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相关

谈行善立德法门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道家有行善立德法门,也就是功德法门。儒佛二家,亦重修此。良以行善立德,乃为人处世、入圣登真、成佛作祖之不二法门。德惟善,善则与天理相应。自心意之隐之微,以至行事之显之著,不可一丝毫反乎善者,有丝毫远乎天理者,即冥合德矣。惟须知道:身善不如心善,身德不如心德;故行善立德,首贵乎存心,亦即是端心术也。行善事,必先存善心;善心无他,即仁心而已矣!所谓内圣之道,唯一法门,就是在从心地上起修。心为人主,行为心表,存心善,则行事亦无不善矣。存养久之,自然纯熟,不发则“纯亦不已”,发则“自然中节”。不假思虑,便为至善!

  圣贤事业无他,其立脚点与下手处,只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而已。故大学讲明德新民之道,只有“在止于至善”一语,实则只是一个“善”字而已!这是何等明白!何等简易!而世人多忽之,多难之,此所以自孔孟而后,天下少圣人也。

  纯乎善,则自天理流行;天理流行,则自人欲净尽;人欲净尽,则自道心作用;道心作用,则自天人合一矣。古圣所谓天人合一工夫,只是教人处处去“以人合天”而已。处处以人合天,久之,人自与天相应。相应久之,则自人天无分矣。人天无分,不合而自合,不一而自一。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以天道本即至善也。故曰:行善即可感天,行善即可合天。 

  虞廷十六字心传谓:“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心只是一心,岂有二哉!其曰道心人心者,为立说之方便法门耳!存其善,即是道心,亦即天理。离其善,即是人心,亦即人欲。中即至善之道,允执厥中,即大学之“止于至善”也。至善即仁,仁即天道。天道无不仁,天道无不善。存此仁心善心,扩而充之,则不可胜用矣!超凡入圣工夫只在此一简易法门耳。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利万物”为教,道心法,与儒家之言仁,若合符契。 

  为人要不为命运所拘,不为气数所限,其精神气概,能独往独来于天地间,首宜立德。德可通神,德可格天,亦可弥纶宇宙。小可转移个人之命运气数,大可转移天下国家之命运气数。德所以修己,亦所以及人;所以化己,亦所以化人。故曰:“人无德不立。”立德之道,其最浅近平易之下手处,即在“行善”。大学讲明明德、新民之道,余常谓归根结底,只是“在止于至善”一语,这是人生修养之标准。即古圣所谓“德惟善”,“罪惟恶”者是。故立德首宜明辨善恶,择其善者而行之,不善者而改之;日省其身,为善去恶,斯可与进德矣。 

  行善立德之方,入门处在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用,以礼仪为体,以廉耻为翼。而此八德,尤须以孝悌为先务。由孝悌始,逐渐推广扩充开去,行之于天下,方可于道德中见性情,于性情中见血脉,于血脉中见生命;而亦平易近人矣。

  行善所以立德,行小善则小德立,行大善则大德立。古圣教人,千言万语,成就只是一个德字。宋儒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德以立心为基,立命以立德为基,继绝学,开太平,全是以心德二字为主宰为骨干。心不立,德不立,则命不能立,绝学不能继,太平不能开。此尧舜之所以为尧舜,千古来无人能几及者,不在其言说博学事功之不可及,而在其心德之不可及,尤在其小德纯纯,大德巍巍,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如天地之行,如日月之照,可望而不可及耳。 

  行善之极则,首宜忘我。无我相,亦无行善相,自然而纯乎善,斯为极功。内而充乎心性者,纯是一善之流行;外而充乎天地者,亦纯是一善之流行;斯纯乎善矣。 

  行善立德,切不可求人知,不可邀名,不可市恩,更不可求报,本来因果报应,历历不爽;“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一自然定律。惟有德于人,不可求报。求则下矣,故古人重阴功阴荫。抱朴子谓:“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由此可证儒释道三家修行,均以行善为本。 

  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此中立功属英雄事业,在三不朽中为下品。立言属书生事业,在三不朽中属中品,立德属圣贤事业,在三不朽中属上品。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在其德化流行之极也,可无功而为万世敬,不言而为万世法,无为而为万世则;正所谓与天地同流,与日月争光,与万物同体,与宇宙同其终始者是。故立志做人,首宜立其大者,志其上者;苟能矢志向上一路,生死不变,自能超凡入圣!

  立德入圣不易,凡有生之日,皆立德之年。在一口气未落以前,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思一念,苟有所亏,未几于善,即为缺德,不可入圣。且为善之路少,而邪恶之道多端,稍一不慎,即堕恶途。唯识论说心所五十一,属于善心所者唯有十一,其余四十,皆恶心所也。惟亦不难,只要具大信心,发大愿心,立大勇猛精进心,万缘放下,一心不动,时时省察,时时观照,自可诸恶斩绝,众善纯如。谁人脚下无一寸土,只要能死心踏地向前,自可上天有路,入地有门。 

  立德入圣,首宜去一私字。人一存有私心,存有我念,则万善皆假,万德皆堕,且亦万事不可成。一私害天下之大公,一我害万世之圣业,故圣人常戒慎恐惧于不睹不闻之地,以防私心自用,而私智自谋,私利是图也。 

  孔子尝言“四十而不惑”,不惑则无明灭。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死灭,死灭则忧悲苦恼灭。”反之,惑则无明生。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忧悲苦恼。”此是就佛法十二因缘的说法,层次虽有这许多,实则在吾儒大学上,只是一个“明明德”工夫,一个“格物”工夫而已!明德能明则无明灭,明德不能明则无明生。物能格,则无明灭,物不能格,则无明生。简易直捷,未有过于是者。 (按:格物非朱子解法。)

  能不为世间物欲所惑,方能明理,理明方能心正,心正方能尽性;尽性方能行善;行善,方能立德;立德方能入圣;入圣方能至命。易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间虽有这许多层次,实则亦只是一个“明明德”工夫与“格物”工夫而已! 

  大学上之明明德与格物,话虽分两截,根本只是一个。能明明德则自能格物,能格物亦自能明明德。全部大学,其本体只在明明德,其工夫只在格物,而一以贯之者,只在止至善。了一即三,会三即一。迄乎最后,一亦不立,岂多乎哉! 

  儒家以“止至善”为教。老氏亦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以道体观之,本无善恶,以德行观之,则有善恶,体道而为德,本德以修身,修身以合道,故古今中外宗教家,无不以行善为教也。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此为学佛学道人之修为要语。惟不仅在事上如是,在理上如是;尤应使其在心上如是。时时从动心起念处省察;再进至善恶都不思量,而纯善无恶。即无心行善而自然行善,无心不为恶而自然不为恶。且善恶之念亦泯,方为切道。 

  人之为圣凡,全在于己。人之为善恶,全在于心。为圣由心,为凡亦由心。为善由心,为恶亦由心。圣凡之别,在于善恶,纯乎善为圣人,纯乎恶为小人,善多恶少为君子。善恶之几基于欲,纯乎无欲,一片湛明,朗如日月者为圣人,能清心寡欲使欲日少者为君子,纯乎于欲,嗜欲弥心,迷失本性者为小人。佛凡仙凡之别,亦在于此。故学仙学佛学圣人之道,甚简易甚平实,一言以蔽之曰:作善毋作不善而已。再简之为三字曰止至善!再简之为一字曰善!三教圣人教人无多子,只此而已!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