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安徽寺院

安徽九华山慧居寺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安徽九华山慧居寺,原名“慧庆庵”。始建于清代,清末住持僧仁琳扩修。1938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扩充寮房,安单接众,始具丛林规模,易名“慧居禅寺”。抗日战争期间,青阳中学迁于此地。1943 – 1953年,果乐、果宽、理空先后任住持。1982年重修殿宇。1984年所有佛像上漆贴金。全寺建筑面积541平方米。现任住持悟禅。1983年,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从闵园上天台,走石阶古道登高,约里许,在一片竹海之中,可见“密树藏金碧,山空应鼓钟”的慧居寺。

该寺没有山门等附属的建筑,大雄宝殿直露面前,似缺少佛殿的庄严气氛。实际上,在建寺时,山门、前殿及两厢附属房屋均已筹募就绪,木石砖瓦等材料已齐备。即将动工之时,日寇的铁蹄蹂躏着名山,扩建工程被迫停止。

大雄宝殿高十余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殿北有角门,可供出入;旁有僧房,为专事殿堂管理的执事僧所居。大殿正面供着释伽、药师、阿弥陀三尊高大的“三世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两旁是造型优美、神态逼真的十八罗汉坐像。佛像全用于漆夹苎制成。钟、鼓法器一应俱全。殿内有楹联两副,一曰:“前后三三参交凡圣;峰峦九九名重东南”,在佛像旁;一曰:“长江此仙堑,云海苍茫,时闻天风传塔语;九华真佛国,梵宫巍峻,日看神岭散炉烟”,为殿门内匾额。楹联、匾额的金色大字和满堂金色佛像,交相辉映,炫灿夺目。

正殿佛像背后,有后门。出后门走二丈远的巷道,上石阶数级,便步入后殿。后殿为两层楼阁。楼下为地藏殿,楼上为观音殿,均供金身塑像,龛外玻璃罩护。佛龛后及两侧用板壁间隔成房间。其板壁系可装卸的活动板壁,用分板制成,两面均平整,可根据佛事活动的需要,间隔成大小不同活动场所。平时装上板壁可作房间,接待云游僧人歇宿。其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地藏殿供奉的是金地藏像。

观音楼供奉的是观世音,为持净水瓶、拿杨柳枝、作滴洒甘露状的“净水观音”。九华山众多观音像中,这种形象的观音为独有。这是女相“观音”。据说观音的女相造像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代以后。佛教称她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可“闻声而至,拯救解脱苦难”的大菩萨,能分身尘世,现种种身相。

《法华经·普门口》说他能出现“三十三身”,即以三十三种不同身份、形象出现。因而其造像,即有“白衣”、“盂(鱼)兰(提兰)”、“千手千眼”、“净水”、“飘海”和“紫竹林中观自在”以及 怀抱婴儿的“送子观音”等等。

殿北有楼殿两层,使前殿与后殿连成一体。这两层楼殿,是作为大寺庙的附属建筑,派作客堂、禅房、配殿之类用场的。

在三十年代,住持僧普明大规模扩建寺宇时,曾在楼上配殿里塑制道教神像。这位住持僧既在庙内供了“三世佛”、“四大菩萨”,现又将道教的神仙塑在庙内,这是将佛、道教融合思想付之实践的大胆尝试。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这一堂神仙像的塑制工程停顿了下来,没有装饰安座。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在九华山也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因此,九华许多寺庙都塑、绘有道教人物造像,反映出佛、道二教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历史现象。

此寺周围景点林立,在殿前平台俯视山谷,近处一片片绿海,远处云雾茫茫,群峰隐落于云雾半空;回首望寺后群峰竞秀,金鸡峰、美人峰、狮子峰、加冠峰、花瓶峰等一览无遗。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