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宽运法师

直须努力 莫问前程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直须努力.莫问前程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五正行」与「五杂行」

善导大师是莲宗的祖师,他将往生净土修行方式作了一个分判,分为「五正行」和「五杂行」。「五正行」指五种纯正之行即:(一)读诵正行、(二)观察正行、(三)礼拜正行、(四)称名正行、(五)赞叹供养正行。此五种行乃专依净土三部经而行阿弥陀佛及净土之事,故称正行。反之,行余佛余菩萨等事,称为「杂行」。正行即是以念佛为正业,其他的修持为辅业,即一生以念佛为主,但是除念佛以外的其他修行方法,比如说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等,都对正业有帮助。但是如果以杂修为主,虽然也兼念佛,由于没有专修的法门,修行就会杂乱。所以一般来说,都鼓励修行人要一门深入,否则的话,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有会困难。我们经常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专心专注地把念头放在一个地方,就没有不成就的。所以我们要专一、要心不旁骛,念佛就只管念佛,修禅就只管修禅;当然能禅净双修、显密双修就更理想了,不过这需要大智慧、大根器的人才能成功;否则的话,不如一门深入,一个佛号念到底,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便能往生极乐。

中、下辈往生之相

在《无量寿经》卷三里说到中辈往生之相:

有人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虽然不能舍妻子断爱欲出家作沙门,但常信受佛语,诵经念佛,持戒布施,供养沙门,作佛寺、起佛塔、烧香、散花、燃灯,但是布施行善之后,心里却很懊悔,很舍不得,有时心里会起疑惑,我布施给别人,将来会不会得到福报呢?有些时候也不太相信极乐世界的存在,也怀疑自己能否生到彼国去。虽然如此,他仍然念佛不断,虽然是暂信暂不信,意志非常的犹豫,不过仍继续行善,到了临命终的时候,无量清净佛作化佛形象,让他目见,于是他心中欢喜踊跃,后悔自己生前没有多作善行。不过,虽然仍能往生无量清净佛国,但却不能前至清净无量佛所。就好像我们去大陆旅行,虽已进入国内,去到北京,但却见不到国家元首;得不到国家元首接见一样。由于不能至佛所,就得不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清净大海众菩萨的开示。不过也能看见佛国界边的自然七宝城市,心生大欢喜,便道止其城中,其城纵广有两千里之大,中间有七宝舍宅、七宝浴池、池中还有自然的华香,浴池上亦有七宝行树,皆出五音声;饭食的时候,也能自然得到百味之饮食,在城中也非常的快乐,好像第二忉利天子一样。可是进入此城之后,不能出去,无法进出自如,也见不到佛,闻经也很困难,亦不知道佛国中有很多菩萨、很多阿罗汉的相;要留在此地五百岁,才能到阿弥陀佛的佛所听经,然后慢慢地智慧才得到开朗。这就像很多人去到忉利天;忉利天宫有内院和外院之分;外院是天人的境界,里面有很多的饮食、美女;所有的天人都长得非常的美丽,声音也都是天籁之声,众天人均在纵欲行乐,但却完全不知道弥勒菩萨在内院里面修行,祂们完全沉迷于欲乐之中。上面说到,中辈往生行人,要在七宝城中五百岁之后,智慧才能慢慢开朗。试想一念的疑惑,将来便要到佛国边城里待五百年,所以我们念佛不要起疑惑,要信愿具足,才能与阿弥陀佛相感应


经中也叙述了下辈往生的情况。如果一个人疑情未了,他就会生到边地疑城,虽然五百岁之中也很享受,且有很多的欢乐,过了五百岁以后也能再修信愿;但是试想一想,我们何必要到边地疑城去再修信愿呢?我们一开始就应该修信愿,将来就一定能往生净土,并了达实相净土是何等的庄严,否则的话,在极乐世界下品之中,大部份都是佛菩萨应机的化土,都是阿弥陀佛的变化所作;这种疑城就好像在胎宫里面差不多;可知道,我们都在母亲的胎宫里受生,在十月怀胎之中的时候,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情况就像生于佛国疑城,无法见佛乃至听经闻法,全凭自力、自修,全靠自己的力量入道。其实我们修行,一是凭自力,一是凭阿弥陀佛的摄受力;因此,只要我们有信心,将来便容易成就。至于下品下生,一般都是五逆十恶的众生,生前不修善业,死后本应堕落地狱,要经过多劫的受苦,才能出离,但如果能得到善知识为其助念,便可以带业往生。好像前几天我们一个莲友过世,这里的居士非常的发心,帮他助念;这个临终的关怀,非常的重要,佛教对之亦非常的重视。因为凡夫临终的时候,会产生种种的疑惑,如果有助念的力量帮助,只要他有信心,愿意求生极乐世界,这种助缘就会帮助他消除很多的烦恼、疑虑,往生的品位自然就会增加。所以,临终助念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临终者的信心,让临命终者相信,一念到十念,都可以往生净土;念念之中也能除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于命终以后,一定能见到大如日轮的金莲花;在临终之际,如果行人于一念间,得此助缘,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过此时莲花还不会开,要在极乐世界住满十二大劫,莲花才会开,便能听到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慈悲的音声,说诸法实相及诸灭罪法;行人便心生欢喜,发无上菩提之心;到这个时候,才会不疑惑,一念到十念,都能增加他的品位。

「疑」乃障道之根本

所以说,疑是障道的根本。经上亦说,如果我们怀疑阿弥陀佛的白毫宛转,犹如五须弥,到底是有是无,是大是小呢?这样一疑惑,莲花就会不开,要到五百岁后才开;在这五百岁之中,若能自我忏悔不再孤疑,莲花才会开。当然钝根的要五百岁,如果是利根的,有些要二百岁,有些要一百岁就能开。当然极乐世界最殊胜之处,是好像证得无生法忍一样,永远不退转;只会永远向前,不会退后。不会像娑婆世界的人,心猿意马,容易反复退心。

以前我跟大家讲过一个公案,说「911」的时候,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已经给恐怖份子炸毁了。当时有一个妇女,早就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外遇,当时听到大楼被炸毁的消息,心想丈夫千万不要在大楼里,即使他有外遇,只要他不死,还是会原谅他的。所以她连忙打电话,可是接电话的却是他的秘书;秘书将电话转给他,他接了电话说:「我现在忙着开会,有什么事回家再说吧!」妇人心中猛然清醒过来,大楼都已经炸毁了,还开什么会呢?他根本就不是在开会,而是跟秘书鬼混!这么一想,无明火起,立即决定跟丈夫离婚。我们想一想,人就是这样的反复无常,灾祸发生时的一刻,心想只要丈夫不死,无论怎样都可以原谅他,但是当发现丈夫对自己彻底不忠的时候,立即便决定离婚。所以说,我们最信不过的其实是自己,我们的心很容易起心动念,反复无常。极乐世界的好处就是永不退转,只会进,不会退。凡夫就不一样了,今天听经闻法,精进的念佛,明天回到南昌去,就会把我所说的话,全部忘记了。所以这就是众生的通病。

何谓「五盖三疑」?

  诸经论中亦常提到「五盖三疑」,什么是「五盖」呢?就是:

(一)贪欲盖,执着贪爱五欲之境,无有厌足,而盖覆心性。(二)瞋恚盖,于违情之境上怀忿怒,亦能盖覆心性。(三)惛眠盖,又作睡眠盖。惛沈与睡眠,皆使心性无法积极活动。(四)掉举恶作盖,又作掉戏盖、掉悔盖。心的躁动(掉),或忧恼已作之事(悔),皆能盖覆心性。(五)疑盖,于法犹豫而无决断,因而盖覆心性。

  其实,所有的烦恼皆有「盖」的意义, 而五盖之中复有「三疑」:

(一)疑自,怀疑自己,对自己信不过;怀疑自己诸根闇钝、罪垢深重,遂自疑非是受道之器,禅定终不能发。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宿世的善根,不要轻蔑自己,不要妄自菲薄,要深信,不要疑惑。(二)疑师,对老师有怀疑;怀疑受道之师威仪相貌皆不具足,不能当自己的老师;若作此疑慢,禅定便不能生。除灭的方法是想象我们每人都有一个臭皮囊,但这个臭皮囊里面所装的是黄金,要取得黄金一定要将臭皮囊舍弃,师虽或不清净,但由于佛不能随便示现,师便代表佛来说法。如是一想,就没有疑惑了。(三)疑法,怀疑法到底正不正确,因为我们很多人对法的了解不够,对出离的法门还产生种种的疑惑;但法是真实的,所以我们不要疑惑,疑惑就难以成就;好像一个病人,他疑自己、疑医生、疑药,最终这个病就不能痊愈,所以我们不要疑惑,要相信佛、法和僧,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

慈照宗主的「临终三疑」中说:「念佛人,临终有三疑不生净土,一者疑我生来作业极重,修行日浅,恐不得生;二者疑我欠人债务,或有愿未了,及贪瞋痴爱未了,恐不得生;三者疑我虽念弥陀,临命终时,恐佛不来迎接。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故念佛之人,切要谛信,佛经明指,勿生疑心。经云: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乱,下至十念成功。」我们都能生到极乐世界,只是品位高低之别,而且要知道一切都是唯心所造,「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弹指之间便能到达,极乐世界并不是离我们非常的遥远,只要心念与佛相应,一念之间便能往生彼国。我们要具备这样的心情。


念佛就只是念佛

  上述跟大家讲了这么多,目的其实就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大家对净土生起信心;佛教里讲信、愿、行;有信、有愿、再有行,将来必定能证。我现在的行就是念佛,本来开示在念佛来讲,都是「打闲叉」;什么叫「打闲叉」呢?「打闲叉」就是对我们的一心不乱,产生障碍。不过由于是佛七,唯有用开示来增加大家的信心,其实念佛就是念佛,念佛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要念到一心不乱。当然念佛有很多种,有观想念佛、观相念佛、实相念佛,我们现在是持名念佛;持名就是一个念头念到底,或是念六字洪名,或是念四字:「阿弥陀佛」是四字,「南无阿弥陀佛」是六字,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恳切至诚,就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朵莲花开在极乐世界之中,我们念佛的声音越大、越诚恳,极乐世界的莲花就会盛开;相反地,我们念佛的声音越小、越不用力,莲花就会枯萎;就看我们如何念、如何助行、如何累积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和功德。

临终四关

上面说过,净土宗教化重点之一是「临终关怀」,在这个关怀里面,有所谓的「临终四关」,因为人有生就必有死,到临终的时候,自然会有一些难关及障碍;在慈照宗主的「净土十门」中告诫我们:「凡夫虽有信心念佛,缘为宿业障重合堕地狱,乘佛力故,于床枕间将轻换重;若也因病苦故,悔悟身心当生净土也。无智之人不了此事,却言,我今念佛又有病苦,反谤弥陀。因此一念恶心径入地狱。此是一关也。」佛教所讲的是多生多世的修行,由于我们宿世做了很多恶行或不善行,所以今生虽然念佛不断,却百病缠身;又或者今生虽然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但是因为过去的业非常的重,即使有念佛的功德,亦无法完全抵消,只能是「重罪轻判」,就是说,本来我们应该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九品或较高的品位,但却因宿世的业力,使我们的品位变成下三品或中三品。这个时候,很多人因为没有智慧,便会诽谤佛、诽谤法;此一念谤佛、谤法的恶心,就会堕落到地狱去,所以我们首先不要谤佛,这是我们临终必须紧记的第一关。


「二者虽则持戒念佛,缘为口谈净土意恋娑婆,不求出世善根,为爱家缘长旺,以致临终,遭病怕死贪生,信受童儿呼神唤鬼,烧钱化马杀戮众生,缘此心邪无佛摄护,因兹流浪堕落三涂。是二关也。」很多人虽然持戒也能念佛,但却口谈净土,意恋娑婆,还不想离开人间,留恋五浊恶世,不求出世的善根,为了爱家的关系,或临终的时候得到病痛,却怕死贪生,求神求鬼,烧钱化马,杀戮众生以求福,这些都是种种的邪行,佛是不摄受的,因此就容易堕落三涂。所以我们不要「口谈净土意恋娑婆」,我们之所以不想离开人世,就是因为觉得这个世界实在太好了,所以临终生病的时候,就会求神拜佛,呼神唤鬼,希望在世间多留一些时日。我们真正念佛的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这样佛是不会摄受的。试想我们杀生,用其他动物的生命来求福,又怎会有福可言呢?

「三者或因服药须用酒腥,或被亲情递相逼劝,此人无决定信丧失善根,临终追赴王前任王判断。是为第三关也。」很多人都有眷属,生病之后,家人便会用酒肉劝他说是药,逼他服用,由于没有其他的办法或是自己控制不了,此时他的善根、他的信念便容易失去。所以,病苦就是临终的第三关。极乐世界之所以能够成就,需要很多福德因缘的配合;眷属及其他人对自己的临终关怀,都非常的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临终的时候,自己的信念不要失去;如果在这个时候,失去了信念,那就没有办法了,唯有到阎王前面接受判罪。
「四者临终之际思惟活业,系缀资财爱恋眷属,心放不下失却正念,故于家舍堕鬼趣中,已为祸崇,或为悭犬,或作蛇身守护家庭宛如在日。是为四关也。」第四关是到了临终的时候,还想着生前所做的事情,眷恋家财、家属,念念不忘,总是无法放下,又舍不得走,此时便容易失去正念,死后便会堕到鬼趣之间,有时,化作悭犬或蛇身来守护自己的家人。所以我们念佛人,不应到死的时候仍舍不得;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因为我们是有情的众生,总是难舍难离,所以我们要尽量的放下。我们经常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到了临终之际,就是父母、妻子、儿女等至亲的人亦不能代受,自己的业必须自己了,所以我们要生起专注的念头,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自净其意、要一心皈命,要把三种疑除袪,如此的话,往生彼国就绝对没有问题了。以前倓虚大师曾经说过:「放下、自在、安乐。」放不下就不自在、不安乐,所以我们念佛人要尽量的放下,如果放不下的话,我们的烦恼就会更多。

七天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经上说,若于七日中能念到一心不乱,自然便能往生极乐。不过,如果大家觉得自己的心还是很杂乱、很不专一的话,我们十一月准备办一次精进佛七,让大家来继续念佛;如果十一月还不够,十二月我们还有佛七法会;明年、后年,我相信会越来越多人参加,因为我们西方寺就是以西方极乐世界为志趣,如果大家觉得有缘便多来念佛;西方寺所有的法师、居士和员工,都非常乐意成就大家念佛的功德。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