:
  民国四年,袁世凯想做皇帝,深怕章太炎先生反对,先期诱至北京,幽于龙泉寺;先生忧愤之余,梦做阎罗王。当时有报宗仰和尚书云:
  「仰上人侍者:快接复书,神气为开。所问幻梦事状,今试笔述,愿上人评之。去岁十二月初,夜梦有人持刺,请吃午餐,阅其主名,则王鏊也。(王,震泽人。明武宗时贤相。)走及门外,已有马车;至其宅中,主人以大餐相饷;旁有陪客,印度人、欧洲人、汉人皆与。各出名刺,汉人有夏侯玄、梅尧臣。余问王公:『读史知先生名德,而素无杯酒之欢,今兹召饮,情有所惑。』王曰:『与君共理簿书事耳!梅君则总检察,吾辈皆裁判官,以九人分主五洲刑事;而我与君,则主亚东事件者也。』余问王曰:『生死为寿量所限,轮回则业力所牵;大自在天尚不能为其主宰,而况吾侪?』梅氏答曰:『生死轮转,本无主者,此地唯受控诉,得有传讯逮捕事耳。传讯者不皆死,逮捕则死矣。既判决处分后,至彼期满释放后,又趣生诸道,则示非此所主也』。余念此论,颇合佛法,与世俗传言焰摩主轮回生死者不同。因复问言:「铁床铜柱,惨酷至极,谁制此法者?』皆答曰:『此处本无制法之人;吾辈受任,亦是阎浮提人公举,无有任命之者。法律,则参用汉、唐、明、清及远西日本诸法,本无铁床铜柱事也。受罪重者,禁锢一劫;短则有百年。而笞杖之与死刑,皆所不用。吾辈尚疑狱卒私刑,以铁床铜柱,困苦狱囚,因曾遣人微往视之,皆云无有。而据受罪期满者言,则云确受此痛。』余曰:『狱卒私刑,非觇察所能得,吾此来当与诸公力除此敝何如?』王答曰:『固吾心也。』遂返。明日复梦到署视事。自后夕夕梦之,所判亦无重大案件,唯械斗谋杀,诈欺取财为多。如此幻梦不已,而日曜(星期日)之夜,则无此梦。余甚厌之。去岁梦此二十余日;一日,自书请假信条焚之,夜亦无梦。一夕,尽换狱卒,往询囚徒,云:『仍有铁床铜柱诸苦。』因问此具何在?囚徒皆指目所在,余则不见,归而大悟。佛典本说此为化现,初无有人逼迫之者,实罪人业力所现耳。余之梦此,是亦业感也。今春以人参能安五藏,买得服之,并于晚饭后宴坐观心一小时顷,思欲去此幻梦,终不可得。来示谓不作圣解,此义鄙人本自了然。但比量上知其幻妄,而现量上不能除此翳垢,自思此由嗔心所现故耳。吾辈处世,本多见不平事状。三岁以来,身遭患苦;而京师故人,除学生七、八人外,其余皆俯仰炎凉,无有足音过我者。更值去岁国体变更问题,心之嗔恚,益复炽然,以此业感,而得焰摩地位,固其所宜。息嗔唯有慈观,恐一行三昧,亦用不著。慈观见涅槃经,虽说其义,而无其法;亦如竟无从下手耳。想上人必有以教我也。(所嗔之事,有何体性?能嗔之心,作何形象?未尝不随念观察,而终不能破坏。)来示欲编楞伽为教科书,此书译本,宋译文义难调。憨山注亦似未了。唐译七卷,语调文鬯,似当改用唐译为宜。宗门多信宋译者,以达摩传授故耳。然达摩时,唐译未出,自不得不用宋译;况心印密传,不在文字,其语可解与否?亦非达摩之所注意。今欲以此教授,则不得离绝文字为之。鄙意尚谓楞伽是佛法中无上宝典,一切经论,皆不能及。禅宗既以此经传授,而智者、杜顺,各立三观,皆依仿楞伽三自性为之。(天台空观,华严真空观,即翻妄计自性也。天台假观,华严理事无碍观,即随顺缘起自性也。天台中观,华严周遍含容观,即正念圆成自性也。然若以此质问二宗,彼必不肯谓其出于楞伽;盖各宗皆欲自立门户,以其初祖为无师自证耳。)是楞伽者,正如阿耨达池,四大河水,皆从此出,岂可汛作教科书观耶?鄙人研究起信唯识二论,皆已通达。二论即是楞伽注释;而反观本经,则犹有未能了者。(依唐译本,文义可知,其理终有数处未解。)今世居士谈佛法者,每趣入神秘一流,实于佛道,相去悬远。京师亦有二、三质厚之士,来从问讯;只以法华、涅槃二经,起信、唯识、佛性三论语之。思与上人对谈,竟无其会。去春,因政府窥伺无已,上书请缴还勋位,直往金山披剃,亦不见许。然审思讲解楞伽之事,鄙人终优于其他居士耳。楞伽卷首书四偈,昔张乐全以此自悟。今作八尺纸幅篆书,并以奉上。
  近居忧患,颇读老子、周易二书,初读不悟;久习,乃知微文妙义,竟有契当佛法者;前此缁素高材,皆所未悟,乃自鄙人发之,心为之快。庄子中亦尚有多义,足与佛法相证,近刊笔记一册,一月后,当可印毕也。究竟向上一关,千圣不异;而又非妄人所说三教同源者所可附会。唯中庸等书,实是天魔外道;所论不诚无物,诚即根本无明痴相;至诚可与天地参,则成就梵天王耳。此种书,实与基督教伯仲,必不容其妄附佛法也。章炳麟和南三月三十日」
  章先生书中所言:可得三点启示:
  一、章先生奔走革命,九死一生,鼎镬在前,奋不顾身。其磅鳐无前之气概,足以薄日月而撼山河,即经中所谓威神是。故能独到狱所。
  二、先生不见炮烙等刑,而罪犯能见,以先生无此业,故亦不招此感。而地狱惟业所显,亦可得一确证。
  三、「来示(指宗仰上人来信)谓不作圣解,此义鄙人本自了然。但比量上知其幻妄,而现量上不能除此翳垢,自思此由嗔心所现故耳。」此即经中所谓「业力不可思议。」亦即「习气难除」之证。经言:「阿罗汉习气未净,惟佛方能除尽。」故成佛须三大阿僧祇劫也。
  总之,业性本空。因「众生执有,业亦勿失。」毗舍浮佛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是以三藏十二部,皆为执有众生而说。如在贤圣,心境两忘,更何天堂地狱之有。

    第五节 布施功德的修法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人,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尘沙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以上一至四,皆就国王、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贵族阶级而言。五至九,皆称善男子、善女人,是指平民阶级而言。盖古时印度,阶级之制甚严,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各不相涉。经中言布施贫穷、残疾、老病等,专对刹利婆罗门等,而不及平民,非谓平民可以不施,以刹利、婆罗门等,掌国家财经大权,有余力可施故。平民终岁勤劳,难得一饱,故仅以布施供养塔寺经典等勖之,俾可多种无漏果报而已。总之,布施居菩萨六度万行之首,其事多端,法施、财施、无畏施,皆可量力而为;能发一念施舍之心,无论所施何物,皆为十方三世诸佛所共赞叹护念也。

    第六节 明业果报应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是因,必有是果;所以菩萨怕造因。众生昧此,既造种种恶因,迨果熟受报,又多方设法趋避,如报载杀人等犯,初则到处逃避;既已就捕,置之于法,又一再上诉,希图幸免。这都因为不明自作此因,必自食此果所致。我们佛弟子,必须深明因果丝毫不爽之理,遇事慎始慎终,然后可免上述种种恶报之苦。止观五云:「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故言十法界。」十法界者: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佛法界。修六度万行,是菩萨法界。观十二因缘,为辟支佛法界。观四圣谛,为声闻法界。修上品十善,得天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得人法界。修下品十善,得阿修罗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得鬼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得畜生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恶,得地狱法界。这就是各各因各各果了。所以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云:「生死业缘,果报自受」。此与儒家「自作孽,不可活。」俗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同一意义。

    第七节 产前产后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生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阎罗王众赞叹品:
  「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我有父母,一切畜类也有父母。我有子女,一切畜类也有子女。我有夫妇、兄弟、姊妹,一切畜类也有夫妇兄弟姊妹。我爱父母,一切畜类亦爱其父母。我爱子女,一切畜类亦爱其子女。我爱夫妇兄弟姊妹,一切畜类亦爱其夫妇兄弟姊妹。夺人家父母兄弟姊妹子女的生命,来庆祝自己子女的诞生,将自己的欢乐,建筑在人家的苦痛之上,那是多么伤天背理,可耻可鄙的罪行!我们在家佛弟子,能于子女降生之日,不但不杀生,且进一步放生,并诵经持名回向,自然更使人天欢喜,母子得福,那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才算是真正依地藏经一事修行了。

    第八节 临命终时的修法

  利益存亡品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经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修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闻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诸苦。」
  阎罗王众赞叹品: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者。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昏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称佛名号品: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病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儒家有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什么人到临死时,其言会善?因一个人到最后五分钟时,凡平日强横霸道,贪赃枉法所得的利益,正如古德所云:「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自觉作恶枉然,于是良心发见,自然会表露忏悔之意。故其言善。在这时侯,如果家人眷属,能代布施行善,诵经称名,使令闻知,心情自更快慰。即此一念快慰之情,其所感境界,自然是善趣不是恶趣,此理极易明显。而且病人八识田中,临终有此一念种子,宛如农人布种土中,因缘成熟,更可发荣滋长,倍增利益。可惜我们做佛弟子的,无论在家或出家僧众,都没有依照地藏经一事去做,反被基督教的神父牧师们利用了;他们当每一教徒临终时,手携新旧约,跪在病人床前,替病人主呀!主呀!祷告,并告诉病人说:主已将你的一切罪恶赦免了,使病人闻之,安详舍报,不起恐怖,这与地藏经的教敕,用意正同。据西方学者考证,耶稣于十四岁至二十八岁之间,曾去印度留学,那末,节取地藏经义理,创为自己本教的仪式,事属可能。因此,我们更切望出家僧众,当在家信众临命终时,能照地藏经所说,为作最后数分钟的说法,或持名,或诵经,或持咒,既可使信众眷属,生者死者,皆大欢喜,又符世尊法施本旨;更于发展教务方面,可收获更大的效果,可谓一举数得。至于赴欧美传教的大德们,于此尤当三加注意。
  近数年来,居士们自行组织临终助念团的,已有多处。这是一件符合经教极具意义的运动,值得赞叹!普度众生,不是一种口号,该切切实实去做才是。
  其次,在家佛弟子,既可称为菩萨;菩萨惟一任务,是在自利利他。所以杀生为菩萨第一重戒,不得故犯。利益存亡品:「临命终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又言:「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人们因亡失父母、夫妇、子女,或兄弟姊妹而悲伤。一切畜类,亦有父母、子女、夫妇、兄弟、姊妹,其悲伤的情绪,与人无异;不过不能用人类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已。我们不能加以怜悯,而反杀害,作为死者的殉葬品,这与利他之义,刚好相反;不但大违菩萨戒,且无形中为死者造了无上罪缘,正如经中所言:「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利益存亡品)岂非更以害之么?
  今世自命为开明人士,不读佛经,每以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与佛教并为一谈,诋为迷信。亦有将台湾迎神赛会的大拜拜,及扶乩邪教,与佛法扯在一气。殊不知拜祭鬼神,求诸魍魉,本为佛教所诃斥。倘读此文,当必自笑其平日所丑诋者,不特欺人,更自欺耳。

    第九节 营斋的修法

  利益存亡品: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吾国儒家教人,遇事戒慎恐惧,无非是修诚立敬的意思。今地藏经所言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皆与儒家诚敬之义相符。尝见在家佛弟子,每将生米生面,供养佛前;或在午后,以果品奉献;试问生米生面,如何能食?佛住世时,日中一食,午后安可以果品供佛?皆非所以示诚敬之道也。

    第十节 十斋日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第十一节 欲救度多生骨肉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第十二节 欲见少失亡亲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偏,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第十三节 久处床枕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佨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第十四节 不受女身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幡钱宝物等供养;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第十五节 女人丑陋多病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女王,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第十六节 下贱不自由等人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

    第十七节 不受诸横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第十八节 过渡山海险道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当先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第十九节 欲求读诵不忘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从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第二十节 欲求衣食丰溢家宅平安等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第二十一节 欲得住处利益的修法

  地神护法品: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土地丰穰。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众生,若能于所住处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第二十二节 欲求所愿速成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第二十三节 闻名见像读诵等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嘱累人天品: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毕竟成佛。」

  第二十四节 称佛名号的修法及其功德

  称佛名号品: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第七章 结论

  因地藏经是为在家弟子所说的遗教,所以在一万九千四百三十二字中,皆以世法为对象。而于菩萨发愿,与地狱苦状,则殷殷垂训,篇幅占得相当大,世尊悲心,于焉若揭。在家弟子,如能切实依教修行,不特生死俱利,获福无穷;而且生天受乐,终证涅槃。
  在南传佛教里(即世称小乘佛教),除佛与比丘僧外,余皆尽为在家弟子,并无菩萨这个名词;这也可为菩萨是在家弟子的一个旁证。而在北传佛教里(即世称大乘佛教是),菩萨一词,却显得特别响亮。一切滑稽好戏,几乎全由菩萨来导演;如说大乘佛教,整个是菩萨活动的世界,也不为过。足见佛教自北传以后,已渐渐世间化,由小数人出家自了,进而普度众生,同证菩提,为其修行最终目的了。如世尊以未来众生,殷勤嘱付地藏菩萨,就是这个趣向的说明。若在南传佛教国家,连菩萨二字都听不到,遑论付嘱!
  菩萨在大乘佛教里,虽非常活跃,但比丘僧的地位,仍然高于一切。以维摩诘为例,是一位智慧辩才与神通了不起的大菩萨;世尊出家弟子中,自舍利弗尊者以次,均不能当其词锋,前往问疾。最后还是由文殊菩萨出来,始得收拾这一尴尬场面。然而这位大菩萨,一见比丘僧,必皆恭敬礼足,(见无垢称经问疾品)无他,菩萨为在家弟子;而比丘法相,为佛代表,礼僧如礼佛故。因此,我们可以得一启示,只要比丘僧一日不绝,佛种一日不灭,佛法自能永远住世的。这,自然非在家菩萨所能为力了。
  当世尊为菩萨时,曾做过龙王、金翅鸟王、象王、熊王、师王、鹿王、兔王、鸽王、鹰王、雀王、蛇王、鳖王、鱼王、天帝释、及神鬼等身,在化迹方面来说,菩萨自较比丘为方便,上文已经说过。要之,菩萨与比丘,绝无像南北韩般,划上一道固定界线,彼此老死不相往来。「未能自度而能度人者,无有是处。」出家比丘,如能以先自度而后度人为出发点,如一切智成就如来,当其为国王时,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阎浮众生业感品)则证声闻果以后,不般涅槃,往来三界,度脱众生,即是一位大菩萨了。又如无量劫前,福度光目母亲的罗汉,至释迦牟尼佛时,为无尽意菩萨。(阎浮众生业感品)而地藏菩萨,亦曾做过声闻与辟支佛,(忉利天宫神通品)即其显著例证。
  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度生满愿的时侯,如欲成佛,仍须降神母胎,现比丘相,为人天师表,受人天供养,佛佛如是,这,更足证明比丘的重要性。是以佛在文殊师利所问经卷下,对于出家殊胜功德,有如下赞叹的辞句: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碍,出家者无障碍。住家者摄受诸垢,出家者离诸垢。住家者行诸恶,出家者离诸恶。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出欲淤泥。住家者随愚人法,出家者远愚人法。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正命。住家者多怨家,出家者无怨家。住家者多苦,出家者少苦。住家者是忧悲恼处,出家者欢喜处。住家者是恶趣梯,出家者是解脱道。住家者是结缚处,出家者是解脱处。住家者有怖畏,出家者无怖畏。住家者有掸罚,出家者无掸罚。住家者是伤害处,出家者非伤害处。住家者有热恼。出家者无热恼。住家者有贪利苦,出家者无贪利苦。住家者是愦闹处,出家者是寂静处。住家者是悭吝处,出家者非悭吝处。住家者是下贱处,出家者是高胜处。住家者为烦恼所烧。出家者灭烦恼火。住家者常为他,出家者常为自。住家者小心行,出家者大心行。住家者以苦为乐,出家者出离为乐。住家者增长棘刺,出家者能灭棘刺。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住家者无法用,出家者有法用。住家者多悔吝,出家者无悔吝。住家者增长血泪乳,出家者无血泪乳。住家者三乘毁訾,出家者三乘称叹。。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住家者魔王爱念,出家者令魔恐怖。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无放逸。住家者是轻蔑处,出家者非轻蔑处。住家者为人仆使,出家者为仆使主。住家者是生死边,出家者是涅槃边。住家者是坠堕处,出家者无坠堕处。住家者是黑闇,出家者是光明。住家者纵诸根,出家者摄诸根。住家者长憍慢,出家者灭憍慢。住家者是低下处,出家者是清高处。住家者多事务,出家者无所作。住家者少果报,出家者多果报。住家者多谄曲,出家者心质直。住家者常有忧,出家者常怀善。住家者如刺入身,出家者无有刺。住家者是疾病处,出家者无疾病。住家者是衰老法,出家者是少壮法。住家者为放逸死,出家者为慧命生。住家者是欺诳法,出家者是真实法。住家者多所作,出家者少所作。住家者多饮毒,出家者饮醍醐。住家者多散乱,出家者无散乱。住家者是流转处,出家者非流转处。住家者如毒药,出家者如甘露。住家者爱别离,出家者无别离。住家者多愚痴,出家者深智慧。住家者乐尘秽法,出家者乐清净法。住家者失内思惟,出家者得内思惟。住家者无归依,出家者有归依。住家者无尊胜,出家者有尊胜。住家者无定住处,出家者有定住处。住家者不能作依,出家者能作依。住家者多嗔恚,出家者多慈悲。住家者有重担,出家者舍重担。住家者无究竟事,出家者有究竟事。住家者有罪过,出家者无罪过。住家者有过患,出家者无过患。住家者有苦难,出家者无苦难。住家者流转生死,出家者有齐限。住家者有秽污,出家者无秽污。住家者有慢,出家者无慢。住家者以财物为宝,出家者以功德为宝。住家者多灾疫,出家者离灾疫。住家者常有退,出家者常增长。住家者易可得,出家者难可得。住家者可作,出家者不可作。住家者随流,出家者逆流。住家者是烦恼海,出家者是舟航。住家者是此岸,出家者是彼岸。住家者缠所縳,出家者离缠所縳。住家者作怨家,出家者灭怨家。住家者国王所教戒,出家者佛法所教戒。住家者有犯罪,出家者无犯罪。住家者是苦生,出家者是乐生。住家者是浅,出家者是深。住家者伴易得,出家者伴难得。住家者妇为伴,出家者定为伴。住家者是罾网,出家者破罾网。住家者伤害为胜,出家者摄受为胜。住家者持魔王幢幡,出家者持佛幢幡。住家者是住,出家者破。住家者增长烦恼,出家者出离烦恼。住家者如棘林,出家者出棘林。文殊师利!若我毁訾住家,赞叹出家言满虚空,说犹无尽。文殊师利!此谓住家过患,出家功德。」
  我在上文已说过:在家凡夫菩萨,日沉湎于五欲之中,稍或不慎,一个筋斗,就要堕入三恶道深渊里去,从此万劫难复;自不如出家弟子,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清净自守,少欲知足,易于入道,功不唐捐。先度己而后度人,那是最稳当不过的修行方法。世尊盛赞出家功德,是有其深意的。如能尽人出家,三恶道自空,世尊也可不必再说地藏经了。况佛种不灭,佛法常住,更有赖于比丘僧之绳绳相继者乎!
  总之:
  南传佛法,只有一根柱子——比丘。
  北传佛法,就成为两根柱子——比丘和菩萨。
  比丘传佛衣钵,绍隆佛种。菩萨称法王子,护佛法城。
  比丘重身戒,就淫戒说,非两性接触,不算犯戒。
  菩萨重心戒,就淫戒说,举心动念,即算犯戒。
  比丘重身戒故,是以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建立。
  菩萨重心戒故,是故以慈悲为根本,以方便为究竟。
  比丘戒固因细密而难持;菩萨戒制心不动,亦自非易。
  因此,菩萨戒的授受,均宜慎重考虑。
  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不求名,不争利;不委过,不卸责;常反省,勤忏悔;乐善好施,怨亲平等;少欲知足,安贫守道;为众生而服务,为万世开太平;虽不能至,心窃向往之,菩萨如是,其庶几焉。
  这是大乘佛法的极则,愿与在家菩萨共勉之。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