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说什么

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基础书籍 > 六祖坛经说什么 > 正文

功德不在修福中求

六祖坛经说什么  2020-09-18  浏览: 次 

功德不在修福中求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梁武帝一听就觉得很难过,怎么会没有功德呢?
    梁武帝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他从已经翻译的经典里面摘选各种各样的经典汇集成《梁皇宝忏》,让大家能够忏悔自己的罪业。他曾三次舍身出家,最后动用了所有政府的官员拿着国库的钱,到庙里把他赎出去。他还曾经下过几道圣旨,要求在汉地,他统治的南朝地域,所有的佛教徒一年三个月禁杀、不准屠戮,要求僧人吃素,同时自己也身体力行在皇宫内吃素。
    汉地佛教的吃素传统可以说是由梁武帝建立并推广开的。
    他做了这么多的事,达摩大师却轻描淡写一句话,完全否定了,“实无功德”。
    梁武帝也懂得佛法呀,他马上就问,那“对朕者是谁?”谁坐在我面前,谁在跟我说话呢?达摩大师更厉害,回答说:“不识”。两个字,我不认识,不知道。梁武帝一听,话不投机,拂袖而去。
    达摩大师一看,因缘不成熟,骑了头驴就往江北少林寺。他刚刚骑驴走,志公禅师来了。志公禅师就是宝志和尚,梁武帝的国师和好朋友。梁武帝把他和达摩大师的对答跟志公禅师说了,志公禅师说:哎呀,真是圣人啊,达摩大师已达无我之境。
    “对朕者谁”,他“不识”,他已经达到无我之境了。
    梁武帝一听,当面跟圣人错过,马上派兵来追,追到一座山时,达摩大师看到追兵将至,就催促驴子快跑。驴的身体刚过,尾巴还没过,山就合拢,把尾巴夹住了,于是那个山就叫夹驴山,据说现在还有这个山。他骑的那个驴便是断尾巴的。达摩大师到了长江边上,后面追兵赶来,他显了一下神通——一苇渡江,凭一枝苇叶渡过长江,到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
    很多人确实是会产生这样很深的疑惑,尤其是今天,不少人会问:我又布施,又印经,又放生,又念佛,又参加各式各样的法会,甚至参与社会上的一些慈善事业,我有何功德呀?用六祖的话来说,并无功德。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后面讲。
    “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六祖真的是了不起,他能一下子抓到问题的根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看这些问题,看这些修行人的困惑所在之处,也是直捣黄龙,不及余物,总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阐述。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你“造寺”也好,“度僧”也好,“布施”也好,“设斋”也好,那只能叫“求福”。
    “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福德跟功德是两回事。功德在哪里求呢?“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中求。
    修福是一个有为法、有形的法。有为、有限量、有数目的东西,可不可以跟心的本体比量呢?再用多少有限的东西去叠加,去平方,三次方,多次方,N次方,到无穷尽的方,它仍然是有数的、有量的。心的本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不受这些有为法的制约。因此以求福德心去做,那真是像仰天射箭,永远也着不了边,所以说功德“不在修福”。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