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净慧法师

生活禅的真谛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生活禅的真谛——2007年4月22日陕西师范大学生活禅讲座

净慧老和尚

各位法师、各位教授、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能够到陕西师范大学来跟各位见面,做一次生活禅的分享,应该说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昨天晚上吴教授跟我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是一再地推辞。我说这次会议的日程安排比较紧张,我也有好几年没有来到西安来了,来了以后也想去拜望一下我的老同学,就是兴教寺的常明老和尚。我与他是1956年中国佛学院第一届的同学,屈指算来也有五十年的时间了。今天我走到那里,看到常老身体很健康,精神面貌非常好。彼此有一些寒暄,都非常高兴。
 
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生活禅的真谛”,连我自己都莫明其妙,不知道生活禅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生活禅,平常我讲生活禅离不开两句话:“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要说生活禅的真谛,大概这就是真谛。我们人生所面对的一切无非就是生活,离开了生活还是生活。我们面对的现实、面对的人生实相,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怎么样处理我们的心念,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问题。佛教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回答。
 
今天上午走到草堂寺,草堂寺是鸠摩罗什法师创建的,草堂寺有一块匾额,上面写了五个字:“烦恼菩提。”那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生活禅。烦恼就是我们的生活,菩提就是禅。我们的生活还没有转化的时候,烦恼与菩提就处在相互对立的状态。怎么样转化呢?就要在中间的“即”字上做功夫,就看我们“即”不“即”得了。“即”得了,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即”不了,生活是生活,禅是禅,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菩提的意思是什么呢?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菩提就是觉悟。在烦恼中能觉悟,我们的生活就是觉悟的生活。觉悟的生活是谁的生活呢?就是圣者的生活。如果烦恼不能觉悟,生活就是凡夫的生活,就是普通芸芸众生的生活。
 
生活禅在佛教的传统理念当中随处可见,俯拾即是。它不是我杜撰的,不是我别出心裁提出来的与传统佛法不契入的理念,它完全是在传统佛法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根据现在主流文化的观念提出来的。现代观念认为一切要人性化、生活化,实际上佛教的修行就是最生活化的一种方法。
 
大家想想看,“烦恼即菩提”不就是最生活化的理念吗?你说我们谁没有烦恼呢?谁都有烦恼!烦恼是现现成成、实实在在的。烦恼能觉悟,修行当下就能落实;如果烦恼不能觉悟,修行就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仅仅停留于一种宗教仪式而已。烦恼是当下的,所以修行也必须是当下的。我们在读书,我们在做学问,我们在做事业,有没有烦恼呢?都有烦恼。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烦恼,中学生有中学生的烦恼,大学生有大学生的烦恼。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烦恼的表现也在改变,但是烦恼对人的逼迫,对人思想的搅动,使人不安定、不安宁,这种烦恼的状态是不会改变的。不是说有学问的人就没有烦恼,不是说有钱的人就没有烦恼,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学问的人就没有烦恼,或者说越穷的人烦恼越多。都不是!烦恼是平等的,烦恼不会回避任何一个人。为什么呢?因为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要不找烦恼,烦恼不会找上门来。我们有的同学笑起来了——大概你找了一些烦恼来:弄得学习不能安心,功课不能够跟上,或者事业不能顺利,或者家庭不能和睦。那些烦恼从哪里来啊?没有一个烦恼不是自己找的。自己要是不去找烦恼,永远都不会有烦恼。我们修生活禅,就是要随时起觉照,不去找烦恼。
 
关于生活禅的修行方法我总结了四句话,其中有一些内容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听听,也可以加以落实;有一些内容各位不一定有兴趣,但是也可以作为参考。不管是有信仰的人,还是没有信仰的人,烦恼是平等的,都要学会对治烦恼的方法。
 
第一句话:将信仰落实于生活。我们不一定具有宗教信仰,但是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人,不能让理想悬在半空中,一定要把它贯彻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理想和信念才能逐步成为现实。

第二句话:将修行落实于当下。烦恼即菩提,是要我们当下就动手去做,当下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靠那一个“即”字。“即”是等号,这个等号不容易画。“即”是等号,就是说烦恼等于菩提,怎么样才能等于?里面有很深的功夫,这个功夫要在每一个起心念的当下落实。所以要将修行落实于当下,不能等待。
 
第三句话: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六祖大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经有很多好的格言,有很多好的语句,世间好语佛说尽。六祖这四句话,恐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佛教界引用得最多的四句话;还有两句话说得很多,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什么这几句话说得最多呢?就因为这些话把佛法的精神融化于世间了。佛法如果不能融化于世间,佛法就永远搁置在藏经楼里面,就永远被关在寺院里面,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谓世间是什么呢?世间者,烦恼也。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就是世间;烦恼即菩提,就是出世间。
 
最后一句话: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是千难与万难,特别是要转变这个观念不容易。我们总觉得一切成就都是自己的功劳,都是我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自己的创造发挥、我自己的本领、我自己的财富、我自己的才华……总是个人当头。但是我们每一位,包括我自己在内,时时刻刻都要想到:个人如果离开了大众,不但是一事无成,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知道在哪里。个人不能离开大众,就像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只有众多的树生长在一起,都长得很茂盛,那才是森林。我们一定要养成时时感恩大众、回报大众的思想。
 
这就是我讲生活禅经常提到的四句话。这四句话的提出,到今年已经有十五年的时间。1992年,我在柏林禅寺举办第一届禅七的时候,就提出了落实生活禅的这四个理念。如果说到生活禅的真谛,这四句话大概也属于生活禅的真谛。把这四句话与刚才讲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修生活禅,或者说修学佛教一切法门的要诀;甚至于我们学习世间一切文化、知识、技术,这个方法也可以参考,用起来也一定是非常有效。
 
生活禅是在祖师禅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当代社会人心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一种修行理念,是人间佛教在修行上的具体落实。人间佛教指出了佛法的总目标,如何落实人间佛教的思想呢?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生活禅的宗旨有八个字:“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的精神两个字:一“智”、二“悲”。“智”就是大智大慧,“悲”就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和大慈大悲,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是佛法的总体精神,佛教的一切精神都包括在这两个字当中。有大智慧所以觉悟人生,有大慈悲所以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是把悲与智用现代的语言加以诠释,并且把它落实于生活这个很具体的范围之内。
 
当然,佛教讲的生命不仅仅是人,而是包括十法界。宇宙间的生命现象,由于智慧的不同、烦恼的不同、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一共有十大类,佛教称之为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佛教对于生命现象的分类。十法界的中心枢纽是人法界。十法界分为四圣六凡,四圣可以说是高级生命层次,六凡可以说是较为低级的生命层次。高级与低级怎么分呢?就是以烦恼的多少、觉悟的程度如何来区分。只有菩提,没有烦恼,那就是佛法界;已经获得了觉悟,但是还有一些烦恼没有完全去掉,那就是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和声闻法界;烦恼很多,菩提极少,那就是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只有烦恼,没有菩提,那就是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所以十法界就是生命的实体,由于转化的方向不同,所趣向的法界就不同。以人法界为基本转化点,能够做到烦恼即菩提,生命层次就提升了;做不到烦恼即菩提,生命层次就下降了。生命的苦乐升沉,关键就在人这一法界;而人这一法界之所以有苦乐升沉,一切唯心造,都是我们心念的善恶迷悟来决定、来操控的。所以我讲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具体怎么操作呢?觉悟人生可以说是如何做人,奉献人生可以说是如何做事。在这里我也初步有一点点体会贡献给各位。
 
觉悟人生就是讲如何做人。有八个字需要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认真去落实。这八个字就是:信仰、因果、良心、道德。
 
有信仰,讲因果,有良心,讲道德,就能够做一个人上之人。这就是佛法的根本精神。一个人有没有智慧,就体现在是否具有正确的信仰上,就体现在是否认识一切事物的因果规律上,就体现在是否讲良心、讲道德上。佛教虽然没有用良心这个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有良心。有良心才能讲道德,这是做人做事的本分。伦理、佛教的戒律、社会的法制,都是属于道德的范畴。有这八个字,做人的功夫就算是差不多了。
 
做事也有八个字。首先是感恩,第二是包容,第三是分享,第四是结缘。
 
做世间的一切事情,从发财出发容易做,容易想到;从升官来做事情,容易想到,容易落实;从感恩来做事,这就不容易了。如果我们做事情首先有一个感恩的心,这个事情就好做。你知道感恩,你就知道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大众的成就,都不是单纯个人的因素。每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是与天地万物分不开的。这朵花今天能够在这个地方开得这么鲜艳,你们大学生又懂物理、又懂化学、又懂数学、又懂生物学,都知道这朵花之所以能够开得这么鲜艳是什么原因。这是整个宇宙的成就。没有整个宇宙的成就,这一朵花的存在是不可能的。由此而想到我们做学问、做事业、成家立业,哪一件事不是整个宇宙的成就呢?所以我说要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不管有什么成就,都要想到这是大众的就成,这是社会的成就,这是国家的成就,这是全人类的成就,这是天地万物的成就。能有此心,我们做人做事,心地坦荡无碍。
 
然后要包容。做事情也好,做人也好,都不是一帆风顺,处处都有疙里疙瘩,处处都有不同的意见。怎么办?不能采取你死我活的办法;不能有不是我吃掉你,就是你吃掉我的想法。这一盆花非常好看,是由各种各样的颜色组成。有红花,有黄花,有绿叶,各种色彩组织在一起,它才显得千姿百态,这个世界才是有颜有色。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我们插花的人有一个包容的心态。哦!不能光是黄花,也不能光是红花,一定要万紫千红春满园。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包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想法,要互相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这样,成就一切事业就会一帆风顺。
 
第三要分享。事业成就了怎么办呢?不能一切占为已有,一切都独享。如果那样的话,一定是“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既然一切都是大众成就的,那就要大众来分享。这是当今社会需要十分认真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要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你对大众有良好的回报,有公平合理的回报,那么大众对你这个老板也好、校长也好、院长也好、系主任也好,一定会有良好的回报。他们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配合。这就是善有善报。
 
我在河北省佛教协会也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开始也是赤手空拳,一无所有。后来当地政府又要我去修建柏林禅寺。那里是一片废墟,瓦砾堆中建道场。怎么办呢?我就运用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我把它具体化为四句口号:“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这个“四大”一提出来果然很灵。首先是认同这个事业,然后参与这个事业,然后成就这个事业,然后大家来分享。我没有发财,我也不能够给大家发工资,怎么办呢?寺院不卖门票呗!让大众一起来分享。大众成就了这一所寺院,大众随时可以自由出进,来烧香,来拜佛,不受任何限制。柏林禅寺进门不要门票,也没有人管理,也没有保安人员。因为什么呢?大家觉得自己是回到家了,回到家了他就晓得要爱护家里的一草一木。柏林寺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去朝拜,香火冷清清的。那个时候有人贡献了一口从内蒙古买去的大锅,就放在那里做香炉,三年下来,那个香炉的香灰都没有满!哎呀,好惨哪!三年时间那个香炉的香灰都没烧满!我心想,要是哪一天能够一年就把这个香炉烧满了香灰就好了!1997年以后,人逐渐多起来了;等到万佛楼在开始修建,那个香炉的香灰十天八天就满一次。现在不行了,现在要限制大家烧香了,提倡文明敬香,每个三柱香。就是这样也要每天清理一次香炉。

大众来参与,大众来分享,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人曾经给柏林寺做过一个计算,按照当时的情况,一年卖一百万元的门票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十元一张的门票一年也能收入两三百万元。所以有人就说:你这多不合算!我就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多了不是好事。寺院里有功德箱里的那几毛钱够吃饭就行了。因为现在柏林寺的建设都做完了,用不了多少钱,能够维持常住一百多人的生活就行了。而且最主要的一点,社会大众能够到寺院里来净化心灵,参观游览不受阻碍,觉得像回家一样,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这比收钱更有意义。钱多了还是浪费,钱多了会造成寺院的腐败。钱少,寺院可以长久保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所以坚持不收门票。我在柏林寺退职的时候,把这一条特别地提出来,要永远保持不收门票的传统,这个不能变。这是我们出家人自愿来回报大众的一点点用心。
 
从2003年开始,我又到湖北当阳玉泉寺、黄梅四祖寺任住持,都是很大的寺院,都是千年祖庭。当时,当阳玉泉寺由旅游部门卖38元一张票,黄梅四祖寺由四祖村卖10元一张票,还要收停车费。我就和当地政府商量:是不是可以不卖门票?不卖门票来的人就多,可以提高知名度,可以为当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和休闲环境。来参观的人都会说:你看当阳这个地方,寺院不卖门票。这就是大众对地方政府的一种认同、一种非常良好的印象。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当地政府认同了我的想法,把旅游部门撤销了,把所有的财产都移交给了寺院,然后由寺院再对旅游单位作了一定的补偿。
 
寺院本来就是一个公共场所,公共场所都是由大众成就的。寺院的工作,就是由佛教徒、佛教界集合民间的力量,来为国家、为社会做一点事。寺院是国家所有,是社会所有,不是和尚所有,是大家的资源,是大家的财富。想通了这个问题,大家就能够认同分享的理念。我觉得,这个分享的理念,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可以贯彻,做每一件事都可以贯彻。
 
分享有物质的分享,也有精神的分享。我今天在这里与各位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分享。我之所以能学习到一点佛法,也是大众成就的。没有大众的成就,我想要学习一点佛法,想在寺院安心修行,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既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分享。
 
最后是结缘。做事情和结缘有什么关系呢?之所以能做事,就是因为有缘。结了缘才有缘。缘成就了某一件事,成就了以后就要继续结缘。如果不懂得结缘,往往事情成就了,缘法缘份就断绝了。昨天你帮了我的忙,我的事情成就了,咱们今天就拜拜了。有许多的人,官当起来了,人缘没有了;事业成就了,财发了,人缘没有了。那就是最大的损失。不能这样,要把这个缘源源不断地延续下去,它可以延伸到其它事业的成就。要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成就了事业继续结缘。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就是我们做事的八字方针。两个八个字加在一起,就是我所提倡的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这个题目我与企业界的人士讲过一两次,今天能够在陕西师范大学与同学们、老师们、法师们一起来结法缘,我感到很高兴。感谢吴言生教授的成就,感恩各位法师的成就,感恩同学们的成就,下次有缘再会!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