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因果报应

关于“报应”的事 3件实例证“因果”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关于“报应”的事 3件实例证“因果”

如果一提“报应”,估计很多人身上会起鸡皮疙瘩,然后随口会说上一句“迷信”。真的是这样吗?我今天还真想给大家唠唠这个事,让大家对这事解除程式化的解读,机械化的反应,极端化的认识。

你要问我有这个本事吗?我不能说有多大把握,但可以试试看。

 

     一、“报应”是啥?我想给大家讲讲“报应”的事——三件实例证“因果” 

先得说说“报应”是啥。

按照一般人理解,要是说一个人遭了“报应”,那肯定是“坏事”。其实,“报应”全称“因果报应”,也就是“有因必有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的意思。而且这种论述还被哲学界提炼为了“因果律”,老百姓常常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对这规律予以通俗阐释。

这样一解释,大家就不会以为“报应”只是坏事了吧?还有好事呢?按说,我们所相信的很多谚语、俗语都在阐释着“因果报应”的正确性——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道酬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因必有果,有利必有害”等等。但很多人提起“因果报应”来,还是半信半疑,甚至疑神疑鬼。他们相信的是这样的“报应”——干了工作,就应该有工资;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就会种下病根;统治者不好好管理,社会必然混乱;犯了罪,就会受到法律惩罚等等。但他们不相信这样的报应——坑了人后因为隐藏很深,或有后台,终身没有被法律追究,这罪孽到地狱里都要还,甚至到犯罪人子孙、家人身上还,抑或是犯罪人来生来世去归还;施恩与人,有功于社会,又不愿受有形回报,但这功德必然会以其他形式回到功德主身上,或其子孙后代身上,抑或是功德主的来生来世再享受回报等等。

唉,有这样的怀疑也属正常。但我要告诉你,如果你还承认“因果”是一条“规律”的话,那你就不能狭隘理解它。全面理解这条规律需要有全维的世界观、人生观,需要到底弄清人的生命是一世还是多世。这虽然很复杂,但“因果”始终会存在,你的一个个念头、一句句话到一个个动作、一件件事,都有“因果”存在。

所以,圣人们才会告诫我们要正思、正念、正心、正行,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引来“正报”。信不信,只能由你,我给大家讲几个事,大家可以验证一下。

 

    (一)付出总会有回报

初冬季节的一个周六,阳光难得的明媚。我与几位文友驱车百里,到红旗渠故乡林州市参加了一个“光影太行”摄影展,展览展出了文友太行影子的数十幅珍贵的摄影作品。参观过后,我觉得很开眼界。其实我只是个文学爱好者,对摄影这门艺术几乎一窍不通。所以就我了解的摄影知识来说,根本就不知道摄影还能出现油画、工笔画、国画的效果。但在这次展览上,我居然看到了油画版、工笔画版、国画版的摄影作品,使得影片上本来就美丽的太行山水更加有了艺术味道。

文友太行影子个子不高,身材瘦弱,对摄影艺术情有独钟。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泡在了林州太行山间——整夜蹲点守候东方太阳升起的时刻拍日出,长时间静立湖边抓拍最美的水韵波光,舍弃吃、喝、赌等常人难以放弃的“寻欢”方式而不断寻找最触动自己心灵的镜头……这样长久而苦苦的付出,终于换来了甜蜜的收获。在他的个人影展上,参观者啧啧的赞叹声就是对他成就的高度肯定。

这不就是一种“因果报应”吗?还在为你的付出没有回报而惆怅吗?快快停止吧,你需要继续努力下去…… 

 

   (二)好心必然有好报

    精致的门楼,高高的门槛,蓝砖铺就的甬道,墙上石凿的拴马石……尽管早已人去楼空,但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这里曾经是一个名门望族大宅院。

这就是位于林州市五龙镇中石阵村的著名古建群刘家大院。刘家大院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4198平方米,房屋200多间,是林州现存面积较大的一处清代建筑群。庄园的历代主人包括“老毡帽”刘正峰、“小毡帽”刘际昌等,刘家从造纸、经商起家,逐渐发展壮大家业,最盛时拥有一万多亩土地,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刘家的产业。

如此名门望族是怎样起家的呢?有个故事很耐人寻味:

小毡帽”的祖上是造纸为生的,据传当年刘家大院的先人在山上种地时,在路边拾到一个“钱折”(就是以前装钱物的布袋,中间开口,背在肩上),里边是好多金元宝和汇票。刘家先人原封不动地把这些钱物拿回家,第二天又去那里等失主,当天就有人来找丢失的东西了。当失主找来后,发现元宝和汇票一个不少,非要给刘氏先人几个金元宝,但刘氏先人硬是不要。失主很是感激,一问刘家是做纸张生意的,说你不要钱,我就给你家入股,合作做生意。结果,这一下就使刘家的纸张生意更加红火起来,成了当地有名的大户。

你说这不是好心有好报的典型实例吗?

而且刘氏家族倡导“要想富,出人物。勤俭是立身之本,耕读是保家之基,立其身正其言,交友与德与贤”的古训,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据统计,石阵刘氏从清朝康熙至咸丰年间,共出过26位太学生、5位禀贡生、6位举人、1名进士、4位知县、3位州同、1位内阁中书。如今,其后世子孙中官员干部、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也是人才辈出。这一切,不也说明了有德者必有好报的古训吗?

世事沧桑,在沉寂了几十年后,刘家大院据说已经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正在准备整修开发。我想,有形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传承,无形的精神财富更需要挖掘传承,那就是“勤俭耕读,积德行善”。大家说是吗?

 

       (三)白云山下一“现报”

半下午时分,我们的车子在林州市东姚镇太行山间平坦的乡村公路上行驶着。彼时天蓝风清,我们两车旅客心情大好,因为我们要去东姚镇美丽的香火信仰圣地——白云山去拜谒参观。

忽然,前头两位老大婶拦住了去路,原来她们赶集买东西没有赶上公交车,只能提着重重的东西步行回家,想搭我们的车前行一段路。这有何难?正好车上也有空位,我们欣然让两位老乡上了车。趁此机会,我们也可以向老乡打听一下白云山的路线。坐我们车上的大婶说跟她走就行,她就住白云山下那个村子。不过那大婶随即便说:“这几天山路整修,路口堵着呢,你们到山下得步行上去,上下得一个多小时。”

我们一听这话就发了愁,本来准备着车子直接开到山上观光呢,如果步行的话时间就不够用了。但我们还是决定到跟前去看看,如果真没办法,把大婶顺路带过去后,我们在山下仰望一下山顶也算是“目览”胜景了。那大婶一听我们宁愿白跑也要送她,很是过意不去,连说我们是好人。

不一会儿,目的地到了。果然见到通往山上的水泥路是新的,而且似乎已经可以通行。不过,路口挡着障碍物,车子过不去。我们只能望着远处高高的山尖发愁了。那大婶一看我们真想上山,就说:“你们稍等,我去给你们问问。”说着就走向了路口边上的一家烟酒店内。一会儿一个中年男人跟着出来了,到路口就把那路障给拖开,让我们过去了。一问才知道,新路虽然已经可以使用,但因为还没完全给修路方结清账,人家在这设置了障碍,不让正常投入使用。但看护这个路障的人就是大婶认识的烟酒店店主,就这样“徇私”让我们过去了。

路是新修的,平坦、宽阔,开车走比我们步行上山快多了。大家高兴地说:“你看,我们做了一件好事,马上便得到了好报。要不是人家那大婶,我们今天有可能上不成白云山。”我说:“这就叫‘现报’。”

大家一听,哈哈大笑,那笑声一直保持到了白云山巅……

 

      三、结语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为善者必昌,其不昌者祖宗有余殃,殃尽则昌;

为恶者必殃,其不殃者祖宗有余昌,昌尽则殃。

再进一步说,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三个因素:祖宗余昌(殃)+自己前世的德(孽)+今生自己的德(孽)。其中,自己最能把握的是啥呢?你应该能看懂。

你还要我怎样解释呢?你还不相信吗?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