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达摩祖师

百岁禅师渡海来华 传奇一生堪称神话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百岁禅师渡海来华 传奇一生堪称神话

  按:菩提达摩,印度来华高僧,中国禅宗初祖。根据佛教史籍记载,达摩来华之时,已年近一百五十岁,渡江北上,在少室山面壁九年,传法慧可禅师,留下诸多神奇传说。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传奇一生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536或528),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武帝)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刘宋末年),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首先是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葱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达摩的禅法,据敦煌出土资料,古来作为达摩学说而传的许多著述之中,只有“二入四行说”似乎是达摩真正思想所在。唐净觉《楞伽师资记》的《达摩传》中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由达摩弟子昙林记录而传出。据昙林的序文说,他把达摩的言行集成一卷,名为《达摩论》;而达摩为坐禅众《释楞伽要义》一卷,亦名为《达摩论》。这两卷论文理圆净,当时流行很广。

  现在一般作为达摩学说的有《少室六门集》上下二卷,即《心经颂》《破相论》(一名《观心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一名《大乘法论》)等,以及朝鲜梵鱼寺所刻《禅门摄要》上下二卷,日本铃木大拙校刊《少室逸书》所收关于达摩诸论文,这些著述内容大致都差不多。

  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载:“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所谓二入,是“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属于教的理论思考,行入是属于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理入和行入的名称,见于北凉所译《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但《金刚三昧经》说的理入是“觉观”,而“壁观”是达摩传出的独特禅法。道宣在《续高僧传》卷二十《习禅篇》末对达摩禅法的评价说:“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壁观禅法的特点在于“借教悟宗”,即启发信仰时不离圣教的标准,构成信仰以后教人“不随于文教”,即不再凭借言教的意思。二入之中,以理入为主,行入为助。

  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因它直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所以又称禅宗为“佛心宗”。又有人因达摩专以《楞伽经》授人以为参禅印证,因而称它为“楞伽宗”。

  达摩的师承已无可考,后人为追溯传统,遂有种种说法。《楞伽师资记》推求那跋陀罗为初祖,菩提达摩为二世,下以神秀为七世。神会坚持南宗为正统,肯定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主张自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代一脉相承。吉迦夜、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等,又有西天世系的说法。唐智炬《宝林传》(成于801年)以印度自迦叶传至狮子比丘为二十四世,继以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至菩提达摩为二十八世,此说为五代南唐泉州静、筠二师所集《祖堂集》(成于952年)、永明延寿《宗镜录》(成于957年)所继承,又为宋道原《景德传灯录》(成于1004年)和契嵩《传法正宗记》(成于1061年)所依用,后来即成为禅宗的正统说。

相关阅读:达摩祖师身世及来华之初衷

  菩提达摩没有出家以前,本是南天竺国王香至王第三个儿子,虽然他从小生长在贵族家庭,但对世俗浮华和各种享受都淡然处之,反而对探讨心性佛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天,香至王邀请当世高僧般若多罗尊者在王宫讲解佛法,般若多罗尊者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香至王为表示他对佛法的恭敬和护持,于是将大量珠宝供养给般若多罗尊者,护持尊者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般若多罗尊者并没有将珍宝收起,反而将它们放在几案上,以此考验香至王三位王子的智慧,他问三位王子:“世上还有什么物品比这些珠宝更珍贵?”香至王大王子和二王子异口同声表示:“这些珠宝是世上最好的物品!”

  唯有三王子亦即后来的菩提达摩,却有一番独特看法,他不以为珠宝是世间最珍贵物品,反而说世间应是佛法之宝最珍贵,因为眼前珠宝所闪耀的光明只是世间之光,最珍贵者应以智慧之光为上,世间光明应以心性光明为上。珠宝光明不能自照,世人必须凭借智慧之光,才能知道这是明珠,知道是明珠后才知道很可贵。然而世间最好的珠宝经不起火灾、水灾、风灾以及地震天灾,唯独心中有佛法的智慧之光才能伴随自己,生生世世受用无穷。

  菩提达摩说完对珍宝的这番见解,在场王公大臣个个赞不绝口,说他讲得很好。正因为菩提达摩从小就有这种超人的智慧善根,后来在般若多罗尊者影响下,舍弃荣华富贵,走进佛法宝藏,追随般若多罗尊者出家修行。因为菩提达摩悟性高超、修行精进,般若多罗尊者最后将禅宗的心法传给菩提达摩,他成为禅宗第二十八代传人。自从出家以后,菩提达摩不负师望,用心办道,弘扬禅法。晚年之时,想起恩师般若多罗尊曾对他说,六十年以后他度化众生的缘分将是在震旦(中国),因此不顾年迈,不怕跋涉万里,无视山海重阻,从南印度渡海来到中国,开启了一段传奇的弘法之旅。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