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蔡礼旭

辨善要看流弊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善中也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小,有难易,《了凡四训》中解释的很详尽。我举“是非”跟大家说明。在春秋时代,孔子有两位学生,一位是子贡,一位是子路。子贡是大商人,常在其他国家做生意。鲁国有一条法律规定,只要在其他国家见到自己的国人被卖去当奴隶,就可以把他赎回来,而这个赎金国家会还给你。这样的法律非常好,唤醒每位国人去爱护、解救同胞。当子贡赎回国人,官府要把赎金回送给他时,子贡没有接受,一般人觉得子贡很高尚,不接受赎金。

但是孔子批评他说:“子贡,你这样做错了。”为什么错了?会让其他人在赎人时有所顾虑,因为他拿了赎金就好像没有子贡那么高尚,可是不拿赎金,他的经济又不充裕,生活会有困难。他在救人时产生迟疑,就可能没有把自己的国人赎回来。这个人可能又是一家之主,一人没有得救,很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孔子才说,子贡的做法会产生不好的流弊。

而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溺水,子路非常有正义感,立刻跳下去把他救起来。救起来以后,溺水的人内心非常感谢,就把家里的牛送给子路,子路也很高兴把牛牵回去。孔子就称赞子路说:“往后鲁国人就会有很多人勇于帮助别人,解救别人的生命。”因为子路的表现,让人感受到善有善报。但一般人会觉得子贡不接受赎金是正确的,而子路受牛就不如子贡高尚。孔子观察事物不是只看现前,还要看往后的流弊,所谓是不看一时而要看久远,不看一身而要看天下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善的是与非当中,也要谨慎地去分辨。

从此处,我们能理解到所谓的非慈之慈、非礼之礼的分辨方法。非慈之慈,就是看起来长辈对孩子很仁慈,可是那种仁慈既没有理智又没有智慧,是溺爱的行为,所以那个慈心对孩子而言,就是行了恶事,所谓“爱之足以害之”。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去看以后会产生的影响,来断定是善、是非善。当我们懂得如何判断善恶以后,就要积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富在知足

下一篇:要做真正富贵之人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