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蔡礼旭

说话的艺术—言忠信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人与人相处,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言语。因此,言语是否能忠、信,会影响一个人的存心。何谓忠?忠是会意字,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代表心不能偏颇,不能自私自利。心一偏颇,就会损己又损人;反之,则能大公无私,处处替人着想。如何让自己的言语诚实,而得到大家的信任?就要注意言语的态度。

“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话一出口,就一定要遵守。《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子也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孔子的教学有四个重点:“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为何言语仅次于德行?因为人与人的互动与交往,言语使用的频率最高,因此学习言语很重要。

古人对言语的态度,都是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信”,除了守信的意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信义,包含道义、恩义、情义,虽然没有付诸言语,却是时刻不敢忘。用现代话讲是义务,就是做人的本分与义务,这样去理解就可以把“信”的意思解得更广。

圣人的学问就是要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所以学会做人是根本。做人不外乎五伦关系,古人常讲的伦常大道。哪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第一伦:父子有亲。父子要言而有信,才能把家庭、孩子管理好,孩子才会信服。父子之间,除了言而有信,还要父慈子(父亲慈爱子女),子孝父。

第二伦:君臣有义。君臣关系,换作现在的名词叫“领导人与被领导人的关系”。为君者,所谓君无戏言,讲话一定要算话。臣子答应君王的事,也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到,这是一个人的义务、本分、做人的态度。

当领导者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与本分?最重要的是要做人民的好榜样,要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努力的方向,绝不是以个人的享乐为目标。做为一家之长,一个企业之主,或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言一行影响的层面都很大。当领导者做出了好榜样,举国上下都能遵从、效法,整个人心的转变就会非常快速。人心善,国泰民安;人心恶,灾祸连连。古代圣王都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时时反省自己。商汤在自己的洗脸盆里就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时提醒自己不可懈怠,要做好臣民的榜样。做为一个领导者能有如此反省的态度,有爱民的存心,一定会赢得人民、员工的爱戴。

为人臣子应该有什么样的本分和义务?俗话常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人部属也要尽忠职守,把工作做好。

第三伦:夫妇有别。夫妇之间当然也要言而有信,夫妻之间要常想着对方的付出及恩德,心里常常念恩,看到对方心生欢喜,这是夫妻之间要守的信义及道义。治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夫妻彼此没有秘密。但是现在夫妇之间有很多话都不敢明讲,还各自存私房钱,不能以诚相待就无法团结。所以,人与人交往要诚信,才能愈来愈和乐。

第四伦:长幼有序。兄弟之间要言而有信,也要有情义、恩义,兄友弟恭,如此才能令父母放心,所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第五伦:朋友有信。朋友不只是言而要有信,还要有朋友的信义跟义务。朋友相处中有五个本分要尽到:

第一是“劝谏”,当朋友有过失时要劝导他。我们用真诚心去劝谏,就会考虑时机、态度和方法,还要用耐性,毕竟现在人很难一劝就接受。

第二是“关心慰问”,当我们主动去关怀别人,自然而然就会带动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更能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会深刻体会到生命中的宝贵价值。

第三是“互相赞叹,互相肯定”。懂得欣赏别人的心才是真实学问;嫉妒别人,不懂得赞叹,心量就愈来愈小,道德学问也会因此而中止。所以,要常看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如果我们嫉妒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甚至于用言语毁谤他,会让跟他学习的人失去信心,由此很多人便失去了求学问的机会,这是有损阴德之事,不但折损了自己的福分,同时也障碍了别人。

第四是“不言家丑,不言隐私”,不可以把朋友家里的隐私讲给其它人听,言语要谨慎,“话说多,不如少”。有时话说得太多,不经意把朋友一些家事讲给其它人听,遇到有心人来挑拨是非就麻烦了,这样会破坏朋友之间的情谊。所谓“交浅不言深”,讲话要注意分寸,古人说“慎言、慎言”,言语确实要很谨慎。不谈人家的隐私,可以多谈谈人家的好事、德行,所谓“扬善于公堂”,我们愈肯定他,他就愈积极努力去做好。

第五是“通财之义”。人生难免会有顺境、逆境,难免会有起伏跌宕。当一个人处于低潮或者逆境时,最需要朋友及时的帮助,这时要赶快帮助他,但以钱财助人有一个原则,就是救急不救贫。帮助人要用智慧去判断,不然有可能是善心行了恶事。这个财不只是钱财,还指我们的经验、智慧。等到他已经学习到这些经验、方法和智慧,相信他也可以把家庭经营得很好。

我们从五伦关系中找到了人生的角色与定位。我们站稳脚根,自然就能够步履踏实,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