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知识

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入门 > 入门知识 > 正文

净宗十三祖师简介

浏览: 次 

净土祖师们不像其他宗的法系那样有前后传承的关系,而是后人根据其修持成就及其弘扬净宗的贡献而推举的。祖师们德耀古今,弘扬净土,上契佛法理则,下应众生根机,是大众修持的典范。今天末学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净宗十三祖的概况。

1、慧远大师

慧i远大师

慧远,(334~416)东晋僧,我国淨土宗初祖。庐山白莲社创始者。雁门楼烦(山西崞县)人,俗姓贾。十三岁,游学许昌、洛阳,博通六经、老庄之学。二十一岁,偕弟慧持于太行恆山(河北曲阳西北)听道安讲般若经,颇有领悟,感叹“儒道九流皆糠秕”,遂与弟俱投道安座下,剃度出家

师精于般若性空之学,年二十四即登讲席,时引庄子一书以说明佛教之实相义,使惑者晓然领解,自是,道安乃听其不废俗书之议。于东晋太元六年(381)南下庐山,住东林寺传法,弟子甚众。师致力于经典之研究,常慨叹江东之地,经典未备,禅法不闻,律藏残缺,遂命弟子法淨、法领等,远寻众经以传译之。每逢西域三藏,辄恳恻咨访。太元十六年,迎请罽宾沙门僧伽提婆译出阿毘昙心论、三法度论等。闻鸠摩罗什入关中,即遣弟子道生、慧观、道温、昙翼等赴长安师事之,学龙树系之空观大乘;又常以书信,与罗什往返研讨义理。昙摩流支来华时,师曾遣弟子昙邕参与译出十诵律。又自长安迎请佛陀跋陀罗至庐山译出达磨多罗禅经。于宣扬大乘般若学之同时,亦提倡小乘禅数之学。对改革中国佛教问题,更有其深远之见地;有关此一问题之各种问答、译经序文等,今皆残存。

元兴元年(402),师与刘遗民等百馀同道创立白莲社,专以淨土念佛修行法门,共期往生西方淨土,三十馀年未曾出山。元兴二年,桓玄下令沙汰沙门,令沙门尽敬王者,师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阐论出家众对王权并无屈服之必要,针对当时王权统治下之佛教,主张保有佛教之传统性。

师内通佛理,外善群书,为当代所宗,亦受国外僧众所钦敬。庐山之东林寺为当时南地佛教中心,与罗什所居止之长安中分天下。师于义熙十二年示寂,世寿八十三。后由唐、宋诸帝赐赠諡号“辨觉大师”、“正觉大师”、“圆悟大师”、“等遍正觉圆悟大师”。为别于隋代淨影寺之慧远,后世多称为“庐山慧远”。

 

2、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

善导,(613~681)唐代僧。山东临淄(一说安徽盱眙)人,俗姓朱。号终南大师。为淨土宗第二祖。亦即淨土宗昙鸾、道绰派之集大成者。幼年投密州明胜法师出家,诵法华、维摩等经。后得观无量寿经,悲喜交集,乃修习十六观。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赴西河玄中寺,谒见道绰,修学方等忏法,又听讲观无量寿经。此后专事念佛,笃勤精苦,遂得念佛三昧,于定中亲见淨土之庄严。其后入长安光明寺,传淨土法门。师行持精严,日常合掌胡坐,一心念佛,至力竭方休。三十馀年中,不别定寝处,不举目视女子,亦不受沙弥礼拜,并远避名利,不受供养,好衣美食皆送大厨供养大众,自食皆粗恶。以所受之嚫施书写阿弥陀经十万卷,及淨土变相三百幅,见塔庙伽蓝损坏者,必修复之。道化京华诸州,众皆仰慕其德,或有诵弥陀经十万至三十万遍者,或有日课称名一万乃至十万遍者,或有得念佛三昧而往生淨土者,或有投身高岭、命寄深泉,捨命焚身者,遂被称为“弥陀化身”。此外,师曾与金刚法师论说念佛之胜劣。高宗时,于洛阳龙门造立大卢舍那佛像,师担任检校之职。永隆二年三月十四日(一说二十七日)示寂,世寿六十九。一说係于光明寺前之柳树上自缢捨生。葬于长安城南之神禾原。门人有怀感、怀恽、淨业等。著有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淨土法事讚二卷,及观念法门、往生礼讚偈、般舟讚、五种增上缘义等各一卷,甚受淨土宗重视,故经其阐扬而确立之淨土宗,特称善导流,为唐代佛教特色之一,对淨土宗影响至钜。

西元一九○九年,日本学者橘瑞超等,于东土耳其斯坦吐峪沟(Toyuk,为高昌故址)附近,发现往生礼讚偈及阿弥陀经之断片,后者且附有师之发愿文,或即师所书写之阿弥陀经十万卷之一。又观无量寿佛经疏亦称观经四帖疏,于八世纪时传入日本,流传甚广,日僧法然(源空)即依该书创立日本淨土宗,并尊师为高祖。

 

3、承远大师

承远大师

承远,(712~802)唐代僧,为淨土宗第三祖。汉州(四川广汉)人,俗姓谢。始居衡山西南之岩石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羸形垢面,躬负薪樵,所居之茅舍称为“弥陀台”,师于玆专修般舟念佛。久之,远近风闻,人从而受教化者数以万计,代宗时之法照国师即其门人,代宗亦曾前来参礼,并先后赐其道场“般舟道场”之号、“弥陀寺”之额。贞元十八年入寂,世寿九十一,柳宗元为撰碑文,立石于寺门之右。门弟子千馀人,其中以法照、日悟、惠诠、知明、超明等为最著。

 

4、法照大师

法照大师

法照,唐代淨土宗僧。又称五会法师。其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代宗永泰年中,尝游东吴,因慕慧远之高风而入庐山,修念佛三昧。一日于禅定中蒙佛开示,遂往南岳师事承远。

大曆元年(766),至弥陀台发每夏九旬勤修般舟三昧之愿,同年又受五会念佛诵经之法。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一日于粥钵内忽显五彩祥云,云内现大圣竹林寺;他日又于钵中感见五台山诸寺及淨土胜相。四年夏,入湖东寺(一作湘东寺),于寺内之高楼台修五会念佛,又感见阿弥陀佛及文殊、普贤等圣众。次年四月,至五台山佛光寺,忽有二童子引领,始见先前钵中所现景物,普贤、文殊二菩萨并授其念佛之要门,师遂于其地建碑记之,令见闻者发菩提心,获大利益。

师创五会念佛,往来于五台山、长安之间,致力于弘法事业,故从宫廷至一般社会皆广行念佛法门。示寂后敕諡“大悟和尚”。或谓师为善导之后身,而尊之为莲宗第四祖。

 

 

5、少康大师

少康大师

少康,(?~805)唐代淨土宗僧。为淨土宗第五祖。缙云(浙江)仙都山人,俗姓周。七岁出家,十五岁受戒于越州嘉祥寺,广诵经论。后于洛阳白马寺读善导西方化导文,遂决心专修念佛。将乞食所得之钱,令孩童念阿弥陀佛一声,即与一钱,一年后凡男女见康,即皆称念阿弥陀佛。后至睦州乌龙山开淨土道场集众念佛,每念佛一声,口随出一佛,念十声出十佛,时称之为后善导,贞元二十一年示寂。

 

6、延寿大师

延寿大师

延寿,(904~975)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临安府馀杭(浙江杭县)人,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初为吏,三十岁依龙册寺翠岩令参禅师出家。后往天台山参谒德韶国师,初习禅定,得其玄旨。后于国清寺行法华忏,颇有感悟,于是朝放诸生类,夕施食鬼神,读诵法华经,又精修淨业。后住明州雪窦山传法,法席甚盛,并复兴杭州灵隐寺。建隆二年(961)应吴越王钱俶之请,迁永明大道场,接化大众,故世称永明大师。师倡禅淨双修之道,指心为宗,四众钦服,住永明十五年,时人号慈氏下生。

师曾召集慈恩、贤首、天台三宗僧人,辑录印度、中国圣贤二百人之著书,广蒐博览,互相质疑,而成宗镜录一百卷。对当时各宗派间之宗旨分歧,持调和之态度。高丽王见此书,乃遣使叙弟子之礼,并派国僧三十六人前来学法,法眼之禅风遂盛行于海东。开宝八年示寂,世寿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

 

7、省常大师

省常大师

省常,(959~1020)宋代淨土宗僧。钱塘(浙江)人,俗姓颜。字造微。七岁即厌俗,十七岁受具足戒,戒行谨严。后住于杭州西湖昭庆寺。慕庐山白莲社之遗风,于西湖边结白莲社,专修淨业,后易名为淨行社,盖取华严经淨行品之意。宰相王旦为社首,士大夫预其会者前后一百二十三人,皆投诗颂,自称淨行社弟子,比丘预者复千馀人,往昔庐山白莲社之盛况于是再现。天禧四年入寂,世寿六十二。全身葬于灵隐山鸟窠禅师之坟侧。世称钱塘白莲社主,又号昭庆圆淨法师。为莲宗第七祖。

 

8、袾宏大师(莲池)

袾宏大师

袾宏,(1532~1612)明代僧。杭州人,俗姓沉。字佛慧,号莲池。幼习儒学,十七岁举诸生,以学行称著。受邻人影响,寄心淨土,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以自警策。中年皈依佛教,投西山之无门性天剃髮,就昭庆之无尘受具足戒。寻参四方,以游方为务。隆庆五年(1571),入杭州云栖山,居山中废寺。师常精修念佛三昧,教化远近,衲子云集,遂成丛林。万曆十二年(1584)著往生集三卷;三十年,撰楞严经摸象记一卷。当时戒坛久禁不行,师令求戒者具足三衣,而于佛前授戒,以为证明;又制定水陆仪文及瑜伽焰口法,以济幽冥之苦;于城之内外开放生池,撰“戒杀放生文”,以诫害物。

师主张淨土,痛斥狂禅,力阐禅淨兼修,道风益盛,一时士大夫如宋应昌、陆光祖、冯梦祯等皆为所化。晚年,疾发,益勤淨业,作三十二条不祥以警自他,又书三可惜、十可歎以督徒众。万曆四十年(一说四十三年)示寂,世寿八十一。世称云栖和尚、莲池大师;与紫柏、憨山、蕅益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9、智旭大师(藕益)

智旭大师

智旭,(1599~1655)明代僧。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锺,名际明。字蕅益。号八不道人。少习儒学,以卫道为职事,曾撰闢佛论数十篇。十七岁时,因读莲池祩宏之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悟己非,取所著闢佛论烧毁。二十岁时诵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志。二十三岁发四十八愿,自名大朗优婆塞;以听讲大佛顶首楞严经,对何故有大觉、何以生起虚空和世界等问题生疑,遂决意出家,体究大事。二十四岁从憨山弟子雪岭剃度,改名智旭。夏秋之间,于云栖寺听讲唯识论,疑与佛顶经之宗旨相矛盾,叩问之,得“性相二宗不许和会”之答,师犹不解其意,遂往径山坐禅,豁然而悟性相二宗本无矛盾衝突。二十六岁受菩萨戒,翌年遍阅律藏。偶罹病将危,乃专意求生淨土。三十岁时,依道友雪航之请,于龙居寺讲律,后至金陵,深切体察宗门之流弊,自此决意弘律。三十二岁,欲注梵网经,作四阄于佛前,拈得天台宗之阄,乃详究天台教理。翌年,入浙江孝丰灵峰寺,其后历住九华、温陵、石城、晟谿、新安等地,弘扬台教,注释经论。年五十六,于灵峰卧病,撰西斋淨土诗,另赞补九部之书,名为淨土十要。病癒后,撰著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十月病再发,口授遗嘱,并制求生淨土偈。清顺治十二年一月,趺坐绳床,举手向西示寂,世寿五十七,法腊三十四。

师为人严峻精到,厌弃名利,固持戒品,弘扬律藏,生平以阅藏著述为业。综学法相、禅、律、华严、天台、淨土诸宗教义,尤重天台宗,并主张佛、道、儒三教一致。除佛教诸宗外,亦研究儒教及基督教,其著作范围甚为广泛。其禅法係承继延寿、梵琦、真可之文字禅,而会归于天台教观。于天台教义亦有独到之见解,在教判方面,安立贯通前后之五时说,于教理主张性具善恶与色心双具、理事两重三千,于观法则沿用山家派之妄心观。于律学方面,注重戒律实践。其禅、教、律学,终皆指归淨土,主张禅淨合一。并鑑于当时佛教中门户分歧之流弊,故力求诸宗调和,主张禅、教、律三学统一。其思想之总结为三学摄归一念,以念佛总摄释迦一代时教。清代以后,台家讲教多以师之经论经疏为依据,形成“融合禅、教、律而归入淨土”之灵峰派,延续至今。

师示寂后,弟子成时私諡“始日大师”之号。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后人奉为淨土宗第九祖。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弟子另有照南、灵晟、性旦、等慈等。

 

10、行策大师(截流)

行策大师

行策,(1628~1682)清代僧。江苏宜兴人,俗姓蒋。字截流。其父全昌精通儒佛,与憨山德清有亲交。德清示寂后三年,全昌梦其杖锡入室,于是生行策。长而父母相继逝世,年二十三投于武林理安寺箬菴通问门下,五载不横卧,彻达法要;住报恩寺,受自庵瑛之劝,而修淨土,并就钱塘樵石研习天台学,共修法华三昧,研习教义。清康熙二年(1663),于杭州法华山之西溪河渚间结庵(莲柎庵),专修淨业。康熙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复兴莲社,学者翕然风从。康熙二十一年示寂,世寿五十五。

 

11、实贤大师

实贤大师

实贤,(1686~1734)清代淨土宗僧。莲宗第九祖。江苏常熟人,俗姓时。字思齐,号省庵。世代习儒,夙有出尘之志。十五岁出家,经典过目不忘。二十四岁受具足戒,严持戒律,不离衣钵,日仅一食,恆不倒单。后谒礼绍昙,听讲唯识、楞严、摩诃止观,通达天台、法相等学说,绍昙传为灵峰派四世天台正宗。更于真寂寺掩关三年,昼阅三藏,夕课西方佛名。后应诸方丛林之请,讲经十馀载,江浙道俗皈依者甚众。历住鄮山阿育王寺、杭州迁林寺。晚年,绝诸外缘,结集莲社,专修淨业,人皆称为永明再来。雍正十一年(1733)预告死期,昼夜念佛十万声。翌年四月示寂,世寿四十九。

 

12、际醒大师(彻悟)

际醒大师

际醒,(1741~1810)清代僧。为莲宗第十二祖。河北丰润人,俗姓马。字彻悟、讷堂,号梦东。少攻举业,精通经史。二十二岁时因病而悟人生之无常,遂礼河北三圣庵之荣池出家,翌年于岫云寺受具足戒。先后参谒香界寺之隆一、增寿寺之慧岸、心华寺之遍空、广通寺之粹如,遍习圆觉、法华、楞严、金刚、唯识等性相之旨,并嗣粹如之法,得其禅法。其后,粹如迁往主持万寿寺,师乃继主广通寺,提倡禅淨双修之道。嘉庆五年(1800)退居红螺山(辽宁)资福寺,专以淨土为说,世称红螺彻悟。恆常讲演,劝人念佛,为其所化者一时遍于南北。嘉庆十五年,预知大限时至,十二月集众念佛示寂,世寿七十,法腊四十九。

 

13、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

印光,(1862~1940)我国当代淨土宗高僧,莲宗第十三祖。陝西郃阳人,俗姓赵。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少治儒学,喜读程、朱之书。曾排佛,遭目失明,继而猛省,转研佛典,以至诚所感,目疾获癒。年二十一,至终南山南五台,归依莲华洞道纯长老出家。光绪八年(1882),挂搭湖北竹溪莲华寺。未久,受具足戒于陝西兴安双溪寺。二十六岁,赴淨土道场红螺山资福寺念佛,自号“继庐山行者”以明其志。其后,往浙江居普陀山法雨寺二十馀年,朝夕唯阅藏念佛,不求闻达。曾两度闭关,空诸色相。民国元年(1912),以文稿刊于佛学丛报,署名“常惭愧僧”,名震遐迩。民国七年,为募印“安士全书”而常至上海,遂驻锡太平寺,各方投函请益者甚众,师皆慈悲摄受。  师毕生弘扬淨土,其行事坚守“不当住持,不收徒众,不登大座”之三大原则;且淡泊名利,刻苦俭朴,恆示人以老实修持之道。年七十,闭关于吴县报恩寺,初不欲见客,后始对大众开示。曾修辑普陀、清凉、峨眉、九华等四大名山之志书。又于吴县复建灵岩山寺,由真达和尚主其事,为我国淨土宗第一道场。民国二十九年,示寂于灵岩山寺,世寿七十九。荼毘后,得五色舍利花及舍利珠无数。师一生操守弘毅,学行俱优,感化甚广,被誉为民国以来淨土第一尊宿。坊间有印光大师文钞及印光大师全集行世。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