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冤亲债主

净土法门法师:果能放下分别、执著,纵然是很严重的冤亲债主也害不了你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心清净就不能有烦恼,这是最破坏清净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染污,严重染污,不清净。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锻炼,把七情五欲舍掉。七情五欲里最困难的是亲情,夫妻、父子、兄弟,亲情。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这些?生生世世的关系太密切。在修行人来讲,这些亲情是什么?冤家债主,佛讲得很好。我第一次,这是一九七七年,头一次到香港讲经,住了四个月。前面两个月在九龙,在倓虚老法师的道场,中华佛教图书馆,后两个月在香港,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光明讲堂。寿冶老和尚天天读《华严经》,而且他写《华严经》写得很好,天天写,写的这个本子好像送在外国的图书馆还是博物馆收藏。光明讲堂大殿上,两边一副对联,我记得很清楚,上联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夫妻,下联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你要把亲情看破。看破不能破坏伦理关系,还是一家人相亲相爱,一家人和睦,家和万事兴,心里头干净,心里面清净不染,这是菩萨家庭;心里也有的时候那可麻烦了,那就是你学佛的大魔障。这些,一家人学佛,一家人都要明白佛的道理。事上要过得很圆满,真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真正是做到,心地里面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清净平等觉,家庭就是道场。亲情摆在面前,你能够把它看破,你能够完全把它变成智慧。情跟智是一桩事情,迷了是情,觉了是智。只要你不迷,回过头来,烦恼即菩提,亲情就是般若智慧,总得要懂、要明了。

  所以修行功夫在哪里?功夫在日常生活,在待人接物当中去锻炼,叫真修。你离开这些人事物,到哪修去?那个修是假的,一遇到境界,马上就堕落,烦恼就现前,这个例子自古以来太多了。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里这个故事很多,我是早年看的,大概总是叁、四十年前看的,名字记不得了。他讲有这么个故事,那个印象我有。有个老和尚在深山里面住茅蓬,修得很好,没有人不赞叹,深山里面修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信徒把他请到城里面去,去做住持,在这里面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他不知不觉就被城里面这些贪瞋痴慢习气染上了,自己不知道。有一天他去看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就举这个例子,讲某某一个法师住山,是修得不错,可是一接触红尘他就保不住,就被染污,就堕落了。这个法师说:什么人?莲池大师说:就是你老兄。真的是如此。我们要真正保持住,时时刻刻提起警觉心,名闻利养非常厉害,大家对你一恭敬、一供养,你就迷惑了,自己觉得我很不错,傲慢心生起来,名利心生起来,不知不觉。为什么?这些烦恼习气是无始劫以来你里头都有的,阿赖耶识都有的,你没有缘的时候它伏在那里,它不起作用,一遇到,一勾,引出来了,你说多可怕。

  现在这个社会,名利诱惑的力量比过去超过十倍、百倍都不止,你能承受得了吗?所以我常常讲,我讲的话都是真的,有依据的。古来这些祖师大德要是生活在今天的世界里,他能不能成就大有问题。今天这个社会你能够成就,你能保持清净平等觉,古来大德没有一个不佩服你,因为他们生在这个时代都靠不住,都不敢保证。你在这个时代里你能够撑下去,这就说明你的警觉性多高,你自制的力量是多强,你能控制你自己。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放下这些东西,放下那就是要做克己的功夫,克服自己,不是外头境界。外境是什么?外境是虚幻不实。所以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知道这个就容易克服自己,自己情绪才动,想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好!中国古人常读这个东西有道理。想到经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有生灭的法,哪一法没有生灭?弥勒菩萨跟我们讲,所有一切现象,它的生灭速度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这是生灭法,就是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就不会执着,你就不会贪恋了。有很好,没有也很好,有不放在心上,没有也不放在心上,心才清净。这个东西,没有的时候想到有,有的时候又放不下,你的心永远不清净,你被这个东西害了你都不知道。谁害你?不是人害你,你自己放不下,你就真吃了大亏,你真的受害。你果然能放下,放下分别、放下执着,什么人都害不了你,过去生中纵然是很严重的冤亲债主也害不了你,这个道理实在讲并不难懂。清净平等觉是回归自性,自性是究竟圆满,我们老祖宗讲本性本善。用这个心对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样不善,真的是人人是善人,事事是好事,境随心转。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被迷了、起烦恼了,烦恼是什么?是心随境转。怎样从心随境转回过头来让境随心,不要让心随境,那你的修行进步就非常快速,你自己都能觉察到。

  摘自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叁十集)

  2008/7/23  华藏讲堂  档名:12-046-0030

喜欢 (1)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