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净空法师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十二卷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第十二卷)

 净空法师讲述

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

 第十二卷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

这第五段是‘饮酒恶’。我们细心地的观察这一品经,经义实在包含了‘五戒’与‘十善’。前面三段讲杀、盗、淫。第四段‘妄语恶’里面说到两舌、恶口、绮语。而在这一段‘饮酒恶’里面说到贪、嗔、痴。这个贪、嗔、痴,都是因为饮酒的过失而引起的。所以这一品经的意思是非常的圆满

‘戒’跟‘善’,似乎是相同,其实不一样。‘善’的果报是人天福报,所以叫十善。修这十种人间善业得人天福报。而‘戒’的目的跟‘善’的目的不相同。戒是要得‘定’,因戒得定,所以它的果是要得定,而不是在福报。戒决定是善,善不一定是戒,它的结果不相同。我们一定要把它辨别清楚。

我们念佛人所求的目的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属于‘定’。怎样才能得念佛三昧?当然‘正因’是信、愿、持名。持戒是‘助缘’,把我们不能得三昧的种种障碍除掉。用戒把障碍除掉,使念佛三昧容易成就。可见持戒的目的是跟世间求福报是不相同的。

经文一开端说:“世间人民”。这先说因,把因缘说明白。

“徙倚懈怠,不肯作善”。‘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没有一个方向,没有一个目标。也就是古人所说‘志不立’。这个人没有志向,因此这一生就无所适从。‘徙倚’就是无所适从的样子。这样的人,就是俗话所说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这个世间,一生也就是迷惑颠倒过去了。人生要过得很充实,过得有意义、有价值,他一定在这一生当中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定的方向,他的生活就过得很充实。

世间法,立志就是做大事。无论在那一个行业,他只要志向不改,精进努力,一定都是有成就的。但是佛告诉我们,世法里面的成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不真实?毕竟属于轮回业,这就不真实了。真实是要永恒的。世间法里面讲‘三不朽’,这是有一点永恒的意思。所谓是立功、立德、立言。但是三不朽也不是真实的。因为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怎么能有真正的不朽?所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像这一些事实,我们都能体会得到,也都能看得很清楚。像世间变乱、天灾人祸,往往带来了严重的毁灭,不止是沧海桑田。所以佛告诉我们,超越世法才是真实的。

明心见性是真正的永恒。可是说得容易,得来实在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于是佛祖为我们大开方便之门,以名号功德接引十方众生往生净土。生到净土,第一你得到的是无量寿,这就是第一真实。第二是圆证三不退、一生究竟圆满成佛,这才是真实。我们要把方向、目标定在这里,就一生过得真正充实、真正有意义、有价值了。

‘徘徊懈怠’,可以说是很痛苦的人生。他没有幸福,也没有快乐,这是非常的不幸。大凡这一类的人,就是我们世间常讲的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苟安放逸,所以不肯为善。古圣先贤的教诲,他听不进去,他也听不懂。父兄师长的教导,他也不能接受。所以说“不肯作善,治身修业”。‘治身’就是我们常讲的修身。‘业’是正业,正当的行业。

“父母教诲,违戾反逆”。父母师长的教诲不但不能接受,而且是有意的去违背。

“譬如冤家,不如无子”。父母有这么一个不孝大逆不道的儿子,确实感叹‘不如无子’。为什么?无子他还不操心、不耽心。现前唯恐小孩为非作歹,连累父母,连累家亲眷属。让父母常常耽忧。

“负恩违义,无有报偿”。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有教导之义,都不顾。所以是忘恩负义,不能孝养父母,不能奉事师长。这就是‘无有报偿’。

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

在这段经文里面我们看到“耽酒”。在五戒里面最后一条是‘不饮酒戒’。

“放恣”就是放逸游散。“耽酒”是饮酒无度。“嗜美”。‘美’是专指食物好吃。“鲁”是鲁莽,“扈”是跋扈。是说这个人的性情鲁莽跋扈。“抵突”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无礼的抗拒,不通人情,当然谈不上礼仪。“义”是义务,是我们应当要做的。像五伦里面父慈、子顺,这是义务。做父亲的应当要慈爱子女,做子女的应当要孝顺父母,这是义务,是本分事情,应当要做的。“礼”是礼节、礼貌。

佛在经上所说的,我们从里面细心去体会。就能想像这个人是‘不肯作善,徙倚懈怠’。这里可以说把这两句描绘得很清楚。

“不可谏晓”。你去劝导他,不但不能接受,还无礼的抗拒。所以没有办法去劝导他,没有法子把他唤醒。‘晓’是教他明了。他永远不会明了的。

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

一个正常的人,会常常想到父母、师长,家亲眷属,甚至于朋友,他们现在生活怎么样了,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这都是道义。一个正常的人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这个人是“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他心里一概都没有。他不忧这些事情,他也不挂念这些事情。

不惟父母之恩。

‘惟’是思惟。他不想父母对他有养育之恩,把父母当做冤家。所以父母看他‘不如无子’。

不存师友之义。

‘存’是存念。他心里面也没有师友的道义。

在从前师友跟我们现在社会上的师友的确不相同。古时候师徒如父子,甚至师生之情往往胜过父子。我们在历史上常常能看到。所以学生对于老师报答也非常之厚。同学如同手足,如同兄弟一样。所以确实有情、有义,不像现在。现在的教育,不重视伦理。所以师生、同学,不像从前那样有亲密的关系。

意念身口。曾无一善。

‘意’‘身’‘口’是三业。身口意三业都在造恶,没有一善可言。

我们细细观察这一段,表现的三毒都在一个‘贪’字的范围。他贪什么?贪‘耽酒、嗜美’。所以这一段经文列在‘饮酒恶’,是有道理的。

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

这是‘愚痴’。“诸佛”是真正过来人。‘经典’里面所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法’是方法。佛是怎样证得诸法实相的?也就是说佛是怎么样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佛把他的方法、经验告诉我们,提供给我们做参考。我们凭借著诸佛菩萨的经验、方法,认真修学,也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这些人他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这是‘不信大道’。

第二句是‘不信因果’。“不信生死善恶”。他不相信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他以为人死了一切就完了。他不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六道轮回,不相信还有来生。于是造作这些恶业,毫无顾忌,真的是无所不为。

欲害真人。斗乱僧众。

这是‘憎恨’。酒喝醉了,没有理由发出来这些憎恨心。酒喝醉了,看不顺眼就杀人。“真人”是修行人。他要害修行证果之人。

“斗乱僧众”就是破和合僧。像五逆罪里面杀阿罗汉,是破和合僧。这都是造无间的罪业。

这是酒后乱性,很容易造极重的罪业。

愚痴蒙昧。自为智慧

这是讲痴恶之‘痛’。

“愚痴蒙昧”是心不开窍,我们常讲的糊涂。自以为有智慧,自以为聪明。实在是糊涂到极处了。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

这是说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生从那里来,死之后到那里去。清楚、明白,这才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

不仁不顺。希望长生。

“仁”是爱人。他不能爱护大众,不能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意思。这一个字是属于会意。‘仁’是两个人,不是自己一个,从自己本身要想到别人。“不顺”。是讲不顺人情,不顺法度。

他还“希望长生”。这是打妄想。

慈心教诲。而不肯信。

这一句是讲父母、师长对他慈悲,教诲他,他不能接受,不能信受奉行。

苦口与语。无益其人。

乃至于亲朋好友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他也不能接受。或者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接受,回过头他的毛病又犯了。始终是“无益其人”,对他没有帮助,没有好处。原因就是底下所讲的。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

这个人心里面像有茅塞一样。在佛法里头说是业障重。什么业?恶业。前面讲的饮酒恶业,贪念杯中之物,被嗜好蒙蔽了心窍。所以对他的教诲,对他的劝导,他都没有办法开解。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这是讲到‘果报’现前了。饮酒吃肉与众生结的怨就很深了。如果这一生又没有善业、没有善行,果报现前就不好了。这个时候后悔、恐惧,也没用处。

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地藏经》里面讲有烊铜地狱,渴饮烊铜,饥吞铁丸,就是这一类人的果报。铜是金属,高温之下烧成液体了。渴的时候,饮这个烊铜,这是地狱里头的刑罚。这是饮酒所造一切过失演变的一些罪业,就要受这种果报。所以不可不谨慎。到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这是说明酒恶要除。

但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面交际应酬,几乎都免不了饮酒。自己要提高警觉性。如果受了五戒、菩萨戒,就决定不能饮酒。纵然在应酬之中,是礼节不得已,也决定不过量。换一句话,饮酒只限于一杯。中国古时候宴会当中也有酒,但是古圣先贤都知道饮酒不好,醉了之后会乱性。中国古时候酒杯的两旁边有两只角上来,叫‘止酒’。挡住你喝酒,让你没有办法干杯,只能尝一点点,酒倒不下去,止住在那里。所以古人这个用意很好,那种酒杯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在应酬当中只一杯。别人干杯,我们随意就好,决定不能过量。这些事情实在讲我们要认真去做,反而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上一次在达拉斯有一位同修告诉我。他公司里有宴会,招待国外的经销商。他刚好代表公司分派在新加坡代理商那一桌。他说新加坡人跟其他的商人不一样。第一他们穿著很整齐,非常有礼貌,不像其他桌,谈话说笑声音都很大。第二他们不喝酒。他们说,在新加坡的时候不喝酒,在国外也不多喝酒,免得养成习惯。这是经销商在国外应酬当中,他们怕饮酒失了礼节,都能自动保持规矩。所以他对他们很尊敬。这是很值得我们做榜样的。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这一些所说的都是事实。“五道”就是天道、人道、畜牲、饿鬼、地狱。通常我们讲‘六道’,还有一个阿修罗道。这个地方阿修罗道怎么不见了?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除了地狱,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罗。天、人、鬼、畜这个四道都有阿修罗。阿修罗的特征是福报很大,嫉妒、嗔恨心很重。在天上他的福报等于天王,在人间他的福报也相当于帝王,畜牲饿鬼亦复如是。他有很大的福报,但是没有德行。他在那一道,就算那一道。所以这里讲的是“五道分明”。如果讲六道,阿修罗道是专讲天阿修罗,把天分成天道跟阿修罗道。所以‘五道’跟‘六道’意义是相同的。

“五道分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善恶报应,祸福相承”。修善则生人天善道,造恶必然是生畜牲、饿鬼、地狱道。然而善里面有恶,恶里面有善。因此福里面有祸,祸里面也有福。自作自受,所以说“身自当之”,自己造的要自己受,谁也不能代替。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善人”是讲修善的人。“行善”就是前面所讲的五戒十善。我们能持五戒修十善,现在这一生当中会得安乐。我们常讲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只要认真修,现前决定可以得到。所谓是心安理得了。道理明了之后,身心就安了。

“从乐入乐”。第一个‘乐’是现在的果报,现在幸福快乐。底下一个‘乐’是来生的福报。来生的福报一定比这一生还要殊胜。

“从明入明”。‘明’是心地光明清净。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恶人行恶”,就是造十恶业。造杀、盗、淫、妄,这个十恶业。

“从苦入苦”。现在这一生当中,他的生活很痛苦,即使物质生活相当丰厚,但是他精神生活苦。而来生在三恶道,果报比现在要更苦。

“从冥入冥”。‘冥’是迷惑。这一生迷惑颠倒,来世的时候,迷惑就更深了。

谁能知者。独佛知耳。

这些事情,什么人能清楚、能明白?唯佛对于这些事情知道得很清楚、很明了。实际上不但是佛,菩萨也知道,罗汉也晓得。世间的大圣大贤都能知道这些事实的真相。可是要讲到彻底究竟,那的确只有佛才能。所以说“独佛知耳”。

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教语开示”。这是佛教导我们,佛开示我们。‘开’是开启,‘示’是指示。五戒十善不但是人天的基础,也是修行成佛的根本。所以佛家的根本戒就是五戒。

佛虽然讲得很清楚,指示得很明白,信的人不多。能依照佛所说的去做就更少了。“信行者少”。行比信的人还要少。

因此,“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就是轮回无尽。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一段佛我们说出六道轮回所以‘不绝’的因由。这就是像前面所说的,世间人造恶的多,行善的少(至少我们娑婆世界在现前是这个状况),所以有“自然三途”。实在讲三途、六道都是自然变现的。不是佛菩萨设定的,也不是上帝、阎罗王去营造的,是自然变现出来的。所以就像佛在《法华经》当中所说的:‘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

“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这是讲众生在六道轮回里面的状况很苦。“难得解脱,痛不可言”。这是佛看得清楚。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这是佛再总结提醒我们,让我们在这个地方深深的反省。

“五恶”就是杀、盗、淫、妄、酒。这里面包含著「十恶’,这是造因。既然造的恶因,一定会受苦报。这一生当中的苦报就是“五痛”,我们常讲‘现世报’。“五烧”是讲的三途,是来生的恶报。下面这两句是比喻: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五恶’实在是断灭人道的因素,这是毒素,我们要认识清楚。我们一般人晓得毒品对于身心是有很大的伤害。为什么还有人吸毒?吸毒之人就好比在此地造作五恶之人,是一样的。他的身心麻痹了,就是此地讲的“心中闭塞,意不开解”。他也晓得五恶不好,但是他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还是要造恶。

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这是佛教导我们要断恶修善。果然能明白佛的教诲,依照佛的教诲去做,这样就好了。

“若能”是假使。你能 “自于其中,一心制意”。佛所在开示之中,告诉我们要守五戒,要修十善。我们在这个教训里面能‘一心制意’,克服自己的妄念,克服自己的恶习气。‘制’是控制,‘意’就是恶习气。正是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

“端身正念”。‘端身’就是守口、身不犯。‘正念’就是摄意。心要正,念要正。

“言行相副,所作至诚”。对人、对事、对物,都要真诚。

“独作诸善,不为众恶”。看到别人做恶,我们自己修善,这就对了。最低限度我们不会被环境所转。真能在境界里面站得稳脚,自然就能转境界。转境界就能影响别人,那就是化他。自行化他,自度度他。

“身独度脱”。先度自己,然后才能帮助别人,经里面常说:‘如是行者得度世’。所以佛说“获其福德”。你自然得福。

“可得长寿,泥洹之道”。依照佛在本经所说的理论方法去修行,将来必定得生净土。生到净土就与佛同寿。‘泥洹’是如来的果德,也就是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

“是为五大善也”。前面‘五恶’反过来就是‘五善’,就是五种大善。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净宗的目的是求生净土。经论上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有正行、有助行。正行就是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谓的信愿持名,这是正行。而助行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尽量把我们往生的障碍除去。往生的障碍是什么?这里面也相当的复杂。现前凡是用功不得力,这必定有障碍。如果没有障碍,功夫怎么会不得力?必定是有障碍功夫成片、障碍念佛三昧的。

临终那一刹那,最怕的是病魔,那是大障碍。念佛人念的一辈子,临命终时生一场大病,人事不省,是非莫辨,这个时候纵然有助念,都困难。我们见过这样的情形,人到病终的时候,连他的儿子、孙子都不认识了。在这个时候,你给他开示,劝他念阿弥陀佛,他连自己儿孙都不认得了,他还会认识阿弥陀佛吗?这是大障碍。

这些障碍我们暂且不论形相,它的原因是什么?原因都是恶业。所以佛在此地教给我们断恶修善,道理就大了,用意就很深了。一定要断恶修善。

我们必须要明了,我们的烦恼习气、恶业种子是与生俱来的,无量劫中不知道有多少。它怎么能不障道?但是佛告诉我们,种子要结成果报,当中一定要‘缘’。没有缘,种子的力量再强,也不能结果。

我们学佛能成佛,真正的原因就在此地。所以佛跟我们讲‘缘生论’。‘因’我们没法子制控了,但是‘缘’有办法控制。‘缘’是什么?我这一生当中不造恶因,就把恶的习气、恶种子的缘断掉了。不但将来不受恶报,现前许多障碍也都能免除了。所以要‘断恶’。我们要‘修善’。修善使我们累劫善的因、善的习气能增长,使我们将来往生更顺利。

我们这些年,在台湾、在大陆、在南洋、在新加坡、在马来西亚、甚至于在美国,都看到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不生病,没有病苦,知道什么时候走。有人站著走的,有人坐著走的。这四十年当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至少也有二、三十个人。这些人在生前我们没有感觉他有过人之处,好像是很平常的人。没想到他走得这么潇洒。他是怎么修成的?我们要探究原因,就是他遵守佛的教诲‘断恶修善’。他能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之中保持著正念。

在现前社会上,真的需要高度的智慧。人邪、我不邪;人恶、我不恶。确实能做到“独作诸善,不为众恶”。断恶行善,不必要人看见,不必要人知道,这是自己的事情。到什么时候人家知道?临走那一招,人家看出来了。他走的时候一点障碍都没有。

所以佛这一品经面他真实的义趣,我们要能体会。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佛在这一品经里面重复来教导、劝勉我们。这一章显示恶因一定有恶报。我们明白了,就应当警觉,要知道这个事情的确非常严重。后半段劝勉我们要正心诚意,要能保持自己修学的功夫,以免失败。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

弥勒菩萨在这一会,是我们大众的代表。告诉弥勒菩萨就是告诉我们自己。“吾语汝等”。‘吾’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告诉大家。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

这的确是事实。“五恶”就是杀、盗、淫、妄、酒。因为造这五种的恶业,当然就得果报。这个果报是“五痛”。人生在世苦不堪言。这些痛苦从那里来的?我们细细去反省、去检点,确实如佛所说。我们痛苦的原因,真的就是天天在造五恶。而来生得的果报是更可怕了。“五烧”是来生的果报。

怎么叫“辗转相生”?得三途苦报,在地狱、饿鬼、畜牲,‘从冥入冥’。这一世糊涂,变了畜牲,饿鬼,地狱就更迷糊了。迷糊那有不造业的道理?由此可知,恶业愈造愈深。而且我们要把事实观察清楚,才知道这个事情真的是很可怕。因为恶业累积是愈积愈多,堕落是愈来愈往下,不会往上去。这个要知道。

还有一桩事实,诸位如果细细看《高僧传》,会发现《高僧传》里头有不少人前世是修行人。修行得很不错,到第二世堕落了,第三世又堕落了,一世不如一世。这一点都没错,真是佛法里面讲的‘三世怨’,他是每况愈下。如果我们从业因上去观察事实的真相,多少可以体会到一些。

以我们自己来说,我们这一生当中,从我们懂事的时候,一直到今天,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多,还是恶多?这就明了了。假如恶多过善,那么来生决定不如这一生;如果善多过恶,来生一定比这一生更好。善多过恶的人少,恶多过善的人多。我们自己冷静去反省、去检点,就知道。所以不要去问别人,人家会欺骗你,不说真话。自己一反省,比谁都清楚。这个事情真的是非常可怕。“辗转相生”。

所以佛在这个地方给我们提出了严重的警告。“敢有犯此,当历恶趣”。‘历’是经历。你一定要经历三恶道。三恶道的时间就太长了。我们人间寿命很短,恶道寿命就太长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地狱讲得很清楚。《楞严经》上佛讲地狱道也说得特别详细。原因就是告诉我们地狱不能去,太苦了,时间太长了。但是造地狱的业因非常容易,所以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

饿鬼道虽然好一点,但是比起人间,相差就太大了。经里面说饿鬼道看不到光明,生活在黑暗之中,看不到日、月、星辰。而且时间很长。饿鬼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一个月。我们晓得城隍、土地都是鬼道里面的有身分、有地位的鬼神。城隍、土地就像我们人间的县市长。城隍是县市长,土地是乡镇长。我们人间祭祀,初一、十五去供养他,正好是他们一天的午饭、晚饭。他的寿命很长,所以堕到饿鬼道容易,出来就太难了。

畜牲道里面,寿命长的也很多,寿命短的也不少。可是他要想离开畜牲身也不是那么容易。佛经里面记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在祗树给孤独园讲经。有一天看到一窝蚂蚁,佛看了之后笑起来了。佛的学生就向他老请教

为什么笑蚂蚁。佛就说了,这些蚂蚁堕落在蚂蚁身已经有七尊佛过去了,他还在做蚂蚁。一尊佛我们平时讲三个阿僧祗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个阿僧祗劫了,这么长的时间。蚂蚁寿命那有那么长?是蚂蚁死了以后,又到这个窝里来做小蚂蚁,生生世世为蚂蚁。这就是愚痴,执著那个身是他自己,执著那个窝是他的家。这个执著要是不打破,他就没有办法‘改形易道’。这是极度的愚痴。这说明了三恶道的可怕。

要想不去三恶道,五恶就不能作,要在此处断。‘痛’与‘烧’是‘果’,没有法子断,要在‘因’上去断。能把因断掉了,我们才有超越三界的希望。所以断恶非常要紧。这是佛对我们提出严重的警告。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