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疑问解答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圆融篇)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圆融篇

目录:

1、我是一个jdj徒,因为这里的管理常常邀请我来听经闻法,就来了。第一次来听闻佛法,很欢喜,请问可以接受jdj徒学佛吗?

2、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tzj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请师父慈悲开示。

3、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4、有人说显宗是菩萨乘,密宗是佛乘,此说若对,密宗就是高于显宗的最殊胜最究竟的法门,是这样吗?请上师慈悲开示。

5、显宗和密宗的关系是什么呢?密宗和《首楞严经》是什么关系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6、如何把佛法理论和实践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请师父慈悲开示。

7、多闻与修行两者之间怎么做才能相辅相成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8、必须经过小乘学习才能学习大乘佛法吗?

9、很想走出去到一个清净的道场去好好修行,可是为什么就是下不了决心呢?是不是业障太重呢?怎么克服?请师父慈悲开示。

10、佛说学佛是得到解脱自在,但是不学佛的人,觉得学佛受戒是一种束缚,不愿意放弃眼前得到的五欲享受而去持戒,我们该怎么认识佛法说的解脱自在和持戒是“束缚”的关系?请师父慈悲开示。

11、我们真心本来就是妙觉圆明的,不生不生、不增不减、不净不垢,本来就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为什么有妄想分别执着呢?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2、怎么理解心净则国土净,在佛菩萨眼中的五浊恶世凡夫眼中的五浊恶世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请师父慈悲开示。

13、缘起法与如来藏如何对应?如何安立?请师父慈悲开示。

14、师父,什么叫法身、报身和应化身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5、《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怎样正确理解两部经中的这两句话?恭请法师慈悲开示!

16、怎么样能看清世界,看清真相,请师父慈悲开示。

17、《普门品》中说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众生能得到消灾免难,如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等,能用佛法的原理、实相和现代科学能解释的道理开示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18、六祖慧能听闻金刚经就明心见性,可以测度他在听闻金刚经前是否有很深的禅定功夫吗?他刹那见性,是从欲界凡夫直接见自本性,还是在顿悟的过程也要刹那经过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再明见本性的过程?请师父慈悲开示。

19、开悟的人是不是看问题很宏观、很彻底,一下就想到事情的结果,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生灭的?!开悟人是这样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20、佛门中成道后应全身经脉贯通,业障消除,为何一些大德高僧晚年一身大病(如心脏病、肾病、脑溢血等)令信众困惑,又怎令大众向往学佛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21、成佛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是一念之间还是三大阿僧祗劫?我们怎么才能最快的成佛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2、怎么看待佛经中类似“神话”的部分,请师父慈悲开示。

23、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4、佛法中的功德是指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25、在《入菩萨行论》中讲要发愿,这是在为今后做准备,但在前行8课中讲不要对未来生希求心,两者该怎么理解,请师父慈悲开示。

26、请师父慈悲开示“上善若水”。

27、一个菩萨戒大和尚和一个居士老婆婆,同时坐公车,只一个座位,该年轻的菩萨比丘坐,还是该让80岁居士太婆坐?请师父慈悲开示。

28、请师父慈悲开示:持咒必须都要持么?

29、业的成熟是需要条件的,内在的条件上因为有了业的种子,外在的条件是什么呢?明白了以后是否可以通过杜绝外在的条件而阻止黑业的成熟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我是一个jdj徒,因为这里的管理常常邀请我来听经闻法,就来了。第一次来听闻佛法,很欢喜,请问可以接受jdj徒学佛吗?

可以的,jdj徒可以皈依佛法。如果说到jdj的书怎么办呢?如果你可以汇通呢,可以读,那里面也讲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如果不能汇通,暂时可以把jdj的书放在一边,将来回头再读,再汇通。

 

2、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tzj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请师父慈悲开示。

如果没有学进去,没有真正深入佛教经律论,道理接触很肤浅,也许三年学佛没有什么受用,转而对tzj感兴趣,也可能。

tzj教给我们行善,比较接近我们平常人的追求。二一个方面,每个众生,前生前世熏修不一样。不管学什么,都无可厚非,因为众生有他自己的根基、兴趣、接受习惯。从尊重个人来看,我们应该投其所好。你如果学tzj,也好啊,也是教人与人为善啊,发展爱心。当你真正发展起来爱心,对于人的素质教育,也很好。可以让他了解tzj的终极目标,然后用事势理来引导他,用他能够听进去的话劝导他。我觉得世间所有法都有存在的理由,也许,他现在就缺这些。到最后,能够殊途同归。

尊重他、理解他,如果你学佛,觉得佛理更圆满,从佛理的理解角度,可以善巧地引导他。如果他对佛理没有发生强烈兴趣,我们说只有学佛才好,反而可能让他发生反感。人与人之间最重要就是尊重、理解、沟通、善巧。

最后还有教与教之间的汇通。我们劝导别人,往往不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而是站在对方、众生的角度。比如,学tzj培养爱心很好,对于培养人的素质很好,为什么不可以赞叹、随喜呢?就连佛也如是,如果你学佛乘不适应,就引导你学菩萨乘,甚至人天乘,人天乘就和tzj很接近啊。我们注重善巧,往往更能够引导众生。

 

3、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还没有立定脚跟时,就不能看异教的书。否则,就把心看花了,就把心相续破坏掉了。信佛,往往不能很好信佛。当你对佛教书籍能够通达戒定慧了,这个时候,是开许看异教书籍的。因为异教徒也是众生,你要度化众生,就要理解他。你不理解他,怎么度化呢?菩萨度化众生,往往从空入假,知道众生心。通过你的需求来度化你。我们度化众生,要与众生建立良好人缘。但是,这要建立在我们立定脚跟的基础上、有充分能力的基础上,否则你的内心不能把持,连把握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有怎么度化别人呢?

 

4、有人说显宗是菩萨乘,密宗是佛乘,此说若对,密宗就是高于显宗的最殊胜最究竟的法门,是这样吗?请上师慈悲开示。

不能这样说,因为显宗也有佛乘和菩萨乘。分辨是佛乘还是菩萨乘,关键看我们自己的发心。比如,哪怕是密宗的法,有些人发人天乘的心,去学密法,也仅仅是当作人天乘的佛法来修习。关键看我们自己发心,发心在于我们自己,对于佛法的运用也在我们自己。

显宗、密宗都是大乘佛法,我们的发心与佛法相应了,佛法就能够显现各自的特色。佛法平等,对机者良。因为佛法都是一乘的,经过《法华经》究竟圆满开示之后,我们认识到,人天乘、声缘乘、菩萨乘都是要回归到究竟一佛乘的佛法。

应该以和合一味的观念,来认知佛所安立的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佛所安立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引导我们究竟成佛,而不是得到暂时的人天果报。从这个角度上说,佛所安立的一切佛法都是一佛乘。

哪怕就是在名言当中有差别,有法门差别,这也是针对于我们各自的根基来说。比如,火箭很快,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应于坐火箭呢?有的人从经济角度、实用角度来看,他喜欢坐火车。

名言、因果当中的殊胜不殊胜,了义不了义,我想是可以有这种区分的。但是,对于我们个人看,要看我们修学这个法门是否契机。光是追求最高法门,你的根器、资粮准没准备好呢?

法无高下,对机者良。高高低低的法门都需要基础,如果不从前行准备好,也许,我们修学最高的法门,也得不到真实利益。

 

5、显宗和密宗的关系是什么呢?密宗和《首楞严经》是什么关系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能海上师说,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显密不一不异。显密不能完全划等号,所以不一。但是,两者从根本来说又没有区分,所以不异。究竟理地是平等的,显中有密,密中有显。

显宗,如果你没有相应,也是密。密宗,只要你达到这种根器了,你能够相应,也是显法了。

如果你没有学过,那也是比较难懂的。显宗就是我们汉地所教的法门,从发因果心、出离心、菩提心,这些来修,从六度波罗密这些来修,称为因乘。密宗说它有特胜的方便,身口意三密相应,是一种特胜的方面。二一个从它的起点上,密乘的见地往往非常超胜、圆满,这样它的修行不一样。显宗见和密宗见还是有区别的。

密宗的见解非常超胜。比如,世界本身是究竟圆满,理事无二的,世间一切显现都是究竟圆满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安住这种究竟圆满呢?如果不能,它有阶梯,可以放在相对待的阶梯上,从你能听懂的阶梯来接引你。这个方面,显宗、密宗都有这种善巧。

比如,世间上虚妄的本来没有。真实的是法尔如是,不管你是否觉悟,都如是。但是你觉不觉悟,又不一样。现在也许你听的云里雾里,但是如果能够安住空性理,慢慢进入事相上,把空性理运用圆融;如果空性事理的运用还不能圆融,我们可以从有法的见解上下手。比如,承认有因有果,有善有恶,我们就把世俗的显现来看,哪怕它是虚妄的,看看它是怎么虚妄的?有是怎么有的,无是怎么无的?把这些因果一了解了以后,我们就知道,这样的有因有果也是条件性的存在。

所以说,能够单单从对境有法上,我们也能认识。进一步从对境有法和我们心识的关系上,我们又进一步回到心识上,来认识万事万物是如何显现的,无非不过是唯识而显现。进一步上升到唯识见解的角度上。从因果见解上升到唯识见解。

唯识,能显现的心识和所显现的对境是相互不相离的。有这样能见必然显现这样所见,能所一对,对境不存在,能境还存在吗?从最初的因果正见、唯识正见上升到空性正见——放下虚妄执着,回归到究竟清净法性,当我们回归清净法性,这一切虚妄不再显现。当转八识为四智开始显现,身心世界开始转移,我们自己唯一显现的就是真如法性,虚妄的东西都不再显现,那个时间,能够直接从法性当中契入,就看我们的根器了。

显密从下手方便、仪式仪轨、修法、所缘、发心、戒律、特胜上有差异,但是,究竟都是让我们回归法性。从究竟无二致的角度来看,它又是平等的。所以显宗和密宗的关系,可以用非一非异的关系来理解。

密宗和《首楞严经》是什么关系呢?当然,《首楞严经》里含藏有四部密法,这要经过如质如量、合格的上师的揭示和善巧的引导,我们才能知道。《首楞严经》给我们揭示明心见性的一种修行方便,从明心见性的基础上开始真修行。在明心见性的修行上,其间有一个念楞严咒的殊胜方法,而楞严咒对我们是一种殊胜的加持和保护作用。所以,《楞严经》是显中有密,密中有显,显密合二为一。我们显宗也在念《首楞严经》和楞严咒,但是大家的发心和方便不一样的时候呢,它所发生的功用也是不一样的。《首楞严经》可以揭示密宗的相应方法和道理,也可以揭示显宗的法理。这些要慢慢去学才知道。我对于密法没有太多接触,只能从我现下的接触稍微说一下看法。如果我有说错的地方,还请同修们教给我,请大家批评和纠正。也免得我造业呀。活到老学到老,密法也是我向往的,但是我今天还在学显宗,要想完全揭示密法和显宗的差别,我的能力还相当有限。阿弥陀佛。

 

6、如何把佛法理论和实践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请师父慈悲开示。

佛法理论很有作用,首先是我们在听经闻法过程中把文字搞懂,把理论学会。学会之后就是反复思维道理,思维抉择好之后,才能落实到我们行为上。通过闻思修能够把佛法理论与我们实践行为结合。听闻就是在善知识这里学习,懂了之后我们反复思维加深印象,再在内心抉择。一旦我们在内心形成定解了,就欢喜这样付出了。

当我们的认知能够达到与佛法道理坚固一致时,我们的行为就能相应了。要通过佛法名句,深入现实生活中。事依理成事,理依事显理,事理是相互结合的。但是,一旦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法理,就容易被我们脱离于现实,其实,应该回归于现实。比如,无常,是从万事万物中总结而出的法理,我们将之运用到自心的生灭变化中,也是一种无常;把无常的法理运用到生灭变迁的万事万法当中,万事万法也显现出无常的道理。讲的道理是现实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只不过抽象为道理,我们再依照这种道理观察现实生活,是不是就圆融了呢?

因果道理来自于什么地方,如是因如是果,善因引起善果,如是归纳总结出因果法理,我们可以发现总结出的因果道理,又并不脱离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能够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认识出因果道理。所以说,佛所说法如掌上土,未说法如大地土。

但是,我们愚痴的众生往往不能总结出真理,那么,通过善知识的揭示,可以把真理揭示给我们,我们再以之观察、指导生活。一个方面是应验,一个方面是运用于我们生活实践中,这样,就能检验出佛所说法实际就是可以指导我们。我们依照佛法的指导来生活,那就更好了。

 

7、多闻与修行两者之间怎么做才能相辅相成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我们要尽量多闻,广学多闻能够逐步成就闻慧、思慧、修慧。修行就是依修慧来成就。我们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因果明镜论》之后就明白,成佛的因果是很深细的,如果不了解这些因果,修行时就不能如实抉择,修行就成为画地为牢,不能如实修行。通过广学多闻,把我们修行的佛道能全面了解,每一步都能如实抉择,才能真实修行。在学习时要尽量把我们该学的,要多学。

我们人的根基不同,要根据自己身心状态选择不同的适应法门,就算一门深入时,对于相应法门也要尽量广学多闻。比如,念佛法门,也需要广学多闻。比如,相关的信愿行三资粮如何产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啊,都要了解,否则,修学净土法门时,也要限制我们的。闻思修始终是一体,没有相应闻思,专门的修行几乎不可能。多闻就是针对我们修行的方法,要如实听闻,反复思维,进入修行。

多闻呢,对于是是非非这些闲言闲语不要多听,否则增添烦恼、垃圾。我们要多听闻法理、相应的修行智慧,这样才能发生如理抉择,才能辅助于修行。

 

8、必须经过小乘学习才能学习大乘佛法吗?

法无定法,也许有些人往昔时修行,可以直接契入大乘佛法。佛法完全根据众生根性安立。世间解,面对众生根性,诸佛如实了知,施设相应教法。

我们修学佛法的时候,都是这样,认识自己根性,契入相应佛法。我们依照善知识指引,契入相应佛法。如果没有足够福慧遇上善知识,那么,就要观察自己来选择契入的佛法。

我们要如实认知自己的根性。我们今天讲菩提道次第,是讲一个整体脉络,一是如实认知自己,二是根据广论来检查自己,看看自己于每一个修法是否具足。

就像我们今天的众生,虽然没有学过佛法,但是,他断恶修善很积极,那是他往昔时修过这个法。但是有很多人在世间上根本就不知道出离,也不知道轮回,连基本的业因果认识都不具备,所以不能出离恶业。

关键是如实认识自己根性,二是根据法师所讲为明镜对照自己,逐步把基础扎牢,再逐步进步。

 

9、很想走出去到一个清净的道场去好好修行,可是为什么就是下不了决心呢?是不是业障太重呢?怎么克服?请师父慈悲开示。

也是。如果我们想办而办不到,就是业障。如何克服?用智慧看清楚我们什么放不下,看清楚之后就能放下。一个是皈依三宝,一个是听闻佛法,一个是如理思维。清净道场,是随其心净而国土净。如果道场清净,我们自心不清净,还是感受不到清净。所以,这些还是从我们三业行为来学,我们要求之于我,而不求之于外。

 

10、佛说学佛是得到解脱与自在,但是不学佛的人,觉得学佛受戒是一种束缚,不愿意放弃眼前得到的五欲享受而去持戒,我们该怎么认识佛法说的解脱自在和持戒是“束缚”的关系?请师父慈悲开示。

我们究竟目标是什么?是追求解脱与自在。是你有不自在的地方,才追求。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不解脱不自在的地方在哪里呢?我们现前学佛人认识到因果之后,要从改变因果上来改变。现前的自由,能够放逸我们身口意三业,这就为我们将来受苦埋下根本因,再说,我们现在能不能彻底自在呢?比方,我们现前的安全措施,表面看来就是一种束缚。比如,我们坐车时戴上安全带。那么,有智慧的人愿不愿意放弃这种安全措施呢?当然不愿意,因为它能为我们提供根本的解脱。

很多人说他不持戒,什么都要享受,我们一般人觉得受戒是束缚,是不知道戒是诸佛的等流法身,从戒律当中就把因果规律揭示得清清楚楚。我们做了不该做的,就会得到不想得到的苦果。

就像我们今天,人与人是相互的,人是社会性的存在。如果没有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作为保障,你的自由也许就是对我的威胁。我们两个人也许都可以自由,但是,会影响到对方,会打折扣。我们之所以会不自在,往往就是我们在追求自由过程当中,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不该有的贪心、嗔恨心有了。有一种说法,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只有当恶业显现时才畏惧,但是,不能认识恶业产生的原因。这是我们的愚痴与无明。就因为这样的愚痴与无明,严重地束缚了我们,让我们沦入不自由、不自在。所以,今天受戒恰恰是一种保护。

受戒,如同我们在脚上套上一双保护鞋,不管我们走在哪里,哪怕是荆棘地,也不会受到伤害。鞋子也许对我们的脚是一种束缚,但是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大家可以好好思维这个道理。五欲对于我们的身心恰如无底洞,我们的贪心,大多数时候促使我们不计后果地造恶业。

造作恶业,我们还会得到究竟解脱吗?好好想一想。我们现在认为的自由,往往是我们虚妄分别心里认为的自由。是不是真正的自由呢?经上说,慎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没有智慧的人思考的问题不一样。我们凡夫绝大多数时候不愿放弃的东西,往往是最严重制约我们的东西。

我们做恶业时,往往还觉得放逸的快乐。做善业、修行,往往是与自己的贪心、习气作战,所以会觉得是一种束缚。我们在受苦果时,觉得不自在,就会求解脱。所以,我们就是要在戒定慧三学过程当中循序渐进。

 

11、我们真心本来就是妙觉圆明的,不生不生、不增不减、不净不垢,本来就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为什么有妄想分别执着呢?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我们说这个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妄心有生有灭。妄心依真心起,只要真心没有觉悟,妄心就会起来。

妄心从无明不觉而有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楞严经也有解答,妄心是虚妄的,就无所谓开始,也无所谓结束

这个东西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比如晴朗的天空,很高很蓝,没有云彩。当云彩显现时,对蓝天有障碍吗?其实,只是处于乌云下的人有障碍,但是,它对于蓝天并没有障碍。

乌云虽然出现,但是蓝天依然存在,没受影响。我们只是被乌云遮盖,就是看我们守不守自性,如果不能保持,就能妄现种种妄相。

我们今天其实是在做梦,大梦醒来,其实,一切皆是虚妄的。我们的虚妄分别执着也是这样,如是思维执着就有如是影象显现。

也许,你有这种显现,而人家没有。我们在生死轮回中的众生就是这样。比如,你的业来了,你能看见相应显现,但是,对于你来说,这些就好像真实,但是,对于旁人,人家就接触不到你这种“真实”

不守自性,就会沦落虚妄分别,其实,当下你的真心也存在,就看你能不能认知。其实,妄心并不存在,就看你能不能守自性。

当你知道这些道理的时候,也许,你就上道了。其实,当你认识到执着与虚妄分别时,你会发现,原来,都是自己制造的问题,把这些一停下来,就会发现原来如此轻松。我们今天修行就是借假归真!

这些,需要我们仔细做功夫来认知。

从最初下手的地方,就是生觉照之心,这样,你就能观察出妄心有何而起,我们就能从梦里醒来

 

12、怎么理解心净则国土净,在佛菩萨眼中的五浊恶世与凡夫眼中的五浊恶世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请师父慈悲开示。

国土,都是我们自心造作的显现。我们身心世界是一种正报,通过正报的造作,因为善恶力量不一样,将来感得的就是相应国土世界。如果我们造恶业,感生的就是污秽的国土世界。外界环境就是我们心感造的。我们的心清净了,感生污秽国土的业没有了,就显现清净的国土世界。清净国土世界,从修正我们内心开始。

能见的显现为所见的国土世界。有佛的愿力与作为,将来就感至佛土世界;有菩萨的愿力与作为,将来就感至菩萨世界——这就是心净则国土净。

凡夫观念就是一种执着,以为有实实在在的五浊恶世。菩萨知道,五浊恶世不仅仅是外在环境,实际上是我们心境的外现。

人多造恶,所以显现五浊恶世。劫浊的根本因在我们众生的运作。比如我们发生邪见,各种邪见充斥我们内心,所以世界陷入见浊。由于烦恼形成烦恼浊。如果我们见解清净,内心远离烦恼,有智慧觉悟世出世间的真理,我们不再造作烦恼,将来世界就非常清净。众生浊是因为见浊和烦恼浊引起的。由于我们造作恶业,自己的命也不顺畅,就形成命浊。众生浊和命浊,实质性的存在就在见浊和烦恼浊过程中。如果我们认识上发生错误,内心发生烦恼,必然造作恶业,我们的命必然浑浊,由于我们人人陷入恶性循环,就形成众生浊。世间充满众生浊,就形成了劫浊。所以,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都是我们内心造作而成。

菩萨能见能够改变,所以所见当然能够改变。众生能见还未能改变,所以所见也由个业与共业昭示。菩萨能见清净,所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五浊恶世本来没有,是众生烦恼恶业显现,佛菩萨能够安住于常寂光净土;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能够从空出假,随顺众生,他能够超越。凡夫能见没有清净,当然所见就不能超越。

打个比方,一个沙堆、一个万花筒,也许就可以让小孩子度过一整天。但是,成年之后,就不可能这样了,这就是能见不同了。但是,不排除成年人可以站在小孩子角度理解他。五欲游戏就是沙堆,诸佛看我们,也能理解我们。沙堆冲掉了,小孩会伤心痛哭,大人可以理解、同情。通过这种事例,大家可以比对一下,可以理解各自不同的能见,引起的所见不同。只有有智慧的大人,才能理解小孩;叫小孩理解大人,往往不可能。

诸佛菩萨可以理解五浊恶世,但是他可以超越了。因为他了解五浊恶世性空本质。

 

13、缘起法与如来藏如何对应?如何安立?请师父慈悲开示。

缘起法与如来藏如何对应?如来藏就是我们自己本性含藏起来,没有显现。从顺生死缘起的法来说,就是因为掩藏了我们自己如来宝藏,不明了如来宝藏,这就是无明,因无明起虚妄我执,这就是缘起生灭无常的法。如果能够认识、相应于自己如来宝藏,就能以此缘起回到自己法性当中。一个是缘起还灭法,还灭自己法性,心性寂灭;一个是缘起生灭的法,因为不明自己的如来宝藏,而沦陷于生死轮回当中,那是顺生死的缘起。所以说它的安立,一个方面是本来没有的,你认为有,于是就显现为虚妄的生死法;一个是本来有的如来本性,我们当作没有。于是,我们今天将真实有的还于真实状态,就能回归自性宝藏,这是净土世界的安立。虚妄的生死法就是本来没有的,安立有,显现虚妄生死法。

 

14、师父,什么叫法身、报身和应化身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法身就是以佛法为身,以法性为身。那就是我们自己要从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然后以闻思修、戒定慧好好修行,积累善根福德资粮,最后以无分别智圆证一切法性,让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让我们自己所有智慧、所有功德,都依法性之理圆满,彻底显发我们心性全体。那就是法身。

简单说,我们今天是以肉身为身,我们换为以法为身,以佛法为身,积累佛法,认识佛法,开悟法性。你看看,我们今天以肉身为身,随时随地就是在积聚肉身,你该吃了,该睡觉了。相应的,以法为身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维护法的尊严,应该怎么样维护法的纯洁,应该让这种法得到什么智慧的滋养,持戒过程当中怎么样相应于佛法,随时随地在增长佛法的修持的时候,当它增长圆满的时候,法身就显现出来了。

报身就是依据法性的因果道理,我们能从空有、真俗二谛圆融的修行过程当中,显空双运。一个方面能够知道一切显现都是空性、无有自性的显现,在智慧上来增长它。二一个依这样智慧安住于世俗谛当中,安住于二谛圆融显空双运当中,然后我们再如是显现如是因果,我们再循着善法,把圆满的福德、智慧资粮积聚。当我们把善根、福德资粮积聚圆满之后,我们的业报之身,清净的业,圆满的业,它能够显现出彻底的果报,那个就是报身了,就是你修行有结果。

什么叫应化身呢,应化身就是随机应现,救度众生,依自己清净愿力,依功德神力,依自己从空出假来利益众生,依无我来无条件利益众生。千处祈求千处应,众生有要求,我们能随时因自己天眼遥观、天耳遥闻而救度众生,以自己智慧、福德、神通,能够利益众生。这样的一种功用。该以什么身体救度就以什么身体救度,该说什么佛法来教化众生,就说什么佛法。化度众生而应化无量无边身体,这就是应化身。

一般的法身要圆满证到法性之后才能显现。一般的报身就是要依法身而显现报身,依法性来圆满因果修行,显空双运的修行,那叫报身。依这样的法报身能够成就应化身。但是在境界当中它有区分。比如,诸佛菩萨有法报二身,声闻缘觉有应化身,在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应化。而法性身能够显现自己的佛刹,而声闻缘觉是不能的。而且这种圆满报身呢,它是十地的大菩萨都能够显现相应的教化,在三藏十二部经典当中,在一切了义与不了义的佛法当中,都能够对具备根基的众生来教化,这些声闻缘觉是不具备的。必须要佛菩萨才具备这样的法报二身,声闻缘觉在它的能力范围之内,具备应化身。详细的呢,可以相应地学习相关佛法。法报化三身是三而一,一而三的,三身是不相离的。

 

15、《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怎样正确理解两部经中的这两句话?恭请法师慈悲开示!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金刚经》是说理的,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重在事相上的开发。

比如,我们的心在忆佛念佛时,佛是法界之身,入于众生心想之中,于是我们自心忆佛念佛的时候,自心即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于是我们以现前当来念佛的心,熏习见佛的资粮,那么我们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从事相上来肯定修行的力量是真实不虚的。而且从事相上有如是因,必然引发如是果,这是真实不虚的。而《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而这个“如来”是讲法性的本来相状,远离名句文声,远离事相。事相不空,难见本性。我们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要执着这些言语相、事相、虚妄分别,就不能见到如其本来的如来相状。佛是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成就的佛的圆满法报化三身。

见如来是见法身佛,是见法性。见佛呢,忆佛念佛,见到应身佛、报身佛的时候,是有相的。所以从有相的心上来说,我们能够忆念佛的相,就能见到佛的相,这个和一般的住相是不一样的,忆佛的相和世间上以音声见佛是不一样的,和住于音声相不能见到法性也是不一样的。法性、法身如来是无相的,报化二身是有相的,从所见的对象不一样也是可以区分的。

从因上来说,一个是见法性真理,一个是从事相上修行来说。一个是着重理上的开悟,一个是着重事相上的修持。而理事往往是要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两句话是圆融的。《金刚经》所说是从理上来悟到万事万物的本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是从如是因如是果,我们从因果的相状来说,我们忆佛念佛必定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应身佛、报身佛的相都能圆满见到,是这样的。

 

16、怎么样能看清世界,看清真相 ,请师父慈悲开示。

整个佛法都是教我们看清世界与真相。要把我们能认识的心做好,因为能认识的心,只要有烦恼,就会障碍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从根本下手,世界是怎么样的?只要我们有如质如量如实的能见境界,所见境界就会出现。所以,我们修行就是对治烦恼、执着,对治无明。对治烦恼、执着了,能见清楚了,就能看清楚世界真相。对治烦恼、虚妄、分别、无明,就能看清真相。

 

17、普门品》中说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众生能得到消灾免难,如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等,能用佛法的原理、实相和现代科学能解释的道理开示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我们讲普门品时,是揭示过这种科学道理的,也是揭示过这种实相道理的,也用佛法原理揭示过的,这里不妨简单再揭示。

一个方面,我们今天之所以说有一个受灾难的身心,还有所受的灾难,那就是地水火风,许许多多的灾难,好像有真实的对境,实实在在地来损伤我们。其实,这是什么因果引起的呢?就是因为我们自心不守自性,自心流入于无明,因无明而产生虚妄分别,因虚妄分别而产生能取所取,因能取所取而有贪嗔痴慢疑的发生,因贪嗔痴慢疑呢能够造作恶业。因恶业而有一个因恶业感生的环境。能所对待就出现了。有能所,根据往昔时的恶业的异熟增上力量,所以,从真实当中本来没有的对境,它能够显现出像真实一样的力量。

比如,外在的环境,本身是没有的,是我们业识感受到。举个例子,我们梦中感受,就是梦心识的显现,梦醒了,哪里有真实对境呢?我们自己现在所认为的,有一个真实的灾难环境,其实就是我们业意识引起的。只要业意识、业障没有消除,我们就在业力笼罩下,陷入另外一种梦境。这种梦境,我们一般人认为它不是梦境,好像是现实,其实,那就是如梦如幻的生死世界。跟一场梦没有什么区分。于是,那就是在虚妄当中起烦恼,虚妄当中造作恶业,虚妄当中感受苦果。一句话,从这种感受天灾人祸的因、缘、过程、苦,都是如梦如幻一样,都是不真实的。当我们了解这些不真实以后,明白了这些都是梦境,能够安住于法性,就可以对治梦境的受苦,梦境给我们的影响,都不存在了。

我们念观世音菩萨有事念,有理念。理念的时候呢,能所空寂,一句观世音菩萨名号不从外来,我们自心就是观世音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名号与我们自性无二无别。所以,你在念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名号能够帮助我们回归真实自性。一旦回归真实法性,虚妄分别、烦恼痛苦、恶业造作这些都能对治。这就是佛法的原理。

简单点说就是苦集灭道,苦就是你的生死问题;集呢,就是引起生死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烦恼的积累、恶业的积累。我们要消除灾难,就是要消除虚妄分别,那就是修道,消除虚妄当中的造业,那就是修道。通过修道啊,能够把虚妄的造作啊,无明啊,烦恼啊,恶业啊,都能够对治。当你对治了,这些问题是其实不存在的。这就是佛法的原理。

要讲实相,实相就是实相无相,只有在般若观照中才能显现。没有般若智慧的观照,实相是显现不出来的。我们众生是虚妄分别心,在这种虚妄分别心的前提之下,显现的就是幻相,于是有能有所有因有果有人有我有善有恶,有快乐也有天灾人祸,这是二元对待的世界,可以说都是幻相。我们利用般若智慧观照,能认识这些都是虚妄。当你认识这些都是虚幻之后,我们就回归于真实。一旦回归于真实,妄相就不存在了,那我们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显现。依照这种圆满的智慧,我们显现的都是清净的实相。有清净的实相之后,就更能明白,其实,一切灾难都是虚妄的造作引起的。回归到实相以后,这些幻相当体消除。所以说我们认识到实相之后,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能帮助我们开悟。开悟就是开启智慧,开启智慧就能认识万事万法的实相。这个时间就能除一切苦厄。你看,心经上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看看,那是举一个例子,在色受想行识五蕴当中,她能够运用般若能力,能够照见妄相皆空。都是幻相存在,都是不真实的,当你把幻象对治,实相显现,所以说它能够除一切苦厄。一切天灾人祸当下都能对治。这是实相的道理。

那么从现代科学上来说,今天科学揭示的是一种因果,那么苦有苦因。我们在至诚恳切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专心称念时,苦因不具备,引发苦的机制不存在。没有这种因,就不能感至这种缘,没有因缘了,苦的结果就不会出现。所以说这就是科学。你要能认识,科学揭示的就是因果道理。有什么样的因,能够感至什么样的缘,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旦在科学认知因果过程中,我们的智慧能这么详细、到位,要解决这样的天灾人祸,那就是把因拿掉,因不存在,缘也不感生,我们在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当下的心,就转在观世音菩萨名号当中,一旦安住真实的观世音菩萨名号,那就远离于虚妄分别心和造作心。这种因没有了,它的缘也必然不感发,当截断了这种因缘之后,这种苦就没有存在的条件了。世间上没有无因之果,所以因缘拿掉了,当下就没有这种结果了。

我们这是从能修行的角度来说了。再从我们持念的名号来说。我们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不是一般名号,这个名号经过观世音菩萨从初发心,多生修行,乃至圆成佛道,今天是回果向因,倒驾慈航,救度众生。表面上她是观世音菩萨,事实上,过去久远劫她早已成佛,圆满一切救度能力。就由于她圆满了一切救度众生的能力,所以,当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所念的观世音菩萨她有实实在在的圆满的佛陀智慧福德资粮作为根本。我们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等于持念观世音菩萨多生累劫的修行、圆满功德,所以说可以和她的功德、智慧、神通、方便善巧划一个等号。所以说她就有能力真实帮助我们解决苦难。这是从原理上说的。

从实相上说,观世音菩萨往昔时修行能够反闻闻自性,消解六根,消解六尘,回到实相当中。就因为观世音菩萨回到实相当中了,实相无相无不相,她这种圆满智慧,能够应于众生千处祈求千处应。乃至你在梦中,她可以进入梦境来救你,幻化为梦境来救你。因为她证到实相了,既然是实相,那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无处不在,你在何处,她都能显现。清净实相是周边世界无不存在,你在灾难之中,瞬间,她就可以通过神通智慧来救度你。

站在科学角度来看所念的观世音菩萨名号呢,就像我们今天所说,一个红薯,必然能够发生红薯的力量。你说你肚子饿了,吃一个红薯,哎,饱了。你问为什么会饱呢?没有为什么,科学就是揭示一种本来存在的道理,吃了红薯你就能饱。所以这个道理你说简单也至为简单,说深奥也至为深奥。但是,它就是本来如是的道理。比如,发电的原理,是本来存在的,只不过运用这种道理,它用在事相上很善巧。既然一个红薯都能发生红薯的力量,观世音菩萨比一个红薯应该说更超胜啊。你说她能不发生观世音菩萨的力量吗?那是一定的。不要说观世音菩萨了,就是我们一般的凡夫,也许我们念你的名号,你听到这个名号很高兴,或者说你有这种愿力,这种时间你也能够帮助我们。所以说从实事求是的角度上来说,从现实存在的法尔如是的道理上来说,它本身就有这些功用。这是从能念、所念的方面,用佛法的原理,用实相,用现代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它。

当然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深入,我们在讲解普门品的过程当中,曾经说过相关的道理,今天我看到我们圣域网站上还有我在广德寺讲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同修已经把录音整理出来了,大家也可以看看。当然,讲普门品的法师也有很多很多,大家都可以看看。也许这些道理可以更加深入。

 

18、六祖慧能听闻金刚经就明心见性,可以测度他在听闻金刚经前是否有很深的禅定功夫吗?他刹那见性,是从欲界凡夫直接见自本性,还是在顿悟的过程也要刹那经过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再明见本性的过程?请师父慈悲开示。

明心见性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与禅定有关。禅定功夫越深,也许智慧开发越好。但是,有些人是过来人,往昔时积累善根福德资粮,因缘到了,是不是他一定要经历四禅八定、九次第定才能明心见性呢,不一定。也许他智慧资粮、禅定已经积累到了。

六祖大师顿悟之后在猎人队里做功夫,实际上可以看到,他利用所明的心,所见的性,还是在做功夫。

 

19、开悟的人是不是看问题很宏观、很彻底,一下就想到事情的结果,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生灭的?!开悟人是这样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首先,我没有开悟。开悟者的景象如何,我说不到很准确。只能从相关经论是的开示,从自己的学习中来揭示。开悟境界不同,有大悟有小悟,有彻悟有圆满觉悟。

最初小乘、大乘开悟要以见道作为标准,见道作为标准那就是要把见惑对治掉,就是要把错误邪见对治掉。一旦错误的邪见对治掉了,最起码能现量见到事物真实相状。所以说层次不一样。就是同样的见道啊,小乘的见道和大乘的见道是不一样的。小乘见道往往是在破除见惑上显现智慧,能够现量亲证事物的真实相状。大乘见道往往是破除无明惑,破除无明惑,亲证实相,它就称之为见道。

见道之后是什么情形呢?就是能够抛弃一切错误见解,见到的事物相对而言比较真实、客观,看问题角度更真实、宏观、彻底。但是是不是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生灭的呢?我想生灭是事物自然的相状,这是最初的生灭的假相,而这种假相呢,我想,他是能够透过这种假相的。至于,认识的境界是否是这样,我看呢,开悟的境界不同,认知就不同。

古人形容美女沉鱼落雁,我看到一种解释非常有趣非常智慧。他说,其实,鱼不是人,人喜欢美女,鱼不一定喜欢美女,因为不同类嘛。说不定还以为你要伤害它,它只能站在鱼的角度分辨,以为你会伤害它,于是,就沉下去了。雁亦如是。所以,站的角度不同,所见就不同。见到的到底是什么境界,还是要去问开悟的人。

 

20、佛门中成道后应全身经脉贯通,业障消除,为何一些大德高僧晚年一身大病(如心脏病、肾病、脑溢血等)令信众困惑,又怎令大众向往学佛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如果你同佛陀一样成道,是可以超越的。但是,你所认为的高僧大德是如何成道呢?有些高僧大德是显现生病来度化我们。为什么佛陀示现涅槃呢?就是让我们明白无常的道理。诸佛菩萨与高僧大德的用心,我们不能以凡夫心体会,否则,会陷入死胡同。

解脱有一种慧解脱。有一种俱解脱。慧解脱呢,虽然智慧得到解脱,不会陷入烦恼,但是,身体由往昔时善恶业显现,还是要受限制,还是会还业障。如果到临命终,身体解脱,就可以达到俱解脱。

不清楚你所说的高僧大德是什么境界,但是,不能认为他们生病就没有信心。

 

21、成佛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是一念之间还是三大阿僧祗劫?我们怎么才能最快的成佛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时间的相状是一个假法,不是真实法。有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时很充实,有的人很快就过去。不同维度的众生,时间也不同。时间是在我们众生认知环境来假安立的。在一念成佛还是三大阿僧祇劫成佛,运用之妙,端在一人。就看我们如何修学佛法。一念觉悟就一念成佛了,一念迷呢就一念成为众生了。在一念之间就能分出迷误,分出佛与众生的差别。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念之间我们就能成佛。

但是在究竟的果用上来说,我们在一念之间相应一念佛,那个是一念之间的佛,一念之后如果你又迷惑了,你又成为众生了。那么佛又随随便便变成众生了吗?这个时间,成佛是有不一样的。要到达究竟成佛,佛把烦恼、执着一对治,把恶业一忏悔,他究竟清净圆满之后,他将来就不再沦落于众生道了。除非他是乘愿再来,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来利益众生,来示现众生相。虽然说示现众生相,实实在在不是众生相,是佛相。

所以说我们今天念与念之间的这种觉与迷的成佛概念,是特定的界说。

那么在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这是在我们声闻缘觉的修行过程当中,通途意义上讲的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观念。

但是成佛究竟要多长时间呢?这根据我们每个人发心与修行力度、积累善根福德资粮、精进程度不同,都有所不同。

怎么才能最快成佛?首先就是发圆满的菩提心。有了圆满的菩提心之后,我们力争能够把愿菩提心落实到行菩提心,愿行菩提心结合之后再不断向胜义菩提心上修证。这样念念与菩提心相应,不夹杂与菩提心违背的认知与心念,这样修行就最快。在《十善业道经》里也讲这个诀窍,就是成功的诀窍,就是念念之间不间杂恶念,念念之间是相续不断的纯善,最能达成我们所愿。阿弥陀佛。

 

22、怎么看待佛经中类似“神话”的部分,请师父慈悲开示。

神话,就是超出众生理解角度,在佛经中所说,就是不可思议。我们不要以常人分别心对待。也许,我们众生局限,不能领会;对于诸佛它就是真实。而真实当中,它和我们平时所说神话,不在一个概念。比如,一个可以划水的人,各种动态技巧,我看就是创造了神话。但是人家确实做到了。是不是超出我们自己能力、自己理解的就是神话啊?不是。人家能够实现,我们不能,对于我们是神话,对于人家就是现实。所以说,我们应该有对诸佛的信心,诸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今天我不能理解的,将来好好修学,就能理解,有了这种心态,我们对于不可思议的佛经部分,就不会产生怀疑甚至诽谤,最后障碍我们。

 

23、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我们平时讲三法印、一实相印都是我们的标准。佛法最基础的标准就是因果的标准、善恶的标准,从因果上升到戒律,也是一种标准,再上升到出离心,它的标准就不仅仅是因果善恶,更重要是看我们念念之间有没有出离心,凡是与修出离心相违的,就不符合标准。我们修到声缘乘了,判断标准就是是否有出离心。上升到大乘佛法,就是以菩提心为标准了。看我们念起念落,是利益众生还是损伤众生。判断标准依据我们修学佛法的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

 

24、佛法中的功德是指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其实也是我们刚才所说,判断是非也从这里面来。我们说佛法分为人天乘的佛法、声缘乘的佛法、乃至佛乘的佛法,于是功德在三乘佛法里面,相应的功德指的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人天乘的佛法,我们能够着眼于未来,勤修善法,就有功德了。相应于声缘乘佛法,能够生起出离心、坚固出离心的就是声缘乘的功德了。相应于佛乘的,生起菩提心的就是功德了。就是菩提心也有很多类别了,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从究竟胜义菩提心来说,那就是我们能不能见法性。能够见性为功德,不能见性就不是功德了。所以说,从自己所在的佛法的位置不同,功德也不同。从究竟佛法上来判断,功德也就是以见性为功德。

 

25、在《入菩萨行论》中讲要发愿,这是在为今后做准备,但在前行8课中讲不要对未来生希求心,两者该怎么理解,请师父慈悲开示。

讲发愿,这是我们修行过程当中的通途,就是信愿行,没有愿心就没有目标。要达到无希求心,其实,这个愿还很大,这个是安住于般若法门的修行,这个愿心更为深沉、广大。

从事上说,信愿行三资粮一定要具足,诸佛成佛都是依愿力成佛。二一个对未来不生起希求心,是要达到般若无相不住,破除低劣的愿心,达到更为根本的愿心,那就是无愿。这个是从理上说。

一个是事上,一个是理上。从事相上说,不能离开戒定慧、信愿行。到最后,根本上,破除世俗低劣的愿心,当杜绝了这种希求心,才能发起更为根本的无希求的心,这是站在理性上、智慧上、无住上来说。

 

26、请师父慈悲开示“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仁者智者见解不同。从我的体会来说,什么叫上善?用佛法来理解,什么是上善,那就是菩提心所摄持的善,空性慧所摄持的善,解脱心所摄持的善。

如果用菩提心摄持的善法来理解它,一个水呢,是生命之源,可以滋润众生,离开水呀人都没有生命。所以,我们一切众生离开菩提心都不成其为诸佛菩萨了。一切贤圣都因为真实的菩提智慧而引发。上善如果用菩提心来解释它的话,那就是菩提心摄持的一切善法就像水一样,一个方面菩提心能够滋润我们自己,能够成就我们自己的功德善法;二一个方面呢,利用菩提心摄持的善法,能够成就利益一切众生。

另一方面,针对世间上的执着心,来说空性的智慧与解脱心,称之为上善。空性智慧没有执着,相比于三界所摄持的一切善法,都称之为上善。而这种上善就像水一样,它是没有自性的。你说水有自性吗?水没有自性。能够呈现液体、气体、固体状态,是一种不住的状态。流水不腐,说明水的生命力在动当中,随圆就方,可以显现一切状态。从空性不住的状态,可以体会水的这种状态,比如随着水温变化,水可以变为蒸汽、水、冰——不执着。

从解脱心来看,解脱一切问题,就是上善。如果你有问题,就要有智慧才能解决,才能解决矛盾。我们可以针对问题,超脱执着的界限,就如同水。比如,水从千丈高崖飞身扑下,粉身碎骨它也不恐惧,真的粉身碎骨了吗?稍一聚合,又是一种力量。至弱之水有至强之力。

今天是从菩提心、空性慧、解脱心摄持的善法,来解释上善若水,还有很多其他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作者本身是什么意义,就要从作者本身所在的历史时空来观待了。

 

27、一个菩萨戒大和尚和一个居士老婆婆,同时坐公车,只一个座位,该年轻的菩萨比丘坐,还是该让80岁居士太婆坐?请师父慈悲开示。

菩萨戒的大和尚,有利益众生心,如果他让居士老婆婆坐,那是他的本分,他的修学就是这样。如果居士婆婆让师父坐,她不仅是尊重师父,而是尊重戒本身。只要用得对,不管哪个坐,都对。

 

28、请师父慈悲开示:持咒必须都要持么?

咒就是真言,都是佛陀从智慧当中等流出来的,在修行过程当中都有作用。不过,持咒都在自己的选择。关键在于弄懂持咒的意义。

 

29、业的成熟是需要条件的,内在的条件上因为有了业的种子,外在的条件是什么呢?明白了以后是否可以通过杜绝外在的条件而阻止黑业的成熟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我们说内在条件上,有一种业的种子在里面。由于业种含藏在阿赖耶识中,这是内因,由内因必然相应感召外在条件。内在是见分,外在往往是见分所引发的相分。比如,我们喜欢骂人,往昔时喜欢骂人,是因为遇到不如意环境,这样就造下恶业,嗔心种子就含藏在阿赖耶识里。

种子含藏在阿赖耶识里成为世界的能生之因。有了种子,又能感召外在不如意条件,比如人、事。条件还是从我们内在种子派生,种子与条件非一非异。非一,外在条件与种子不是一个,是由相分显现成一定现象。非异,虽然是外在不如意人、事,但是真的有外在存在吗?没有。只不过是我们业的种子的引现,从这个角度看,它和我们业种又不是完全没有关系、完全两回事。

我们有一个能见就有所见,能所是一对。有嗔恨心,必然就有嗔恨的对象,两者不前不后,是业的两面——隐现为业种,外现为条件。一般人认为先有环境,然后引发我们嗔心,其实,这是不完全认知因果同时论。比如,内心有一种喜爱,喜爱的环境必然同时具足。不是隔离,也不是不同步。明白了外在条件,我们可以通过杜绝外在条件,杜绝恶业成熟。一个方法是会色归空,认识到万法无自性,于相不住相,转变外在条件,让它好像存在,实质上却不存在。既然是内在业种的存在,其实就是我们外在黑业,于是我们忏悔发露,内在能见改变,所以外在环境就改变了。比如,我们遇上一个嗔恨的人了,这就是一个外在条件,如果我们把内在嗔恨心转变为欢喜心,他就不再引起你嗔恨了,就从恶业习惯势力中开始解脱了。这就是以内在能见的转变来影响外在所见的转变。

一是从自心转变;一是从外在环境强势力来转换,比如,明知道我们转换不了自己的嗔恨心,这时,就可以转换环境,不去接触外境。如果我实实在在没有转换的能力,我选择离开,选择接触更加强势力的对境来转移,虽然说你在我面前,我们就可以不再遭遇。这也是一种杜绝外在条件,不让黑业成熟。

当然,这是在你能够选择外境的前提下。如果这种业是绝对成熟了,就不太容易避开。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