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悟慈法师

中阿含经卷第十五 - 中阿含经新译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中阿含经卷第十五

六十九、三十喻经第五(第二小土城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在布萨之日,曾经观察诸比丘众之静坐时,都寂然无声,因此。乃非常的欢喜而安慰。佛陀于是,乃说国王及大臣具有的三十事,以譬喻比丘、比丘尼的舍弃恶行,而行善行的三十德。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的竹林迦兰哆园(竹林精舍),和大比丘众俱在,在那个地方同受夏坐(结夏安居)。

那时,世尊,在于月之十五日,说从解脱(布萨时讲戒,讲说别解脱)时,在于比丘众之前面,敷座而坐在那里。世尊坐后,便入定意(禅定),而观察诸比丘们之心。于是(就这样的),世尊乃发见比丘们,都在静坐而默然,极为默然。并不是睡眠,均为是断除阴盖(五阴之盖-烦恼)之故。比丘众都禅坐,都甚深而极为甚深,都猗息,而极为猗息,微妙,而极为微妙。

这时,尊者舍梨子也在于大众当中。于是,世尊乃告诉他说:「舍梨子!比丘众都静坐,都默然而极为默然。并不是睡眠,因为都除弃五阴之盖之故。比丘众之禅坐,为甚深,极为甚深,猗息,而极为猗息,微妙,而极为微妙。舍梨子!到底有谁能敬重奉事比丘众者呢?」于是,尊者舍梨子,就从其坐位站起,偏袒其右肩而着衣(袒露右肩,是穿袈裟的形貌),又手(合掌)向佛,而白佛说:「世尊!像如是的比丘众,都静坐,都默然,极为默然,并不是睡眠(不会昏沈),因为是除弃了五阴之盖之故。比丘众之静坐乃为甚深,极为甚深,猗息,极为猗息,微妙,极为微妙。世尊!并没有能敬重奉事比丘众的人了。唯有世尊,始能敬重奉事法目以及比丘众、戒、不放逸、布施,及定。唯有世尊始能敬重奉事。」

世尊告诉他说:「舍梨子!如是!如是!并没有人能敬重奉事比丘众的。唯有世尊始能敬重奉事法,及比丘众、戒、不放逸、布施,以及定。唯有世尊始能敬重奉事的。

(1)戒德成就。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了种种的严饰之具,有了缯彩锦罽(毛织品)。有了指环、臂钏、肘璎,咽钳、生色珠鬘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乃以戒德为其严饰之具。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戒德,为其严饰之具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2)持禁戒。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五仪式,有宝剑、宝盖、天冠、珠柄之拂,以及严饰之屣,以为守卫其身,令得安隐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以持禁戒为梵行之护卫。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禁戒,以护卫梵行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3)护六根。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守合的人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以护六根,为守合的人。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护六根而为守合之人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护六根)。

(4)正念1.。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守门的将军,为聪明智慧,分明晓了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以正念为守门的将军。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正念为守门之将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5)自心。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顶好的浴池,里面为清泉平满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自心为浴池的泉水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自心为浴池的清泉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自心)。

(6)善知识。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拥有沐浴的人,常为之洗浴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善知识为沐浴的人。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善知识为沐浴人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7)戒德。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涂身之香,如木蜜、沉水、栴檀、苏合、鸡舌、都梁等香物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戒德为涂香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戒德为涂香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8)惭愧。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顶好的衣服,如初摩衣(亚麻衣)、锦缯衣、白毡衣、加陵伽波惒逻衣(毛织品)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惭愧为衣服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惭愧为衣服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9)四禅。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顶好的床座,极广而又大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四禅为其床座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四禅为床座的话,便能舍弃恶

业,而修习于善。

(10)正念2.。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拥有工剃师(巧妙的理发师),常能使其洗浴干净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正念为其剃师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或就正念为剃师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11)喜。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肴馔美食,为种种异味(有各种不同美味的美食)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喜为美食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于喜,而为美食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12)法味。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种种的饮料那样。如捺饮、瞻波饮、甘蔗饮、蒲桃饮、末磋提饮是。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法味为饮料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法味,以为饮料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13)三定。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妙华鬘那样。所谓青莲华鬘、瞻卜华鬘、修摩那华鬘、婆师华鬘、阿提牟多华鬘是。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三定(三解脱门,空、无愿、无相)为华鬘的,所谓空、无愿、无相是。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三定为华鬘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14)三室。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诸屋舍、堂阁、楼观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三室为屋舍的。所谓天室、梵室、圣室是。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能成就三室为屋舍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15)智慧。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有典守的人,所谓守室之人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智慧为守室的人。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智慧为守室的人的话,便能舍

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16)四念处。舍梨子!犹如国王,以及大臣,在诸国邑里,有了四种的租税那样。所谓一分为供给国王,及皇后、宫中彩女,第二分为供给太子、群臣,第三分为供给全国的一切民众,第四分为供给沙门、梵志之用。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为租税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四念处为租税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17)四正断。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拥有四种军队那样。所谓象军、马军、车军、步军是。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四正断(1.断断:所生之恶法,断之又断。2.律仪断:持戒律守威仪,不使生恶。3.随护断:随顺守护无漏道之不退没,使恶不起。4.修断:修正道,使其生长,而断诸恶)为四种军队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四正断为四种军队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18)四如意足。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有种种的轝(两手对举之车)一样。所谓象轝、马轝、车轝、步轝是。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四如意足(1.欲如意足。希向喜乐,庄严彼法,所愿均得。2.念如意足。一心正住,所愿皆得。3.精进如意足。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所愿均得。4.思惟如意足。思惟彼理,心无驰散,所愿均得)为扛轝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四如意足,以为轝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19)止观。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有种种的车庄,都是以众好的师子、虎、豹等兽之有斑文之皮织成杂色,以种种的庄饰的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止观为车庄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止观,以为车庄的话,便能舍弃恶业,

而修习于善。

(20)正念3.。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有驾御的人那样,所谓御车人是。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正念为驾御的人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正念为驾御人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21)己心。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有极高的幢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己心为高幢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己心为高幢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22)八支圣道。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有好的道路,是平正而坦然,唯趣于园观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八支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为道路,是平正而坦然,唯趣于涅槃。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八支圣道,以为道路,是平正而坦然,唯趣于涅槃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23)智慧。1.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有主兵臣,聪明而智慧,都分别晓了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智能为主兵臣。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智慧为主兵臣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24)智慧。2.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有大正殿,极广而高敞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智慧为大正殿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智慧为大正殿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25)无上智慧。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之升上高殿之上,在观看殿下之人的往来走踊、住立坐卧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升上无上的智慧高殿为自观自己之心,是周正柔软,欢喜而

远离。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无上的智慧高殿为自观自己之心,是周正柔软,欢喜远离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26)四圣种。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有宗正卿(掌其亲族等事之官),能谙练其宗族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四圣种(1.衣服喜足圣种。2.饮食喜足圣种。3.卧具喜足圣种。4.乐断乐修圣种。所谓对于衣服、饮食、卧具等随所得而喜足,并乐于断恶修善等能生圣者之行)为宗正卿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四圣种为宗正卿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27)正念4.。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有名良医,能治疗众病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正念为良医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正念为良医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28)无碍定。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之有正御床,所敷的为氍氀、毾,所覆的是以锦绮罗縠,有衬体被,有两头安枕,都是以加陵伽波惒罗波遮悉多罗那(毛织品)。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无碍定为正御床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无碍定为正御床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29)不动心解脱。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之有名珠宝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不动心解脱为其名珠宝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不动心解脱为名珠宝的话,便能舍弃恶业,而修习于善。

(30)观己心。舍梨子!犹如国王及大臣,沐浴为极洁净,以好香涂身,其身便为极清净那样。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自观自己之心为身的极清净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自观己心为身的清净的话,便能敬重奉事世尊、法,和比丘众(三

宝)、戒。不放逸、布施,以及定。」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舍梨子,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七十、转轮王经第六(第二小土城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说如以转轮王相继之法统治天下的话,人民定会富强。如一朝误法,则杀生、妄语、邪淫相继而生,人寿会转减,形色会转恶。相继法就是:设法斋、布施闻法,作为治国法则。佛又说:应以四念处为自境界,如意足为寿,戒为色,禅为乐,自作证成就游为力。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于摩兜丽剎利(摩揭陀国摩偷罗),住在于捺林驶河岸。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诸比丘们!应当要自己点燃法灯,自归自己之法(自己为皈依处,以法为皈依处),不可点燃其余之灯,不可归依于其它之法。诸比丘们!如果自燃法灯,自归已法,不点燃余灯,不归依于余法的话,便能求学而得利,便能获福无量。为甚么呢?比丘们!往昔之时,有一位国王,名叫坚念,为一位转轮王,为非常的聪明有智慧,有四种军队,以整御天下,都能由于自己自由自在去统治,是如法的法王,成就七宝,得人的四种如意之德。甚么叫做成就七宝,得人四种如意之德呢?都如前面所述那样的成就

七宝,而得四种如意之德。

于是,这位坚念王,在于后来之时,其天的轮宝(七宝之一),转移他处,忽然离开其本处(转轮王供奉之原处)。有人看到其事,就诣坚念王,而仰白王说:『天王!当知!天的轮宝已移开其本处了。』坚念王听后,告诉太子说:『太子!我的天轮宝已经移离其本处了。太子!我曾经亲自从古人听过,他们说:如果转轮王的天轮宝移离本处的话,那位国王必定已不久住于世,其寿命已不久存。太子!我已经享得人间之欲,现在应该再求于天上之欲。太子!我现在欲去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太子!我现在将此四天下付授给你,你就应当如法去治化,不可以非法去治人,不可使国内有诸恶业,有非梵行之人。太子!你以后,如果同样的看到天轮宝移离其本处的话,你就应该再将此国政授与你的太子,而善于教敕他。授与国政给太子后,你也就应当和我一样的去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去出家学道。』于是,坚念王授与太子以国家,善于教敕后,便去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

这时,坚念王出家学道,经过七日之后,那个天轮宝就实时隐没不现。失去了天的轮宝后,剎利顶生王(坚念王之王子。由剎帝利族出身,已经受灌顶的仪式,就位为王者),便大忧恼,都愁戚不乐。剎利顶生王就诣其父坚念王仙人之处(已出家被尊为仙人),到达后,开口说:『天王!(指坚念王在家时之称),当知!天王您去学道七天之后,那个天轮宝便隐没不现了。』其父坚念王仙人告诉其子剎帝利顶生王说:『你不可因失去了天轮宝之故,就怀忧戚。为甚么呢?因为你并不是从父得此天轮宝之故。』(天轮宝并不是相继承之

物)。剎帝利顶生王又白其父说:『天王!我现在应该要如何去作呢?』

其父坚念王仙人告诉其子说:「你应当要学相继之法!你如果学相继之法的话,在于月之十五日,说从解脱(布萨讲戒,讲别解脱之戒)时,沐浴澡洗,升上正殿后,那个天轮宝必定会从东方而来。宝轮有千辐,一切都具足,清净而自然,并不是人类所造的。其色有如火焰,而光明昱烁。」剎帝利顶生王又白其父说:『天王!到底甚么叫做相继之法,欲我去学呢?而教我学习后,在于月之十五日布萨之日讲说从解脱(别解脱,戒本)时,沐浴澡洗,而升上正殿后,那个天轮宝就会自东方而来。轮宝有千辐,一切都具足,清净而自然,并不是人所造的。其色有如火焰,光明昱烁呢?』

其父坚念王仙人又告诉其子说:『你应当要观法如法,行法如法。应该为了太子、后妃、彩女,以及诸臣民、沙门、梵志,乃至蜫虫,而奉持法斋。于月之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修行布施,布施那些穷乏的沙门、梵志,和那些贫穷、孤独,以及远来的乞者。应布施他们的饮食、衣被、车乘、华鬘、散华、涂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给使、明灯等,他们所需之物。如果你的国中有上尊、名德、沙门、梵志的话,你就应当随时往诣他们所住的地方,去问法受法而说:诸位尊者们!那些为之善法?那些为之不善之法?甚么为之罪?甚么为之福?甚么为之妙?甚么为之不妙?甚么为之黑?甚么为之白?黑白之法,是从何而生的?甚么是现世之义?甚么是后世之义?怎样去作才能受善,而不受恶呢?你从他们之教训后,就应行他们所说的。如果你的国中有贫穷的人的话,就应出财物,去给恤他们。孩子啊!这就是所谓相继之法,你应该要好好的学习!你如善为学习后,在于片的十五日,说从解脱时(布萨讲戒时),沐浴澡洗,升上

正殿后,那个天轿宝必定会从东方而来。宝轮有千辐,一切都具足,为清净自然,并不是人类所造的。其色有如火焰,会光明昱烁。』

剎帝利顶生王便在于后来之时,观法如法,行法如法,而为其太子、后妃、彩女,及诸臣民、沙门、梵志,乃至蜫虫,奉持法斋。于月之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修行布施,布施给那些穷乏的沙门、梵志,以及贫穷、孤独,和远来的乞者。布施他们以饮食、衣被、车乘、华鬘、散华、涂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给使,和照明的灯火。如果在其国内,有上尊、名德、沙门、梵志的话,便自随时往诣他们所住之处,去问法受法,去向他们请教说:『诸位尊者!甚么为之善法?甚席为之不善之法?甚么为之罪?甚么为之福?甚么为之妙?甚么为之非妙?甚么为之黑?甚么为之白?黑白之法,从甚么而生的?甚么为之现世之义?甚么为之后世之义?怎样去作就会受善而不受恶呢?』如从诸大德处听其教训后,就去实行他们所教示的。假如其国内有贫穷的人的话,就应拨出财物,随时给恤他们。剎帝利顶生王,在于后来,于月之十五日,说从解脱(布萨讲戒)时,沐浴澡洗,而升上正殿后,那个天轮宝,乃从东方而来,宝轮有千辐,一切都具足,而清净自然,并不是人所造的,其色有如火焰,光明昱烁。顶生王也于此时得成为一转轮王,也成就七宝,也得人的四种如意之德。甚么叫做成就七宝,以及得人的四种如意之德呢?都如前述那样。

那位转轮王在于后来之时,其拥有的天轮宝也转移别处,也已离开其本来奉安之处。有人发见其事,就诣转轮王而白王说:『天王!当知!天轮宝已移离其本处了。』转轮王听此消息后,也同样的告诉其太子而说:『太子!我的天轮宝已移离其本处了。太子!我曾经从父王坚念王仙人听过,他说:如果转轮王宝移离本处的话,那位转轮王

必定不能久住,其寿命已不久存了。太子!我已经得享人间之欲,现在又当求于天上之欲。太子!我欲去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田家人,而去学道。太子!我现在将此四天下付授给你,你应当如法去治化,不可以用非法。不可使国内有诸恶业,有非梵行的人。太子!你到了后来,如果发见天轮宝移离其本处的话,你就应该同样的又将此国政授与你的太子,而善于教敕他。你如将国政授与太子后,你也应当去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去出家学道。』于是,转轮王授与国政给太子,而善于教敕后,便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

那位转轮王出家学道七日之后,那个天轮宝就实时隐没不现。天轮宝失去之后,那位剎帝利顶生王,并没有甚么忧戚,每天都唯染于欲,着执于欲,都贪欲无厌,都被欲所缚,被欲所触,被欲所使,而不见其是否会有甚么灾患,不知道出要,便自出自己之意去治其国家。由于自出其意治其国之故,其国就遂于衰减,不再有增益的了。如果犹如往昔之时,诸转轮王,都学相继之法的话,则国土人民都会转增炽然,而不会有衰减。剎利顶生王,本来也是如是,但自出意继续去治国,不遵相继之法的话,则由于自出自己之意去治国之故,其国就遂衰减,不再增益。

于是,国师与梵志们,则一同去案行国界,发见到处的国土人民,都转就衰减,不再增益,便作如是之念:剎利顶生王,自出于自己之意去治国,由于自出意治国之故,国土人民都转就衰减,不再增益。如果犹如往昔之时,诸转轮王都学相继之法那样,则国土人民就会转增炽盛,而没有衰减。此剎利顶生王应该也是如此。然而他却自出意去治国,而由于自出意去治国之故,国土人民则转就于衰减,不再增

益了。

国师与梵志们,因此而共同往诣剎帝利顶生王,而向王禀白说:『天王!当知!天王您自出意去治国,就因为您自出意去治国之故,国土人民都转就衰减,不再增益。如果像往昔之时,诸转轮王那样之学相继之法的话,则国土人民都会转增炽盛,而不会有衰减。今天天王您应该也是如是的。然而天王您乃自出意去治国,由于自出意去治国之故,国土人民都转就衰减,都不再增益了。』剎利顶生王听他之谏言后,就垂问而说:『梵志们!那么,我现在应该要如何才好呢?』国师与梵志们白王而说:『天王!国中有人,非常的聪明而有智慧,乃明知算数。国内有大臣眷属,都饱学经典,而明白经典,都能诵习受持相继之法,犹如我们的一切眷属。天王!应当要学那相继之法,学相继之法后,在于月的十五日,布萨而说从解脱(别解脱戒)时,沐浴澡洗,升上正殿后,那天轮宝必定会从东方而来。轮宝有千辐,一切都具足,清净而自然,并不是人所造的。其色如火焰,光明而昱烁。』

剎利顶生王又问说:『梵志!甚么叫做相继之法,欲使我学,使我学后,在于月之十五日,说从解脱(布萨说戒:,说别解脱戒)时,沐浴澡洗,而升上正殿后,那个天轮宝必定会由东方而来。宝轮有千辐,一切都具足,清净而自然,并不是人所造的,其色如火焰,光明昱烁呢?』国师梵志回答说:『天王!您应当观法如法,行法如法。应该为诸太子、后妃、彩女,以及诸臣民,和沙门、梵志,乃至蜫虫,而奉持斋法。每月之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都修行布施,都布施诸穷乏的沙门、梵志,和贫穷、孤独,以及远来的乞者,布施他们所需之饮食、衣被、车乘、华鬘、散华、涂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给使、明灯。如果王的国内有上尊、名德、沙门、梵志的

话,应该要自己随时往诣他们所住的地方,去问法而受法。要就他们请教而说:『诸位尊者!到底甚么叫做善法?甚么叫做不善之法?甚么为之罪?甚么为之福?甚么为之妙?甚么为之非妙?甚么为之黑?甚么为之白?黑白之法从甚么而生?甚么为现世之义?甚么为后世之义?怎样去作就会受善,而不受恶呢?』如从他们之处听到其法后,就应去行如所听到之法。如果国内有贫穷的人的话,当应拨出财物,去给恤于他。天王!这叫做相继之法,应当好好的采取而学。善取学后,于月之十五日,说从解脱(布萨说戒)时,沐浴澡洗,升上正殿后,那个天轮宝必定会从东方而来。轮宝有千辐,一切都具足,清净而自然,并不是人所造的,其色如火焰,光明昱烁。』

剎利顶生王便于后来之时,观法如法,行法如法,而为太子、后妃、彩女,以及诸臣民、沙门、梵志,乃至蜫虫奉持法斋。于月之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修行布施,而布施诸穷乏的沙门、梵志、贫穷、孤独、远来的乞者。布施他们以饮食、衣被、车乘、华鬘、散华、涂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给使、明灯。如其国内有上尊、名德、沙门、梵志的话,便自随时往诣他们所住的地方,去问法而受法。同时向他们请教说:『诸位尊者!甚么叫做善法?甚么叫做不善之法?甚么为之罪?甚么为之福?甚么为之妙?甚么为之不妙?甚么为之黑?甚么为之白?黑白之法到底从何而生?甚么是现世之义?甚么为之后世之义?怎样去作,就会受善报而不受恶报呢?』从他们的回答后,就去实行如所听来之法。

然而国内的民众当中,有贫穷的人,却不能拨出财物去给恤他,这就是因为对于贫穷无财物的人不能给恤之故,穷人便转为穷困。由于穷困之故,便会偷盗他人的财物,由于偷盗之故,物主就会把他捕获而伺寻而收缚,就会送诣剎帝利的顶生王之处,而白王说:『天王!

此人盗窃我的财物,愿天王惩治他。』剎利顶生王问那人说:『你实在偷盗他的财物吗?』那人白王说:『天王!我实在偷盗他的财物。为甚么呢?因为贫困之故。如果不偷盗的话,就不可能自济啊。』(因无生计可作,恐会有人走此下策)。剎利顶生王就捐出财物给与那人,而对偷盗者说:『你们统统回去,以后不可以再作偷盗!』于是,国内的人民听闻剎利顶生王对于国中的民众假如行盗的话,王便会拿出财物给与他。因此之故,大家都作如是之念:我们也应偷盗他人的财物。

于是,国人都各各竞行偷盗他人的财物。这就是因为对于困贫无财物的人,不能给恤之故,人们就转为穷困。由于穷困之故,偷盗就会转为滋甚。由于偷盗滋甚之故,他们的人寿就会转而为减,形色也就转为恶。他们的寿命转减,形色转恶后,则,比丘们!父亲的寿命为八万岁,而其子的+零@却会减半而为四万岁了。

(1)比丘们!他们的人寿四万岁时,有人便行偷盗他人的财物。物主则捕伺收缚,就送诸剎利顶生王之处,而白王说:『此人偷盗我的财物,愿天王惩治他。』剎利顶生王则问那个人说:『你实在盗他的财物吗?』那个人回答说:『天王!我实在偷盗他的财物。为甚么呢?因为贫困之故,如果不偷盗的话,便不能自济。』剎利顶生王听后,便作如是之念:如果我的国中,有偷盗他人的财物时,假如更出财物尽给与偷盗之人的话,则徒空竭国库,偷盗遂会滋甚而不可收拾。我现在宁可叫人制作极利之刀,假如我国中有偷盗的人的话,便收捕取,使他坐在高标之下,然后斩截其头为是!

于是,剎利顶生王,嗣后便敕令,叫人制作极利之刀,如国中有偷盗他人的财物的话,就收捕取,使他坐在高标之下,然后斩截其头。国中的民众,听闻剎利顶生王敕令作极利之刀,如国中有偷盗他人的

财物的话,就便捕取,而使其坐在高标之下,然后斩截其头的消息后,便作如是之念:我也宁可效作极利之刀,持之以行劫夺他人的财物。如果从而劫夺他物的话,便又捉执物主,而截断其头。于是,那个人就在于后来之时,效国王之制作利刀,将其利刀去劫夺他人的财物,也捉住物主,将物主的头截断。这就是对于贫困无财物的人,不能给恤之故,人民就转而穷困。由于穷困之故,盗贼就转而滋甚。因盗贼滋甚之故,刀杀剑剌就愈来愈转增。由于刀杀转增之故,他们的人寿便会转减,形色就会转恶。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后,比丘们!其父的寿命四万岁,而其子的,毒命就转减而为二万岁了。

(2)比丘们!人寿二万岁之时,有人盗人的财物,其物主就拘捕寻伺而收缚后,则送诣剎利顶生王之处,而白王说:『天王!此人偷盗我的财物,愿天王惩治他!』剎利顶生王则问那人说:『你是否偷盗他的财物吗?』这时,那位盗贼便作如是之念:剎利顶生王如果知道其实情的话,或者会缚鞭我,或者会抛,或者会摈,或者会罚钱物,或者会用种种的苦刑,或者会贯在于高标之上,或者会枭我的头。我宁可用妄言欺诳剎利顶生王为妙。作此念后,就自王说:『天王!我并不偷盗他的财物。』这是因为对于贫困无财物的人,不能给恤他之故,人就会转而穷困。由于穷困之故,偷盗就会转为滋甚。由于偷盗滋甚之故,刀杀就会转增。由于刀杀转增之故,便会有妄言、两舌之转增。由于妄言、两舌转增之故,那些人的寿命就转减,形色就会转恶。那些寿命转减,形色转恶后,比丘们!其父的寿命二万岁,其子的寿命则减为一万岁。

(3)比丘们!人寿一万岁时,人民或者有德,或者无德。如果为无德的人的话,则对于那有德的人生起嫉妒之念,而会侵犯有德之人的妻子。追是因为对于贫困无财物的人,不能给恤之故,人就会转为愈

穷困,由于穷困之故,偷盗就会转而滋甚。由于偷盗滋甚之故,刀杀会转增。由于刀杀转增之故。便会有妄言、两舌之转增。由于妄言、两舌转增之故。便会有嫉妒、邪淫之转增。由于嫉妒、邪淫转增之故,那些人的寿命就会转减,形色就会转恶。寿命转减,形色转恶后,比丘们!其父的寿命为一万岁,其子的寿命则会减而为五千岁。

(4)比丘们!人寿转减而为五千岁时,会有三种法之转增。所谓非法、欲贪、邪法是。由于此三法转增之故,那些人寿就会转减,形色就会转恶。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后,则,比丘们!其父的寿命为五千岁,而其子的寿命就会转减而为二千五百岁。

(5)比丘们!人寿转减为二千五百岁时,又会有三法之转增。所谓两舌、粗言、绮语是。由于此三法转增之故,那些人寿就会转减,形色就会转恶。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后,则,比丘们!其父的寿命为二千五百岁,而其子的寿命就转减而为一千岁。

(6)比丘们!人寿可转减为一千岁时,会有一法之转增。所谓邪见是也。由于此一法转增之故,那人寿就会转减,形色就会转恶。那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后,则,比丘们!其父的寿命为千岁,而其子的寿命则为转减而为五百岁。

(7)比丘们!人寿五百岁时,那些人,都尽形寿(终生)不孝父母,不能尊敬沙门、梵志,不行顺事(没有秩序),不作福业,不见后世罪(不畏后世之堕落与否)。他们都由于不孝父母,不能尊敬沙门、梵志,不行顺事,不作福业,不见有后世之罪之故,则,比丘们!父的寿命为五百岁,而其子的寿命则或减而为二百五十岁,或减而为二百岁。

(8)比丘们!现在如有长寿的人,或者寿为满百岁,或者不啻于百岁(百岁以下)。」

佛陀又告诉诸比丘们说:「比丘们!未来久远之时,人寿会转减而为十岁的。

(9)比丘们!人寿转减而为十岁时,女孩出生后五个月,即便于出嫁(南传为五岁的童女,即成为适合于结婚)。比丘们!人寿转减为十岁时,有谷类叫做稗子(实小,仍可食),为第一的美食,犹如现在的人,都以梗粮(稻米的一种)为上馔那样。比丘们!像如是的,人寿转减而为十岁时,有谷名叫稗子,为第一美食的。比丘们!人寿十岁时,如今日所有的美味,那些酥油、盐、蜜、甘蔗、糖等,一切的一切都尽没不存在。比丘们!人寿十岁时,假如有人行十恶业道的话,他便会被人所敬重,犹如今天,假若行十善业道的话,他便会被人所敬重那样。比丘们!人寿十岁时,也是如此,如行十恶业道的话,他便会被人之所敬重。比丘们!人寿十岁时,都没有善的名,何况又有行十善业道呢?

比丘们!人寿十岁之时,有人名叫弹罚,他会周行而遍往。会到家家去弹罚。比丘们!人寿十岁时,当母亲的人,对于其子,会极有害心,为人子的,对于其母亲,也极为有害心。那些父子、兄弟、姊妹、亲属,都展转而相向,都怀有贼害之心,犹如猎师,发见那鹿兽后,便极为有害心那样。比丘们!人寿十岁时,也是如是,其母对于其子,极为有害心,其子对于其母。也极为有害心,父子、兄弟、姊妹、亲属,都展转相向,都有贼害之心。比丘们!人寿十岁时,当有七日的刀兵劫。他如捉草,即会化成为刀。如捉樵木,同样的也会化成为刀。他们都会用此刀,各各相杀,而在于那七日的刀兵劫过后,也就是经过其七天,刀兵劫便会息止。

那时,也有人,会有惭耻羞愧之心,会厌恶而不爱那种相杀的人。他会在于七天的刀兵劫之时,便进入山野,在那隐避之处藏起来。经

过七天后,就会从山野的隐藏之处出现,而更互相见,生起慈愍之心,而极相爱念。有如慈母,唯有一子,和她久别,从远处回来,安安隐隐的归到其家,得以相见而欢喜,而生慈愍心,而极为相爱念那样。那人经过七天后,则从山野,在于隐藏之处出来,更互相见,而生慈愍心,而极为相爱念。共相见后,便作如是之语而说:『诸位贤者们!我现在和大家相见,现在都得安隐。而我们乃坐生(自然的,不注意的产生)不善之法之故,现在值看(正遇见)到此情景-亲族死尽。我们宁可共行善法为是。怎样应当共同去行善法呢?我们都是犯着杀生之人,现在宁可共同努力离开杀生,断除杀生,我们应该要共同行此善法!』

他们商议互论后,就共同实行如是如是的善法,行善法后,寿命便转增,形色也转好了。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就会这样的。比丘们!他们的寿命本以十岁为限度,然而其人所生的子辈,其寿可命却为二十岁。比丘们!寿命二十岁的人,又作如是之念:如果推求学习善法的话,寿命便会转增,形色就会转好,我们应该共同更增行善才对。怎样应该共同更增行善呢?我们已经共同离开杀生、断除杀生了,然而因故而共行不与而取(偷盗),这是不对的,我们宁可离开不与而取、断除不与而取为是,我们应该共同行此善法为是!他们因此,便共同行如是的善法(不偷盗),行此善法后,其寿命便转增,形色也就转好了。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则,比丘们!他的寿命为二十岁的人,所生的子辈,其寿命乃为四十岁。

比丘们!寿命四十岁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穷求学善的话,寿命便会转增,形色就会转好,我们就应该共同更增行善为妙。怎样应该共同行善呢?我们已经离开杀生、断除杀生,离开不与而取,断除不与而取,然而由故,而行邪淫。我们宁可离开邪淫、断除邪淫,我

们应该共同行如是之善法为是!他们便共同实行如是的善法。行此善法后,寿命便转增,形色也就转好。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比丘们!他们的寿数为四十岁的人,所生的子辈。其寿数乃为八十岁。

比丘们!寿命八十岁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穷求学习善法的话,寿命便会转增,形色就会转好,我们应该共同更增行善。怎样应该共同更增行善呢?(行甚么善呢?)我们已开杀生、断除杀生,离开不与而取、断除不与而取,离开邪淫、断除邪淫,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诸妄言。我们宁可离开妄言、断除妄言,我们应该共同行持如是的善法!他们就因此而共行如是的善法。行善法后,寿命便转增,形色也就转好。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则,比丘们!他们的寿命八十岁的人,其所生的子辈,其寿命则为一百六十岁。

比丘们!寿命一百六十岁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穷求学习行善的话,寿命便会转增,形色就会转好,我们应该共同更增行善。怎样应该共同更增行善呢?我们已离开杀生、断除杀生,离开不与而取、断除不与而取,离开邪淫、断除邪淫,离开妄言、断除妄言,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诸两舌,我们宁可离开两舌、断除两舌,我们应该共行如是的善法!他们因此而共行如是的善法,行此善法后,寿命便转增,形色就转好。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则,比丘们!其寿命一百六十岁的人,所生的子辈,其寿命乃为三百二十岁。

比丘们!寿数三百二十岁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推求学习善法的话,寿命便会转增,形色便会转好,我们应该共同更增行善。怎样应当共同更增行善呢?我们已离开杀生、断除杀生,离开不与而取、断除不与而取,离开邪淫、断除邪淫,离开妄言、断除妄言,离开两舌、断除两舌,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诸粗言。我们宁可离开粗言、断除

粗言,我们应该共同实行如是之善法!他们因此而便共同实行如是的善法。行如是之善法后,寿命便转增,形色也就转好。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则,比丘们!其寿数三百二十岁的人,所生的子辈的寿命,乃为六百四十岁。

比丘们!寿数六百四十岁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穷求学善的话,寿命便会转增,形色就会转好,我们应当共同更增行善。怎样应该共同更增行善呢?我们已经离开杀生、断除杀生,离开不与而取、断除不与而取,离开邪淫、断除邪淫,离开妄言,断除妄言,离开两舌、断除两舌,离开粗言,斯除粗言;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诸绮语。我们宁可离开绮语、断除绮语,我们应该共同行如是的善法!他们因此便共行如是的善法,行此善法后,寿命便转增,形色也就转好。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则,比丘们!其寿命为六百四十岁的人,其所生的子辈的寿命,乃转增为二千五百岁。

比丘们!寿数二千五百岁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推求学习善法的话,其寿命便会转增,形色也就会转好,我们应该共同更增行善。怎样应该共同更增行善呢?我们已离开杀生、断除杀生,离开不与而取、断除不与而取,离开邪淫、断除邪淫,离开妄言,断除妄言,离开两舌、断除两舌,离开粗言、断除粗言,离开绮语、断除绮语,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诸贪嫉,我们宁可离开贪嫉、断除贪嫉,我们应该共同实行如是之善法!他们便因此而实行如是之善法。实行如是之善法后,寿命便转增,形色也就转好。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则,比丘们!他们的寿数二千五百岁的人,其所生的子辈的寿命,则为五千岁。

比丘们!寿数五千岁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穷求学习善法的话,寿命便会转增,形色也会转好,我们应该共同更增实行善法。怎

样应当共同更增实行善法呢?我们已经离开杀生、断除杀生,离开不与而取、断除不与而取,离开邪淫、断除邪淫,离开妄言、断除妄言,离开两舌、断除两舌,离开粗言、断除粗言,离开绮语、断除绮语,离开贪嫉、断除贪嫉,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诸瞋恚,我们宁可离开瞋恚、断除瞋恚,我们应该共同实行如是的善法!他们便共同实行如是的善法。实行如是的善法后,寿命便转增,形色也就转好。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则,比丘们!他们的寿数为五千岁的人,其生的子辈的寿命,则为一万岁。

比丘们!寿数一万岁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穷求学习善法的话,寿命便会转增,形色也会转好,我们应该共同更增实行善法。怎样应当共同更增行善呢?我们已经离开杀生、断除杀生,离开不与而取、断除不与而取,离开邪淫、断除邪淫,离开妄言、断除妄言,离开两舌,断除两舌,离开粗言、断除粗言,离开绮语、断除绮语,离开贪嫉、断除贪嫉,离开瞋恚、断除瞋恚,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诸邪见,我们宁可离开邪见、断除邪见,我们应该共同实行如是之善法!他们便共同实行如是的善法。实行此善法后,寿命便转增,形色也就转好。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则,比丘们!他们的寿数一万岁的人,其所生的子辈们的寿命则为二万岁。

比丘们!寿命二万岁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穷求学习善法的话,寿命便会转增,形色也就转好,我们应该更增实行善法。怎样当应共同更增行诸善法呢?我们已离开杀生、断除杀生,离开不与而取、断除不与而取,离开邪淫、断除邪淫,离开妄言、断除妄言,离开两舌、断除两舌,离开粗言、断除粗言,离开绮语、断除绮语,离开贪嫉、断除贪嫉,离开瞋恚、断除瞋恚,离开邪见、断除邪见,然而依然故我的有非法、欲恶、贪行邪法,我们宁可离开此三种恶不善之法,断除此三种恶不善之法,我们应该共同实行如是的善法!他们因此便共同实行如是的善法。实行如是善法后,寿命便转增,形色也就转好。他们的寿命转增,形色转好后,则,比丘们!他们的寿数二万岁的人,其所生的子辈的寿命便转增为四万岁。

比丘们!人寿四万岁时的人们,都孝顺父母,尊重恭敬沙门、梵志,而奉行顺事,修习福业,畏见后世之罪。他们因为都孝顺父母,尊重恭敬沙门、梵志,奉行顺事,修习福业,畏见后世之罪之故,比丘们!其寿数为四万岁的人,其所生的子辈的寿命,则为八万岁。比丘们!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会极大丰乐,会多有人民,村邑都相邻近,如鸡一飞的距离耳。比丘们!人寿八万岁时,女人到了五百岁,乃当出嫁为新娘。比丘们!人寿八万岁时,唯有如是之病:寒热、大小便、欲、饮食、老,更没有其它的病患。

比丘们!人寿八万岁时,有国王,名叫螺,是一位转轮王。为聪明智慧,有四种的军队,整御天下,由于自己可自由自在。是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宝。那七宝就是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宝,就是其七宝。有千子之具足,其颜貌都非常的端正,勇猛无畏,能降伏他众。他必定统领此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国民都能安乐。比丘们!诸剎利顶生王得为人主,而整御天下,行于自境界时,都从其父王所得而来的。由于国王所行于自境界时,都从父王所得而来之故,其寿命并不转减,形色也不恶,未曾失弃其乐,其威力也不衰微。诸比丘们!你们也应该如是,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弃家庭,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学道,而行自境界,而从父所得之故,寿命不会转减,形色不变为恶,而未曾失弃其乐,威力也不会衰微。

甚么叫做比丘之行自境界,从父所得呢?此比丘,观察内身,乃如身,观察内觉(受)、心、法,乃如法(所谓观内身如身,观内觉〔受〕如觉〔受〕,观内心如心,观内法如法,也就是身受心法之四念处),这叫做比丘之行自境界,从父所得是。甚么叫做比丘之寿命呢?此比丘乃修1.欲定如意足。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尽,而趣向于出要。2.修精进,3.修心定,4.修思惟定如意足(欲定、精进定、心定、思惟定为四如意足),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尽,而趣向于出要,就是叫做比丘的寿命。甚么为之比丘之色呢?此比丘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别解脱,戒本),又再善摄威仪礼节,看见纤芥(微小)的罪业,也常怀畏怖,都受持学戒,就叫做比丘之色。甚么为比丘之乐呢?此比丘离开欲,离开恶不善之法,乃至得第四禅成就而游止于其境中,就叫做比丘之乐。甚么是比丘之力呢?此比丘的诸漏已尽,而得无漏,而得心解脱、慧解脱,在于现法当中自知自觉,自作证而成就游止于其境界中,所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后有,知如真(如实而知道真谛),就叫做比丘之力。

比丘们!我不更见有一种力,不可能降伏,如魔王之力。那些漏尽的比丘,则以无上的圣慧之力,而降伏它!(魔力为所有力之最,然而有智慧之力,则能把他降伏。)」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十五完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