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慧律法师

天趣之因与果报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因为他没有因缘听到正法、佛法,没有办法舍离这个妻妾的恩爱。所以,一定在欲界里面,有男女,他就有欲嘛!所以《楞严经》是以欲轻重,来分辨这个天、天道,你往生的天。意思就是:你淫欲愈少,你往生的天道层次就愈高。如果你全部都断淫,那么,就上到禅定,有禅定的功夫了,就更高!

二、诸天趣

A、欲界天

(A)六欲天

(1)四天王天

(2)忉利天

要往生玉皇大帝那边,也不简单。在人间不但不邪淫,连正淫也少,就是男女的欲望少,投胎忉利天,就是一定要做善事才有办法。

(3)焰摩天

境界又更高了,夫妻之间,互相尊重,如果欲望来了,暂时相交,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欲望,将来投胎到焰摩天,福报就更大了。

(4)兜率天

这兜率陀天,要投胎这个天界,除了行十善,一切时静而不动,有一点禅定的功夫,偶尔有一点欲望,就简单应付应付。就是说:夫妻之间,他不采取主动但是,也不失他的职责。你来,我就应付应付一下。所以,男女的欲望几乎没有,只是为了家庭的圆满,应付一下,他自己没什么欲,于此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男女的执着,那么欲望更少。

(5)化乐天

你只要一往生那个地方,随心所欲,都化现在你前面。 对于男女之事,做人的时候,在男女之事味同嚼蜡。嚼蜡就是譬如说:蜡烛一咬,没有味道,男女的事,完全没有兴趣,没有这个男女的欲望。

所以,做人的时候,全无欲心,只是应着眷属的需要,命终的时候,投胎化乐天。

(6)他化自在

在人间完全没有欲望的念头,完全无欲,就是没有男女。但是,心还没有办法控制,心的念头还存在,心淫欲还存在,几乎没有。但是,毕竟是欲界,厌离这个世间,已经没有染着世间的念头了。

(B)结语:仍属欲界

为什么仍属欲界呢?旁边写几个字:心淫,心的淫欲、心的念头,心淫不能完全去除,叫做属于欲界。

虽然说: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味同嚼蜡了,或者是完全没有欲念了,但是,微细的淫欲还是在。所以,要断这一关可是难,不是简单的一件事!

B.色界天——四禅天

(A)初禅三天

1、三天名义

(1)梵众天

这个[梵]顾名思义就是持戒,这个梵众天,就是在人间有一类是专门持戒律的,但是,还没有完全断烦恼,就是爱染不生,想念俱无,生梵众天。

(2)梵辅天

要具足戒跟定,才能生梵辅天,就是欲习既除,离欲心现,远离这个欲望的心一直现前,就是持戒,心还有定,已经没有欲界的欲望了。

简单讲:男女的欲望离了,离这个种种的欲望了。

(3)大梵天

具戒跟慧,你要生大梵天,要持戒,同时要有智慧;这个智慧当然不是佛的智慧,少许的智慧。持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智慧,生大梵天。

2.结语:伏漏、离欲界苦。

(B)二禅三天

二禅三天是具足戒定慧,这不是如来的无上禅定。

1、三天的名义

(1)少光天

心光跟身体的光还很差,叫做少光天。

(2)无量光天

定力转深了、殊胜了,身光、心光明像琉璃,有无量的光。

(3)光音天

以光代音,不需要语言,放光就知道对方表达什么,坚持圆满的光明。要往生光音天,不但具足戒定慧,还要有心地的功夫,就是你能够一切时无着无染,你生二禅天,就是光音天。

结语:离忧、伏粗漏

(C)三禅三天

1、三天名义

(1)少净天

什么叫少净天呢?用这个定力伏第六意识,而通达这个相似的寂灭,不是真的寂灭。因为阿罗汉是断第六意识,他现在是暂时伏住,就是执着心少了,分别心也少了。但是,不是般若智慧那种寂灭,是禅定乐,不是真正的寂灭乐,以定力伏第六意识,而通达相似的寂灭,叫做少净天,看到那个[少]就知道了。

(2)无量净天

在这个定力就转深了,令少净天所证的净也空,少净天证得了这个境界,但是在这个无量净天也不执着。

意思就是:空跟净都无量无边,叫做无量净,这个就相当的功夫了!定力转深,令少净天所证之净境也是空,空跟净都无量边际者,叫做无量净天。

(3)遍净天

结语:身心安稳、与喜乐俱。

身心安稳,与喜乐俱,就是身心能够安稳,能够得无量的乐,但却不是佛的真三摩地,毕竟还是凡夫

B.色界天——四禅天

(D)四禅凡天

1.凡外四天

凡外就是凡夫跟外道,修戒定慧,但是,没有证果,生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

(1)福生天

就是在世间的苦乐二心同时顿舍,就是在这个世间所有的苦,他都可以忍受,乐也不着,这个苦乐的粗相统统除,而这个舍心不动。把苦乐二心放下,有定、修十善,这一类众生叫做福生天。

(2)福爱天

这个舍的定就更深了,功行就更纯熟,就是把苦乐全部都放下,得无量福,这个叫做福爱天。

(3)广果天

顾名思义就是广大的果报,就是广大的福德之报。意思是说:他心有无量的净光,福德圆满,修证而住,有无量的福德,但不是佛的福德。

(4)无想天

这无想天,看到这个名词就知道,几乎没有想,就是身心统统灭,心虑灰凝,这个心虑灰凝,经五百劫,能够达到五百劫,相当长了!初半劫灭,可以把这个想灭掉。但是,后半劫的定力渐渐消失,他有一定的寿命,后半劫又生,到最后还是压不住这个想。

所以,无想天就是暂时的没有想,这也是属于外道,这个都没有依照佛陀正确的智慧在修持,有修十善、有定、有福德的凡夫或者是外道,但毕竟不能超出三界

2.结语:苦乐不动

于有为法达纯熟。一切世间的苦,跟一切世间的乐,乐也不着;苦也不觉得苦,也能忍,心不动。

你看,要生四禅的凡外四天,就这么困难了,何况我们天天在起烦恼呢?连外道都不如!

(E)四禅五净居天(五不还天)

五不还天就是阿那含——三果的圣人所居住的地方。一投胎到五不还天,就不再回到欲界来受生了,因为他已经没有欲了,是三果的圣人所居住的地方。在这个五不还天证阿罗汉果,就直接入涅槃,超出三界。这阿那含的功夫,已经相当的不得了。

1. 五净居之因

2.净居五天

(1)无烦天

顾名思义就是苦乐两灭,欣厌争斗之心不交,烦热寝息,初得清凉。

(2)无热天

[热]就是恼的意思,一个人内心发火了,就是热恼。这个苦乐二心了不可得,连微烦恼之热也是没有。

这个无热天比无烦天更高一层。换句话说,我们如果在世间苦乐二心了不可得,了解空义的思想,就可以进入这个无热天,要有相当禅定的功夫,连微烦之热也是没有。

(3)善见天

(4)善现天

(5)色究竟天

色界的魔王,叫做魔醯首罗天,也在色究竟天里面这一天。只是区域不一样,一个是三果的圣人,一个却是魔王,不依如来教法,也是在此天。虽然在五净居天,但它却是不同的区域。

色界总共有十八天,为什么总结色界十八天呢?因为尚有化生的色质,我们在欲界有父母所生的身体,到色界是微细的四大,更微细的,类似一种光,灵界的一种光,已经不是我们这种色身了。所以,尚有化生的色质。不出色界,就是未尽形色之累,他认为这个色身还是会拖累。

3.结语:五净居天为四禅诸凡夫天所不能知见。

就是三果的圣人住的这个,不是凡夫有办法看得到的。

所以,你到山林、水边,要有礼貌!也许那个是三果阿罗汉在那边修行的,你只是看不到而已。

4.总结色界天:不出三界

义贯:[阿难,是十八]禅[天]之天人,无欲、无侣,离爱[独行]而与五欲[无交]涉,虽已离欲,以尚有化生之色质(色界天质)故仍[未尽形累,自此] 五净居天[已还],下至于梵众天,统[名为色界]总共十八天。

C 无色界

(A)无色界中回心之大阿罗汉

回心就是回小向大,叫做回心,想要利益众生了。

(B)四空天

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色身,连这个色身都厌离,就变成空。

(1)空无边处天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觉身为碍,销碍入空这八个字要画线,这个就是为什么会进入空界天,就是这八个字,觉得这个色身,还是一种障碍,还是要把它放下。销碍入空,把这个挂碍的色身消除,进入空,连色身都没有。

[如是一类名为空处。]就是空无边处。

义贯:在色究竟天中之钝根者,[若在舍心]之定中,仍欲进而[舍]其色界质碍身之[厌]离心[成就],以[觉]有色之[身为]挂[碍],所以坚修空观,而入空处定,从而依彼定力[销]泯色[碍]之身,[入]于[空]境。[如是一类]众生[名为空]无边[处]天。

(2)识无边处天

空无边处,就是把这个色身消掉了,进入空了,就是空无边处。那么,识无边处,就是连这个空都消掉。[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这个阿赖耶识是非常微细的,凡夫不能觉知的。

什么叫做全于末那半分呢?[全],保全。不但不灭阿赖耶识,连第七末那意识亦保全其中一半。因为末那系一半向内缘第八识为我,就是以第八识的见分为自我。

这个我相很难破的。以末那为我执中心故。这个就是识无边处天,这一天的天寿为四万大劫,很长很长!

义贯:此类天人,[诸]质[碍]之色[既]已[销]泯,所依之[无]质[碍]之[无](空)亦已[灭],以厌离色跟空,唯依于识,就是连这个空跟色统统放下,剩下识,又进一步了。故于[其]心[中惟留]第八[阿赖耶识]而不灭之,并保[全于末那]识向内缘之[半分](一半)而维持其[微细]之我相。所以,我们一出生,这个执着就破不了,包括晚上我们作梦,还是[我]。起心动念还是[我],二六时中,统统有一个[我]。而微细的我相,很难破的![如是一类]天人,[名为识]无边[处]天。

(3)无所有处天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无攸往就是不再前进了,用现在的语言就是这样子,外道通常到这个地方就停止了,进不去了,他不是佛陀的智慧,用意识心。[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就是连识也伏住;不是断喔,这个不是断,断跟伏不一样。伏就是还会起现行,将来还会继续起作用:阿罗汉是断,是出三界的。断跟伏不一样的,断惑跟伏惑也不一样的,伏惑是暂时不起;断惑是彻底的,不再起来的。

(4)非想非非想处天

非想:也不能说想;非非想:也不能说无想,叫做非想非非想,说不出所以然,说想不对,说无想也不对。[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识性不动]:[识],指阿赖耶识。[不动],就是不可动摇之性,意思就是:藏识之性,本来常住,不可动摇,叫做识性不动。

[以灭穷研]:这个[灭],就是灭尽定。谓以灭尽定之力欲穷研第八识之不动性。其实,也是头上安头,本来空,不知道。强迫它如如不动的意思,以灭穷研,强迫它如如不动,就变成动了。

[于无尽中发宣尽性]:本来如来藏性是无尽的。藏识之性本来是无尽的,而这一天是强迫它,用定力要尽发其性,愈强迫,就愈没有办法恢复如来藏性,叫做头上安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就是这个道理。

外道始终不能成佛,就是强迫它,强迫它要永恒,就是外道。永恒是本来就存在,是体悟到众相本空,放下如如不动的心性叫做永恒,永远不执着叫做永恒;永远不分别叫做永恒。现在外道用一种意识观念,强迫它,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这个就是头上安头。逼得第八意识起不了作用,藏性起不了作用。

[如存不存]:此天人之阿赖耶识由于受其定力所逼故,虽存而犹如不存,以不再起现行:因为暂时伏住,起不了现行,这一种境界就是所谓[非想]。

那么,[若尽非尽]呢?且其阿赖耶识又好像已尽。其实呢?而实非尽,因为他不是用如来藏性修行,他是强迫它,不让它起现行而已。暂时伏住,没有断,把永恒的东西强迫它,变成另外一种永恒,变成头上安头。人家本家就永恒了,放下,歇即是菩提。他不是,强迫它有一种东西,我要伏住,我要伏烦恼……我要修行……就是像这一类的众生,想尽办法要修行,好像要修出一个什么东西,就把永恒的如来藏性,化作一个好像永恒的东西,就是这样子。此境界即所谓[非非想]。也不能说无想,因为第八意识没有穷尽,若尽,好像尽。可是,确实是没有尽,因为你不是用大般若智慧去彻底放下,圆满清净自性,你弄一个动作出来,那个都是头上安头。[非想非非想处]:此天之天寿八万大劫。又更长!

义贯:强欲以定力[发宣]而灭[尽]其[性]。一切外道,统统是这一句话出问题,强迫清净自性,让他暂时伏住烦恼,而不是让清净自性起作用、起妙有。对不对?所以,大悟就是随缘显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而他们却把无尽的清净自性捆起来,把它包装起来,变成用外道的意识心伏住,认为我这个才是!变成多一层包装。

(C)无色界中不回心钝罗汉及外道天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就是一直想要让它空,却不知道本来就空。法性本来就空,不须要你头上安头。放下他就是体悟到万法本来空,放得很自然。不是勉强自己放下,体悟到众相本空叫做无生法忍,心中就没有所谓忍辱这种委屈感。不须要忍,自然就忍得住了,因为本来就空了,赞叹也是这样子、毁谤还是这样子、富有也是这样、贫穷还是空。所以,这个执着不放下,就很麻烦![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义贯:以上所说之[此等]四空天的天人,强欲[穷]尽一切法,令达于[空],然实[不]能[尽]达如实真[空]之[理],其中甚至亦有[从]五[不还天]而转生此天者,彼等天人虽本系修习如来[圣道],然于中途忽迷而强欲[穷]空,以是因缘而来生于此四空天[者,如是一类],最后即在彼天,乘其穷空之力,断四谛惑,就是苦、集、灭、道。三十六品尽,证我空理,成阿罗汉,这个我们在唯识学都讲过了。此等[名不回心钝]根之[阿罗汉]。

其次[若]有凡外诸天之天人[从]第四禅之[无想]天及四空天之[诸外道天],这个就走错路了。一心修习有漏定,强欲以定力[穷空]而[不归]于无漏正智之道,所以,这个正知正见有多么的重要!一念错,就百千万劫回不来,没有正知正见,就不能产生无漏的正智的智慧。

[迷]于有[漏]境界以为真实究竟,[无]有正[闻]之慧,要听闻正法有多困难!此辈天人于八万劫天报受尽之后,[便]即下坠[入]于[轮转],一切所修尽归泡影。所以,外道不究竟,就是这个道理。

(D)结语

a.结语一:通于凡圣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答尽继续轮回,[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B.结语二:不出无色界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后面加一句:但是,有定果色。没有业果色,就是没有业报;但是,入定,他还是有色,只是对我们欲界、色界,来称无色界,还是有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义贯:[阿难,是四空天]之天人,以其定令其[身心]暂得相似[灭尽],且令[定]果色之[性现前],所以暂时没有[无业果]所生之[色]现出,[从此]以后便在此天中住于此无色界定,[逮]于天寿[终]了[名无色界]。

(E)总结三界:迷本积妄而生

义贯:[此]三界一切众生[皆]以[不了]自己本[妙觉]性、本[明]真[心]于一念妄动之后复[积]聚诸[妄]业变成业相、转相、现相,业相就是无明业相,就是相分。转相就是见分。这个见分一攀缘到相分,境界就现出来,现就是现出境界来,就是现相,现出种种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山河大地的相,统统现出来了。三细六粗等而[发生]诸苦报之依正身,爱就是于是乎虚[妄]而[有三界]之相,且于三界[中间]虚[妄]境地中[随]着[七趣沉溺]。着,这个字就是重点,你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着。

我执和法执,就是修行人最重的二块石头。我执,所谓的执着这个四大假合为自身相;法执,认为四大、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乃至于听到正法,也认为有一个实体的东西,这个就是法执。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正法统统要舍,何况那一些邪法呢?是不是?所以说:我执和法执,是所有修行人二大块的石头。

彻底放下,现在就见佛,就这么简单!每天放下每天跟佛住在一起,因为每天都清净心嘛!不是佛吗?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万法就是这样子,就是说一说而已。

虚[妄]而[有三界]之相且于三界[中间]虚[妄]境地中,[随]着[七趣沉溺],各种[补特伽罗](数取趣)[数] 一次又一次的,趣向于七道轮回。皆[各从其]同[类]而造相同之业、受同样的果报。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