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会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法会?为何要参加法会?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01、什么是【法会】?
以法为会:法会,是以真理集会大众,大家聚在一起,彼此交流,听闻、体会佛陀所说的法义。
以法为师:佛教讲“依法不依人”,是要我们以真理为师。以法为师,让我们找回内心本有的清净真如佛性。以法为师,它开通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离苦得乐,转迷为悟,让我们去缠缚、得自在。
以法为轨:以法为轨,能够让我们对宇宙事物有所了解,认识它的准则、规范。参加法会,以法为轨,能悟出道理,人人以法为轨,能与人融合相处,可致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安乐,世界和平。
以法为乐:学习佛法,能看清世间真相,生灭轮转、生生不息,一切都是缘起法则。享有法乐的人,身体轻安,内心安宁,肯定生命存在的意义,不论贫富贵贱,都很自在。
02、佛教法会有哪些?
每年都有哪些重要的法会?佛教法会的形式已经传承了超过千年,除了法师开示讲经、与寺院早晚课一起进行的“普佛”之外,佛教寺院中最常见的法会有以下这些:
1.圣诞吉日 礼敬诸佛例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吉日,依照悉达多太子出生时九龙吐水的典故,佛教寺院都会举行隆重的浴佛、供佛等一系列仪轨,有的寺院还会在举行传灯法会,象征着正法久住、传承不断。
同时,药师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圣诞吉日,也都有相应的法会。
2.消灾延寿 祭祖先人水陆法会可以说是把多种法会的形式综合在了一起,连续七个昼夜里,供佛、斋天、斋僧、放生、焰口施食、拜忏、诵经,基本上都包括进去了。所以,水陆法会冥阳两利,对现世亲眷和先人的功德都是极为殊胜的。
同时,还有一些祭祖法会、三时系念等,也是超荐逝者往生西方极乐的法会。
3.三皈五戒 慈悲放生“三皈五戒”分为皈依法会和五戒法会,很多人参加过的第一个法会,大概就是皈依法会了,正式成为一名佛教徒。之后,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意愿再来决定,是否要受持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五条戒律。
放生法会也是很多人经常参与的,为放生的生物授予皈依,为他们念诵佛号后再放生,为未来的解脱种下善根,也为我们自己培养更广的慈悲心。
此外,还有按照佛教仪轨为新铸佛像或修建的寺院等所举行的“开光法会”、“斋天法会”、“华严法会”、“三千佛忏”等法会,也是通过连续几天甚至几十天诵持经文、拜佛等方式,如法供养三宝,由此消除业障、增福开慧。
03、参加法会怎么穿着?
对于已经皈依的在家居士,参加法会时应在日常便服的外面加穿海青。
穿着海青时,行为举止必须庄重,站立时可将双手在小腹前方位置结一个弥陀印。切勿将双手背在背后或挽起袖子,也勿奔跑嬉闹。法会中途要上洗手间,应脱下海青放置在干净处,如厕洗手后再穿上。
海青既是为表示佛门传承而穿,也能帮助我们修正“身口意”。穿上海青以后,动作肯定不会像平时那么随意,动静之间也是在训练我们变得更庄严、细心、安静,这也是难得的体验。
同时,有些法会时间较长,为保站立、跪拜时的方便,走动时的安静,最好穿着软底和平底的鞋子。留长发的应将头发扎起或盘起,既清爽利落,跪拜时也避免了头发的散乱。在化妆方面,参加法会时不化浓妆、不喷香水,可以保持一些淡妆,面容庄重是原则。
一场法会的圆满,既是因为寺院的精心布置和法师的安排带领,更与所有参加法会的佛弟子有关。当大家穿上海青,时刻提醒自己的身口意时,那就是一场圆满殊胜的法会。
♡ 喜欢 (0)
热点推荐
-
【自在】是指什么?佛教自在的意思?
佛教的自在是指进退无碍。真正的自在,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摆脱了烦恼的束...
-
畜生道 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会投生畜
畜生道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投生畜生道? 畜生道是什么? 畜生道,六道之一,又作傍...
-
我执是什么意思?如何破除我执?
我执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我执? 我执,也就是执着自我,即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我为...
-
【三昧】佛教中的三昧是什么意思?
三昧,佛教用语,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三昧是梵语(...
-
法相是什么意思?佛教法相指的是什么
佛教法相是什么意思?法相指的是什么? 法相,在佛教里有两个解释,一是指诸法的相...
精华推荐
-
佛教法会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法会?为
01、什么是【法会】? 以法为会:法会,是以真理集会大众,大家聚在一起,彼此交流...
-
行善 佛教解释行善的意思
行善(佛教解释) 行善以善行为本,以使得受助者真正受益为原则,在双方人格平等,...
-
庄严的意思,佛教的庄严含义是什么?
庄严 (汉语词语) 庄严,指端庄而有威严;形容人庄重、严肃、严正。见《法苑珠林...
-
佛教中的莲花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莲花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
-
【拜忏】拜忏是做什么?拜忏是什么意
拜忏是做什么 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罪业。 凡夫的...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