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

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百科 > 佛教人物 > 正文

会性法师

浏览: 次 

会性法师
会性法师

  会性法师,一九二八年出生。曾亲近当时著名的台宗泰斗斌宗大师,曾亲近慈航法师,担任客语、台语翻译。曾接任狮子山元光寺住持,创建了普门讲堂,任教于多所佛学院、台中莲社内典研究班。2010年春节前腊月二十八(阳历2月11日)清晨5点40分,安详坐化。

中文名 会性法师 出生日期 一九二八年2月12日(农历正月二十一)
主要成就 创建普门讲堂 逝世日期 2010年2月11日

人物生平

  一九二八年出生。

  一九四七年,亲近当时著名的台宗泰斗斌宗大师。任侍者。

  一九四八年,台湾佛学院参学。亲近慈航法师,担任客语、台语翻译。

  一九五二年,接任狮子山元光寺住持。

  一九五六年,卸任元光寺住持。

  一九五八年,正式闭“法华关”,六一年八月,因胃溃疡出关。

  一九六三年,再度入关,六四年,胃病复发。移锡屏东万蛮竹支庵。

  一九六八年,创建普门讲堂。

  师于一九六五年至八○年间,任教于多所佛学院、台中莲社内典研究班。

  2010年春节前腊月二十八(阳历2月11日)清晨5点40分,安详坐化于屏东万峦普门讲堂方丈寮之书桌前。

弘法生平

  高僧坐化,人天悲仰

  素为佛教界四众弟子所敬重,普受莲友景仰不已的会公上人,在2010年春节前腊月二十八(阳历2月11日)清晨5点40分,安详坐化于屏东万峦普门讲堂方丈寮之书桌前。

  末法一位稀有难得,一位真正阅遍三藏、精通教义,且不慕荣利、老实修行的一代高僧遽尔陨落,四众为之悲仰,人天咸表哀恸。后学特撰此文,略述其修学大略、弘法生平,藉以代表全体莲友向上人表达无限的哀思与最深的感恩之意。

  善根夙禀,童真出家

  会公善根夙禀,学佛出家因缘似乎前生早定。1928年2月21日诞于台湾佛教圣地之乡——新竹狮头山上,且生于寺院石刻技师之家,自幼遂常出入丛林。由于记忆超人,不但过目不忘,甚至过耳不忘,以致年少之时,耳濡目染,于丛林梵呗和世俗经忏念诵,早已耳熟能详,倒背如流,且亦藉之为丧家超度,以为生计。

  会公曾自谓:1949年,参加慈航菩萨中坜圆光寺佛学院学习时,每日需背诵《古文观止》一篇,偶因事忙,未及先背,则当日只专注聆听前一人所诵,彼即能随口诵出,可见记性之强。早在1944年,为学习佛教正统梵呗,乃请求住进元光寺,成为挂单的白衣。由于寺中妙清老法师(曾亲近天台观宗学社)之接引,而开启其阅览佛典的因缘。

  1947年(20岁),参学谛闲法师、亲近天台名刹——观宗学社和国清寺的台籍高僧斌宗法师。之后返台弘法,分别于元光寺宣讲《地藏经》、新竹宣讲《楞严经》、劝化堂宣讲《弥陀经》。师以聪明伶俐著称,且娴熟台客语,遂获聘为斌公之侍者,兼任翻译。会公于席次,对于佛法解脱要旨及天台演经教义,豁然有剩至此,因缘成熟,遂于是年弥陀圣诞日,毅然依元光寺悟遍老和尚落发出家。

  克期掩关,深入教海

  出家之后的会公,即志在能深入经藏,直探佛法的真实教义。

  1948年(21岁),随即进入老法师在中坜圆光寺兴办的佛学院学习,虽短短半年,会公饱受钳锤之教,除奠定后来研读古文及经论之基本能力外,对其出家前赶赴经忏之习气,尽情削落。从此以后,立志但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誓言:尽形寿决不再作贩卖佛法之勾当。今视其遗嘱,指示“归西后,不必诵经礼忏,只诵佛菩萨圣号。”信然!

  1949年(22岁),为求克期取证,遂掩关狮山云霞洞,闭门独修,三年有余。出关后,接任元光寺方丈,并于是年底(一九五三年元月十五日)赴白河大仙寺,求受具足戒。其后数年间,仍随侍慈航法师,担任闽南语翻译,分赴各地讲经弘法。1954年(27岁),为弘传戒法,在元光寺接办台岛第二次三坛大戒。以精诚能感,致有后山涌泉及护法现身的显应事迹。

  1956年(29岁),师卸下方丈职,为深入经藏,随即掩关于后山之灵峰兰若,效法古德,行范头陀。1958年(31岁),加功用行,正式闭法华关,直探天台教观底蕴。直至1961年(34岁)8月,始因治疗胃疾而出关。1936年(36岁)春,又复入关半年;本拟继续掩关,终因处理寺务和胃病复发而未果。

  如是,会公前后掩关六载,深游教海,戒定兼行,功夫大进。其后整理关中笔记,遂有《蕅益大师净土集》、《大藏会阅》之不朽大作行世。

  弘法利生,忘病忘躯

  出关之后的会公,遂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且尽其形寿,不遗余力。

  先是,1965年(38岁),以养病因缘,移锡屏东万峦,由于地利之便,开始于高雄寿山佛学院、佛光山东方佛教学院、屏东东山佛学院等处授课弘法。

  其次,1975年(48岁)正月起,应台中莲社雪庐老人礼聘,每年寒暑假明伦大专佛学讲座授课和开示。是年2月起,并在内典研究班讲授“天台教观”专课,协助老人栽培弘法人才。

  接着,1987年(60岁)起,雪庐老人西归后,接续老人在莲社主持“元旦开示”及台中灵山寺之“佛七开示”。并于1988年(61岁)6月起,接续莲社周四晚上之长期经筵,其间曾宣讲《菩萨戒本经》、《在家菩萨戒》、《优婆塞戒经节本》等戒经,至1990年7月底,历两年两个月圆满

  最后,从1990年(63岁)8月起,至2003年(76岁)2月止,前后十三年,陆续而密集地在普门讲堂讲授各种经论诗文,例如《天台四教仪》、《法华经》、《华严经》、《净土三经》、《药师经》、《大乘起信论》、《禅林宝训》,乃至《罗状元醒世诗》、《劝发菩提心文》等,可谓包罗万象;其中又以二遍《楞严经》(一次客语,一次汉语),会公最引为平生快慰事。

  由于法师早年修头陀苦行又长期密集经筵,呕尽心血,且年迈体衰,元气大伤,以致在最后一次讲完《楞严经》时(2003年4月20日),已无法下座。其后,2006年(79岁)复经两次跌伤,脑部需开刀治疗;然疗养期间,会公仍念念不忘要弘法利生。2007年(80岁)10月,在身体尚未复原下,又勉力宣讲《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至隔年6月圆满。甚至,今年(83岁)2月初,精神稍见起色,即又汲汲规划开春宣讲《释迦如来成道记》。其勇猛精进,不畏疾苦,为法忘躯,竟有如此者。

  淡泊名利,老实念佛

  会公虽已遍阅三藏,通达经论,但其讲经开示,从不谈玄说妙,总是劝人要平实修学,不可好高骛远,要志学古人,不学今人。观其平日言谈,尤为服膺者,不外莲池、蕅益、印光、弘一诸祖,而其平生作略,似亦相当。

  会公常言:“莲池大师之所以有大成就,在其能真实践履遍融禅师‘不可贪名图利’之诫言。”观会公退居穷乡僻壤之地,道场不开法会,不赶经忏,不剃度弟子,不攀权夤贵,不见访客,乃至不准听众流连。道场用度,唯靠寺众常住下田作务及部分嚫施补贴,平日读书、修行、讲经而已。视其方丈寮,萧然四壁,但一榻、一桌、一椅,既不装璜,亦无空调。其安贫守道若此。

  忆1989年寒假,师在明伦大专佛学讲座开示“修学法要”时,曾举蕅益大师《净社铭》四句云:“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谆谆教诲与会同学,而今观之,斯四句,似亦会公平生写照。

  如以“持戒”言,会公是绝对认真的,以精通律典,深知末法学戒之难,师曾举蕅祖言:

  “25岁受比丘戒,26岁受菩萨戒,但知受戒不如法,故从不敢自称比丘;35岁拈阄后,始称菩萨沙弥;40岁后,退称出家优婆塞;46岁时,复退称但三归人;待至47岁,以拜《占察》忏,获清净轮相,方称比丘。”

  又举近代持戒精严之弘一大师言:

  “于末法,不敢自称比丘,但自称出家多分优婆塞。”

  而频赞古人,对于戒法,认真如此。今观会公之遗嘱,指示莲位但书“拾得会性之位”,不许署名“比丘”;而谦称自己所受为“翻译戒”(会公受戒时,任戒坛翻译),并未真正得戒。其于戒法之认真,堪足媲美前人。

  至其平日用功,一直都是专修“持名念佛”。虽然,本身通达各家教观,亦娴熟五宗七派诸则公案,而论修行,则常举《大集经》:“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之言以自劝劝人。会公曾言:

  “天台二十五前方便,但‘闲居静处’一方便,不论出家在家,今皆不可得,遑论二十四方便,乃至四教十乘观法?”

  故推崇印祖所言: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是最稳当的法门。并赞许《印光法师文钞》是末法众生最切要、最警策之开示,故特撰《读印光法师文钞记》以普劝世人。

  会公晚年,受病苦煎熬时,曾对来访之莲友叹云:“今日幸亏有此法门,否则不知如何过关。”可见,示现历经老衰病苦的会公,终能安然忍受过关,其得利于此法门者,大矣,后人岂能弗思!

  祈愿再来,普济群萌

  综观会公的一生,先是善根夙禀,童真出家;次则掩关精修,深入教海;后来弘法利生,忘病忘躯。平日作略则不慕荣利,老实念佛;及至末后一著,化缘既尽,翛然坐化。这真是一位平实修行的高僧典范!祈愿上人华开上品,顿证无生,早日再来,普济群萌。

修学要略

  生有异秉

  会公私下曾说:“我的国文底子,是在大路边学来的!”

  窃思:以一位从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乡下小孩(公为狮山下一小村庄人),后来竟能阅遍全藏,又能在佛学院教书,看懂艰深古涩的经文、科判、注解。噫!若非宿世久种善根,何能臻此?

  犹记1974年夏,会公为同学们开讲《佛说阿弥陀经》,这是弟子第一次见到会公,初聆法音,即深为会公讲经时,旁征博引、如数家珍、神采飞扬、辩才无碍的深厚学养所震慑与叹服。

  勤奋苦学

  有一次,会公在课堂上说到:从前佛经,古注流通甚少,他常向尊宿大德借阅经注,然后“挑灯夜读,抄写经注”。因为所借之书,翌日即须归还。

  会公曾说他研经的方法是:将各经的别译本及各家的注解,画表格,依据科判,一一抄写,会集经注于经文之下,以便互相对照,发掘经文之要义!如会公所撰的《观经集解》,即是一例。会公说,学者唯有亲自动手抄写,日积月累,不断熏习,学理才能扎实。

  曾有同学私下请问会公,每星期由屏东万峦乡下,又搭公车,又搭火车,辗转来到台中上课,舟车往返,累不累?会公说:“我一上车,就开始背诵《普贤行愿品》(案:即指《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有5478字),不知不觉就到目的地了,何累之有?”窃思:会公这种非凡的定力与记忆力,就是他之所以能深入经藏的增上缘。

  回归净土

  弟子觉得会公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广学大藏教,不改弥陀行”!会公虽深入法海,著有《大藏会阅》四大册,作为后生小子研习教典必备的工具书。但是他老人家,却以弘扬大乘方等经典,回向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为目标!所以会公平素除了宣讲《净土五经》之外(今有其所撰之《净土五经讲录》流通),早年(即1959年,公31岁)在狮山掩关之中,即曾捡蕅祖文集中,凡涉及净土法门者,咸录集之,成书二卷,名曰《蕅益大师净土集》。

  由此可知,会公对于西方弥陀净土的信愿早就已经确立不移了!

超度荐亡开示

  读诵经典,不一定得在地藏菩萨像前,任何佛菩萨像皆可。佛菩萨无人我相,绝不会因没供奉彼像而不帮助你。只要至诚恳切,便能超脱先亡。对像读,易生恭敬心。没像,可在清净处诵念,恭敬心最要紧。

  读经超度,一般习惯立牌位、引请、召魂,实际上不需要,不论何地,只要至诚,仗佛力以功德回向便可。引魂、设位等,是台湾风俗,安凡人之心而已。若逢父母忌辰,读经毕,跪禀六亲名,如说话般,把意思表达出来,不必用文疏,文疏烧了,不一定看得懂。若佛菩萨还要烧文疏才知,比凡夫不如。举心动念,圣贤皆知,得与不得,在心不在形式,场面弄得再好,文疏写得再详细,心不在焉,终不得益。因此,作功德不用花钱,自己不会念经没关系,念佛或念菩萨名号功德与念经无异,待下文利益存亡品还会谈到。

  根据经典记载,人作梦的原因有四:一、四大不调:地大不调,梦身沉重。水大不调,梦不离水。火大不调,浑身闷热。风大不调,呼吸困难,气喘,梦气流等有关之事。尤其发烧,更易作梦,梦境奇异,或惊恐万分。二、先时所见:以往曾见过,如去日本、美国等地观光,景象映入识田,睡饱便梦,独头意识翻旧帐,如电影般重播。三、天人示梦:过去与彼有恩,因善恶业报将现前,先托梦示知。这种情形很少。四、宿业现相:业障梦。如本经所说。明作梦原因后,不妨审察自己的梦属于哪一种。

  劝以至诚心念佛,若环境允许,可兼塑、画佛像供养。以此功德回向,存亡皆得殊胜果报。可见念佛法门胜诸法门。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眷属为作功德超度,七分仅得一分,六分功德,生者自己得益。七分获一,总比没有好,虽然少还是要做,莫因少而不为。

  亡者在四十九天内,最希望眷属修福救拔,四十九日后,罪已定,欲救困难,仅得少许帮助而已。他经说:人命终之后,除大善大恶及念佛往生者,不须经中阴身,不须经七七日外,善恶交杂者都得经中阴。所谓‘中阴’,即前阴已亡,后阴未生(未转生)之间,出现一个身体,有影无质,如六、七岁小孩,但彼之感觉,身高相貌,和生前无异。故四十九日内,偶有眷属能见,其实,所见已是中阴。中阴身七日一变,若初七业定,初七便转生,二七定二七转生,最慢七七,业因已熟,必定转生。若在七七后犹见,已非中阴,乃鬼道身也。

  书上说:人大多善恶交杂,死后即落地狱者少,纯善随即生天者更少,马上生人道,万万人难取一,十分约有六、七分堕鬼道。一般人认为‘人死为鬼’,实际,生鬼道须经中阴,且鬼道有鬼道身,非如是想当然耳。人死作七,缘自本经,可见中国文化深受佛教影响,惜后人不知其故。作七为亡者念佛修诸功德,目的在超度中阴,因四十九日内,中阴要转时,说不定可仗此助缘得以出苦。修福念经不是作七时才做,这期间,日日可为,帮助也最大。若过四十九天,罪福已定,解脱便难。如世之法律,未定刑时可交保,若已判刑发监执行,欲保困难。今人甚奇,作七自己订,说男的、年轻的跑得快,或逢年过节,二天一七,早早了结,根本谈不上修福,只是作七而已。且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属无稽之谈。

  超度亡者首重戒杀,余视因缘而定。一般人家有丧事,三牲、五牲、鸡、鸭、猪、羊,大杀特杀,实在错误。试想:亲人亡故,众生受烹宰之苦,何其残忍!且亡者生前吃多少?我想,三碗、五碗就很多了,死了,排一大堆,看了不吓走才怪,活时吃相斯文,死却成了野蛮人,真是可怜!但陋习流传已久,富家杀生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自立法师

下一篇:崇慈法师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