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禅意智慧

坐禅的方式与好处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对于坐禅的养生,历代高僧大德都进行了总结。概括起来,从坐禅的方式上讲,它有如下好处:   静坐   静坐是坐禅的初级阶段,对于未受三归五戒(一三归,即归依佛、法、僧三宝;五戒,·即不杀生、不谕盗、不邪注、不妄语、不饮酒)的普通人来说,静坐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自我疗法。它简单易行,并且随意,无须证慧。只要环境安静、身心放松,就能达到静坐的功效。   静坐主要是让大脑得到休息,使精力得到恢复。静坐时,心内无念,心平气和,因而全身气血畅通,体内各系统能够顺利发挥作用,静坐更能锻炼真气,扶正驱邪,内炼神气,外炼形骸,从而提高防御能力。上班族在上班前和下班后若能静坐十分钟,则能够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少林药局认为一般人每天静坐十分钟,则能舒缓身心、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对胃肠病、高血压、内分泌等慢性疾病的防治十分有效。   呼吸   修习禅定以练习呼吸为入门功夫。坐禅一般采用腹部呼吸法,因为腹部的肝和脾藏有人体总血量的三分之一,当心脏的血液不足时,腹部的血液就进入循环系统。采用腹部呼吸,可以主动将腹部的血液利用起来,使循环系统的血液量增加一倍,从而使姜缩的细胞组织重新健全。   对于初习禅定之人,则一般采用胸式呼吸法。若采用胸式呼吸法,在一呼一吸之间,我们吸入了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完成了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多次这样的血液循环,我们体内的血液就会得到澄清。据统计,通过呼吸运动澄清的血液一天可达一万五千余斤。   止观   隋代智额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总结了九种方法:系心于脐,能治百病;意守丹田,可调理胸闷、肩背疼痛、厌食、咳喘等疾;系心于两脚之间,可治愈头痛、唇热、疙疹、耳聋等病;知息出,可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等症;知息入,可治身体虚弱、肢体疼痛等症,等等。   同时,将观想与呼吸结合,可以有“十二种息”、“六种气”,也能治疗各种病症。   所谓“十二种息”,是指:上息,观想气息上行到鼻端,可治情绪低沉;下息,观想气息下行至脚尖,可治虚悬等病;焦息,观想腹中有如火烧,可治腹胀;满息,观想气息遍布全身,可治憔悴瘦弱之病;增长息,观想自己吸入了生命物质,可增强体质;灭坏息,观想病随气呼出,可散诸阴膜;冷息,观想吸入了冷气,可治热病;暖息,观想吸入了暖气,可治冷证;’冲息,气流刚猛,可治肿毒;持 息,屏住呼吸,可治烦躁;补息,观想吸入之气能补养身体,可治虚乏;和息,调和气息,可使心情安宁。而“六种气”的观想之法则可以强健脏腑,治疗内脏诸病。另外,坐禅时集中心念,止于足底,一心不乱,可以治身体诸病。 整理:当代佛教网--禅宗网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