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经论讲记

佛陀的第一课与最后一课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佛陀的第一课与最后一课 

宗宙法师 讲述

 

〔2019版〕

(内部整理资料 仅供学习参考)


目录

一、佛陀的感悟

二、不了解无常有什么坏处

1.该准备的未作准备

2.不该准备的准备了很多

3.对喜欢的产生贪著,结果事与愿违

三、了解无常有什么好处

1.乔布斯的成功案例

2.善用我们的人生及财物,善待亲友

四、无常的定义和概念

1.无常的定义

2.外界四季、内在自身,无时不在无常变化中

2.佛陀如何看无常

3.变化太微细,故误认为是

4.眼睛看不到时,也会误认为是

五、如何运用无常之理

1.各行各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善用无常

2.是否认知无常,导致两种不同的态度

3.认知无常,把资源投在该投的地方

4.错误的念无常

六、念无常是积极的

七、佛教的无常观更深远

结语

 

 

佛陀的第一课与最后一课

2016年10月29日·腾讯网佛学频道

各位师父、各位朋友,以及广大的网友:

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大家相会,要感恩腾讯佛学频道的邀请。我们超越地域、时间的障碍,在这里一起温习佛陀的第一课和最后一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于无常道理的教言。首先祈请三宝、师父加被,在探讨无常的真理的时候,自己讲的话都能够符合佛陀所说的本意,也能够以利益他人的动机发起,也希望令大家容易听明白、听得懂。

我们先看一组图片[1]

 

 

大家看完图片有什么感觉?或者说有什么感受?如果你了解过无常的道理,请先不要用这个道理去分析,而是在心里想一下你的第一感觉。如果你没有了解过无常的道理,就直接想:这跟我们自己有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到这组图片以后的直观感觉是什么?最后这一张比较悲观,有没有人看到以后,觉得它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觉得这很正常?这组图片描述的现象,其实是人类有历史以来都能够看到,而且在我们周边也经常发生。也许你会说这是一个自然现象,或者是自然规律。

 

一、佛陀的感悟

在两千多年前,释迦世尊也已经看到了这个景象。他是一个国王的太子,在他从小成长的环境里,从来就看不到病人,也不会看到有痛苦的人。有一天他走出都城,看到了老人,还有死去的人,就如同我们看到这组照片那样,但是,对他来讲,这些现象令他非常震撼,从而他问出了可以说改变人类自我认知的几个重要问题。他指着这位老人问旁边的侍从:“这是什么人?”侍从告诉他:“这是老人。然后他又指着一位死去的人说:“这是什么人?”侍从告诉他:“这是死去的人。”他就问:“我将来也会像他们一样吗?”他的问题,现在在我们看来觉得比较简单,“这个我也懂的,不需要问”。但是释迦佛接着这样问:“我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这个问题实际上对于想追求快乐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想离开痛苦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有了这样的疑问,后来他回到都城的时候,就对他的父王说,他想去追求解脱的快乐、没有老和死的快乐。他的父王不让他去,说:“现在把国家给你,把天下给你,一切的快乐都在这里了。”他问父亲:“我不要像我看到的那两个人一样有衰老和死亡,你能不能给予我?”他的父亲说,这样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是每个众生的“魔咒”——被捆绑住了,没有人可以脱离。释迦佛就说,他希望出家,由他来解决众生的“魔咒”,他要破除有“老、死”的轮回。随后就有了他的出家,然后有了他的修行,也有了他的成就。

成就以后他给他的弟子上的第一堂课是“苦集灭道”——世间的真理。关于“苦”,首先讲的就是四大特色之第一大特色——无常。无常含摄了刚才看到的一个人从生到死这样一个生灭的过程。他讲了几十年法之后,最后在圆寂之前,他讲了《涅槃经》,说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这一课又讲了无常,说明无常在佛陀讲授生命的真相中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可能会想:释迦牟尼佛的第一课和最后一课都讲了“无常”,好像跟你们出家人、跟信佛的人比较有关系,跟我有什么关系?今天我只是想来听一听我比较关心的几件事情:一是通常而言,身体是最重要的,我的健康和长寿如何保证?二是我的财物如何不断地增长?已经有的不要丢失。三是我们的亲人,尤其是妻子或者丈夫,或者父母,要能够和睦相处,我们的家庭也一直不断地延续下去。这三件事情是我们比较关心的。至于释迦佛成就了、佛教流传了两千多年,这跟我有关系吗?

今天在这里要阐述的,是跟每一个想追求快乐、想离开痛苦的人,都有密切的联系。不管我们是否要信仰佛教,都特别需要去了解无常的道理。

 

二、不了解无常有什么坏处

既然了解无常这样重要,那么不了解无常到底有什么坏处?

不了解无常,就等于不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和人,不了解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物质世界以及它的真理。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这些,那他想干任何重要的事情都干不成,就连一些小的事情也干不成。

真有那么严重吗?有的!

 

1.该准备的未作准备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如果在座的有喜欢养花的,就像桌上的花,你们会认为花是无常的还是永远不会变的?当然是无常的。如果你把花这个无常的特点搞错了,你以为它放在那里一直会盛开、不用管它,这是一种常的看法。可以说,如果你不了解花是无常的话,你连花都养不活。为什么?因为这个花你每天要浇水,不浇水它就不鲜艳、要枯死。假如我们脑子里想,这个花是不需要人照顾的,它放在那里就好了,我过七天再去看看它。结果你一看,已经枯死了!所以说,不了解花的无常,就养不了花,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

我们作为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如果不了解无常,就会什么事也做不成。因为凡是我们人能做的事情,都是无常的。你不了解无常,就会把一直在变化的东西认为是不变化、不会动的。既然不会动,也不需要你去照顾它,也不需要你去运作,然后你就不会有长远的大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的事业也好,家庭也好,放在那里不去维护,就会像花一样枯萎了。再一个,就算我们有远大的理想,如果不了解无常,也会在拖延中度过,睡眠、昏沉,还有无意义的闲聊,把生命浪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今天你醒来,发现没什么事情可做,觉得生活很无聊,这就是不了解无常的一种现象、一种感觉。这两点是属于该准备的事情没准备好,所以想要得到的好处也得不到。

 

2.不该准备的准备了很多

还有一种是不该准备的准备了很多。就像刚才第八张图片中的小孩,他很小,假设你把他看成是永远不会变的,然后你脑子里想:这小孩很可爱,我要照顾他,给他做好10年的衣服,让他穿10年。10年以后,实际情况他可能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右图),但是在你脑子里,他还是原先那样,你为他做了100件衣服,为他准备了很多小床,可是10年后你发现,他一件都用不了。这就是执常。执常的话,你所做的所有工作就白做了。这个例子可能很极端。你们会想:世界上哪有这么傻的人?这是故事里才有的!可是我们如果去实际生活中看看,这样的事情还是蛮多的。

我们说无常,主要是说,对于具有无常特性的这些东西,我们在脑子也要知道它是无常的,也就是变化的。当我们脑子里停下来认为它不变的时候,就和实际情况相违了,所有的事情做不成了,包括股票、还有你的公司。

还有的人认为,了解无常跟家庭有什么关系?例如刚才这个小孩子,他已经长大,所需要的教育也在变化。如果他已经接近需要成人教育的年龄,作为父母的你还在给他灌输坐在板凳上吃水果、吃糖这样的教育,那肯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你没有了解到无常、变化。如果我们不了解无常的道理,我们做教育也做不成,做家庭维护也做不成。原因就在于我们思想中的景象和实际情况相反。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才能够把握住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譬如刚才说的健康、财富以及家庭的和睦。

 

3.对喜欢的产生贪著,结果事与愿违

不了解无常还会带来什么?最主要的,会带来对现前所看到的东西的一种贪著。就像刚才大家看到的这组图片,通常我们的心会停留在什么地方?应该是这张——30岁左右。在我们一生当中,30岁意味着一个人的体力、精力、创造力都特别强,处于上升的阶段,而且也具有了一定的经验,思想也比较成熟了。我们会停留在这里,是因为我们都希望到这个年龄段就永远停下来。为什么要在这里停下来?因为我们觉得“这是我喜欢的”。为什么喜欢?我们可以回忆:当我们很小的时候,会想着“我赶快长大”,当我们老的时候又会想,“我应该晚一点长大”,“我应该尽量延缓衰老,多年轻一会儿”。你会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个点,在这个点正好你想干什么都比较自在,能吃、能穿、能享受,想干活也有力气,想学习也有精力。

 

 

但是事与愿违,我们的生命是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这里的,还是要不断地往前、往前,趋向于衰老。如果不往前,他(指图中的人)也长不到这么大。可是我们有执常的这种心,认为他是不变的,这是由于我们的习惯性——因为觉得“这是我喜欢的”,所以好像他就停留在那里了。这样就导致了我们不了解真相。不了解真相以后就会做错一些事情,就像刚才说的,不了解无常的所有弊端都会出来。

 

三、了解无常有什么好处

了解无常有什么好处?可能大家会觉得,“了解无常,这大概是出家人的事情,太悲观了。”乔布斯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一个很有名的、事业的成功者。他有一段关于无常的演讲,这里我引用一下。

 

1.乔布斯的成功案例

乔布斯17岁的时候读到一则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最后的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这句话对他影响深远,在过去的33年里,他每天早上都会照镜子自问:“如果今天是此生的最后一天,我今天要干什么?”“每当我连续太多天都得到一个‘没事做’的答案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必须有所改变了。”“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下重大决定时所用过的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的名誉,所有对困窘、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所以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自己有东西要失去了’的陷阱的最好方法。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这是乔布斯认为他成功的一个经验之谈。对于想要事业成功的人,这比较有说服力。因为乔布斯做出了成功的范例,然后他再来谈他成功的经验,这样大家会认为这个因和果是配套的。这个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了解无常会有这样的好处?它的好处还不仅止于此。当我们知道一个东西不会一直放在那里不变,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就会想:我怎么把它的价值利用起来?不要让它白白地浪费。就像花,如果它只能放两天,有智慧的人不会在这两天把它浪费,肯定要把它放在该放的地方,让它的价值得到实现。

 

2.善用我们的人生及财物,善待亲友

我们人生最大的一个资源,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命。这个资源为什么是最珍贵的?大家一比较就会知道,没有人会愿意用1000万或者1亿去卖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哪怕人家说“卖个小指头给我”,你都不会愿意用钱来计量指头值多少钱。这是无价的,因为痛。我们会运用自己的生命去做有价值的事情。同样的一个人的生命,如果运用得好,他就可以创造很大的价值。比如按照世间人来讲,他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好医生,或者好工人,好商人,可以为很多人谋求很大的福利。

有了这样好的人生,它会附带有很多的财物。一个人的生存肯定离不开财物,他会有一些维持生命的资源,还有他的家庭、亲人等等。这些人生的构成要素,都是资源,但也都是无常的。如果我们运用得好,就可以让我们的人生获得很大的回馈。同样的一个人,用得好和用得不好,就完全不一样。怎么样把它用得好?就要靠了解一些必须的真理,了解无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道理。

有人担心,“如果都像你们出家人一样,成天脑子里就想着:人的生命是无常的,人就要死了。那我还怎么过日子?过不下去了!天天想着死。”想着死,和了解生命的珍贵是两回事。我们是忆念到今天可能是我们最后的一天,犹如刚才乔布斯所说的。我们想到这一天迟早会来到,所以我们就会更加珍惜每一天。同样的,由于你想到今天可能就是最后一天了,所以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会随意地跟他吵架,因为你觉得没时间跟他吵架。如果你想到跟他相聚只有一天了,你哪里还来得及跟他吵架?肯定是对他软言相慰,去维持感情。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去看望一个癌症病人的时候,他的日子不多了,我们会充满了珍惜,觉得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这段时间,不能让他有一点点生气。如果你这样去运作你的家庭关系,简直太好了!

财产也是一样,当你创造了财富,要去运用的时候,很多人心怀悭贪,创造了很大的财富却不舍得跟家人、员工分享,而是把它抓得紧紧的。因为他脑子里想的是这个财产要跟他走几千年的样子,所以他想着要用几千年,这点财富还不够用。如果他想到无常,可能今年就是最后一年,今天就是最后一天了,他的这些财产放着就是个浪费,所以他就会很珍惜,就要把它利用起来。看见自己的亲人、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就赶快给他们去用。这样当下就得到了快乐——布施给别人钱财,当下就非常愉快。这也是由于看到“不久住”而产生的一种珍惜。你越看到一个事物的无常性——不久住、会变化,你就越会珍惜这个事物。这就是念无常的好处。

大家对刚才说的“不了解无常的坏处”和“了解无常的好处”同意不同意?不同意也没关系,我们可以讨论。佛陀曾亲自说过,他不赞同大家听了他的话马上就相信。可以像炼金子一样好好地去炼,磨一磨、看一看,“这是真金吗?还是假的?”可以去质疑。

 

四、无常的定义和概念

1.无常的定义

到底什么是无常?无常的定义就是“刹那性”,刹那地生灭。刹那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外界四季、内在自身,无时不在无常变化中

刚才我们说过,人的一生从开始到结束,是不断地迁变、迁流的一个过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从外界的四季——春夏秋冬,也可以看得到(这个迁变)。春天的时候,花草都刚刚长出来,叶子非常鲜嫩,颜色非常鲜艳,这就像一个人才出生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大家庆祝他出生;夏天的特色就是枝叶茂盛,长得很好,尤其在雨季的时候,河水很满,这比喻一个人兴盛的时候——结婚了,大家就喜庆;衰老的时候,是用秋天来比喻,秋风比较寒冷,风一吹,叶子从原来的翠绿变成枯黄,不再茂盛,河水也渐渐地变少了;对一个人来讲,他到了头发变白、皮肤变皱、松弛时,也就是第四个阶段——冬天,风把叶子全部刮落到地上,河水也干枯了,最后人就去世了。这是以四季配我们人的生命历程。

当我们这样配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春夏秋冬和出生、长大、衰老、去世,是不是突然之间出现的?人是不是从一出生就突然变老了?外边春天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到冬天了?肯定不是,是一点一点挨着出来的:春过了是夏,夏过了是秋,秋过了是冬。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前面的青年和中年,是不会突然变成老年的。既然不是最后才变的,就说明这中间一直在变。你每天照镜子,会发现每一年你都在变。这说明你这一生的变化是由每一年的变化累积而成;每一年也不是停在那里、突然从年初变成年底的样子,肯定是十二个月都在变;一个月一个月地变,也不是突然之间发生的,是一天一天地在变;一天一天再缩小到一个小时、一分钟、一秒钟,一秒钟再细分,分成了若干个刹那,这样子不断地在变,生出来又灭了,生出来又灭了。这样无数的生灭,组成了一个大的生灭,这就是无常的特点。

 

2.佛陀如何看无常

如果我们对无常越来越了解,就会对变化掌握得越来越细;掌握得越来越细,我们对事物的运作规律就会越来越了解。可能我们认为“这很简单,我了解了”。是不是真的了解了?我们可以通过佛经里的一个故事来看一下。

在《出曜经》的无常品里说:

阿难尊者是一直跟随佛陀的、记忆力最好的一位随从。有一天他去乞食,古代出家人乞食,就是一家一家地去讨饭。他走进一户人家的家门讨饭,看见一个人。当他吃完饭出来的时候,发现那个人已经去世了,就在进去、出来这么短的一顿饭时间里。这事比较突然,阿难尊者看到了,认为比较奇特。回去他就跟佛说:“今天看到这么一件事情,真奇怪,太可惜了!”佛就对他说,“我看到一件事情比你看到的更奇怪。”那天佛陀也去讨饭了,走进一户人家,吃完饭出来,他看见一个人,进去的时候在那里,出来时还在那里。佛陀说,“这件事情比你看到的还要奇怪。”

大家一定会觉得第一件事情比较奇怪,这就说明我们的心偏向于常的方面多一些。我们觉得正常的是应该能够活到吃完饭,如果不能活到吃完饭,那就怪了,所以说很奇怪。这说明我们的心偏向于“常的才是对的”。而这个人吃完饭还在,佛为什么会说很奇怪?说明他看到了无常。在无常变化的情况之下,还能够持续这么长一段时间,所以佛说这很奇怪。有的人还会有疑问,心想:你说的没道理。我所看到的熟人,一直活着的多,吃了一顿饭就走掉的少,这难道不奇怪吗?好像觉得你说的不符合逻辑,因为现在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是,突然走的人少。

后来阿难尊者也问:“为什么佛说这很奇怪?我说的才奇怪。”佛就告诉阿难尊者:“你看世间,一颗种子种下去以后,它会先发芽,然后长出枝干、开花,再结果,结了果以后成熟了,再掉到地下。这就是一颗种子从生到灭的一个过程。它变成一个果,果里面又有种子,然后开始第二轮。这样的一轮,在所有播下的种子中,能够把这个流程走完的种子是少数,多数则在前面的那些环节中断了。有的种子种下去就坏了,有的被老鼠吃掉了,有的被虫吃掉了,有的被水泡烂了,但有的就长成苗芽了。在苗芽的时候,有的又被鸟吃掉,或者被其他动物及人破坏掉。它好不容易长出杆,开花的时候又要经历很多很多阻碍它的因缘。相比较而言,所有的种子中,能完整地走完种子到果实这个流程的种子比例少。人也是一样的,但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周围的人都好好地活着?因为我们有个前提——是在我们熟悉的、能看到的人当中(观察),而且是在和平的年代,在这个地方。这样的前提已经限定了。如果换成一个军人,或者一个医生,这些特殊职业能够见到死亡无常的情况比较多,他的结论一定会不一样。

佛陀能够看到所有的人,从哪里投胎,从哪里走掉。总的看起来,能够走完这样一个流程的人一定是少数,经常在中间的阶段就无常了。从这个角度看,所以佛陀这样说。就像一个成熟的果子一样,人能够顺顺利利走完一生的,也是少数,多数走到一半就无常了。看到能够持续地走了那一段生命,所以说是少有;因为少有,所以说奇特。通过这样分析,我们了解到是这么一回事。

 

3.变化太微细,故误认为是“常”

我们进一步想,为什么我们会把本来是无常的,看成是常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沙漏。我们只看它的上半部的时候,眼睛告诉我们,它没有什么变化,因为它变化很小,小到我们的眼睛不能很准确地把握到。但是你走近一看,它下面在漏。你如果和刚才对比,一开始它上面有这么一大堆,现在变成一小堆了,这就说明刚才和现在体积不一样,这是我们眼睛能把握到的。眼睛把握不到的是很短的时间段内其体积的变化。由于整个的变化是由很多时间段的变化组成的,小段小段的变化,我们的眼睛反映给我们脑子的是太相似了,所以我们的意识认为这是一个东西,没有变化。

这就说明,我们的眼睛是没有被骗,被骗的是我们的脑子,因为我们的脑子是靠着我们的眼睛去捕捉事物。所以人有没有智慧,就看他能不能够推理;能推理出看不到的东西,这就叫聪明。很多人说“眼见为实,眼不见就不实”。可是我们都知道,科学家最善于推理,往往能够推理出几百年后看不到的事情,这就叫有智慧。

我们在分析常和无常时,当我们眼睛把握不住它的微细差别的时候,传递过来后造成一个(假象),好像这是一样的东西。我们的心就告诉我们“是一样的。然后我们的心就停留在那里,觉得“这是一个东西”,所以误解就这样形成了。可是当你过了一个小时再看它,发现它已经都漏完了。这时眼睛告诉意识,现在它已经变化了,然后意识也了解了。

所以我们要通过已经看得到的部分——它在变,从这个结果来推测它其实不是突然之间变了,而是一直在变,只是它的变化十分微细,所以我们没办法了解。这就是我们不能够了解它的一个原因。这是眼睛能够无障碍地看到这种变化的一个例子,虽然直接看得到,但还搞不清楚。

 

4.眼睛看不到时,也会误认为是“常”

还有一种是我们的眼睛被障碍了。这里有一支笔,前两天我正在用的时候,突然写不出来了。打开一看,笔芯已经用完了,空了。这种情况,当我没有打开来检查笔芯的时候,我是不知道里面还有多少可以用的。当我打开的时候,或者写不出来时才发现。这是属于眼睛被遮蔽的一种情况,看不到里面的内容。

其实在刚才分析的无常道理中,假设把笔换成我们的生命,首先确定我们的寿命是有限度的,就像这个笔芯一样,但是我们不能确定到底什么时候它会用完。如果你省着一点用,它可能用的时间会长一点;如果你不断地、持续地用,它很快就没了。可是如果我们脑子里认为它是永远都用不完的,结果我们就会拼命地滥用、浪费。对待我们的生命也一样。

所以,我们把握无常,要从它的特色上去分析,我们是怎么样把无常弄错了,弄成了常的。我们要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然后要用正确的方式去了解无常。正确了解了无常,就会把我们想要的东西掌握在手中,可以去改变。因为它是无常的,所以可以改变;可以改变的话,我们就有希望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刚才说过几个最主要的,比如寿命、财产、家庭的关系等等,当你知道这些是无常的时候,你就会去改变它,抓住它的规律性,把它变成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忧患意识”。了解无常就会有忧患意识,有忧患意识就能改变。

 

五、如何运用无常之理

再问一下大家认同吗?如果你现在已经认同了,也了解了,我再问你,对于阿难尊者说的很奇特的事情,现在你的看法改变了吗?如果改变了,你会像佛说的那样吗?这个人进来你看见了、出去你也看见了,你会觉得这事很奇怪吗?你回去之后会这样去理解吗?

:不会。)

可是你已经听过无常的道理了,你不是说已经了解无常的道理吗?

大家再看一下这个沙漏,它和刚开始时有什么变化,现在你们看到了吧?你看到这个沙漏变了,现在你们也已经了解无常的道理,请问你们目前看到的桌子,它是无常的还是常的?

(答:无常的。)

那就是它一直在变。我们刚进来时的桌子和现在的桌子,不是一个桌子吗?

(答:是的。)

它没变。

(答:不是)

不是,它变成什么样子?你眼睛看到了吗,哪只眼睛看到它变了?

(答:心看到了。)

心看到了,它变成什么样子了?你说它变了,既然是变了,原来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不一样,你说你的心看到它现在的样子和原来的样子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

(答:它不断地在损坏。)

不断地在损坏,这桌子坏了吗?没坏嘛!桌子仍然很坚固。

(答:桌子变老了。)

桌子老了,老化了。(师笑)

对的,我们对一个道理,有可能你们的接受力、吸收力特别强,所以我一说你们就相信了,这是有点怪。因为我自己我听到这个道理时,我想了很久还没想通。这很奇怪嘛,为什么这桌子它是无常?它明明在这里放得好好的。

佛陀说了无常的道理,结合生活,我们刚才也讲了要这样去认识无常。有人认为这好像离我们很遥远,可是在《瑜伽师地论》里说,我们的生活中,凡是看得到的这些景象,全都体现着无常。你能听得到的也是无常;你能闻得到的,你舌头能尝到的,还有你身体能接触到的,这些都是无常。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再在生活中重新去认知这个世界,思想会不一样。

就像我们穿的衣服,随着天气的变化会有增、有减,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有干净或者不干净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从一个婴儿变到一个大人,有体积大小的变化,有胖瘦的变化。春夏秋冬的变化,这是比较明显的,说明天气也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可以说,我们就处在无常的世界当中。既然我们处在无常当中,那么不了解无常就会误解整个世界。所以,我们要了解无常,这样才能够看到世界的真相。

下面接着要说怎么样运用无常的道理改变我们的人生。

首先,我们要了解世间这些有为的东西,物质、精神,以及依着物质和精神而安名的——凡是造作的东西,全部都是无常的。不能把常的特点安立在它们上面。世间所有存在的东西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常的,一种是常的。常的不会生灭,无常的会生灭。我们了解之后,就运用这个特点来改变人生。由于它是无常,我们就知道它会灭,在生出来还没灭的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机会让它发挥作用。

 

1.各行各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善用无常

各行各业中,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其实所有成功的行业,都有个特点——能够抓住无常。凡是抓不住的,很有可能就失败了。像商人经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医生说“时间就是生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些都体现了无常的道理。“刻舟求剑”这个著名的故事,就体现了时过境迁的道理。很明显,这个刻舟求剑的人不懂无常。学生经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军事家会说“化敌为友”,“胜败乃兵家常事”;棋手会说“一步失策,满盘皆输”。流行音乐,大家听过的很多,没有一首流行音乐是永远在流行的。所谓的流行音乐正好体现了无常,永远流行的就不是流行音乐了。体育比赛,也没有永远的世界冠军。世界冠军能够连续拿三四届算是到顶了。像奥运会的冠军,因为比赛是四年一次,运动员的体力不可能持续到四届以上,那就说明也是无常。摄影师的口号是“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他要在某一秒钟抓拍到一个景象,抓不住就没了。这些都在体现无常的道理。

 

2.是否认知无常,导致两种不同的态度

我们了解了无常的道理,要去改变人生,主要是要看到什么?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公主,她从小就深得国王的宠爱,从来没有出过门。有一天她看见下雨了,雨打在地上激起的一些五颜六色的水泡,她觉得很漂亮,就对父王说,赶快叫工人去做这种项链,她要把小水泡做成项链。她觉得这是她最喜欢的东西。国王说这是水泡,怎么做呢?小公主不听,一定要做,不然她就自杀。国王就去找工人:“你们赶快做,不做就把你们杀了。”其中一个比较有智慧的工人就对公主说:“请公主给我们选一个样品,我们可以拿回去做。”公主就去抓小水泡,每抓一个,都破了。她就问工匠怎么回事,工匠告诉她水泡是怎么形成的,一碰就会破。小公主明白这是做不出来之后,就只好算了。

当公主认为水泡是常的时候,她为了得到它,以自杀要挟;但是当她发现它不是常的,是无常的、会破灭之后,她就不自杀,也不追求了。这个差别点就在于她了解了她所想要的这个东西的本质是无常的、没办法追求到手的,她就不会再浪费时间在这上面。如果本身是无常的,她却认为它是恒常的话,她就会倾尽她的资源去追求。这就是两种态度,来自于两种看法。

 

3.认知无常,把资源投在该投的地方

刚才我们说过,人生最宝贵的,一个是我们的生命,一个是我们的财物,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家人。当我们了解了无常,我们就会把我们已经拥有的资源,投到该投的上面,不该投的就不去投。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搞反了,把它投在不该投的上面,那就是浪费,没有任何的意义;如果该投资的却没有投,以后就会匮乏资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

对于财产和生命,如果我们都能看到它的无常性,把它用在该用的地方,这样就会获得快乐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人,既能够身体健康,又有财富和很好的家庭关系。事业很成功,人际关系很好,名声也很好,这就是他看到了事物的本质,然后顺应它的规律而获得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如果我们搞反了,就不能埋怨别人:“为什么我没有得到这些东西呢?”

运用无常的时候,譬如我们乘坐飞机,乘务员一定会告诉我们要系好安全带,然后告诉我们一套安全须知,并演示给我们看。这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忆念无常。飞机失事这种事情,遇到的人可能都不在了,没遇到的人做这些有用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做呢?这就是一种防范,念无常这种意识要摆在那里。万一这事发生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备无患。这是一个运用无常的例子。

还有对时间观念的把握,我们知道要想学习或者事业成功,对时间一定要珍惜,时间观念要很强。如果我们在特定的时间,不去参加重要的考试,或者不去做重要的复习,时间一到,你就不能埋怨,因为你没有准备,没有时间的投入,考不出来也就不能埋怨别人。

所以当我们去忆念无常,就会有紧迫的感觉,如果这件事情必须要今天完成的,就会去完成;如果必须要在今年完成的,也会按时完成,不会拖到明天或者明年。

 

4.错误的念无常

有的人说,我们小时候听过寒号鸟的故事,寒号鸟是不是念无常念得很好?它说今天得过且过,过了今天就算了,不用盖房子。两只寒号鸟,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妻子,两个研讨:今天天气很好,晒晒太阳吧!不要盖房子,盖房子干什么?到了第二天,天气冷了,寒风刮着,它们就开始商量要不要盖房子,“不要盖房子,得过且过吧!”它们是在念无常吗?这样念无常是不是念得很好?念了无常就不用盖房子,做那么多事情干什么?如果按照刚才说的,“念无常,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了”,还为明天盖房子做什么?如果这样“念无常”,人家会说,怪不得出家人不盖房子,不做饭,讨饭吃,原来是这样念无常。

寒号鸟念无常错在哪里?它“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今天不想盖房子,把时间浪费在享受上,晒太阳。可以这样思考:寒号鸟其实正好是没有念无常,它念的是常。为什么它念的是常?它说“今天晒太阳吧,明天再说”,以为太阳一直在那里。它脑子里想着房子是不需要盖的,原因是什么?房子是为了对治天气的变化,天气都不会变化,那盖房子做什么?“天气不会变化”,这是它执为常,它认为凡是需要盖房子来对治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出来的。当它认为这是不会变化、不会出来的时候,所以做任何准备工作就没有意义。

 

六、念无常是积极的

下面我们接着思考,念无常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通常我们认为念无常是消极的,好像念了无常的人就会很颓丧、不思进取,因为想到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就没什么意义,然后对世间可能就没什么贡献。这里要分辨,我们要念的无常,和世间不一样的是什么?我们这里念无常,念到今天是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们要训练的不是说要害怕死,“我今天要死了,我今天要死了”,不是这样念。通常我们如果真的知道自己得癌症了、今天要死了,这种害怕,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身体、财产特别执著,特别放不下,就会产生一种耽恋,心在上面粘住了,所以当被迫失去的时候就会很痛苦。

就像刚才的例子,那个小女孩由于对水泡的一种错误了解而产生这种耽著。如果在她没有了解的时候,强行把她和水泡拉开,她会很痛苦。我们要念的无常,是让我们的心和事物的真理合起来,合起来以后,即使它离开了我们也不痛苦,我们要获得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不痛苦就等于说解决了痛苦,解决痛苦就是积极的。

如果我们逃避痛苦,那是消极的;解决了痛苦,达到不害怕无常,这就变成积极的,你就会勇敢地去面对。就像那个小女孩,当她看到她追求的只是一个水泡而已,她马上就放下了。以后再看到水泡,即使一堆的水泡在她面前破灭了,或者被人抢走了,她根本都无所谓,不会受伤害,因为她不耽著它了。

 

七、佛教的无常观更深远

刚才讲的无常,主要是从这一生我们看得到的来说的。佛陀说的无常,难道就是世间的这些东西吗?当然肯定不止。刚才说的这些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到,无常跟我们贴得很近。我们要再进一步,今生的最后一天,按照佛教来讲,和来世的第一天贴得很近,只有一步之遥,跨一步就到了,这些也是无常。如果我们相信有来生,有智慧的人肯定会想,应该为明天——来生做些什么准备。

如果你的心已经考虑到可能有明天、可能有来世,那就恭喜你,从思想上看,你已经超越了世间很多很厉害的思想家。一般的人没有超越今生的打算,能够具有超越今生的打算的人是很稀有的,他已经为来生做规划了。因为刚才说了,我们看得远不远,就决定我们走得远不远;走得有多远又来自于我们看到物质的本质有多深刻、有多细致。

对粗的我们看得越细,时间看得越长远,这样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佛陀说的无常。忆念了粗的无常,我们就不会仅仅耽著现在的感受,“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我们就不会仅仅耽著开头所说的“我想要停在这里”。我们会想:如果我们还想获得这样一个身体(左图),那就得从前面去做准备。前面在哪里?在这里(下图),还有更前面,婴儿的时候、胚胎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就可以实现。

 

 

如果我们想要永远年轻,佛教用什么办法可以得到?此生的年轻已经过去,我们需要获得下一个身体的年轻。有的人想:我不想老,也不想死,信佛可以获得吗?佛陀用他自己的示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想死,就不要投生;不生,所以不死。这和我们想永远处于脑子里想象的年轻状态的不死不一样,这是佛教特有的观点。

结语

无常的道理,是佛陀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因此,他在讲课当中反复提倡,反复阐述。在各种“想”当中,无常想被喻作大象的足迹。大象的足迹有个特点:在森林里,大象不会走错路,谁跟随着它的足迹走,就不会迷路。也就是说,只要有无常的想,跟着这个想,随之会有很多正确的想法产生,这样就不会走错路。佛经里是这样赞叹无常的想。我们今天能够有这样的缘分来讨论无常的道理,也希望我们对佛教或者对真理有兴趣的人能够多多地思考。佛陀用一生来阐述这个道理,我们也值得用一生去体无常,去追随这些发现真理的人的足迹。

总结起来说,我们了解无常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改变我们的人生。在佛法里,改变我们现世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未来。要改变我们的未来,就必须有忧患意识。只有在你担心今世结束后还有未来的时候,你才会为未来做准备。如果我们耽著现在的这些享受,就会忘记未来还需要作准备。这样当未来到来的时候而我们没有准备,很多不想要的苦就会跟着来了。

无常想是非常积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我们能够体会佛陀的悲心。就像这些花、这些水,我们都应该去珍惜它们的价值,把它们利用起来。尤其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生命,需要好好地去珍惜,以此去获得最大的福利。

今天我们这样的听和讲,在佛教里说,对我们的心识是很有帮助的。我们种下了一个很好的习气,一个善根、一个种子,它在未来会开出好的结果。这是好事。佛教里通常希望做完一件好事后,把这个成果进行分享,分享的方式就叫作回向。把这个好事的福报、善根回向到哪里去呢?回向到我们的未来能够聪明、有智慧,再回向到我们所关注的人,比如父母、师长、同学、朋友、亲人,乃至认识的、不认识的所有的人、所有的动物,一切的众生,希望他们都能够得到快乐。这里我们念一个偈子来作回向:

 

十方一切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


[1] 编者按:当时准备放一个短视频的,但因故没有放出来,所以只好用图片代替。这也是体现了无常。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