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

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百科 > 佛教人物 > 正文

保贤法师

浏览: 次 

保贤法师
保贤法师

  保贤法师(1909~1987)山东东平人。笔名火头僧。

  自幼出家,先后就学于弘慈佛学院、湛山寺佛学院,

  并任辅讲。曾创瑜伽佛学院于济南。民国四十六年(1957)抵香港,弘法无懈,护法论辩之文字,常见于“香港佛教杂志”。于一九八七年旧历七月十六日示寂,世寿七十九岁,僧腊七十,戒腊五十九。

中文名: 郑保贤 出生日期: 1909-10-9
别名: 火头僧 逝世日期: 1987-7-16
出生地: 山东省 信仰 佛教

生平经历

  幼年入

   保贤法师, 山东省东平县人,清宣统元年己酉岁(一九〇九年)十一月初九日出生。他生于农村,家庭务农,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北方农村生活困苦,郑家耕作所入,勉强糊口,一旦遇上灾荒,即有断炊之虞。父母不忍心他在家中受苦,在他九岁那一年,为父亲送到蜀山寺,依昌禹和尚剃度出家,做了一名驱鸟沙弥。此后在寺中撞钟击楗,礼佛诵经,学习经忏唱念,也自修攻读儒书。

  受戒学法

   一九二八年,保贤年二十岁,到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戒师为广济寺住持现明老和尚。保贤在广济寺圆戒后,进入弘慈佛学院攻读,是佛学院第二届学生。他在佛学院三年毕业,仍留在广济寺进修,又重读了三年。在这六载寒暑里。他曾随空也大师习天台教观,依韩清净及朱芾煌二居士学法相唯识;依马其昶教授学习国文,以此扎下佛学及世学基矗

  保贤平日研读经典外,兼阅各地佛刊,尤对太虚大师主办的《海潮音》月刊最为喜爱。保贤在北京求学期间,太虚大师在北京柏林寺主持世界佛学苑,与常惺法师常在各佛教团讲演,保贤赶往各处参加听讲,获益良多。保贤法师俗家姓郑,法名隆安,字保贤,笔名火头僧。

  一九三五年,保贤负笈山东省青岛,入湛山寺佛学院深造,依倓虚法师修学天台教观。因为他已有多年的佛学基础,后期即在佛学院任助教,先后讲过《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八识规矩颂》等课程。每当倓虚法师开示时,均由保贤负责记录下来,在北京出版的《同愿》月刊和《佛学》月刊上发表;又编辑讲录《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般若心经》单印本。同时他也写些小品佛学文字投稿发表。

  一九三六年,慈舟法师到青岛湛山寺讲《四分律戒本》,保贤参加听讲,以此熟知律部。

  一九三七年初夏,弘一大师受请至青岛湛山寺,讲《四分律随机羯磨》,保贤更深入律学,熟知开遮持犯,世尊制戒之本旨。

  后来一九四二年弘一大师在福建省泉州示寂,南方佛教界征文纪念。保贤以“火头僧”为笔名,初用白话文体裁写成《弘一律师在青岛》一文,被选入纪念特刊,成为弘一大师史实的一部分。

  保贤法师曾发心“入僧厨烧大火供众”,故后来撰写文稿,常用“火头僧”为笔名。他说:“火头之含意,不止烧饭;写文章供人阅读,属精神食粮,与吃饭属身体食粮有相同之含意。

  传承法统

  一九五一年春,保贤法师到了上海,圆瑛老法师在佛教净业社讲《楞严经大意》,保贤随众听讲。他住在上海老西门关帝庙,听讲外在庙中自修,也时而浏览骨董市场,日久之后,乃知字画骨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极高深之学问,于是对研究骨董颇饶兴致。有人认为骨董非出家人应为之务。保师觉得他是志在认识中国佛教历史艺术,而佛教占中国文化主要部分;身为佛门弘法者,如果不懂本身文化,事实上也是一最大缺憾。

  一九五二年,虚云老和尚到上海主持祝愿世界和平法会,保贤在上海参加了这一次盛会,聆听老和尚开示。

  一九四四年,保贤法师离开青岛回到济南,在净居寺创办“瑜伽佛学院”,有学僧三十余人。后来到各地参访,曾到苏州灵岩山进念佛堂,翌年又到杭州凤林寺挂褡,听静权老法师讲《无量寿经》。与画家溥儒,书法家赵墨僧时有交往,历时半载。

  保贤法师在上海时,与巨赞法师、林子青居士等交往密切,他们常到佛教青年会随喜,是会长方子藩居士的常客。上海各佛堂也常请他去打佛七,为主法,讲开示。先后皈依者数百人。

  一九五七年冬,保贤法师辗转到了香港,依倓虚老法师住在弘法精舍。

  一九五八年,倓虚老法师创设了“中华佛教图书馆”,搜购得七部《大藏经》,及散装经书二万余册,全日开放任人借阅。老和尚住在图书馆,每星期日在图书馆讲《楞严经》,风雨不误。这时保贤法师也随侍老法师住在佛教图书馆,朝夕惟谨。

  一九五八年戊戌岁世尊成道曰,倓虚老法师手写天台宗法卷为保贤传法授记,传他为天台宗四十五世法裔。

  创青年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青年会转进到西环活动。柬埔寨难民集聚香港,保贤法师恻然愍之,呼吁青年会会员发心帮助。会员中的学生区炽雄、杨志谷等,发起全港舞蹈界为柬埔寨难民筹款演出。以门票所得济助难民。保贤法师个人生活俭朴。但对于招待每周集会学佛的青年,则亲自选购新鲜水果招待大家,而不计价高。又在斋馆订购质优量丰的素点,青年每于饱食外,临散会时皆以剩余者持回家中,与家人分享。

  佛教青年会各项费用,概不向会员收费,而由法师个人经营古玩字画所得来支持。他早年在上海学得的骨董知识,此时发生了效用。保贤法师住在中华图书馆时,手不释卷,披阅藏书,兼修禅法。一九五八年秋,他驻锡于道慈佛社,组织“香港佛教青年中心”,以康乐做方便门,引导青年信仰佛教。保贤法师的口号是:“青年需要佛教,佛教需要青年。”

  佛教青年会有会员男女七十多人,每周集会学佛,闻法之余,兼学舞蹈话剧。故每逢节日,皆有综合表演会,免费招待各界。先后上演保贤法师所编的《目莲救母》、《释迦世尊》、《世尊成道》、《达摩大师》、《六祖传灯》、《弘一大师》等剧,为弘法开一新风格。青年会成立数年,会员日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迁会九龙官塘;其后改租香港大会堂举行活动,接引有缘青年千余众。历年政府各项文康活动,皆有佛教青年会的参加。

  鞠躬尽瘁

  法师致力佛化青年,夙兴夜寐,积劳成疾;一九八六年春,急症入院。经医生辨证;法师乃末期癌病,最多活三个月。众学生求法师放下工作休息静养,他不顾身怀绝症,仍为建设净土而努力,在养病期间,仍埋头整理古籍,为学生讲《坛经》、《心经》,《拣广辨异录》等,直到一九八七年春,因病重始辍讲。而于旧历七月十六日示寂,世寿七十九岁,僧腊七十,戒腊五十九。

弘法利生

  立身自持

  保贤法师每日早晚静坐,每次二小时。打坐前做柔软体操,坐迄按摩散步。法师雅好茶道,坐时吃茶,古法泡制,禅味盎然,常有学生随缘学习。他日常衣食杂务,皆亲自料理,从劳动中体悟禅旨,即事明理,随处用功。法师常率青年烧茶,传授素食烹饪,辛苦不辞,务求色香味美,藉以提倡素斋美食,减少肉食杀生,挽回劫运。

  注重人文

  保贤法师专注人文发展,经常在物质及精神上照顾附近之问题儿童。抚养助学,毫不吝啬,受惠者众,孩童称他为“派钱和尚”。他亦关怀吸毒青年,指导青年以“宗教热诚”代替“药物”戒毒。有一澳门青年慕名求助,法师招呼食宿,教他学佛静坐,辅以针灸、运动;经数月后,青年康复。法师更介绍工作,助他重新投入社会服务。法师住世入世,行菩萨道,发扬大乘佛教“利他行”的精神。

  保贤法师暇时磨墨练字,欣赏文物。他每月写文四、五千字,在《香港佛教》发表,笔名火头僧;迄至他七十余岁,始因健康关系改为间歇写作。他的文词曾受桐城派影响,写来朝气蓬勃,活泼生动,融新旧文体于一炉。思想主题亦由求学至广学多闻;融合佛门教理禅学;傍及古今科技,文化艺术,西方哲学宗教。法师撰文,下笔时随机疾书,不拘一格,如长江大河,奔腾而下。

  保贤法师以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他鼓励青年男女结婚,组织佛化家庭。法师说:“在佛化婚礼的孕育下,男女能终身相守,白头偕老,获得人生真乐。庶可减少社会上许多悲苦不幸之事,同时也可为当今社会上多变的婚姻,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不辜负为佛弟子天职。”故常被邀请主持佛教婚礼。

  提倡改革

  保贤法师探讨僧宝延续问题,提倡“僧制改革”,建立科学的佛教新人生观。在工作中,法师述弘一大师语:“何以息谤,曰无辩。”

个人年表

  一九〇九年·一岁

  十一月初九日,保贤法师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官驿镇靳口村(今属梁山县),俗家姓郑。

  一九一七年·九岁

  法师由父亲送至汶上县蜀山寺,依昌禹法师(临济宗)出家,法名隆安,字保贤。在寺中撞钟击楗,学习经忏唱念,兼修儒书。

  一九二八年·二十岁

  四月初八,法师于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戒师为广济寺住持现明法师。

  现明法师(1880—1941),俗姓王,湖南省衡州(今衡阳市)人。两度重修广济寺,厥功甚伟。1927年于广济寺创办弘慈佛学院(北京最早的佛学院)。

  圆戒后,法师留京入弘慈佛学院学习深造。随空也大师习天台教观,依真空禅师打坐参禅,依韩清净及朱芾煌二居士学法相唯识,依马其昶教授学习国文。

  空也法师(1885—1946),俗姓向,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白莲乡)人。一生讲学,弘扬天台,是早期僧侣教育的倡导者之一。他先后于1924年、1927年两度进京担任广化寺弘慈佛学院主讲。

  真空禅师,生卒不详,河南人氏。时任弥勒院首座,北京一带最具影响的宗门大德

  韩清净(1884—1949),河北河间人。著名佛教学者、居士,专治法相唯识之学。1927年于北京创立“三时学会”,讲学刻经并重,与欧阳渐并称“南欧北韩”。

  朱芾煌(1877年—1955年),四川省江津县人,佛教学者。早年参加同盟会员。后隐退,醉心佛学,在北京追随韩清净组织 “三时学会”,著有三百万字的《法相辞典》。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居士。研治群经,兼及子史,旁及佛典,著述甚富。

  一九二九年·二十一岁

  夏,于北京柏林寺听持松法师演讲佛法

  持松法师(1894-1972),俗姓张,法名密林,字持松,湖北省沙洋县人。三度留学日本,一生弘传东密,开坛灌顶,讲经著作,颇有影响。1929年夏,应朱子桥居士请,往辽宁主持“仁王法会”。会后南返,于北京柏林寺居留月馀并开坛讲经。

  一九三零年·二十二岁

  春,法师于柏林寺听常惺法师演讲佛法。

  常惺法师(1896—1939),俗姓朱,法名寂祥,字常惺,江苏省如皋县人。近代高僧,一生办学弘法,影响甚大。1930年春,法师于北京柏林寺创办“柏林教理院”,同年5月与太虚法师共同创立“世界佛学苑”。

  五月,法师在华北佛教居士林听太虚大师演讲《学佛的下手方法》《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太虚大师(1889--1947),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浙江崇德(今并入桐乡)人。近代高僧,以倡导“人间佛教”而著称,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30年5月,大师受朱庆澜、齐耀珊及胡瑞霖居士迎请北上讲学。

  一九三一年·二十三岁

  一月四日,法师以弘慈佛学院学僧的身份参加华北居士林举办的五大佛学院(华北居士林、柏林佛学研究社、锡兰留学团、弘慈佛学院、弥勒佛学校)学僧观摩会,在会上初识倓虚法师。

  倓虚法师(1875—1963),俗姓王,法名隆衔,号倓虚,河北省宁河县北河口北塘庄人。近代著名高僧,与虚云、太虚并称“三虚”。一生建寺安僧,弘法办学,功勋卓著,影响巨大。时倓虚法师主弥勒院僧校讲席,以法师身份参与学僧观摩会。

  佛学院三年毕业,法师仍留广济寺进修。

  一九三五年·二十七岁

  春,法师离开北京,前往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学习,正式皈依倓虚法师门下。

  青岛湛山寺佛学院,由倓虚法师创建于1934年,纪律严整,学风优良,法师的同学善波、善果、净朗、无烦等前期先往,后来函相邀。第二年春,法师慕名前往。

  秋,法师参访武昌佛学院,开“北僧南参”之先例。

  武昌佛学院由太虚大师于1922年创办,当时主持者为法舫法师。法舫法师是太虚大师的入室弟子,也是忠实和得力的助手,他对大师革新佛教的理想,竭诚拥护,不遗馀力。

  一九三六年·二十八岁

  正月底,慈舟法师到青岛湛山寺讲《四分律戒本》,法师参会听讲,以此熟知律部。

  慈舟法师 (1877—1958),俗姓梁,法名普海,字慈舟,湖北随县人。一生教弘贤首,律持四分,行宗净土,数十年南北弘化,影响颇大,有《慈舟大师法汇》行世。

  一九三七年·二十九岁

  初夏,弘一大师受请至青岛湛山寺,讲《四分律随机羯磨》,法师随众听讲,进一步熟习律学。

  弘一(1880—1942),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生于天津,俗名李叔同,号息霜。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留学日本习西洋画,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曲等方面造诣甚深,是享有盛名的艺术家。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出家。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以戒行著称,立志复兴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曾创设“南山律学院”,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等佛学著述。逝后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秋,法师避日寇海上登陆,回汶上祖庭蜀山寺,时济宁、菏泽发生7级地震。

  一九三九年·三十一岁

  五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倓虚老法师法语(上元节十六尊者画像开光)》在《佛学半月刊》在第180期第八卷第九号发表。

  《佛学半月刊》,1930年10月16日在上海创刊,上海佛学书局出版。1944年12月16日停刊。共出313期。由太虚领衔,范古农、余了翁等先后任主编。

  一九四一年·三十三岁

  六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倓虚老法师开示录》在《佛学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

  《佛学月刊》 1937年于北京创刊,周叔迦先生任主编,乃中国佛教学院的院刊。

  七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在《佛学月刊》第一卷第二期发表。

  九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倓虚老法师开示录》在《佛学月刊》第一卷第四期发表。

  十一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倓虚老法师开示录》在《佛学月刊》第一卷第六期发表。

  十二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天台传佛心印记序讲录一》在《佛学月刊》第一卷第七期发表。

  一九四二年·三十四岁

  一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天台传佛心印记序讲录二》、《倓虚老法师为现明老和尚荼毗法语》、《倓虚老法师在现明老和尚追悼会法语》在《佛学月刊》第一卷第八期发表。

  二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天台传佛心印记序讲录三》在《佛学月刊》第一卷第九期发表。

  三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天台传佛心印记序讲录四》在《佛学月刊》第一卷第十期发表。

  四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天台传佛心印记序讲录五》在《佛学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发表。

  七月二十五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随听记一》在《同愿月刊》第三卷第七期发表。

  《同愿月刊》创刊于1939年,为佛教同愿会会刊。

  七月二十五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随听记二》在《同愿月刊》第三卷第八期发表。

  弘一大师在福建省泉州示寂,南方佛教界征文纪念,法师以“火头僧”为笔名,初用白话文体裁写成《弘一律师在青岛》一文。

  一九四三年·三十五岁

  一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题义》在《佛学月刊》第二卷第八期发表。

  三月一日,法师笔录倓虚法师《念佛与往生》在《佛学月刊》第二卷第九、十合期发表。

  一九四四年·三十六岁

  法师离开青岛到济南,在净居寺创办“瑜伽佛学院”,招学僧三十余人,为学院主讲。

  参访印祖道场苏州灵岩寺。

  一九四五年·三十七岁

  法师行脚杭州,挂单杭州凤林寺,于大通寺听静权老法师讲《无量寿经》。

  静权法师(1905-1960),法号宽显,号实庵,浙江省仙居县工峻黄皮陈坑人。法师一生,上求下化、教演天台,行归净土,解行并进。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和上海市政协委员。

  一九四七年·三十九岁

  与印顺导师相遇于西湖湖畔,并作促膝长谈。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以智慧深广、学识渊博、著述宏富而享誉当今世界。时导师住锡杭州岳坟右后方的香山洞,致力于筹组西湖佛教图书馆。

  一九四八年·四十岁

  结识国画大师溥心畲、书法家赵墨僧,交游半年有余。

  爱新觉罗·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与张大千并称为“南张北溥”。时溥先生定居杭州并讲学于杭州艺专。

  赵墨僧,生卒不详,原名赵啸恒,山东济南人。清状元王寿鹏的入室弟子,擅长双管齐书,于右任“草书汇”十四位成员之一。

  一九五一年·四十三岁

  春,法师到达上海,寄居老西门关帝庙。时圆瑛大师于佛教净业社讲《楞严经大义》,法师随众参听。

  圆瑛(1878-1953),法号宏悟,别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中国近代佛教领袖,广猎大小乘诸经论,对《楞严经》造诣尤深。1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

  开始研究古董文物,并留心古董市常

  一九五二年·四十四岁

  十二月,虚云老和尚来上海主持祝愿世界和平法会,法师参与盛会。

  虚云禅师(1840~1959年),俗姓萧,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湖南湘乡县人。禅宗泰斗。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

  后法师随虚云老和尚前往白衣寺访问来果老禅师,并将二老相见之情形记述成文。

  来果禅师(1881—1953),俗姓刘,法名妙树,字来果,号净如。湖北省黄冈县人,近代宗门硕德,承法高旻,为临济正宗。继主高旻后,整顿寺院,重建梵刹。生平以弘法悟道为己任,宗说兼通,普接三根,棒喝双举,钟鼓交参;领众三十余年,未尝少懈。

  一九五三年·四十五岁

  法师受方子藩会长邀请为上海佛教青年会导师,至此常年于此主持打佛七,讲开示。

  方子藩(1908~1968)号善堃,浙江镇海人。企业家,著名佛教居士。1946年创办 “上海市佛教青年会”并任会长。

  一九五七年·四十九岁

  冬,保贤法师辗转到了香港,依倓虚老法师住在弘法精舍。

  一九五八年·五十岁

  倓虚老法师创设“中华佛教图书馆”,并且每周日在图书馆讲《楞严经》,法师随侍倓虚老法师住在佛教图书馆。

  世尊成道日(腊月初八),倓虚老法师手写天台宗法卷为法师传法授记,为天台宗四十五世法裔。

  法师移居道慈佛社,组织“香港佛教青年会”,以康乐做方便门,引导青年信仰佛教。提出“青年需要佛教,佛教需要青年”的口号,会员达七十多人,每周集会学佛,闻法之余,兼学舞蹈话剧。先后上演法师所编的《目莲救母》、《释迦世尊》、《世尊成道》、《达摩大师》、《六祖传灯》、《弘一大师》等剧,为弘法开一新风格。

  至此,法师一面主持“佛教青年会”日常活动,一边为《香港佛教》撰文。

  一九六一年·五十三岁

  “香港佛教青年会”迁址九龙官塘,改名为“香港佛教青年中心”。接引有缘青年千余人。

  一九六三年·五十五岁

  六月二十三,倓虚老法师圆寂。法师撰写《追思倓公》一文追悼,并撰写《湛山倓虚衔公大师略传》。

  一九七四年·六十六岁

  法师发表《楞严质疑》一文,引发了佛教界关于《楞严经》真伪的大辩论。

  一九七九年·七十一岁

  柬埔寨难民集聚香港,法师恻然愍之,法师带领学生四处演出募款救助。

  一九八六年·七十八岁

  春,法师因急症入院,诊断为晚期癌症。养病期间,仍埋头整理古籍,为学生讲《坛经》、《心经》,《拣广辨异录》等。

  一九八七·七十九岁

  七月十六日法师于港示寂,世寿七十九岁,僧腊七十,戒腊五十九。

  永惺法师主法封棺、荼毗,现舍利八九十粒,轰动一时。

  永惺法师(1926~)热河喀左旗人,俗姓刘。法名演霖。尝先后就学于哈尔滨观音佛学院、青岛湛山佛学院、香港华南佛学院。师热心于佛教事业,先后于香港创办东林念佛堂、西方寺、虚云和尚纪念堂、菩提学会、东林安老院、菩提佛学院、华夏学院,及美国德州佛教会等,并经常组团访问美、加、日、韩及东南亚诸国,以促进佛教文化之交流。历任西方寺住持、香港菩提学会会长、香港佛教会常务董事、香港佛教僧伽会董事、美国德州佛教会主席、华夏学院董事长等职。著有菩提文选一书行世。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