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净空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八卷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八卷

  净空法师讲述

  经文讲到,若一日至若七日。‘若’是不一定的意思。那么,从一天到七天,这是说克期取证,由于众生发心修行,容易懈怠。在前面,也跟诸位谈到这个问题。这个懈怠,是我们修学最大的障碍,也是最不容易克服的障碍。但是,这个最大的障碍,虽说是不容易克服,我们必须得克服。为什么呢?因为,不克服,我们就没有成功的一天,什么时候克服了,什么时候我们就成就了。克服的方法,有许许多多种,这个必须自己要研求对治自己懈怠的方法。因为,这个毛病的断除,也是每一个人不相同的。所以,没有办法说,某一种方法能够对治一切人懈怠的毛病。那么,经文里面,讲的这个七天,当然这个‘七’,还是表法的意思。但是,如果说它是事实,也并不是不可能。因为,自古以来的修学,有一天到七天证得一心不乱的人,的确是有,并不是不可能。但是,达到一心不乱,就是圆满的意思。所以这个‘七’也是代表圆满。那么,我们在此地,给诸位作一个简单地说明,这就是一日到七日,若一日至若七日,是克期取证,是定了这个期限,我们要证果;这个证果就是证得一心不乱。本经讲七天;大本,就是无量寿经,它定的是十天;所以说,‘十’也是代表圆满。‘七’代表圆满,‘十’也是代表圆满。

  那么这地方有几句话,诸位要特别把它记住,否则的话,这个七天,或者是十天,你得不到圆满。第一个斋戒清净,一心常念;著重在一心。常念,十昼夜不绝;十昼夜,这个就是大本经里面讲的,它讲的就是十天。命终必生我刹,这是阿弥陀佛在经上自己说的。我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那么,什么叫做斋戒?心地清净就叫做斋戒。当然这最著重在心;心清净,那么身也清净,你的身心都清净,这个就叫做斋戒。念呢?得要一心;常呢?是不间断;你看十昼夜,就是二十四时当中,这个佛号不间断。我们平常讲,打佛七,又有所谓精进佛七;精进佛七是七天,这个七天,诸位要记住,七天的佛号,不能间断,这个事情,不容易。念七天佛,是个普通事情;七天佛号是一句接一句,而不中断的,这个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个精进佛七;那七天睡觉呢?精进佛七,没有睡觉的。为什么呢?睡觉是昏沉,是懈怠;功夫提不起来,所以,这个事情是睡不得觉的。就是要拼上命念上七天七夜!那要是依大本经,十天十夜。前面这个两句话,比什么都重要—斋戒清净,一心常念啊!断断续续的念,不行!一心念,这是精纯而一直念,里面没有掺杂妄想,没有掺杂望念了。念佛当中如果起一个妄念了,那就不叫一心了。可是,初学的同修,一定会感觉到很困难。我们念佛,念一个钟点,都会起几个妄念,那这怎么办呢?你要真果然念上七天七夜,这当中不知道起多少妄念。这个事情怎么办?初学的同修们,古来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妄念起来的时候,你不要去理会它,你不要生烦恼,不要去想,唉唷!我的妄念怎么这么多;我罪业深重,我妄念又起来了。你愈是这样想,岂不是增长妄念吗?妄念起来了,不要去理会,把这个注意力量集中在佛号上,这时候的妄念,自然的它就没有了。没有了你也不要欢喜。我现在妄念没有了,那又是个妄念。总归是一切念头起灭,一概不与理会;把你的念头集中在佛号上,这个才叫真正提起啊!提起精神,集中力量,在一句佛号上,这个叫做一心专念、一心常念。目的能够教我们达到身心清净。身心清净,佛土就清净,与净土就起感应道交的效用。所以,佛说,你能够这样地去念,这个十昼夜,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再看下面,这个讲根,根性有利钝不相同。说利根的人,什么叫利根?就是烦恼比较轻的人,他一两天,他就能够得到一心了。所谓得到一心,他这个心里头,不起杂念了。我们首先求的就求这个。你也不要问,一心功夫的深浅,不必去顾这个。就是你二十四小时念佛当中,不起杂念。完全是一片佛号,这叫功夫成片;虽然不是真正的一心,那么,与这个一心相应了,这是讲根利的人。根钝呢?这是烦恼障重的人;根钝的人,那也许要三天、也许要四天,乃至于七天或者十天,才能够得到一心。他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根愈利,时间愈短;根愈钝,时间愈长。这个的一心,入于三昧。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正定,也就是本经所讲的一心不乱。那么,你就得到一心不乱。所以,念佛人,要以一心不乱,为我们的目标,为我们的这个目的。我这个地方,所写的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不是重要的我就不会费这么多时间把它写出来;希望大家要听清楚,要看清楚。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这一桩事情,纯粹是属于自己的事情,千万不要去理会别人。我念佛的时候,问问别的同修,你功夫怎么样了?有没有得到一心了?你起这个念头,就叫起妄念,你就障碍自己得一心了。别人,一天得也好、两天得也好、七天得也好、不得也好,一概不去理会。为什么呢?求自家的一心不乱嘛!你去理会别人,不但你自己一心不乱得不到,破坏了;你还打别人的闲岔,人家已经得一心,你跑去问,你怎么样了?人家又得来应付你了,你不是叫打闲岔吗?障碍自己不算,你还障碍别人;这个在同参道友上来讲的时候,我们如何能对得起别人?那么,这个是常常也有这么一类的人,他就专门喜欢打听别人的境界;实在讲,这个都叫打闲岔。于自于他都不利。这个在真正念佛道场,特别是在佛七道场上决定不许可;不但在佛堂里面不许可,离开佛堂也不许可。为什么不许可呢?不是跟你讲了吗?七天七夜或者是十天十夜,叫你全神灌注。现在,我们有些地方得佛七,我也参加过几次,那么,有些请我在佛七当中讲开示。讲完之后了,在过堂吃饭的时候,于是乎,这个时候问题来了,有些人嫌这个敲的法器,敲得不对;有些人吃饭的时候,饭太硬了,菜不合口胃了。诸位想一想,这是不是杂念?这样七天怎么能得一心?怎么能得感应?这是我们真正用功的人,必须要明白的;不但是道场里面,七天七夜,这是一心不乱,就是庄严道场;不但,没有这一些闲杂的言语;根本就不起第二个念头。起念,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叫一心常念。那么,我们在家庭里面,家庭也是道场,二六时中,也要学这个方法。那么,也许说,家庭琐碎事情多啊!不错,佛法世间,不离世间法。家里面有事情的时候,我们应付事情,把一切事情照顾得周周到到。可是,事情一放下来了,正念就提起来了。正念就是佛号。一切家务事情处理完了,这一句佛号立刻现前,这就是好功夫。有事去办事;事情办完了,自然佛号就现前,决定没有其他的妄想杂念。如果,你的功夫到这种境界,这叫功夫成片;换一句话说,你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了,决定有把握。这个境界叫功夫成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功夫好的人,就是在这个境界里预知时至。再好一点点,可以生死自在;那换一句话说,他喜欢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他就多住几年;愿意现在走,他现在就走得了。喜欢什么方式走,就用什么方式走,太自在了。那么,这是希望大家要留意的,要记取的。

  在这个鼓音王经里面,也是讲的十天。经文里面说,如果是受持彼佛号,这个就是指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能够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必得见彼阿弥陀佛。这个鼓音王经里,也定了十天。大集经里面定四十九天,七个七,七七四十九天,那么,这个也是圆满的数字。经文上说,假如有人专心念一方佛,这个是泛指无论是那一尊佛的名号,你只要能够专心去忆念,或是行、或者是坐,你念到七七四十九天,这个时候必定有感应,感应到现身见佛,即得往生。这个是佛在大集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实际上是暗示我们,如果我们能够专念西方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他老人家这个愿力特别地宏深;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有缘份。那么,换一句话说,感应也就特别地显著。在般舟三昧经里面,是定的九十天,也就是九个十天。大本经里面是讲的十天。鼓音王经里面,也是讲的十天。九个十天,这就是讲般舟三昧;古人有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的。那么,经文里面讲,如果有一个人自己发愿,他发的这个誓愿,九十天,常行常立,一心系念,于三昧中,得见阿弥陀佛。那么,这是讲的般舟三昧,这个方法比较上,是不容易修啊!为什么呢?你比如讲,在这四十九天当中,他有坐,他可以走动,可以站在那里,可以坐在那个地方念。可是,般舟三昧经里头不准坐的,这个时间是九十天。九十天,只可以走动,只可以站著,不能坐下来。诸位要想想,七天、十天,那个不睡觉,也许还能熬得过去;这个九十天,三个月不睡觉,你一坐下去就会打瞌睡,你一躺下去,那就呼呼大睡。所以,般舟三昧是决定不许你坐在那里,不许你躺下来,这个期限是九十天,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求一心不乱。这初学的人,是很难做得到的,必须得有一点定力,得有一点定力的时候,可以能够做到,换一句话说,有一点禅定的功夫。在文殊般若经里面也讲九十天,经文里面讲,九十天当中,它跟般舟三昧有点不一样;般舟三昧很辛苦,不能坐;这个九十天,可以坐;但是怎么样?你站著也好,走著也好,坐著也好,面一定要向西方,求感应;一定要向西方。也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才能够达到一心不乱。那么,由此可知,念佛必念佛功深,功夫深,净业方成。你的净业不成;净业就是一心不乱;我们把它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是理一心不乱;中等的是事一心不乱;下等的就是功夫成片,我前面跟诸位讲的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算是念佛功深。为什么呢?决定往生。当然,到这个境界,我们并不希望你止于这个境界。你比如,我们已经达到功夫成片了;这个功夫成片,很容易觉察到这个现象,就是二六时中没有忘念;心里头不起念则已;一起念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决定不起第二个念头,这叫功夫成一片,决定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在这个境界里面,就是在这个功夫里面,把见思烦恼断了,那就变成了事一心。我们后面会跟诸位讲到这个一心不乱。如果,在这个里面,再念到大彻大悟了,那就变成了理一心。所以,希望诸位自己到达这个境界之后,一定要再往上提升;千万不要止于这个境界,这是很要紧的一句话。那么,这是文殊般若经里面,这个九十天的修行,比这个般舟三昧要好一点。在一切经里面,般舟三昧的修行,是最苦的,是最苦的修行。

  在大本,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他所发的愿,是这样地说法,说‘一心’著重在一心上;大本,法藏就是阿弥陀佛,他所发的愿,‘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一昼夜不绝,’这是讲,时间很短,‘必生我刹。’;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念一天啦?念一天,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这事情便宜啦!我们现在不要紧,不念没有关系;到我病重的时候,快死的时候,我再来念的时候,那就能往生了。你要存这个心,就错误了。你要晓得,此地佛所讲的,一心系念;问题在一心,你要是杂心系念,那就不对了。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一心。这两个字是万万疏忽不得。佛绝不骗人。这个意思真正是佛的大慈大悲。这世俗之人,有许多人,的确,他有许许多多的事务,不是自己想摆脱,就能够摆脱得掉的;那么,换句话说,他那有时间去专念阿弥陀佛呢?所以说只要你每一天早晚,修这个十念;这是讲,真正发心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自己非常的忙碌,就不要忘掉,早晚修十念。这个十念法的修法,有两种。一种就是早晨起来的时候,洗过脸,漱了口之后,面向西方,合掌,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另外一种是尽十口气,一口气发一声,一口气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口气算一声,这样子念十声,那就是念十口气。这两种都叫作十念法。那么,念十口气的,就不限于这一口气里念多少佛号;为什么呢?每一个人气的长短不一样;所以,尽十口气为十念。但是,一生当中,决定不能间断。晚上在睡觉以前,洗洗脸,漱漱口,也面向西方;也是这样念十声,念十口气,这个叫十念法。所以,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对于特别繁忙的人,可以用这个方法,就是早晚十念,尽形寿不缺。这一句话很重要;尽形寿就是这一生,我有这个形,身形在,我有寿命在,只要我活一天,我一天都不缺,我早晚一定念十念,这样也能往生。‘总之,念佛之法无论时之久暂,’就是时间的长短,‘必定贵在一心,果能一心,自成三昧。’所以,这是,一心是比什么都重要,这个希望诸位要特别地留意到,要特别地注意到;千万要看清楚,要听明白;这样才不致于错过了,这个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殊胜因缘。

  那么,也许有人说,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断,难道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这个事情,不能够疑惑;为什么呢?因为‘疑’在这个法门里面来讲,它是障碍;所以,怀疑圣教是重烦恼。你看在百法里面讲的这个二十六种烦恼,有六种叫根本烦恼,二十种随烦恼;这个六种根本烦恼里面就有怀疑圣教。所以,如果我们在这上起这一念的疑惑,自己要明白,这一个重障没有消除。可是,如果要是不把这个事实真相,不能把这个道理搞清楚,的确教人疑惑。自己怎么样也信不过,这个时候,自己要晓得,自己有这一种深重的烦恼,而不能断除。断除这个烦恼,必须要有相当的智慧。那么,你要想开智慧,一个要靠自己这个定慧,靠自己修行的功夫;另一方面呢?要有真正的善知识来开导你,破除我们的疑惑,使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精进不懈。那么在这个地方,古德也跟我们说得很清楚,纵然未能够破惑,没有能够破除这个烦恼,定为往生之因,决定是往生之因,这是我们要信得过的。此言,一心念力,有伏惑之功;伏什么呢?就是伏这个疑惑,有这种功德,有这种功能。说:若能伏惑,烦恼伏住了,不起现行了,临终正念自然现前;什么叫正念?就是阿弥陀佛;临终最后那一念,你这个心里头还是阿弥陀佛,而这阿弥陀佛自然现前。可见得,平时这功夫就相当深了;不想,它就现前了,这样才能够往生净土,必定往生净土,这是佛在一切经里头常常教给我们的。希望大家要注意,就是讲到六轮回,也是决定在最后一念。所以,人在临命终的时候,这一念太重要了;如果这一念是阿弥陀佛,他决定往生;如果这一念是十善,他决定生天;如果这一念是五戒,或者是中国伦常—仁、义、礼、智、信,他有这个念头,他决定生人道;所以,临终还有一念贪心,这个往饿鬼道去了;临命终时,还有嗔恚心,某个人是我冤家对头我还没报复他。好了!他落到地狱道去了。所以,六道轮回往那里去,决定在你自己临终一念。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讲,临终一念非常非常要紧。念佛人最期望的就是临命终时,能够说是这个佛号能够提起来,这就叫正念现前;这个是决定往生之因。佛在一切经里头,都是这样告诉我们。祖师大德也给我们证实这一句话。所以,我劝大家不必疑惑,如何能够保持我们,二六时中自自然然正念现前;不要等到我临终的时候,再来吧!那样不行,到那个时候,来不及了;平时、平素就要正念现前;要把这个看做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就是培养自己的正念,培养它,自然现前。

  那么,本经的宗要,就是本经的宗旨纲要,确实就在一心不乱这四个字,那么,一心不乱,当然,这个里面还是有浅深的差别;不但有差别,而且这个差别很大。我们在此地要跟诸位详细地来介绍一下。什么叫做‘一’?‘一’是纯一;所以,纯一就是‘专注一境’,这个心啊,专注在一个境界上;这个境界是什么呢?就是佛的名号。本经,在前面跟诸位讲了: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个名号,就是一个境界;你这个用心要专注,住在这一个名号上。不乱呢?不起妄念,不起其余的念头。由此可知,一心就是不乱;不乱就是一心。那么,要是乱了,就杂念现前了;你杂念现前,这个心就乱了。不乱就没有杂念,纯一其心,这个样子,专念阿弥陀佛;心里面,决定没有世间想法;世间的一切想法都没有,出世间的想法也没有,出世间的想法也没有。换一句话说,世出世间的妄念,统统没有;这个才叫做纯一!那么,由此可知,念佛绝不是口里面有佛,心里面无念,那就错了。反过来说,心里面有念,口里头没有念,这个可以。为什么呢?这个事情著重在心法上;口念累了,可以心念,默念,或者讲心里面忆想;我心里头,想佛,忆佛,想著这个名号,忆念著这个名号,口里不念,我功夫没有间断。口念,心里面忘掉了;心里头没有,口在那里念;那还叫失念,还是把佛忘掉了。所以,这个地方著重是心法。既然,你念到一心了,自然不乱;果然能够不乱了,这个时候,就是一心,就是一心。那么,这个工夫浅一点的,就是工夫成片。必须有成一片,才能够伏断烦恼;这个时候是伏。由烦恼,进入到断烦恼。这个断了就叫一心不乱。所以,严格的来讲,这个一心不乱是要从断烦恼讲起。也就是最低限度,你要把见思烦恼断掉。诸位要晓得,见思烦恼是三界六道轮回的根本,我们如果讲这四种缘的话来说呢?这是六道轮回的亲因缘,你要把它断掉;更进一步,这就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那就理一心不乱了。

  我们先来讲事一心,这由浅而深。什么叫事一心?事一心不乱,属于定门所摄的,常言说:‘因戒生定’,这个生这个定;‘由定才开慧’。那么,这个地方我提出五条纲领。第一条,这个心定了,深信不疑;这是指你听到了这个念佛法门。听了之后,你就能相信,不但信,信得很深;真正到深信,决定没有怀疑,这是第一层。第二念念相续,正如同前面所讲的,这是一心常念;常念就是念念相续。平常,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能够自然现前,能够自然现前,这个才叫做真正的念念相续。至于讲,打个佛七,七天,那前面说过,那是克期取证,证什么呢?证一心,证念佛三昧。第三,不为内惑;内惑就是疑,怀疑;因为你深信不疑了;内惑没有了。外境是外面的境界之所杂乱;你这个功夫纯,纯一了;内惑外境都不会乱你,不会扰乱你了。换一句话说,内惑外境你都摆脱掉了,你都不取它了;就像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外面一切境界相,你不取了;内里面,贪嗔痴慢,这个五见思,这个五种见惑、五种思惑,你也不取它了;这样才把内外一切境界统统不取了;真正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不动,就是一心。虽然是这样的一个境界,这境界不错了。但是,理上未彻;就是说,你还没有开悟,这个理是明心见性,你还没到这功夫。这在理上,没有能够大彻大悟,功夫在此地,‘但伏妄,未破妄’,妄是讲的烦恼;你扶住了,并没有能够把它破除。蕅益大师所讲的‘伏除烦恼’这个就是功夫成片;‘乃至见思先尽’,见思烦恼先把它断尽了,这是事一心。伏除烦恼,功夫成片;见思尽了,就是事一心。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法,功夫成片,真正伏住烦恼了,前面所讲的这个四条,这是事一心功夫浅者,功夫浅的;到了见思烦恼尽,这是事一心功夫深的。如果,我们就事一心里面,功夫浅深来说,可以这样说法。到见思烦恼尽,实际上这个境界等于小乘的阿罗汉。但是,这个功德,绝不是小乘阿罗汉所能够跟你比的。为什么呢?因为,小乘的见解很劣,念佛人这个见解殊胜,那是小乘人望尘莫及的。这个境界固然是很不错了。可是我们还要把境界往上提升,不要住在这个境界里;以为,这样我就很不错了,那未免志气太卑劣了;我们应当不断的把功夫向上提升。再往上提升就是理一心不乱;那么,诸位再看看,理一心不乱是什么样的境界。

  理一心的人,这是由定开慧,这是属于慧门所摄的。你看看,事一心是定门所摄的;理一心是慧门所摄的。可是,理一心是由定开慧的;那么换一句话说,他一定是先得事一心,而后才得理一心。所以这个地方千万不能够误会;事一心没有得到,以为,我已经证到理一心了;那是自己错误了,决定没有这个道理的。这个地方,也有一个简单的说明。第一呢?‘谛观审察,一心体究,心佛一如,能所不二’这一个境界,实际上是,他是完完全全明白,像我在前面跟诸位所讲的‘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就是‘能念心之外,没有所念之佛;所念佛之外,无有能念之心。’这在前面跟诸位讲过,这是属于慧解。确实明了,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佛佛心,无有二相。也不可以,以有无求求。用有无的这个心念去求,错了!前面也跟诸位说过,如果说他有能念之心,当体皆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如果,你要说它没有呢?那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因此,不能以有无心来求。所以,有无这种见解也把它断净了,也把它去尽了。有无的见解,‘泯’,就是去尽了。能所情亡,这个时候,才真正叫一心。有能有所则二心。有个有,有个无,也是二心,那里叫一心?一心里头,没有有无,没有能所,这才叫真正一心。这时候寂然不动。诸位要晓得,‘一’是不动的;‘二’就是动的。你要不相信,不要来看佛法,你看我们中国的学说,中国人讲八卦,讲阴阳,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太极是不动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心,寂然不动;可是,一变成两仪就动了;两仪就是阴阳。可见得,‘二’就动了;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你看看,这动不动?动了嘛!太极呢?太极永远不动。这个,不动当中有动,动中有不动,所以,你这个心不动,你这个地位在太极;你心一动就落到二、三;落到二,就是二仪;落到三,就是八卦;那不晓得落到那里去了?所以,我们要求的一心就是不动,就是寂然不动。第三,不为二边所乱。那么这个二边,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相对;凡是,思维、言说,无不是相对的;这是大成佛法最不容易体会之处。那就是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是相对的。你比如,起一念,一念是动;动跟静就是一对,就是相对的。色空是相对的;性相是相对的;有无是相对的;大小是相对的;凡圣是相对的;那一个法不相对呢?凡是相对的,决定不是一心。所以,我们几时能够把相对的离开了,这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大成佛法。所谓大成佛法,就是一心不乱。这一点,也是非常地重要。我们读坛经,六祖大师在第九章里面所讲,三十六对天然佛法,就是教我们不为二边所乱。我们可以说,拿这一句来解释坛经里面的第九章;坛经的第九章,可以做这一句的注解。你才晓得这个重要,也才能够体会到这一句话真正意味。第四,持名念佛,要念到心开见本性佛;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本性;本性就是佛,心开就是明心;明心、见性。那么,由此可知,念佛,你看前面祖师讲到,空谷禅师讲到念佛也能念到开悟,也能念到明心见性,可见这个事情不假啦!念到心开见本性佛,这叫理一心不乱。到这个地方才叫做理一心不乱,那么,前面跟你所讲的,都是理一心不乱的修学方法。这个方法非常非常重要。这里有几句话,也希望大家要注意到。

  ‘理一心,要须先假事持以为基本;’这是事一心;必须要以事一心为基础、为根本;然后‘理中不过用解力而融通,使无滞事相,’就是不要执著在事相上;事相有没有?有,有不执著,‘以为殊胜之因。’这是讲理一心修学的过程。所以,由此可知,我们念佛的过程一定是先功夫成片,然后事一心,再最后是理一心,一定是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不会错误。这是,希望大家要留意的,然后才不至于错会了境界。

  那么,再讲到本经所说的这个就是此中一心不乱;那么,一心不乱,实实在在是‘实该观经三心’。这个该,就包括,实实在在它把这个观无量寿经的这个三心都包括在其中。观经的三心,第一个是至诚心,第二个是深心,第三个是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里面,又有三个意思,第一个:回向真如,第二个:回向佛道,第三个:回向众生。这个,我跟诸位在此地略略地,加以解释。因为,这个菩提心是大乘修学的基础。讲的遍数不怕多;也不怕多听,的确说呢?我们是应当要多听。为什么呢?我们这个三心,没能发得起来。至诚心就是决定没有虚伪,决定不是虚假,而一心不乱,为精为一。决定没有一个妄念,这才叫至诚心。如果,心里面有一个妄念,就不诚了。所以,过去曾国籓解释这个‘诚’字的意思,就是说:‘一念不生,这叫诚。’那么,在此地,就是你心里面,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一念,这叫做至诚;我们现在修的就是修的这个;阿弥陀佛之外,还有一念,自己立刻就觉察到,我这个心诚就失掉了。当然在初学的时候,保持至诚心的时间,一定是很少;失去至诚心的时间一定是很多。但是,我们要把这个时间渐渐地给它增多;渐渐地,把保持的时间给它加长;能够加到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都不会有一刹那失去,那你这个一心就成功了,就圆满了。第二是深心。深心的意思是说,具足一切善法;而这个一心不乱当中,诸位想一想,一切恶念都没有,可见得,这是纯善之心。所以,一心不乱就是深心。回向发愿心里面,包括有三个意思:第一个,回向真如。这个一心不乱,念到了明心见性,心开意解,一切虚妄的根源,全都灭除掉了。诸法实相,完全显露,这就是回向真如;第二个意思讲回向佛道。一心不乱,念念相应。古人所谓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就是回向佛道。第三个意思是回向众生。那么这个一心不乱,一切妄念都不起,自性众生,悉皆得度,这普度众生,度自性众生;既然能自度了,必定辗转度他。自己得到这样殊胜的受用,一定非常的欢喜,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别人,把这个法门尽心尽力的推广;使社会大众都知道这个法门,都能依照这个道理,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人人都能达到圆满究竟的境界。这就是回向众生,确实,我们自己得到这个受用。我们感谢老师,我们感谢佛陀,感谢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的增上缘来帮助我们。我们自己成就了,也必定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愿一切众生,人人得度;愿一切众生,个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成就无上菩提。那么,由此可知,就这一心不乱。你看看,三心具足了。佛在无量寿经里面劝勉我们,三心圆法;‘法’就是法器,‘圆’就是圆满,没有一丝毫的欠缺。你看,就在一心不乱当中,统统具足。

  不但它具足三心,同样,它也具足起信论当中的三心。菩提心;起信论所讲的,就是大乘起信论。第一个是讲直心;第二个讲深心;第三个讲大悲心。实际上,起信论讲的三心与观经里面讲的三心,名称上不同。观经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直心、深心、大悲心,名字上不同,意思上并没有两样。那么,在此地我们也要跟诸位介绍一下,这个一心不乱,为什么就是起信论的三心?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是正念真如。那么,我们想一想,一心不乱,它不著有念,也不著无念;换一句话说,它不是有念,也不是无念。所谓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直入正念。’那这个不是直心是什么?这个就是正念真如啊!所以,你要修起信论的直心,你要修观经的至诚心,一心不乱就是的。起信讲的深心,意思是讲,爱好、积集一切善法;喜欢善法,喜欢自己修集善法;不但,要修学,还要累积。我们讲积善之家,易经里面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积善是深心。那么,我们现在讲一心不乱,前面说过,六度齐修,万行具足,这是标准的积善;这是圆满的积善。正如同那心经里面所说:‘诸善之中,独有一心,最为第一;一其心者(这个心只要能转移了),诸善随之’何况你这个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如果,我们就西方教主这一方面来说,这是一尊现在住世的佛,与这个佛相应,佛在无量劫中,他所发的善愿,他所修的善行,积功累德;以及成佛之后,度化一切众生的功德;你这一念佛名,这一切善全部具足了。这个是在事上讲。理上讲呢?阿弥陀佛是无量觉;念这一句佛号,无论在逆境顺境,无论在什么场合当中,你是念念觉而不迷,这个是善法当中,第一善法,还有那一种善,能够跟它相比呢?所以,一句阿弥陀佛,一心受持,就是起信论里面的深心。那么,说到大悲心,起信论里面讲,广度众生。一心不乱,念三昧成就了;必定是常修净土,教化众生,这就是大悲心的意思。我在这个,内典修学要领里面,第一条,我就把这个意思说出来了。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那么,可以给诸位看一看,这是早期我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所写的;那么,希望大家能够做阿弥陀佛的使者;这个在最后一条:理明,道理明白了,我们迷惑破除了,这叫看破;看破之后要归放下,看破放不下,没有用处;看破之后,能够放得下,这叫真实功夫,这是真正的功夫;必能放下,必须要能够放下,而后才得自在随缘,自行化他,作弥陀使者;这一句很重要,做阿弥陀佛的使者;矢志宣化,宣扬这个法门,教化一切众生普令群蒙,‘群蒙’就是一切众生,同归净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同归西方极乐世界;此引经之果用也。这个是你自己的净业上成就,必定会发这个愿,丝毫不会勉强。这是这一段的意思。那么,这个就是起信论里面所讲的大悲心。那么,由此可知,这一句阿弥陀佛,只要念到一心;这个一心啊我们从最浅的地方讲,就是功夫最浅的这一层来说,这个,心里头,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菩提心就具足了。可是,诸位要记住,我在上一次讲的,这个五种菩提心;要记住,菩提心那有五种?菩提心只有一种怎么会有五种?这个五种,从发心菩提到无上菩提,是说菩提心浅深层次有五种不同。所以,我们先求的是发心菩提,真正晓得生死事大;真正明了,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就能够了生死出三界,能够成佛作祖;这就是发心菩提。这个一念的心,就具足了起信三心,就具足了观经三心;千万不要等闲视之啊!所以,这个是持名法门最妙的一个修行方法,这是净土真正之因。那么,再看底下经文。

  下面这一段要讲临终往生,这是念佛殊胜的果报了。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这个地方,两句话很重要,‘临命终时,现在其前。’这个‘其人’就是指这个念佛的人;像前面所讲的这个方法,依照这个方法念佛的人,他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现在其前,现在这个人的前面。那么这个圣众就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乃至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那么,诸位想一想,这个就是跟你讲了,佛来接引了。前面所讲的是自力,是你自己的力量。这个地方所讲的佛力,自他二力法门。所以,往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是,必须要具备种种的条件。总总条件里面可以用两个部份,都包括了,一个是自力,一个是他力。自力就是自己要具备的;他力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此地所讲的这个一段。我们在注解里面跟诸位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持名妙行,大乘法里头,最微妙的修行方法,乃是净土真因,这个要记住。临终住生,这是念佛最殊胜的果报;在大乘修学里头,也是最殊胜的果报;这一段经文,说明感佛现前。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啊!所以,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行,这叫有感;佛,临终必定有应。

  那么,这是附带跟诸位说明的一个事实;凡人命终时,指一般人;一般人在临终的时候,所有一切善恶境界到这个时候全部都现前,俱时顿现;换一句话说,临命终时,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我们必须要明了。这个,善业,就是临命终时,你完全都是善业,你现的也是善业,那么,你决定生天上,生人间之相。善业的时候,临终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这个心地很善,完全是善的。古人有一句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在他临终的时候,他一念是善念,他来生可以能够生到人天。假如,这善恶杂修的,里头有善,但是掺杂的有恶,虽然是善心,还有不平,还有贡高我慢的习气,那么,他就现修罗之相,在六道里头,阿修罗道里头去投胎去了。假如在临命终的时候,他恶,十恶五逆,他有恶念,那个人对不起他,那个人仇还没报,还有怨恨,他就现地狱相。贪悭嫉妒,这个临终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念头,那么,他所现的就是饿鬼相;的确,一般人讲,人死了以后做鬼,那么,诸位看看这个情形,人死了,那里会一定做鬼;但是,一般人讲这个人死了做鬼,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为什么呢?绝大多数的人,临终的时候,悭贪嫉妒,这个的确,没放下;他还有求、他还有吝啬、还有舍不得、还有放不下的。你想,从前这个作皇帝,无论是中国、外国,他临死的时候,他金银财宝放不下,他还要带到坟墓里头,供给他到鬼道里头去享受;可见得,他还没有到鬼道,他的心已经变成鬼了,他已经向往鬼道了。还要把他的皇后、妃子、宫娥都要陪他—殉葬。要跟他一起去;这个就是说财色名食睡,他一样都没放下,悭贪嫉妒之心太重了。这样的人,这就与恶鬼道相应啊!所以,佛法常教我们要放下。你只要有贪心,你与鬼道相应。那么再跟诸位说,试问我,我放下了,我也不吝啬,也不贪了;如果你在佛法里头有悭贪,还是与恶鬼道相应,这是必须要觉悟的。世出世间法都不吝啬、都没有贪爱,才能够不堕饿鬼道。我们今天在大乘佛法里面,弘法利生,我们有著作,现在还要有一个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你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心?这是悭贪心;这是学佛人应该做的吗?所以一本佛书,如果要是后头还有个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岂不把人大牙笑掉了,你佛法是要救度一切众生的,人家翻印得越多越好,欢迎翻印都来不及;人家翻印,你还要找律师来追究,那有这个道理?世间人,他贪心没断,他可以这样做;学佛的人,觉悟的人,怎么可以这样做法?所以我们这个录影带,我们的录音带,没有版权,欢迎大家去拷贝、流通,我们绝不追究,你翻印得越多越好。你翻印,我知道了,我给你顶礼;你是大菩萨,你是发的大悲心;前面讲了,辗转流通,普度众生,这是大悲心啦!这是回向发愿心啊!十方诸佛都赞叹你。我要是嫉妒、障碍,还要找你来打官司,那我的果报,准在阿鼻地狱。这一点,我们要晓得。经论上,祖师们常常教给我们看破放下,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这是一句真正利益我们的话;破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深重烦恼障碍啊!而我们一生当中,才真正能够圆满成就佛道,再不会堕落在饿鬼道。末后一条愚痴暗蔽,这是畜生道。为什么会堕落在畜生?畜生—愚痴。什么叫愚痴?简单的说,是非不辨;所谓是颠倒是非、邪正不分;什么叫邪?什么叫正?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什么叫利?什么叫害?他都搞不清楚,这种人叫愚痴之人。我们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认真研修佛法,这是善;尽心尽力,弘扬佛法,劝人念佛,这是善;愚痴之人,怎么样呢?障碍,自己不辨真妄,不辨是非,还要去妨碍别人,这是愚痴之人。障碍人行道、障碍人修道、障碍人弘道,你问他为什么障碍?愚痴呀!把神当作佛,真正的佛呢?他没有看在眼里,愚痴暗蔽;‘暗’是无明,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糊涂、无知,‘蔽’是障碍,把他的清净心障碍了,把他的智慧障碍了,没有智慧;糊里糊涂、愚痴,这个就入在畜生道里。所以,这个两道的机会是非常之多。贪悭、嫉妒、愚痴、暗蔽,这种相最多。那么,换句话说,在临终的时候,现这种境界的时候也最多,的确是占大多数。如果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不能够深入大乘佛法,把这个世出世间的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搞得清清楚楚;我们自己恐怕也免不了要堕落在饿鬼畜生里面。这是要特别注意的。那么,当然,学佛之人,这个六道我们要超出;不要说,这些我们不愿意堕落;天上人间,我们也不愿意再来;再来,要乘愿再来;不可说是以业报来投胎,咱们要乘愿再来。乘愿再来的,你是佛、是菩萨的身份,来干什么?来度六道众生的啊!

  再看,一生念佛,一心不乱,‘佛’,阿弥陀佛,‘圣’,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自然现前。这是要记住,经里面所讲的,佛是圣言,像金刚经里面所说,如来的言语,‘是真语者、是实语者、是如语者、是不妄语者、是不诳语者。’这个话是佛说的,我们应当相信,不应当怀疑。佛在楞严经里面也有这么一段话;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楞严经上几句话。那么,楞严经上这几句话,这是自力。是说的自力法门;这个地方我们要信,这个地方我们要真正去做。‘忆’是心里面有,念念不忘就叫忆。‘念’是什么呢?你看看,它中国这个字,你们看看这个字。中国的文字,实实在在了不起,为什么呢?它有表法的意思在;这是会意;念,上面是今,底下是心;念佛就是什么?你现在这个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这才叫念啊!念是现在的心啊!所以讲,念头这个关系非常之大;你这个心是佛,就叫做念佛;所以,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假如说,你这个念,要是前面所讲的,你这个现前一念,念是什么?是善,我现在全心就是善,那么,你是人天;如果说你这个一念,善里面还有恶,不是纯善,那就是修罗;如果你这个一念是恶,那就是地狱;一念贪是饿鬼;这个念是愚痴,这是畜生;决定在这念上。今心啊!现在这个心,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到这一个意思。所以,我们中国文字,你果然是懂得的话,你看了这个字,就会开悟,不需要讲解啦!一看就开悟了。这是中国文字的好处,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造这些文字,处处都是教我们开悟、教我们不迷、教我们不执著。这是在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字所没有的,换一句话说,他们所达不到的,而在我们中国文字里统统都有。由此可知,我们不能够不佩服我们的古圣先贤。

  在大本,法藏比丘他在四十八愿里面给我们所讲的,他说我作佛的时候;这是法藏比丘所发的愿,也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所发的愿,那么这一段也很重要。我在此地,把这一段介绍给诸位。说‘我作佛的时候,十方无央数世界’这个无央就是无量,无量无边的世界。‘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这一句太重要了。这现在多少念佛人不能往生,实在讲的时候,因为没有菩提心。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愿生我刹,临寿终时,我与大众,’这个大众,就是圣众,是观音势至。‘现其人前。’那么,这个是佛力;前面讲的,那是自力;此地阿弥陀佛这个愿,这是佛力。那么我跟诸位提示的都是特别重要,所以从一切经,这个诸佛开示我们的来讲,菩提心是第一桩要紧的大事。

  那么,说到这个地方,也许有人会怀疑,那么这不学佛不晓得,学了佛之后才晓得,佛门里面有很多魔事,著魔了。那我们念佛的人,临命终的时候,会不会有魔变成佛,来欺骗我们呀?会不会有这种事情?你譬如说参禅的人,有很多魔变成佛菩萨的形相来骗他。学密的人,这个魔境大概比学禅的还要多。我们念佛的人,会不会著魔?给诸位说,这个问题,要是真正谈起来,念佛人著魔比参禅、比学密的要少得太多,不能说没有啊!但是,有一个原则我们要记住。凡是著魔,必有著魔的因素。如果没有著魔的因素,魔力量再大,对你也无可奈何。著魔因素是什么呢?就是你的妄心没断;换一句话说,你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放下,你才会著魔。假如,你把世出世间法一切统统放下,万缘放下了,魔对你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么,在此地,既然有一些人提出这一个问题,那么我们也必须来跟诸位解释一下。或者有人说,临终见佛,以为是魔境界,或者说自心业现,实无他佛来者,斯盖不知,生佛一体,感应道交,自障障他,为过非浅。

  东晋慧远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三睹圣像,这个可以给诸位作一个证明。那么学佛,修禅、修密,刚才跟诸位讲,是很可能著到魔的。但是,修净土不容易。念佛人如果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观音菩萨来接引你,大势至菩萨来接引你,决定不是魔,也不是你自己业力所现的,是真正西方极乐世界三圣来欢迎你、来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你放心就是了,不可以怀疑。如果你一生念阿弥跎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临命终时,药师佛来了!药师佛来接引你你,唉呀!你到我东方琉璃世界去吧!那必定是魔!为什么呢?与你本修行不相应。换一句话说,魔可以冒充别的佛来欺骗你,他不敢冒充本尊。那么也许你要问了,那到临命终时,我又不认识阿弥陀佛;那观世音菩萨来,我又不认识观音菩萨;我怎么晓得他是阿弥陀佛呢?这一点,你也放心;诸佛菩萨,他那个像没有一定的;他是随你的习惯。你比如说,你是个念佛人,你家里总会供养阿弥陀佛的像;总会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像;你所供养的那个像,是你常常看、常常印在你的脑海之中;在佛法讲,阿赖耶识里先有的印象。而佛所现的相,就跟你供养的那个像,一模一样;那就不会错了!不会变别的样子来,他要跟你八识田中的那个相完全一样;这个就错不了了。所以从这个地方也可以能够鉴别这个境界是真是妄?但是你要是纯一真心,魔不敢欺骗你;魔是骗什么人呢?骗那个没有定性、犹豫不决的人,魔就会骗他。为什么呢?那种人好骗,那种人骗了不犯法。如果那个人是诚恳到极点的人,魔不欺骗他,魔骗他犯了很大的罪过。所以骗人的时候,你骗那个常常骗别人的人,你骗他,人家听了,一笑置之。人是非常虔诚、诚恳、老实人,你骗他,没有一个人能原谅你;世间法亦如此啊!所以由此可知,魔不敢骗真诚的人、魔不敢骗一心不乱的人。这一句话诸位要记住。你要是三心二意,要是犹豫不决,那魔欺骗你,是有可能的。你要是这个心里头一点疑惑都没有,虔诚肯定,一心常念阿弥陀佛;什么样的魔也不敢欺骗你。魔不但不欺骗你,魔对你非常尊敬;魔还来拥护你、护持你,不敢破坏你。所以人家来破坏,有破坏的道理;换句话说,自己不尊重自己,别人才不尊重你;自己能够尊重自己,那一个人敢不尊重你呢?学佛,求生净土,亦复如是。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