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阿弥陀经

为什么《阿弥陀经》这么流行?原因可不高大上!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为什么《阿弥陀经》这么流行?原因可不高大上!

阿弥陀经》流行的外在因素

  自东晋高僧慧远法师率123人在庐山念佛求生极乐,开创净土宗以来,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发展期中,净土宗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从最初的依凭《无量寿佛经》,发展到现在的净土五经一论;从最初的观想念佛到后来的持名念佛。但从发展的脉络和轨迹来看,其发展走向也与信徒本身的素质息息相关。人们从最初的观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等十六种观法修持,到后来的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无不说明这一问题。

  佛教认为,时代越到后来,众生的根基就越差,所以后来的人们已经无法清晰地观想出极乐世界的国土以及阿弥陀佛的光辉形象,只能靠念诵佛号进行修持。而《阿弥陀经》所倡导的念诵阿弥陀佛名号作为主要修持,无疑成为它后来在净土宗内最为流行的主要因素。

  在中国,崇尚简单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如“秦人好简”,如老子学说中的“大道至简”,这些都是《阿弥陀经》在汉传佛教中广泛流行的土壤。在印度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因明学、唯识学,虽然在唐朝被引进中国,但也因这种好简的习性,逐步淡出汉传佛教的热点和主流。从唐朝以后,中国的佛教基本上就剩下不习经教的禅宗和念诵佛号的净土宗了。即使净土宗的五经一论,大家也都是青睐篇幅和内容最为短小精悍的《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流行的内在因素

  佛陀在众多经典中告诉人们,轮回中的痛苦都是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及引生行为所造成。同样,快乐也是断除负面情绪及行为的必然结果。当人们睁开被“无明”黑暗所蒙蔽的双眼,去除贪欲、嗔恨、愚痴、嫉妒、伤害等负面情结及相应行为的时候,快乐的曙光就会展现。

  当然,由于这无明负面心结是与生俱来的痛苦之因,佛教也认为这去染还净、离苦得乐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在长达无数世的追求终极快乐的成佛之路上,人们会经历各种磨练和考验,那些意志力坚强、信念坚定的人,会按照既定的光明之路,一路走过。但对于那些意志力薄弱、信念犹疑的人来说,漫长而多难的快乐追求之路,反而会让他们的愿望和斗志消失殆尽。因此,有着无尽慈悲爱心的佛陀,宣讲了《阿弥陀经》,这被认为是后世最稳妥、最殊胜的修持法门——净土法门。

  唐朝大翻译家玄奘法师的高徒窥基大师,曾在他的一本净土宗著作《阿弥陀经通赞疏》中这样说道:“对于那些内心怯弱、信念不坚、行为懒惰的人来说,净土法门,无疑是他们的最好选择。”因为,净土的种种便利学修条件和环境,能使这些不能义无反顾踏上成佛之路的人们,得到一个中转驿站的休憩。在这里,他们可以不受尘世的种种苦难,有着不可思议的快乐享受,致使那颗不堪负重的内心,得到一个暂时的缓解,然后在净土中诸佛菩萨的教导和陪护下,重新踏入自利利他的成佛之路。

  在汉传佛教中,将佛教的解脱道分为两种——竖出三界的难行道和横出三界的易行道,而《阿弥陀经》中所提倡的法门,则属于后者。所谓竖出三界,是指人们必须要断尽三界内的所有烦恼垢障才能超越三界,三界内的烦恼垢障包括很多,见所断的错误观念方面有88种,修持才能断的烦恼有81种,只有在漫长的修行中断尽这些烦恼,才能解脱轮回超出三界,犹如竹筒内的虫子,从下而上逐步咬穿竹节,最后才能一跃而出。而依靠《阿弥陀经》中的念诵佛号、集资净障法门,即使没有断除三界的烦恼,但由于阿弥陀佛的特殊愿力及自己修持善行等力量,即可往生极乐净土,从此远离三界的痛苦。犹如竹筒内聪明的虫子,向边侧啃咬,即可不需节节咬穿而横出竹筒。

  对于一个利根者而言,他可以把所有佛法内涵都融入一句阿弥陀佛的诵念中修持,无所遗漏;而对于一个无法修持其他佛法的钝根者而言,一句阿弥陀佛可谓至简至易了。因此汉传佛教称《阿弥陀经》为利钝全收的普及法门。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