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悟慈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 杂阿含经新译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八六一、兜率天经:本经叙述兜率陀天虽为长寿,而愚痴无闻的凡夫,却把它空过,而堕落三恶道。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人间的四百岁,就是兜率陀天上(知足天,为第四层天)的一日一夜。像如是的三十日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岁,兜率陀天的寿命为四千岁。愚痴无闻的凡夫,在那个天上命终之后,会转生而堕落于地狱、畜生、饿鬼当中。至于多闻的圣弟子,如在那个天上命终,也不会转生而堕落于地狱、畜生、饿鬼当中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六二、化乐天经:本经叙述化乐天的寿命极长,凡夫虽生于彼。但命终后,还会堕落,如前经。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人间的八百岁,是化乐(第五层天)天上的一日一夜。像如是,三十日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岁,化乐天的寿命为入千岁。愚痴无闻的凡夫,在那个地方命终之后,还会转生而堕落于地狱、畜生、饿鬼当中。多闻的圣弟子,则在于那个地方命终之后,也不会转生到地狱、畜生、饿鬼当中。」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六三、他化自在天经:他化自在天虽极为长寿,然而凡夫生彼时,则只享受而空过,命终后难免堕落。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人间的一千六百岁,就是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天,欲界之顶)的一日一夜。像如是的三十日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岁,他化自在天的天寿为一万六千岁。愚痴无闻的凡夫,在于那个地方命终之后,还会转生而堕落于地狱、畜生、饿鬼当中。多闻的圣弟子,如在那个地方命终后,也不会转生到地狱、畜生、饿鬼当中。」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佛说之六经那样,像如是的,异比丘问六经、佛问诸比丘二:经等,也如是之说。

八六四、初禅经:本经叙述如比丘具足了初禅的话,则对于五阴会作正思惟,而离爱,而得涅槃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不管是行,或者是形,或者是相,都离开欲,脱离恶不善之法,而有觉有观,由于离欲而生的喜乐,而于初禅具足而住的话,他就不会忆念如是之行,如是之形,如是之相。而对于那些色、受、想、行、识(五阴)等法,会作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等思惟。会对于那些法生厌,而怖畏,而防护。生厌、怖畏、防护后,会用甘露门,而自饶益。如是而寂静,如是而胜妙。所谓舍离、余爱已尽,而无欲,而灭尽,而证涅槃!」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六五、解脱经:本经叙述如得初禅后,不久就会解脱欲、有、无明之三有漏。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是而知,如是而见后,就会将欲之有漏心解脱,有之有漏心解脱,无明之有漏心解脱,以及得解脱知见。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六六、中般涅槃经:得初禅后,不久将会于现法而得涅槃。如不得,也能由不还的五种涅槃而得涅槃。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果不能得到解脱的话,也能由于欲法、念法、乐法之故,而能取得『中般涅槃』。(得不还果的圣果,于欲界死后,往生色界的途中之中有身时,得涅槃而证阿罗汉果)。

如果不能如是的话,或者也会得『生般涅槃。』(不还果的圣者,生色界后,而得涅槃,证阿罗汉果)。

如果不能如是的话,或者也会为『有行般涅槃』(不还果的圣者,往生色界后,经一段时间,凭其加行勤修之力,而入于涅槃而得阿罗汉果。

如果不能这样的话,或者也会为『无行般涅槃』(不还果的圣者,往生色界后,虽无功行,也能凭其慧力而经过很久的时间,自会入涅槃,而得阿罗汉果。)

如果不能这样的话,或者也会获得『上流叶涅槃』(不还果的圣者,往生色界后,一层一层,一重一重的往上转生,终会证涅槃而得阿罗汉果)。

如果不能如是的话,或者又会即以此欲法、念法、乐法的功德,而往生于大梵天中(色界初禅天之一胜处)。或者会转生于梵辅天中(色界初禅天之一)。或者会转生于梵身天中。」(色界初禅之一)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六七、第二禅天:本经叙述具足第二禅而住的话,不久就会爱尽而得灭尽涅槃。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如是之行,如是之形,如是之相,而息灭有觉有观(寻与伺,也就是粗与细之心理作用),内净一心,而无觉无观,由定而生喜乐的话,就会于第二禅具足而住。如果不如是之行,不如是之形,不如是之相忆念,而对于色、受、想、行、识等法,思惟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对于此等诸法,心生厌离、怖畏、防护。由于厌离而防护后,于甘露的法界,以自饶益的话,这就是寂静,这就是胜妙。所谓舍离一切有余,而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六八、解脱经:本经叙述具足第二禅后,对于五阴作正思惟之果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他如是而知,如是而见的话,就会由欲有漏,而心解脱,有有漏,而心解脱,无明有漏,而心解脱,而解脱知见。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果不解脱,也能以他的法之欲、法之念、法之乐,而取中般涅槃(中有身而证阿罗汉果。如前解,以下同,劣译俱合学可参考)。假如不这样的话,也能取生般涅槃。如不这样,也能取有行般涅槃。如不这样,也能取无行般涅槃。如不这样,也能取上流般涅槃。如不能这样,也能以他的欲法,念法,乐法之故,而生于自性的光音天(色界二禅天之一)。假如不能这样的话,也能生于无量光天(色界二禅天之一)。如果不能这样的话,也能生在于少光天(色界二禅天之一。)」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六九、第三禅经:本经叙述第三禅之精神状态,以及其果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

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对于如是之行,如是之形,如是之相,而脱离其贪喜,而住于舍的话,则以正念正智,而觉身乐,而乐住于圣人之能说能舍之念,就名叫做第三禅具足住。如果不这样的话,也能以如是之行,如是之形,如是之相,而对于色、受、想、行、识之法,思惟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乃至上流般涅槃。如不这样的话,也能以他之法之欲,法之念,法之乐,而生于遍净天(色界第三禅天之一)。如不能这样,也能生于无量净天(色界第三禅天之一)。如不这样的话,也能生在于少净天(色界第三禅天之一)。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七○、第四禅经:本经叙述第四禅之精神状态,以及其果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对于如是之行,如是之形,如是之相,而离苦息乐,从前的忧喜已经消灭的话,就会不苦不乐舍,而净念一心,而第四禅具足而住。如果不如走忆念,而对于色、受、想、行、识,思惟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乃至上流涅槃。如不能这样的话,或者也会生于因性果实天(广果天,色界四禅天之一)。如果不然的话,也会生到福生天(色界四禅天之一)。如果不然的话,也能生到少福天(无云天,色界四禅天之

一)。」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四禅等经,如是四无色定经,也如是之说。

八七一、风云天经:本经叙述有风云天、焰电天、雷震天、雨天、晴天、寒天、热天等诸天的神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风云天,曾作此念:『我现在欲用神力之游戏』。作如是之念时,风云由是而起。像风云天那样,也有焰电天、雷震天、雨天、晴天、寒天、热天等,也如是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所说的如走,而异比兵问佛,佛问诸比丘等经,也如是之说。

八七二、伞盖覆灯经:闇夜雷雨,阿难执伞以覆灯,随佛。此时,梵天等各持伞随在诸大弟子之后,佛见之而微笑。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在于夜闇中,天空于此时降下小雨,有电光之焰照。佛

陀告诉阿难说:「你可以执伞盖覆在灯上,将灯持出来。阿难尊者就受教,就将伞盖覆灯,随在佛的后面而行。到了某一处时,世尊乃微笑一下。阿难尊者就白佛而说:「世尊不会没有因缘而笑的。不知世尊,今天由于何因何缘而发微笑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如是!如走!如来不会没有因缘而会笑的。你现在持伞盖覆灯,随我而行。我却看见梵天也是像如是的持伞盖覆灯,随在于拘邻比丘(阿若憍陈如,五比丘之一)之后面而行。释提桓因(帝释天),也同样的持伞盖覆灯,随在于摩诃迦叶(大迦叶)之后而行,秩栗帝罗色咤罗天王(持国天王,监护东方之四天王之一)也执持伞盖覆灯,随在舍利弗之后面而行,毘楼勒迦天王(增长天王,监护南方的四天王之一)也执持伞盖覆灯,随在大目犍连之后面而行,毘楼匐叉天王(广目天王,监护西方的四大天王之一)也执持伞盖覆灯,随着摩诃拘絺罗之后面而行,毘沙门天王(多闻天王,监护北方之四天王之一)也执持伞盖覆灯,随在摩诃劫宾那之后面而行。」

佛说此经后,尊者阿难,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七三、四种调伏经:本经叙述善于修持的四众,为僧伽之光辉。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善好调伏之众。那四种呢?所谓比丘之调伏、比丘尼之调伏、优婆塞之调伏、优婆夷之调伏。就

名叫做四众。」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若才辩无畏 多闻通达法 行法次法向 是则为善众

比丘持净戒 比丘尼多闻 优婆塞净信 优婆夷亦然

是名为善众 如日光自照 如则善好僧 是则僧中好

是法令僧好 如日光自照

(如果有才辩无碍,而无所畏惧,多闻而通达于法,而行持法次、法向的话,这就名叫善调伏的大众。)

(比丘能够受持净戒,比丘尼能够多闻,优婆塞能够净信,优婆夷也同样的净信,这叫做善众。有如日光之自照一样。)

(如果就是善好的僧众的话,就是僧众当中之良好者。这是法使僧众善好的,犹如日光之自照而有光辉那样啊!)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调伏经那样,像如是的辩、柔和、无畏、多闻、通达法、说法、法次法向、随顺法行等经,也如是之说。

八七四、三种子经:本经叙述随生之子,胜生之子,下生之子。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三种之子。那三种呢?有随生之子、有胜生之子,有下生之子。

甚么叫做随生之子呢?所谓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

酒,而其子也随之而学习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就名叫做随生之子(准于父母之子)。

甚么叫做胜生之子呢?如果其子的父母,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之戒,而其子却能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之戒,就名叫做胜生之子(优胜于父母之子)。

甚么叫做下生之子呢?如果其子的父母,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之戒,而其子却不能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之戒,这名叫做下生之子。」(劣于父母之子)。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生随及生上 智父之所欲 生下非所须 以不绍继故

为人法之子 当作优婆塞 于佛法僧宝 勤修清净心

云除月光显 光荣眷属众

(出生后,能随顺父母,以及生后,能上胜于父母,这是有智慧的父母所愿望的子女!)

(生后,为下劣,而不向上的子女,是不须要,是多余的。因为不能绍继良善的父母的家业之故。)

(如果有人,欲当做法之子的话,就应去做优婆塞。就应在于佛法僧三宝之下,去勤修清净之心。这样,则为喻如云除而月光显现那样,是有光荣的眷属之众啊!)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戒之经那样,像如是的信、戒、施、闻、慧等经,也像如是之说。

八七五、四正断经:本经叙述有断断、律仪断、随护断、修断等四

正断。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正断。那四种呢?第一就是断断(已生之恶不善之法,令断)。第二就是律仪断(未生之恶不善之法,令不生)。第三就是随护断(未生之善法,令生起)。第四为之修断。」(已生之善法,令增长)。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七六、四正断经:本经和前经同。有差别之处,就是加一偈颂以说明。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正断(北传译为正断,南传译为正勤)。那四种呢?第一为断断,第二为律仪断,第三为随护断,第四就是修断(四断之简解如上经:次经也有其解)。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断断及律仪 随护与修习 如此四正断 诸佛之所说

(断断,以及律仪断,随护断和修习断。此四种正断,乃为诸佛之所说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七七、四正断经:本经叙述四正断的详细的内容。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正断。那四种呢?第一就是断断,第二为律仪断,第三为随护断,第四为修断。

甚么叫做断断呢?所谓比丘已生起的恶不善之法,令其断,而生欲(增上欲,欲勤),这样的方便精勤,而摄受于心,就叫做断断。

甚么叫做律仪断呢?未生起的恶不善之法,令其不生起,而生欲(增上欲、欲勤),这样的方便精勤而摄受。就名叫做律仪断。

甚么叫做随护断呢?未生起的善法,令其生起,而生欲(增上欲、欲勤),而方便精勤摄受。就名叫做随护断。

甚么叫做修断呢?已生起的善法,令其增益修习,而生欲(增上欲、欲勤),而方便精勤摄受,就名叫做修断。」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七八、四正断经:本经叙述如同前经。不同之处就是加一偈颂。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

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正断。那四种呢?第一为断断,第二为律仪断,第三为随护断,第四为修断。

甚么叫做断断呢?所谓比丘,己起之恶不善之法,令其断灭,而生欲(欲断,增上欲),而方便精勤,而摄受于心,就是断断。

甚么叫做律仪断呢?未起的恶不善之法,令其不起,而生增上之欲,而方便精勤摄受,就名叫做律仪断。

甚么叫做随护断呢?未生起的善法,令其生起,而生增上之欲,而方便精勤摄受,就名叫做随护断。

甚么叫做修断呢?已生起的善法,令其增益修习,而生增上欲,而方便精勤摄受,就名叫做修断。」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断断及律仪 随护与修习 如此四正断 诸佛之所说

(断断,以及律仪断、随护断,和修习断。如是之四正断,就是诸佛之所说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七九、四正断经:本经叙述的内容,比较前几经来的详细,是其广解。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正断。那四种呢?第一为断

断,第二为律仪断,第三为随护断,第四为修断。

甚么叫做断断呢?(以下总述四正断)。如比丘,已起之恶不善之法,令其断而生增上欲,而方便精勤摄受。未生起的恶不善之法,令不起而生增上欲,而方便精勤摄受。已生起的善法,增益修习而生增上欲,而方便精勤摄受,就名叫做断断。

甚么叫做律仪断呢?如比丘,善护眼根,隐密而调伏,而进向。像如是的善护耳、鼻、舌、身、意根,而隐密、调伏、进向,就名叫做律仪断。

甚么叫做随护断呢?如比丘,对于彼彼的真实之三昧相,善守护持。所谓青瘀相、胀相、脓相、坏相、食不净相,修习守护,不令退没,就名随护断。

甚么叫做修断呢?如比丘修四念处等,就名叫做修断。」

那时,世尊即说偈说:

断断律仪断 随护修习断 此四种正断 正觉之所说

比丘勤方便 得尽于诸漏

(断断、律仪断、随护断、修习断,此四种正断,乃正觉之所说的。比丘如精勤方便的话,就能得尽诸有漏!)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四念处经那样,像如是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四道、四法句等之正观修习,也像如是之说。

八八○、不放逸经:本经叙述修习禅法的根本,在于不放逸。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喻如有人作世间上的建立时,其一切的一切,都得依于地。像如是的,比丘之修习禅法,一切都依不放逸为根本的。所谓不放逸之集,不放逸之生,不放逸之转是。比丘不放逸的话,就能修习四禅。」(善心专注的话,就不昏睡、不掉悔、而去贪、瞋、疑。此五盖一除,则禅定现,所以说,不放逸者,能修四禅。)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八一、断三经:本经叙述由于不放逸而能断贪瞋痴之三毒。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像如是的,比丘如不放逸的话,就能断除贪欲、瞋恚、愚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断贪欲、瞋恚、愚痴之经那样,像如是的,调伏贪欲、瞋恚、愚痴,贪欲之究竟,瞋恚、愚痴之究竟,出要、远离、涅槃等,也如是之说。

八八二、不放逸根本经:本经叙述种种的善法均以不放逸为根本,

而广说譬喻。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以生长一样,像如是的,种种的善法,都依于不放逸为根本的。其余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黑沉水香是众香当中之上香那样,像如是的,种种的善法,都以不放逸最为其上的。

喻如坚固之香,以赤旃檀为第一那样,如是一切之善法,一切的一切,均以不放逸为根本的。像如是,……乃至涅槃。

喻如水中陆上的诸华,以优钵罗华(青莲华)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均以不放逸为根本的,……乃至涅槃。

喻如陆地所生之华,乃以摩利沙华(素馨、蔓华)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均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乃至涅槃。

喻如,比丘们!一切畜生之迹中,乃以象迹为最上那样,像如是的,一切诸善法,皆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畜生,以狮子为第一那样,是所谓畜生之主。像如是的,一切善法,乃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屋舍堂阁,都以栋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

喻如一切阎浮提当中的果实,唯得阎浮之名的,其果实乃最为第一的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

像如是的,一切俱毘陀罗树,(黑檀树),乃以萨婆耶旨罗俱毘陀罗树为第一的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乃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诸山,乃以须弥山王为第一,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其它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金,乃以阎浮提金(阎浮提出产的紫黄金)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衣中,以伽尸(中印度,十六大国之一,萨罗之北)的细氎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色中,乃以白色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众鸟当中,乃以金翅鸟为第一,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诸王当中,乃以转轮圣王为第一的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天王当中,乃以四大天王为第一的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三十三天,乃以帝释天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焰摩天(时分天,第三层天)中,乃以宿焰摩天王为第一的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兜率陀天(喜足天,第四天),乃以兜率陀天王为第一的那

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乃以不放逸为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化乐天(第五层天),以善化乐天王为第一那样的,像如是的一切善法,乃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天),乃以善他化自在天子为第一,像如是的,一切善法,乃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梵天(色界天),乃以大梵天王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阎浮提的一切众流,皆吨趣于大海,其大海者,就是最为第一,因为能容受一切之故,像如是的,一切善法,皆顺于不放逸。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雨谛,皆皈于大海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皆顺趣于不放逸之海,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萨罗(湖),乃以阿褥大萨罗(阿褥达池)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第一。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阎浮提的一切河,乃以四大河为第一那样,所谓恒河、新头、搏叉、司陀。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第一。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众星的光明当中,乃以月亮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第一。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诸大身的众生当中,乃以罗候阿修罗(覆障,阿修罗王)最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诸受五欲当中,乃以顶生王为第一,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欲界的诸神力,乃以天魔波旬为第一,像如是的,一切善法,乃以不放逸为其根本。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众生,不管是无足、两足、四足、多足,不论是有色、无色,或者是有想、无想、非想、非无相,都以如来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所有的诸法当中,不管是有为、无为,乃以离贪欲为第一,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诸法众当中,乃以如来众为第一,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喻如一切所有的诸界的苦行,乃以梵行圣界为第一那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都以不放逸为其根本的。都如上说,……乃至涅槃。」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八三、四种禅经:本经叙述禅乃依有三昧善,与正受善,而有四种。这里为分别解说各种的四种禅。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之禅。有一种禅,为三昧善,而非正受善。有一种禅,为正受善,而非三昧善。有一种禅,为三昧善,也是正受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善,也非正受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禅住三昧善,而非住于正受善。有一种禅为住于正受善,而非住于三昧善。有一种禅为住于三昧善,也住于正受善。有一种禅非住于三昧善,也非住于正受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起善,而非正受起善。有一种禅为正受起善,而非三昧起善。有一种禅为三昧起善,也是正受起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起善,也非正受起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时善,而非正受时善。有一种禅为正受时善,而非三昧时善,有一种禅为三昧时善,也为正受时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时善,也非正受时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处善,而非正受处善。有一种禅,为正受处善,而非三昧处善。有一种禅为三昧处善,也是正受处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处善,也非正受处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迎善,而非正受迎善。有一种禅为正受迎善,而非三昧迎善,有一种禅为三昧迎善,也是正受迎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迎善,也非正受迎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念善,而非正受念善。有一种禅,为正受念善,而非三昧念善。有一种禅为三昧念善,也是正受念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念善,也非正受念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念不念善,而非正受念不念善。有一种禅为正受念不念善,而非三昧念不念善。有一种禅,为三昧念不念善,也是正受念不念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念不念善,也非正受念不念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来善,而非正受来善。有一种禅为正受来善,而非三昧来善。有一种禅为三昧来善,也是正受来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来善,也非正受来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恶善,而非正受恶善。有一种禅为正受恶善,而非三昧恶善。有一种禅为三昧恶善,也是正受恶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恶善,也非正受恶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方便善,而非正受方便善。有一种禅为正受方便善,而非三昧方便善。有一种禅为三昧方便善,也是正受方便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方便善,也非正受方便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止善,而非正受止善。有一种禅为正受止善,而非三昧止善。有一种禅为三昧止善,也是正受止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止善,也非正受止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举善,而非正受举善。有一种禅,为正受举善,而非三昧举善。有一种禅,为三昧举善,也是正受举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举善,也非正受举善。

其次,又有四种禅。有一种禅为三昧舍善,而非正受舍善。有一种禅为正受舍善,而非三昧舍善。有一种禅为三昧舍善,也是正受舍善。有一种禅,为非三昧舍善,也非正受舍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八四、无学三明经:本经叙述无学的三明,也就是阿罗汉。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

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无学(阿罗汉已不受后有,故已无须再学)的三种明。那三种呢?所谓无学宿命智证通、无学生死智证通、无学漏尽智证通。」(详说在下一经)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观察知宿命 见天恶趣生 生死诸漏尽 是则牟尼明

其心得解脱 一切诸贪爱 三处悉通达 故说为三明

(观察而知一切宿命之事,看见而知人天、恶趣等众生的生死,生死的诸有漏已灭尽,这就是牟尼〔寂静〕之明。)

(其心已得解脱一切的诸贪爱。宿命、生死、漏尽等三处的真义,都已通达无遗,故说为之三明。)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八五、无学三明经:本经叙述无学的三明,是一详解。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无学的三明。那三明呢?所谓无学之宿命智证通,无学之生死智证通,无学之漏尽智证通。

甚么叫做无学之宿命智证通呢?所谓圣弟子知道种种之宿命之事:从一生至于百千万亿生,乃至劫数之成坏,我以及众生的宿命,所更(经)的如是之名,如是之生,如是之姓,如是之食,如是之受苦乐,如是之长寿,如是之久住,如是之所受的分齐,我及众生之在于

此处而死,而在于其余处之生,在于余处而死,在于此处而生,有如是之行,如是之因,如是之信,所受的种种之宿命之事,都统统了知无遗,就名叫做宿命智证明。

甚么叫做生死智证明呢?所谓圣弟子之天眼明净,胜过于人眼。能见诸众生之死时、生时,善色、恶色,上色、下色,向于恶趣,随业受生等事,都能如实而知。如此众生之身的恶行成就、口的恶行成就、意的恶行成就,谤毁圣人,以邪见而受邪法的因缘之故,身坏命终时,转生于恶趣泥犁(地狱)当中。此众生之身有善行、口有善行、意有善行,不谤毁圣人,正见成就,身坏命终,转生于人天的善趣当中等,都能看见清楚。就名叫做生死智证明。

甚么叫做漏尽智证明呢?所谓圣弟子,对于此为苦之事,能如实而知,此为苦之集,此为苦之灭,此为苦之灭道迹,都能如实而知。他如是而知,如是而见的话,则对于欲有漏,已心解脱,有之有漏,已心解脱,无明之有漏,已心解脱,已解脱知见,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就名叫做漏尽智证明。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观察知宿命 见天恶趣生 生死诸漏尽 是则牟尼明

知心得解脱 一切诸贪爱 三处悉通达 故说为三明

(观察而知宿命,彻见转生于人天或恶趣等事。如生死的诸漏都已灭尽的话,这就是牟尼寂净之明的了。)

(察知内心已得解脱一切的贪爱,宿命、生死、漏尽之三处均能通达,因此之故,而说为是三明!)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八六、三明经:本经叙述婆罗门都说传承文字言说之上面的三明,佛陀所说之三明,乃真实体验之三明。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婆罗门来诣佛所,和世尊面相慰劳。慰劳后,退坐在一边,而作此言说:「这就是婆罗门的三明,这就是婆罗门的三明。」

那时,世尊告诉婆罗门说:「甚么叫做婆罗门之三明呢?」婆罗门白佛说:「瞿昙!婆罗门的父母,乃具足好相,并没有诸瑕秽。父母乃七世相承,并没有诸讥论。都是世世相承,而常为师长。都具足辩才而诵诸经典,对于物类的名字,万物的差品(种种差别不同),字类之分合,历世的本末等,此五种之记说,都能一一通达,而且容色也非常的端正,这就是,瞿昙啊!就是婆罗门之三明哩!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我并不以名字言说,为之三明。要说的为贤圣的法门,乃为真实的三明。所谓贤圣的知见,贤圣之法与律之真实的三明。」婆罗门白佛说:「到底是如何呢?瞿昙,甚么叫做贤圣之知见,贤圣之法与律,所说之三明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有三种无学的三明。那三种呢?所谓无学之宿命智证明,无学之生死智证明,无学之漏尽智证明。」都如上经广说过的。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一切法无常 持戒寂静禅 知一切宿命 已生天恶趣

得断生漏尽 是为牟尼通 悉知心解脱 一切贪恚痴

我说是三明 非言语所说

(一切诸法都是无常的。如果持戒,而修习寂静的禅定的话,则能知道一切的宿命,也知道已经往生于人天,或恶趣,同时能得断除生死,得漏尽,这叫做牟尼寂静之神通。)

(均能知道心解脱一切的贪恚痴,我乃说这种真实的三明,并不是言语所说的三明。)

佛陀诡偈后,又说:「婆罗门!这就是圣之法与律所说的三明。」婆罗门白佛说:「瞿昙!这是真实的三明。」

那时,婆罗门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从座起而去。

八八七、信经:本经叙述信不是名字,是戒、施、闻、舍、慧等的实际生活上面所现的。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婆罗门,来诣佛所,和世尊面相慰劳,慰劳后,退坐在一边。他白佛说:「瞿昙!我的名叫做信!」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所谓信,乃信增上之戒,以及施,闻、舍、慧等,这才叫做信,并不是名字就是信。」

这时,婆罗门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然后从座起而去。

八八八、增益经:本经叙述增益不是名字,是信、戒、闻、舍、慧

之增益。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婆罗门,来诣佛所,面相慰劳,慰劳后,退坐在一边,他白佛说:「瞿昙!我的名叫做增益。」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所谓增益,乃谓信增益,戒、闻、舍、慧等之增益,这才是增益,并不是名字为之增益。」

这时,婆罗门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从座起而去。

八八九、等起经:本经叙述名字不是等起,生起信、戒、闻、舍、慧,才是等起。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婆罗门,来诣佛所,问讯要否,问讯后,退坐在一边,白佛说:「世尊!我的名字叫做等起。」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所谓等起,乃谓起于信,起于戒、闻、舍、慧,才是叫做等起,并不是名字叫做等起。」

那时,婆罗门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从座起而去。

八九○、无为法经:本经叙述无为法就是消灭贪瞋痴等,及一切的烦恼,八正道就是到此之道。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将为你们说无为之法,以及无为的道迹。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之!甚么叫做无为法呢?所谓贪欲永尽,瞋恚、愚痴永尽,就是无为法。甚么叫做无为的道迹呢?所谓八圣道分,也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就是名叫无为道迹。」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为法经那样,像如是的,难见、不动、不屈、不死、无漏、覆荫、洲渚、济渡、依止、拥护、不流转、离炽焰、离烧然、流通、清凉、微妙、安隐、无病、无所有、涅槃等经,也如是之说。

八九一、毛端经:佛子见真谛果时,所断的如湖水之无量,未断的如毛端之水。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譬如湖池,广与长,都为五十由旬,深也是如是。假若有士夫用一毛之端,去渧那湖水的话,你们以

为如何呢?比丘们!那湖水为多呢?或者士夫的毛端之一渧水为多呢?」比丘白佛说:「世尊!士夫的毛端之水非常的 少,湖水乃为其无量的千万亿倍,不得为比例啊!」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具足而见真谛,正见具足的世尊的弟子,其见真谛之果,正为无间等的。他在于那时,已断、已知,已断其根本。有如截断多罗树头那样,已经不会一再的生长起来了。他所断的诸苦,乃为甚多无量,有如大湖之水,所残余之苦,乃如毛端之渧水那样了。」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毛端渧水之经那样,像如是的草筹之端之渧水,也如是之说。犹如湖池之水那样,萨罗多咤伽、恒水、耶扶那、萨罗溲、伊罗跋提、摩酰、大海等,也如是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九二、六内处经:本经叙述于六入处,观察忍的话,即离凡夫地,而得须陀洹果,进而得阿罗汉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内六入处。甚么为六入处呢?所谓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之内入处是。对于此六法,观察忍的话,名叫信行,会超升而离生,而离开凡夫地。虽然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但是必定会得须陀洹果的。如果此诸法增上,而观

察忍的话,就名叫法行。会超升而离生,会离凡夫地。虽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但是必定会得须陀洹果的。如果对于此诸法,如实而以正智观察的话,则三结已尽、已知。所谓身见、戒取、疑是也。这名叫做须陀洹。决定而不堕入于恶趣,定趣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在人天各七次受生),而究竟苦边。对于此等诸法,而以正智观察,而不起诸漏,而离欲解脱的话,就名叫做阿罗汉。是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已利,尽诸有结,正智,而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之经那样,像如是的,外六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爱身、六界身、五阴等,也都如上所说的。

八九三、五种的种子经:如五种的种子虽得地,而无水,则不得生长那样,如无烦恼、爱、见、无明,则虽有业,也没有行。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种之种子之生。那五种呢?所谓根的种子,茎的种子,节的种子,枝的种子,种的种子是。此诸种子乃不断、不破、不腐、不伤、坚而不穿。虽然新得地界,但是如不得水界的话,则那些诸种子,就不得生长增广。必须要得地界与水界,那些诸种子才能得以生长增广的。

像如是的,所谓业,必须有了烦恼,必须有了爱,有了见,有了

慢,有了无明等,才会生行的。如果只有业,而无烦恼、爱、见、无明的话,行就会灭。」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行那样,像如是的,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也如是之说。

八九四、如实知经:凡夫世间的实状,及其原因,能如实而知之故,才能得解脱、出离,而成就正觉。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我在世间,而对于世间,以及世间之集,不能如实而知的话,我终不得在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以及诸世间当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为离颠倒想,也不能名叫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由于我对于世间,以及世间之集,能如实而知之故,因此之故,我在于诸天、世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以及其余的众生,为得解脱、为出、为离、心离颠倒,具足而住,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遍知)。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对于此世间、世间之集那样,有关于世间之灭、世间之集、世间之出,以及对于世间之集、世间之灭、世间之昧、世间之患、世间之出;世间之集、世间之灭、世间之出、世间之集、世间之灭道迹;世间之集、世间之灭、世间之集道迹、世间之灭道迹;世间之集、世间

之灭、世间之味、世间之患、世间之出;世间之集、世间之灭、世间之集道迹、世间之灭

道迹、世间之味、世间之患、世间之出,等也作同样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九五、三爱经:本经叙述为了断灭欲、色、无色等之三爱之故,当求大师。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三爱。那三爱呢?所谓欲爱(欲界)、色爱(色界)、无色爱(无色界)是(三界的爱缠)。为了断除此三爱之故,应当要求大师之启导!」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求大师那样,像如是的,对于次师、教师、广导师、度师、广度师、说师、广说师、随说师、阿阇梨(亲教师)、同伴、真知识之善友、哀愍、慈悲、欲义、欲安、欲乐、欲触、欲通、欲者、精通者、方便者、出者、坚固者、勇猛者、堪能者、摄者、常者、学者、不放逸者、修者、思惟者、忆念者、觉想者、思量者、梵行者、神力者、智者、识者、慧者、分别者、念处、正勤、根、力、觉、道、止观、念身、正思惟求等,也如是之说。

八九六、三有漏经:本经叙述为了断除三有漏之故,当求大师。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三有之漏。那三有漏呢?所谓欲的有漏、有的有漏、无明的有漏是。为了断除此三有漏之故,当求大师。」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求大师那样,像如是的,……乃至求正思惟,也如是之说。

八九七、罗候罗经:本经叙述佛告罗候罗,如观察内六入处的话,就能尽诸漏,而得阿罗汉。

像如是的经敦,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尊者罗候罗(覆障,佛未出家时之子,密行第一)来诣佛所,稽首礼佛足下,然后退坐在一边。他仰白佛说:「世尊!要怎样知,怎样见,才能对于我此识身,以及外境界的一切之相,不会忆念,在于其中间,能尽诸有漏呢?」

佛陀告诉罗候罗说:「有内之六入处。那六入处呢?所谓眼入处,耳、鼻、舌、身、意等入处是。如对于这些法,以正智去观察的话,就能尽诸有漏,而为正智,而心善解脱,就名叫做阿罗汉,而尽有

漏。所谓:所作已作,已舍重担,逮得已利,尽诸有漏。正智而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内六入处那样,像如是的,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也如是之说。

八九八、眼已断经:本经叙述对于眼之欲贪之断,为之眼已断。耳等也如是。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对于眼之欲贪断除,欲贪断除就名叫做眼已断。已知断除其根本,如截断多罗树的树头那样,于未来世成就不生之法。像如是的,耳、鼻、舌、身、意,也如是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之六入处那样,像如是的,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也如是之说。

八九九、眼生经:本经叙述如比丘六处生、住、显现,就会有病、老、死之显现,反之则病老死会灭没。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眼生、眼住、眼显现的话,则苦就会生,病就会住,老死就会显现。像如是的,……乃至意,也如是之说。假若眼灭、眼息、眼没的话,则苦就会灭,病就会息,老死就会没。……乃至意,也如是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那样,像如是的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也如是之说。

九○○、味着经:本经叙述如比丘于六处味着的话,就会生上烦恼,会为染污心而不离欲。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对于眼,而味着的话,就会生上烦恼。生上烦恼的话,则对于诸染污心,不能得以离开其欲贪。那些障碍也不得断除。……乃至意入处,也如是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那样,像如是的,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也如是之说。

九○一、善法建立经:本经叙述一切的善法,都由于内之六入处而

建立的。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合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喻如世间所作的一切,均依于地而得建立一样,像如是的,一切善法,也均依内六入处而得建立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那样,像如是的,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也如是之说。

九○二、如来第一经:本经叙述如来乃在于一切有情当中之第一人。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所有的众生当中,不管是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或者是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等,一切的一切,乃以如来为第一,乃至圣戒,也如是之说。」

九○三、离贪法第一经:本经叙述一切法中,以离贪欲为第一。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世间里的诸众生所作的,那一切均依于地而得建立那样,像如是的,一切之法,不管是有为或无为,乃以离开贪欲之法为最第一的。像如是的广说,……乃至圣戒,也如是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四、声闻第一经:本经叙述,一切诸众,乃以声闻众为第一。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世间的诸众生,他们的一切,都依于地,而得以建立一样。像如是的,一切诸众当中,乃以如来的声闻众最为第一。像如是的广说,乃至圣戒。」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完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