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二 辟“不立文字”妄见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二 辟“不立文字”妄见

 [经文]

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即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⑴,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注】

⑴ 不立文字 说禅宗“不立文字”,是人们对禅宗的误解。六祖破斥宣扬“不立文字”的人是执空的人,他们宣扬的这种论调是谤经妄语。

[星云大师译文]

执着空见的人,有的诽谤佛经,肯定地说“不用文字”。既然说不用文字,那么人也不应该有语言,因为这语言本身就是文字的相。又说“直指之道不立文字”,就是这“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又见到別人在说法,就诽谤別人所说着在文字。你们应该知道!自己执迷还罢了,又诽谤佛经。千万不可诽谤经法,否则将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

[经文]

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星云大师译文]

如果外着于相,而造作有为法来寻求真道;或者到处建立道场,而辩论有无的过患,像这样的人,即使历经多劫也不可能明心见性。只许依照正法修行,又不可什么都不想,这样反将造成佛道上的障。如果只是听人说法而不实地修行,反而会使人生起邪念。因此要依照正法修行,说法不要住相。你们如果能够悟解,并且依照这样去说、去用、去行、去作,就不会失却本宗的宗旨了。

[经文]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⑴义,汝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

【注】

⑴ 中道 一般以不偏不倚为中道,也就是不片面认识,不走极端,不绝对化的辩证观点。《宗镜录》说:“以一真心,不住有无二边,故称中道。”《楞伽经·卷二》说:“如来说法,离如是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 《中论》三是偈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八不偈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八不,具体揭示了不着二边的中道义。

[星云大师译文]

如果有人问你法义,问“有”,就用“无”来答;问“无”,就用“有”来答;问“凡”,就用“圣”来答;问“圣”,就用“凡”来答。就这样,二边对待法的相互为因而离却二边,就显出了中道义理。像这样一问一答,其余的问題也完全依照这样作答,就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了。

[经文]

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晦,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星云大师译文]

假如有人问:“什么叫做暗?”就回答他说:“明就是因,暗就是缘,光明消失了就黑暗。以光明来显现黑暗,以黑暗来显现光明。一来一回相互为因,而成中道义理。”其余的问題都可以这样回答。你们今后传法,要依照这种方法转相教导传授,不要失却顿门宗旨!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如何成就中道义?

中道是佛法不共世间法的特色之一,能够把握中道,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实义。

六祖大师举出三十六对法,就是告诉弟子们,要从对待法里超越出来,才能契合中道实相。

六祖大师说,于三十六对法,如果能够解用,就能贯通一切经义。主要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就是以空遣空,以法对法。如此两边相因,而随即离却两边,就能开显无所着的中道义,而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

佛陀成道后,初转*轮时即为五比丘揭示说:离于偏执,履中正而行,这才是解脫之道。也就是在修行上,要不偏于苦行或纵乐的生活;在思想上,要离于有或无、常住或断灭两种极端的见解。此乃佛陀历经六年的苦行生活,深体“行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乐着。是以苦乐两非道因,行于中道,心则寂定”。

其实,在这个世间上,宇宙万法,森罗万象,无一不是对待法。三十六对法也只是约略举例,例如,有人问:何名为暗?六祖大师说:明是因,暗是缘,明沒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就成中道义。余皆如是。

所以,法相宗以唯识为中道义,三论宗以八不为中道义,天台宗以实相为中道义,华严宗以法界为中道义。我们要远离苦乐二边,才能入中道义。

什么是佛教的生活?平常心是佛教的生活。平常心就是中道,也就是不偏于有无、苦乐的二边。有时候太苦了,苦得人消极烦恼;如果太快乐了,也会乐极生悲,不偏于苦乐二边,自有一个超越苦乐的境界。

我们在思想上,也不可过于偏激,常常有很多人思想偏激,愤世嫉俗、怨天尤人,生活中了无生趣。如果我们能以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来过中道的生活,来做一番身心的修养,则生活中必然会有另一番的光风霽月。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