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经典籍

成唯识论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成唯识论》(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想。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āstra)

  佛教论书。又名《净唯识论》,简称《唯识论》。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的传本。回国后,原拟将十家注释全文分别译出,后采纳窥基建议,改以护法注本为主,糅译十家学说,由窥基笔受,集成一部。

集注

  玄奘糅合十家之说,又经剪裁组织,各家原说很难分辨。窥基所作疏释,以护法之说为正义,故释文所引《唯识三十颂》颂文,可能有采用护法一系所用的本子,个别地方与现存梵文、藏文本颇有出入。开头的“序颂”和末尾的“结颂”,也为护法释论所原有。本文释《唯识三十颂》的三段区分,相传是按《华严经》求法品的相、性、位来分的,也是护法释论的原式。对于糅合难陀、安慧等各家之说,相同者从略,不同的则以“有义”字样存其另说。通常将被认为不正确的说法列于前,而以护法的简别和所得的结论居后,以示正宗之所在。沈玄明的《成唯识论后序》说:“糅兹十释四千五百颂,汇聚群分,各遵其本,合为一部,勒成十卷。……文同义异,若一师之制焉。”汉译行世后,影响甚大,成为法相宗所依据的重要论书之一。

内容

  论证三界的本源是阿赖耶识,都是“唯识所变”,“万法唯识,识外无境”。全论按相、性、位分为三大部分:①明唯识相(释《唯识三十颂》一至二十四颂)。先释破异教和小乘的实我实法之执,次释能变识相和所变识相。能变识相即初能变阿赖耶识相、第二能变末那识相、第三能变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相。所变识相即三类能变现的见分、相分等。又释种子、现行、诸业习气等相,以明生死相续之理。最后,释三性、三无性等相,以明一切唯识;②明唯识性(释第二十五颂)。阐明具胜义谛的真如。指出诸法实相由远离遍计所执的实我实法所显。于一切位常如其性,名为真如,亦即“唯识”的实性;③明唯识位(释第二十六至三十颂)。为辨有能力悟入唯识相、唯识性的人,在悟入过程中经历的阶段及渐次悟入的方便。依践行所证次第分为资粮、加行、通达、修习和究竟五位等。

注疏

  主要有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20卷(或作10卷、60卷)、《成唯识论掌中枢要》4卷、《唯识别钞》10卷(现残存4卷)、《唯识科简》2卷,慧沼《成唯识论了义灯》13卷(或作14卷、7卷),智周《成唯识论演秘》14卷(或作7卷)。此外尚有圆测《成唯识论疏》10卷,普光《成唯识论钞》8卷,慧观《成唯识论疏》4卷,玄范《成唯识论疏》10卷,义寂《成唯识论未详决》3卷,此与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合称六家。后有玄奘门下新罗一系学人道证集此六家之说而折衷于圆测,著《成唯识论要集》14卷(以上均佚),太贤集窥基、圆测两家疏解,著《成唯识论学记》(又称《古迹记》)8卷、《成唯识论抉择》1卷、《成唯识论广释本母颂》3卷(后二书已佚),调和窥基、圆测两家之说。另有未详作者的《注成唯识论》残本(卷十七)1卷。明清两代,注家不绝。直至近代,欧阳竟无曾撰《唯识讲义》3卷。

  日本注疏以良算等所集《成唯识论同学钞》48卷、善念撰《成唯识论泉钞》30卷、藏俊集《成唯识论本文钞》45卷、湛慧辑《成唯识论论疏集成编》45卷等为最著名。此外尚有英、法等译本。

  1982年,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了辽代契丹藏其中有写经《成唯识论第一》及《成唯识论述记应新抄科文卷第三》等,为佛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苏渊雷)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王法正理论

下一篇:佛地经论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