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感恩

空海法师讲授:《大学》感恩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STE-013-9月29日上午
  
  《中庸》之道讲座
  
  (主持):欢迎各位来到有吉林省社科联、长春市孔子研究会、长春文庙联合举办的国学大讲堂。迄今为止,我们国学大讲堂从05年举办至今已经有三百多期了,今天是第三百四十七期。那么本次呢,我们非常荣幸的讲到了,我们今天的主讲教师郭永进教授,来自台湾。
  
  (主持):那么他呢,我们很荣幸呢,在长春文庙几年来的祭孔大典中,请到了,邀请到了我们的郭教授。那么在三年来,每一次祭孔大典之后,郭教授都会在咱们的“国学”大讲堂,为春城市民讲授儒、释、道三家的这个精髓和精典,使我们长春市民很有幸的,在这个老师的讲解下、分享下深深地受益。
  
  (主持):那么今天呢……今年已经是我们的郭教授,第三次参加国学大讲堂的一个祭孔大典,长春文庙的祭孔大典。第三次莅临我们国学大讲堂,为大家来分享他的这个……属于什么呢……,应该是大师之言,智者之道。
  
  (主持):那么,今天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的郭教授。都说啊“提高明户话《中庸》,”今天我们的台湾著名郭永进教授,带来的就是《四书》《五经》中的“中庸之道”!
  
  好。各位贵宾、各位前辈、各位亲爱的同胞们:
  
  大家好!大家好!
  
  如同刚才我们司仪介绍的,这是第三次,第三年来这里跟大家做互动。“国学大讲堂”是从零五年开始,但是最初是在户外。(声音可以调清晰一点。现在低音太重,低音太重。调清晰一点。因为,现在这样回音,清晰。现在你们可以先把窗帘拉开,窗帘可以先拉开。声音......对......调再稍微清晰一点,声音调清晰……)OK。好。
  
  “国学大讲堂”是从零五年开始,但是最初是在户外的。那这一栋呢,这一栋正式起用是零八年。就是孔子诞辰的时候开始启用。那时候有幸空海被邀请来,就是这一间开始启用。然后来这边跟大家做一些讲座。(声音又混浊了,声音清晰不要混浊。因为混浊的话,现在就不会听清楚,如果用一支,好。)
  
  那这几年来有因缘就是过来这边,来跟大家做国学上面的分享。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
  
  《中庸》是属于儒家里面非常重要的经典。所谓的《四书》《五经》。儒家最具代表的《四书》,就是《论语》、《孟子》还有《大学》、《中庸》。《四书》里面《中庸》是排在最后面。并不是,并不是说它不重要,并不是说它不重要排在后面。而是说因为它是很深很深的,就像我们在一般社会读学校的……读书的时候,我们是从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这样一路上来。
  
  那在儒家的教育体系里面,《论语》、《孟子》、《弟子规》,那是教育幼稚园跟国小时候的,这时候学龄的学生。《弟子规》是幼稚园跟国小阶段的,协助小孩子怎么样去应对接物。那《论语》呢,是开始教导让众生,逐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来学会为人处世,学会为人处世。所以,《论语》就像在初中跟高中,国中跟高中的阶段。那《孟子》呢,是……又是。因为,孟子他是比较属于在应对接物上面。所以孟子就像高中的阶段,高中的阶段所要学习的。
  
  那《大学》呢,大学这一本书是,就像人生在成长的过程,来到大学的阶段,所要研习的内容。我讲的是一个人的心灵品质的成长。并不是光只是局限在社会的教育。因为一般社会的教育,就像我们现在社会上的教育,就算你读到大学、研究所、硕士。你也未必能够学到真正儒家里面的《大学》。那儒家的《大学》,真的是协助大家成就大人之学。这是前年我们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过。
  
  那儒家里面的《中庸》呢,是更深的,比大学还更不容易理解的。大学比较精简。而且讲的还比较容易理解一点。那《中庸》它是更深,不容易理解。儒家里面有提到说“内胜外亡”,我们怎么样充实自己,怎么样让自己开启智慧,怎么样让自己成就高等的心灵品质。这是在《中庸》里面特别强调的。那大学呢,是已经要来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大学》是已经有逐渐要向外,来为百姓服务。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个“亲民”——“新民”哦,“新民”,那个都是在为百姓服务的。所以,要知道中庸是属于偏重在内。自我充实,不断开启我们智慧的阶段。好。
  
  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被世人所尊敬尊重的至圣先师,那他的智慧从哪里来,孔子的智慧从哪里来,孔子的老师是谁?我们要好好去探讨。孔子也会跟这些古圣先贤学习啊!也会跟古圣先贤学习。但他除了跟古圣先贤学习之外,他还有很大很重要的,他学习的阶段。那古圣先贤又跟……,他们的高等智慧又是跟谁学习?我们要好好去了解。要好好去探讨。你如果正确深入去体悟、去了解的话,你可以发现他们所看齐学习的,到后来都是跟天地父母学习。
  
  好,请各位看你手上的讲义。因为,《中庸》是蛮深的。请各位看你手上的讲义,第三十章,第二页,第二页的三十章这里,二十六章跟三十章这两章都是在告诉我们,孔子他就是“法天择地”,“法天择地”。所以他开启的他高等的智慧。
  
  第三十章这里讲的就是“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个就是他向古圣先贤看齐学习。那古圣先贤他们的智慧又来自哪里呢?同样的,很重要的就是“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孔子也是一样,“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这个就是以天地大自然为师,这个很重要。所以孔子他体会的“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你们看看哦。有时间的话你们再深入去探讨。因为我们今天等一下会透过一些幻灯片,来让大家更清楚地去看。这些古圣先贤,他们是怎么样去看这个大自然的大地风云经、无字天书。
  
  因为这是真正最伟大的大师!真正最伟大的大师。包括大学里面,大学讲到最后,你要平天下之前,你要先齐家。要治国,然后齐家。再修身。逐渐地一直地往下。去探讨,探讨那个根源。而最初的根源是在于“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但是,那“格物”,要“格”什么“物”啊?你的“知”,要完全的“知”,那你要完全的“知”,是什么?你要知道什么?不是说我在图书馆《大藏经》里面或是在遍览各种经典,各种经论,我就能够透彻了解。那些都是仅供参考,那些是助缘。你真正地“知”,一定来自于“格物”。“格物”,就是你要透彻的去了解,去探讨、去探究。去用科学的研究精神,去了解真正的真理实相。那真理实相在哪里?不是在书本上。书上是地图,是协助我们去了解真理实相的,指月的一个工具。是一个方便工具。所以到最后,一要来到,要来到真的了解整个大自然的实相。(现在声音又没出来啊,又……现在这样还可以,这样还可以。)所以所有的那些大智慧者。记得所有的大智慧者,他们到最后一定都是来看这个真正的真理实相。也就是所谓的大地风云经。这里,这里所讲的天地父母,讲的就是整个法界、宇宙、大自然。
  
  好,我们现在从第一章前面来开始来看。前面我跟大家稍微简短介绍一下,等一下我们后面透过幻灯片来跟大家分享。好。“大学”你看哦,第一章就提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一句话很深。但是,不容易了解。这一句话很深。但是不容易了解。
  
  好,我们现在再来看第二段哦。“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到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讲的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中道。就是我们要来到不偏不倚。像现在的声量又太小,输出的声量又太小,声量可以稍微大一点。过与不及都不好。“中庸”讲的就是中道。那中道就是不要那些过与不及,不要那些偏激。
  
  好。但问题是什么是中道?中道,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一套界定标准啊。你有你的中道,他有他的中道。就如同很多人都有他一套的所谓对真理、对正义、对是非的认知。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呢?你的真理跟他的真理为什么会冲突呢?到最后,一定要来到以大自然为标准。所以这里所讲的中道,不是孔子他个人所界定的中道。好(但是变成要拿着)。
  
  好OK。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庸之道,中道,不是孔子所发明啊,不是孔子他个人的思想,他个人的创作,而是他体会出大自然的法则就是这样。天地的精神就是这样。所以一开始讲的“天命之谓性”,如果我们没有了解整个,真正的真理实相、生命实相的话,你没办法来到真的做出中……来到中庸之道。不容易做到。因为这是要,因为这是要具有非常高的智慧,你才有办法来到中庸之道。一般人都是两边……两端跑来跑去,跑来跑去。两极化在跑。那你要来到真的实现中庸之道,你一定是有开智慧、一定是有看到真理实相,有了解生命实相、有了解大自然的运转法则,你才有办法真的实现中庸之道。
  
  所以那你要了解生命实相,《中庸》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实相是怎么样呢,“天命之谓性”,什么叫做“性”?“天命之谓性”,什么叫做我们的本心本性啊?这里的“性”讲的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来自哪里?“天命”。“天命”不是那个宿命的天命啊。天命讲的就是老天爷给我们的一切,老天爷给我们的生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老天爷给我们的。记得哦,虽然你是父母亲生下你,养育你,但是我们的父母亲来自哪里?你说我们前面的祖先啊。那我们的祖先又来自哪里?全部所有的众生都是来自于法界大自然。
  
  儒家把他称为“天”,或是称为“道”。老子把他称为“道”。都是从这些宇宙的总源头来化育一切万物。我们的生命,包括我们的身心灵,全部都是由老天爷所给我们的。所以这里讲的天命,就是老天爷给我们的一切,给我们的生命。这个原本原汁原味最纯真的,这个我们把他称为“性”。“率性之谓道”。
  
  如果我们做人做事,我们遵循着老天爷给我们的本心本性,本来的特征德行去做的话,这个叫做得道之人。这个叫做走在道上的人。也就是他是真正与道合一。这个“道”讲的又是宇宙大自然哦。讲的就是整个宇宙大自然。所以“率性之谓道”,这个“率性”不是那个任性的那个“率性”啊。不是啊。这里所讲的“率性”,就是我们所做所为遵循着、依循着,法界大自然、天地给我们的本心本性的特征特质去做。能够这样去做的人,那这是所谓的得道之人。这是与道合一的人。“修道之谓教”,如果我们协助……如果我们还不了解我们的本心本性是什么,那我们再学再修……要努力的修,然后要来到,体会到与道合一的过程。这个就是我们在受教育的过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
  
  那如果我们去协助众生,来协助众生了解道是什么,协助众生明了真理实相是什么,了解……清楚了解我们的本心本性的特征特质是什么,那这个是属于一种教育教化。所以这里就是所谓的“修道之谓教”。但,再来。重点后面这一句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再……还有,有一句话,请大家看到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这一节。“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明明不是要修道吗?那为什么说不可以为道?为什么人为道,然后道就远离人?这个很深,很深。不容易真正体会到。你可以从文字上面稍微理解,但是不容易真正的体悟到。而且不容易真正做到。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这一段它的意思,我是直接讲它的真正的深意哦。我不是依文解字在解释,解析。这里讲的就是中国有一句话叫做:“骑驴找驴”啊。骑驴找驴。啊?有没有这一句话?骑驴找驴。那很多人想说,我不会那么笨啦,我很聪明啦,我不可能这样啦,我怎么还会骑着驴然后去找驴呢。不可能这样。但是呀,我要跟各位勉励的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你在修,不管你是进……不管你有没有进入什么宗教,或是儒家,也是一样在修道,然后儒、释、道一样都在修嘛。但我可以跟大家提醒一点,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是在“骑驴找驴”而不知道。我讲这一句话,你们会不会没有信心?因为我讲的是实话,是实相。你要了……真正了解这两句,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偏偏一般在修行的人,大部分都是在“骑驴找驴”。因为,如果你没有正确清楚了解道是什么的话,你所修的“道”是你所想的“道”。不是真正的“宇宙的大道”。那“宇宙的大道”不是修出来。而是要你去明了去悟出来。为什么不是修出来?因为宇宙的大道它是本来就存在。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所以如果你对道不了解的话,你以为道是在他方、道是在未来、道是在来生来世。所以你很认真努力的在修。偏偏是你越修,你的观念知见错误的话。你越修你就离道越远。这个是很重要的关键哦。如果大家能够正确体会了解的话,这个可以缩短你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因为,真的,一般人就常常是在“骑驴找驴”。我们本来就在道之中。但是,因为没有正确了解认识道是什么,结果就在那里修啊修道啊,一直在修啊。我要修出道我要成道。结果常常越修不是越苦闷,不然就是修得到后来很怪,很怪异。或是越修我慢越大,越狂傲。不是这样。
  
  所以,你看《中庸》一开始就跟我们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一句话要好好去体会。如果你用几十年,躲在深山里面修。不如你今天用两个小时,来听空海跟你——大家理解解析分析。你如果正确了解的话,那后面就好办。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就是认为“道”是在他方。我要努力的修,我现在,“道”没有在我身上,现在我还离“道”很远。就因为你认为离道很远,所以那个“道”就被你推开。孔子就很坦白地讲,“道”这是没办法跟我们分开,你也不可能跟“道”分开。每个人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你永远都浸泡在道里面。我讲的是实相。我讲的是实相。
  
  所以真正所谓的“成道”、“得道”,不是说修出然后自己认为的成道。然后跟这个宇宙大自然却是不相干,跟众生生命不相干。不是那回事。那是自认为的,很多那都是走偏。然后越修越狂傲而不知道。真正的“道”,那是跟每个人随时都是在一起。而且“道”也在我们的心中,贯穿我们的一切。你所看到的一切一切都是道的显象、化身。现在的科学界……天文物理方面,他们现在把这个区分,分为什么叫做“显象”跟“未显象”。未显象的就把他称为能源。就是《心经》里面所讲的“空”。然后“显象”的这一部分呢,科学家把他称为“显象”的这一部分就是,物质现象界的一切。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感恩生活 欢喜待人

下一篇:无尽的感恩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