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知识

孝心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孝心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

词条信息

解释:

  《礼记·檀弓下》:“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也。”

  《汉书·武帝纪》:“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

  《宋史·乐志十四》:“帝受内禅,纪元 绍熙 ,钦崇慈亲,孝心肃祗。”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孩儿,你今日为我两个庆寿,这便是你的孝心。”

  茅盾 《子夜》一:“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是不妥当。这也是儿子的孝心。”

  指对官长孝敬的心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这是卑职的一点穷孝心,求大人赏收了。”

实际行动

孝心
孝心

  1、学会节日的问候,懂得在节日时要向长辈送上一份祝福。

  2、初步学会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如当父母吵架时怎么办?妈妈和奶奶吵架时怎么办?

  3、初步学会和父母沟通,懂得要虚心接受长辈的批评。

  4、初步学会保护自己,让父母放心。

  5、掌握基本家务技能——洗碗等。

文化教育

  确定了“孝敬日”,把每周日、学生父母的生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重阳节和国际老人节作为全校学生的孝敬日,要求每位学生用劳动向父母、长辈献一份孝心,表一份爱意。学校还通过开展知心家庭学校、制作“家庭生日卡”、“给父母过生日”和亲子乐园等活动,沟通家长和子女的亲情,使孩子和家长变得更加亲密无间。在知心家庭学校之中,我们引导家长和孩子开展同写知心家信、同读好书好报、同诵中华美文、同做环保益事、同做孝敬标兵、同练强健体魄活动。制作“家庭生日卡”活动,通过问、写、记、做、想、搞、评七步曲展开。“问一问”就是每人了解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生日、岁数、属相;“写一写”就是把了解到的情况写在纸上;“记一记”就是把生日时间记在心里;“做一做”就是人人动手制作“家庭生日卡”,上面写上全家人的情况,周围画上精美的图案;“想一想”就是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给长辈过个好生日的金点子;“搞一搞”,就是通过搞生日祝福活动把金点子变成现实;“评一评”就是家长和老师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和反映一起评评“十佳小孝星”。

  1、挖掘典型,树立榜样。

  2、正面引导 让孩子理解父母谋生的艰辛。

  3、肯定好行为 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4、父母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5、坦然接受孩子表达孝心的行为。

  6、 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吸取他们的意见。同时,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如今,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形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7、 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注意天气变化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让他知道父母养育了他,他应为父母多做事。

探索孝道

  中国自古有教导人们要行孝道的美德,故出现了三不孝的教育格言,从而奠定了行孝道的基本规则。

  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这是教导我们要深明大义,博学广闻,才能指导父母向善为本的孝道。

  二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办事挣钱得到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这是教导我们要自立自强,勤于业务,不要依赖他人,才能有能力养活父母和自己的孝道。

  三不孝: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娶妻生男育女,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这是教导我们要有责任之心,结好良缘,娶得贤妻共同孝养父母的孝道。

  三不孝教育理念妙不可言,为中国历代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故古今人们都非常推崇“三不孝”教育理念为孝道的法则。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