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悟慈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 杂阿含经新译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七一二、无畏经:本经叙述无畏王子以无因论间佛,佛以正见启示他,都如上经。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外的耆阇崛山,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有一种沙门婆罗门,作如此的见解,而作如是之说;『并没有甚么因,没有甚么缘,众生会为没有智慧,没有正见。没有甚么因,没有甚么缘,众生会有智慧,会有正见!』」(第七一一经不同处;说烦恼、清净。这里说智慧、正见,是其不同之处。)

像如是的广说,乃至无畏王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礼拜佛足后,离去。

七一三、转趣经:僧众访外道精舍,外道也说五盖七觉支。佛告:可反问五盖之十、七觉支之十四。佛并详解。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

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众多的比丘,在于朝晨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去乞食。这时,众多的比丘曾作此念;「今天太早,乞食的时间还未到,我们无妨到了外道精舍去访问一下。

众多的比丘就这样的进入外道的精舍。他们和诸外道们相互问讯慰劳后,退在于一边坐下来。诸外道们曾启口问比丘们说:「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法,都教你们应断五盖,因为五盖会覆心之故,慧力会羸弱,会为障碍之分,而不能转趣于涅槃。都叫你们住于四念处,修习七觉意(七觉支)。我们也是为诸弟子们启说应断五盖,因为五盖会覆心而使慧力羸弱。都教他们善住于四念处,修习七觉分。我们和你们那位沙门瞿昙有甚么差异呢?不是均能善于说法吗?」

那时,众多的比丘听外道们所说,心不喜悦,反之以呵骂,而从座站起而去,而进入舍卫城去乞食后,还回精舍,举放衣钵,洗足后,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他们就将外道所说的,具白世尊

那时,世尊告诉众多的比丘们说;「那些外道说那些语时,你们应该要这样的反问而说;『诸外道们!依你们说,即五盖者,其种类就有了十种,七觉分者,其种类就有了十四种的了。那么,到底甚么是五盖之十种?七觉分之十四种呢?』你们如果作此反问的话,那些诸外道们就自会骇散。说起诸外道们之法,如不是瞋恚、憍慢、毁呰、嫌恨、不忍等之生起,就是默然低头,失辩潜思。为甚么呢?因为我不见诸天、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天、人等众生,听我所说的此法,而会欢喜随顺者。唯除如来,以及声闻众之在于此听闻者外(因能如实而知之故)。

诸比丘们!甚么叫做五盖为十种了呢?所谓有内贪欲,有外贪欲。

那个内贪欲即是盖,并不是智,不是等觉,不能转趣于涅槃。那个外贪欲即是盖,并不是智,不是等觉,不能转趣于涅槃。所谓瞋恚有瞋恚之相。如有瞋恚,以及瞋恚之相,即是盖,并不是智,不是等觉,不能转趣于涅槃。有睡,有眠,那个睡,那个眠,即是盖,并不是智,不是等觉,不能转趣于涅槃。有掉,有悔,那个掉,那个悔,即是盖,并不是智,不是等觉,不能转趣于涅槃。有疑惑善法,有疑惑不善之法,那些对于善法之疑,对于不善法之疑,即是盖,并不是智,不是等觉,不能转趣于涅槃,这就是名叫五盖而说为十的了。

甚么叫做七觉分说为十四种呢?有内法之心念住,有外法之心念住。那个内法之念住就是念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那些外法之念住,是念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

有择善之法,有择不善之法。那些善法之简择就是择法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那些不善法之简择,就是择法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

精进之断不善之法,有精进之长养善之法。那断不善法之精进,就是精进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那个长养善法之精进,就是精进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

有喜,有喜之处。那个喜就是喜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那个喜处,也即是喜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

有身之猗息,有心之猗息。那个身之猗息就是猗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那个心之猗息,即是猗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

有定,有定之相。那个定就是定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那个定之相,即是定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

盘。

有舍善法,有舍不善法,那个善法之舍,就是舍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那个不善法之舍,就是舍觉分,就是智,就是等觉,能转趣于涅槃。这就是名叫七觉分,说为十四种。」

佛说此经后,众多比丘,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四、火经:欲使小火燃烧,足其干薪。比丘生微劣心,应修择、进、喜。欲灭火,足其燋炭。灭掉举心,则修猜、定、舍等觉分。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众多的比丘,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果有诸外道的出家人,作此种说的话,就应当又反问而说;『如果心微劣,而犹豫(?之萎微沉滞)的话,那时应该要修习何等的觉分呢?甚么为不应修习之时?如果又有掉心者(掉举散乱,动摇不定),掉心而犹豫的话,那时,又应修习那些觉分呢?那些为不应修习之时呢?』如这样的问他时,那些诸外道之心,就会骇散。他们说诸异法,而心生忿恚、憍慢、毁呰、嫌恨、不忍,或者会默然低头,失辩而潜思。为甚么呢?因为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之众生当中,听我所说的会欢喜而有随喜者。唯除如来,以及声闻众在于此听法者外。

诸比丘们!如果那个时候其心微劣,其心犹豫的话,就不应该修习

猗觉分,以及定觉分、舍觉分。为甚么呢?因为微劣之心已生,而微劣犹预,此时用此诸法的话,就会增长其微劣之故。喻如小火,欲使其燃,而却以燋炭加增之故。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们!不是由于增加燋炭,而使其火灭了吗?」比丘们白佛说;「如是,世尊!」

佛陀说;「像如是的,比丘们!当微劣犹预(萎靡不振)之时,如果修习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的话,此则不适时宜,因为会增懈怠之故。假若掉心之生起,而掉心犹豫的话,则在于那个时候,就不应该修习择法觉分,以及精进觉分、喜觉分。为甚么呢?因为掉心生起,掉心犹豫之时,而用此法的话,就会使其愈增长。喻如炽燃之火,而欲使其消灭时,却充足其干薪。你的意见如何呢?这岂不是使其火焰增加其炽燃了吗?」比丘们白佛说;「如是,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像如是的掉心生起,掉心犹豫(摇动不定)时,如修习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的话,就会增加其掉心。诸比丘们!如果微劣心生起,微劣犹预之时,就应该修习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为甚么呢?因为微劣心起,微劣犹豫之时,就应以此诸法去示教照喜。喻如小火,欲使其燃烧起来时,如充足其干薪,这会怎样呢?比丘们!此火宁可炽燃与否呢?」比丘们白佛说;「如是,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像如是的,如掉心生起,掉心犹豫时,如修习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的话,就会增其掉心。诸比丘们!如果微劣心生起,微劣犹豫的话,在于此时,就应该修习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为甚么呢?因为微劣心生起,微劣犹豫之时,用此诸法的话,就是示教照喜。喻如小火,欲使其燃烧起来,而充足其干薪的话,会怎么样呢?比丘们!此火宁可炽燃与否呢?」比丘们白佛说!「如是,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像如是的,微劣心生起,微劣犹豫的话,当于那个时候,修习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的话,就是示教照喜。如果掉心生起,掉心犹豫之时,就应修习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为甚么呢?因为掉心生起,掉心犹豫时,这些诸法,乃能使其内心安住,能一心摄持之故。喻如燃火时,欲使其火消灭的话,就足满其燋炭,其火就会消灭。像如是的,比丘们!如掉心犹豫之时,修习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的话,那就不适于时宜;如修习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的话,则自然就是适宜之时。这些诸法,内住的一心,摄持念觉分的话,就一切都会兼助!」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五、食经:本经叙述譬如身依食而住,五盖也各依食而立,七觉分也同样。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盖,有七觉分。其中有有食、有无食等事,我现在当会阐说,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当会为你们说。

喻如人的身体,乃依食而得以站立,并不是不食而能站立的。像如是的,那五盖,也是依食而得以成立的,并不是没有食而能成立的。五盖之贪欲盖,到底是以何为食呢?所谓触相是。如果对于它,而不正思惟的话,则未起的贪欲会令其生起,已起的贪欲,能令其增广。

这名叫做欲爱盖之食。

甚么为瞋恚盖之食呢?所谓障碍相是。如果对于它不正思惟的话,则未起之瞋恚盖会令其生起,已起之瞋恚盖,能使其增广,这名叫做瞋恚盖之食。

甚么为睡眠盖之食呢?有五种法。那五法呢?所谓微弱、不乐、欠呿、多食、懈怠是。如果对于它,不正思惟的话,则未起的睡眠盖会令其生起,已生起的睡眠盖,能使其增广,这名叫做睡眠盖之食。

甚么为掉悔盖之食呢?有四种法。那四法呢?所谓亲属觉、人众觉、天觉、本所经娱乐觉(本来所经过之娱乐觉)是。由于自己忆念,由于他人使其忆念,而会生觉。如对于它,而起不正的思惟的话,则未起的掉悔会使其生起,已起的掉悔会使其增广,这名叫做掉悔盖之食。

甚么为疑盖之食呢?有三世。那三世呢?所谓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是。如在于过去世之犹豫、未来世之犹豫、现在世之犹豫,而在于彼时生起不正的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疑盖会使其生起,已生起之疑盖会能令其增广,就名叫做疑盖之食。

譬如人身,乃依于食而得以长养,并不是不食而能长养的。像如是的,七觉分也依食而得住,依食而得长养,并不是没有食。

甚么为之念觉分不食呢?所谓不善于思惟四念处的话,则未生起之念觉分,并不会生起,已生起的念觉分,会使之退却,就名叫做念觉分不食。

甚么为之择法觉分不食呢?所谓对于善法撰择,对于不善法撰择是。如果对于不善于思惟的话,则未起之择法觉分,会使之不生起,已生起之择法觉分,会使之退却,这名叫做择法觉分不食。

甚么为之精进觉分不食呢?所谓对于四正断是。如对于它,不善于

思惟的话,则未起之精进觉分,会使之不起,已生起之精进觉分,会使其退却,这名叫做精进觉分不食。

甚么为之喜觉分不食呢?所谓对于有喜,有喜处之法是。对于它,如不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之喜觉分,会不生起,已生起之喜觉分,会使之退却,就名叫做喜觉分不食。

甚么为猗觉分不食呢?所谓对于身猗息,及心猗息是。如果对于它,而不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之猗觉分,会不生起,已生起之猗觉分,会使之退却,就名叫做猗觉分不食。

甚么为之定觉分不食呢?所谓对于四禅是。如果对于它,不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定觉分,不会生起,已生起的定觉分,会使之退却,就名叫做定觉分不食。

甚么为之舍觉分不食呢?所谓对于三界是。三界谓断界、无欲界、灭界。如果对于它,不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舍觉分,会不生起,已生起的舍觉分,会使之退却,就名叫做舍觉分不食。

甚么为之贪欲盖不食呢?所谓对于不净观是。如对于它,而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贪欲盖,会不生起,已生起之贪欲盖,会使其断灭,就名叫做贪欲盖不食。

甚么为之瞋恚盖不食呢?对那个慈心如果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瞋恚盖,会不生起,已生起之瞋恚盖,会使其断灭,就名叫做瞋恚盖不食。

甚么为之睡眠盖不食呢?对于那个明照如果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睡眠盖,会不生起,已生起的睡眠盖,会使之断灭,就名叫做睡眠盖不食。

甚么为之掉悔盖不食呢?所谓对于那个寂止,如果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掉悔盖,会不生起,已生起之掉悔盖,会使之断灭,就名

叫做掉悔盖不食。

甚么为之疑盖不食呢?如果对于缘起法,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之疑盖会不生起,已生起之疑盖,会使其断灭,就名叫做疑盖不食。喻如身乃依食而住,依食而立那样,像如是的七觉分,乃依食而住,依食而立。

甚么为之念觉分之食呢?所谓善于思惟四念处后,未生起的念觉分会使其生起,已生起的念觉分会转生而使其增广,就名叫做念觉分之食。

甚么为之择法觉分之食呢?有择善法,有择不善法,如善于思惟它后,未生起的择法觉分会使之生起,已生起的择法觉分,会重生而使其增广,就名叫做择法觉分之食。

甚么为之精进觉分之食呢?对于那四正断善于思惟后,则未生起的精进觉分会使其生起,已生起的精进觉分会重生而使其增广,就名叫做精进觉分之食。

甚么为之喜觉分之食呢?有喜、有喜处。如善于思惟它后,则未生起的喜觉分,会使之生起,已生起的喜觉分,会重生而使其增广,就名叫做喜觉分之食。

甚么为之有觉分之食呢?有身猗息、心猗息。如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猗觉分会使之生起,已生起的猗觉分会重生而使其增广,就名叫做猗觉分之食。

甚么为之定觉分之食呢?所谓有四禅,如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定觉分会使其生起,已生起的定觉分会重生而使其增广,就名叫做定觉分之食。

甚么为之舍觉分之食呢?有三种界。那三种呢?所谓断界、无欲界、灭界。如善于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舍觉分会使其生起,已生起

的舍觉分会重生而使其增广,就名叫做舍觉分之食。」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六、法经:本经叙述不正思惟则四正勤不会生起,而会生五盖,使七觉支不能生起。正思惟则和此相反。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在于内法当中,我并不看见有一法(比不正思惟还要糟),能使未生起的恶不善法,能使其生起,已生起的恶不善之法,会重生而使其增广。未生起之善法令其不生起,已生起之善法,则退却,如所谓不正思惟那样!(也就是没有一法比不正思惟还糟)。

诸比丘们!不正思惟者,则未生起的贪欲盖,会使其生起,已生起的会重生而使其增广;未生起的瞋恚、睡眠、掉悔、疑盖,会使其生起,己生起的,就会重生而使其增广。未生起的念觉分,会使其不生起,已生起的,会使其退却:未生起的择法、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会使其不生起,已生起的,会使其退却。

我从来并不看见有一法,能使未生起之恶不善之法,令其不生起,已生起则令其断,未生起的善法,令其生起,已生起的,能重生而使其增广。如所谓正思惟是。(也就是正思惟最胜)

比丘们!正思惟者,则未生起的贪欲盖,会使其不生,已生起的会令其断灭;未生起的瞋恚、睡眠、掉悔、疑等盖,会使其不生,已生

起的,会使其断灭。未生起的念觉分,会使其生起,已生起的会重生而使其增广;和生起的择法、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会使其生起,已生起的,会重生而使其增广。」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七、法经:本经叙述恶友之害,善友之利,其它如前经。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在于外法当中,我从来并不看见有一法,能使未生起的恶不善之法,能使其生起,已生起的,能重生而使其增广,未生起的善法,使其不生起,已生起的,使其退却,如恶知识、恶伴党那种的!(不看见有一法比恶知识、恶伴党,还要害。也就是最利害的就是恶知识、恶伴党)。

恶知识、恶伴党者,能使未生起的贪欲盖生起。已生起的重生而使其增广,未生起的瞋恚、睡眠、掉悔、疑等盖,令其生起,已生起的重生而使其增广。未生起的念觉分,能使其不生起,已生起的,能使其退却;未生起的择法、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令其不生起,已生起的,令其退却。

诸比丘们!我并不看见有一法,能使未生起的恶不善的法,能使其不生起,已生起的,能使其断灭,未生起的善法,令其生起,已生起的,则能重生而使其增广,那就是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也就是没有一法能胜过于善知识)。

如说起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的话,则能使未生起的贪欲盖,使其不生,已生起的,则能使其断灭;未生起的瞋恚、睡眠、掉悔、疑等盖,能使其不生起,已生起的,能使其断灭。未生起的念觉分能使其生起,已生起的,能重生而使其增广;:未生起的择法、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能使其生起,已生起的,能重生而使其增广。」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八、舍利弗经:本经叙述舍利弗对于七觉支已得自在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舍利弗,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七种觉分。那七种呢?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我对于此七觉分,已决定而得,不勤而得。能随我所欲的,正受这些觉分。不管是在于朝晨之时,或日中之时,或日暮之时,如果欲正受的话,都能随我之所欲,而多入于正受。

喻如王、大臣,有种种的衣服,放置在于箱箧中,能随其所须要,如日中所须要、日暮所须要,都能随其欲望而自在。像如是的,比丘们!此七觉分,我已决定而得,不勤而得,都能随意而正受。我此念觉分,乃清净纯白,生起时,会知其生起,消灭时,知其消灭,隐没时,知其隐没,已起时,知道已起,已灭时,知道已灭。像如是的,那些择法、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也如是之说。」

尊者舍利弗,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其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九、优波摩经:修习七觉分时,若灭五盖,则心解脱。乃由优波摩回答启示的。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巴连弗邑。那时,尊者优波摩、尊者阿提目多,都住于巴连弗邑的鸡林精舍。

那时,阿提目多尊者,在于晡时(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从禅定中醒觉,乃诣尊者优波摩之处;共相问讯慰劳后,退坐在一边。他问优波摩尊者说;「尊者!您是否能知七觉分之方便,能如是的乐住于其正受,如是的苦住于其正受与否吗?」优波摩回答说;「尊者阿提目多!如果比丘善知方便而修习七觉分,则能如是的乐住于其正受,如是的苦住于其正受。」

又问;「甚么叫做比丘之善知方便,而修习七觉分呢?」优波摩回答说;「比丘方便而修习念觉分时,思惟而知其心不善于解脱,不损害于睡眠(不减少睡眠),不善于调伏掉悔的话,则思惟如我之念觉处法,而精进方便,也不能得到平等。像如是的,对于择法、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也是如是之说。如果比丘,对于念觉分之方便之时,先于思惟;心善解脱,正害睡眠(灭少睡眠),调伏掉悔。如我在于此念觉处法,善于思惟后,则不甚么勤于方便,也能得平等。

像如是的,阿提目多!比丘知道方便,而修习七觉分的话,则如是

而乐住于正受,如是而不乐住于正受。」

这时,二位正士,共相论议后,各从座起而去。

七二○、阿那律经:本经叙述同于前经。自阿那律回答众比丘之修习七觉分时的心境。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尊者阿那律,也住于舍卫国的松林精舍。

那时,有众多的比丘,诣阿那律之处,到后,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后,则退坐在于一边。然后向尊者阿那律说;「尊者!您知道方便修习七觉分时,会生乐住与否吗?」

阿那律尊者回答诸比丘们说;「我知道比丘之方便而修习七觉分时,会生乐住。」诸比丘们问尊者阿那律说;「怎么会知道比丘之方便而修习七觉分时,会生乐住呢?」

阿那律尊者对诸比丘们说:「因为比丘之方便而修习念觉分时,会善于思惟:而知我心善于解脱,善于害损睡眠,善于调伏掉悔。像如此思惟念觉分处法后,精勤方便,而心不懈怠的话,身就会猗息而不动乱。就会系心,而使其安住,不起乱念,而一心正受!

像如是的、择法、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也像如是之说。这名叫做知道比丘之方便修习七觉分时,会生乐住。」

这时,众多的比丘,听阿那律尊者所说,欢喜而随喜,然后从座站起而去。

七二一、转轮王经:本经叙述转轮圣王出世之时,有七宝现于世间。如来出世有七觉分现于世间。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转轮圣王出世之时,会有七宝现出于世间。所谓金轮宝、象宝、马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是。像如是的,如来之出现于世间时,也有七觉分之宝之出现。

当国王斋戒后,在于楼观之上,被大臣所围遶时,有金轮宝从东方出现。轮宝有千辐,齐毂圆辋,轮相具足。国王看到此宝后,就这么想;『有这种吉瑞之事,必定就是转轮圣王。我现在决定为转轮王。』就用双手去承接金轮宝,放置在于左手中,而以右手去旋转,而作此言而说;『如果是转轮圣王的金轮宝的话,就应该犹如转轮圣王之古道(古圣所经过之道)而去(自动前进)』。于是轮宝就依国王之言,而发动,作为国王之蕃,而在前随伴开导,而在于东方,乘着虚空而去,而向于东方,游行于古圣王之正直之道(通达古圣王之境界之道)。国王随在轮宝之后面,四种兵队也跟从在于那个地方。如果所到的地方,轮宝停住时,国王就在那里停住,四兵也停住在那里。在东方的诸国,到处的小国家的国王,见圣王之到来,就统统皈伏于圣王。

如来出现而兴起于世时,有七觉分现出于世间,所谓念觉分、择法

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二、转轮王经:本经叙述转轮圣王之七宝之伟德,以喻佛所说之七觉支。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转轮圣王出现于世时,会有七宝出现于世间。为甚么转轮圣王出现于世间时,会有金轮宝之出现呢?

那时,剎帝利(王族)之灌顶过的圣王,在于月之十五日,将身沐浴清净,受持斋戒,在于楼阁上,被大臣所围遶。当时,有金轮宝从东方出现,轮宝有千幅,都齐毂圆辋,轮相具足,可说就是天真的金宝。国王就作此念:古昔曾有传闻,如剎帝利之灌顶大王,在于月之十五日,布萨之际,将身沐浴清净,受持福善时,有轮宝之出现。今既如古时之传闻,有了这种吉瑞之事,就应当知,我就是转轮圣王了。』因此,就用双手,去承接金轮宝,安置在于左手中,以右手旋转,而作此言说;『如果是转轮圣王的金宝的话,当应像转轮圣王之古道(古圣所经之道)而去。』作此语后,于是轮宝就从王之前面,乘着虚空而去,而向于东方,游行于古圣王正直之道(通达古圣王之境界之道)。国王,以及四兵,都随在轮宝之后去住。东方的诸国,各处的小王,看见圣王之来到,都称赞而说;『善哉!善来大王!这里也是大王您的国家,此国土很安隐,人民都很丰乐。愿大王在此止

住,得以教化这里的国人,我们均为是天尊您的翼从(部属)。』圣王回答说:『诸聚落王们!你们现在只管善化这里的国人。如遇有不顺从的话,当来告诉我好了。当如法去教化,不可作非法,使国人能善化那些非法的事。如能如是的话,就是皈从于我的教化的了!』于是圣王乃从东海渡过,而乘古圣王所经过之道,到了南海。又乘古圣王之道,而渡过南海,而到了西海;:乘着古昔的圣王之道,度过西海,而到了北海。南、西、北方的诸小国王之奉迎与启请等事,均如东方之项广说过那样。于是金轮宝,随从于圣王,渡过北海,还回王宫正治殿之上,住于虚空之中。这叫做转轮圣王出兴于世之时,金轮宝就会出现于世间。

甚么叫做转轮圣王之出兴于世时,即会有白象宝之现出于世间呢?如有剎帝利灌顶大王,看见纯白之象,其色鲜好,以七支拄于地。圣王看后,心就欣悦而思惟;『现在果有此宝象,来应于我』。就告诉调象师,命令他而说:『赶快调驯此宝象,调驯后就送过来。』象师受王之命,不满一天的功夫,象就被其调伏。一切的调伏之相,均皆具足,犹如其它象类,经过整年才调驯一样,今此宝象,一日就能调伏,也是如是。他把象调伏后,就送诣王所,上白大王而说;『此象已调驯,唯愿大王自知时宜。』那时,圣王观察此象之调相都备足,就乘那宝象,在于晨旦之时,周行于四海,到了日中时,已还回王宫。就名叫做转轮圣王出兴于世时,就有如此之象宝出现于世间。

甚么叫做转轮圣王之出兴于世,马宝就会出现于世间呢?转轮圣王所有的马宝,乃为纯一的青色,是乌头泽尾。圣王见此马时,心生欣悦;『今此神马来应我故,我应当付给调马师,叫他赶快去调驯牠。如调伏后,就送过来。』马师奉其令,不满一天的时间,其马就被其调伏。犹如余马之经过整年才调驯者那样,马宝之调伏,也是如此。

马师知马已调伏后,就还送呈奉国王,而白王说;『大王!此马已调伏。』那时,圣王观察宝马的调相都已具备,就在于晨朝,乘此宝马,周行于四海,到了日中之时,还皈王宫,这叫做转轮圣王之出兴于世,马宝也就会出现于世间。

甚么叫做转轮圣王出兴于世间,就有摩尼宝珠之出现于世间呢?如转轮圣王所有的宝珠,其形有八楞,光泽而明照,并没有类隟(间隙,瑕疵),在于宫内,常作为灯明。转轮圣王,为了要察试宝珠之功用,就在于阴雨的夜间,将四种军兵带入园林内,持拿宝珠作为前导。果然,其光明照耀之处,乃及于一由旬!这就是转轮圣王出兴于世摩尼宝珠之现于世间!

甚么叫做转轮圣王出兴于世,而有贤善的玉女宝之现于世间呢?转轮圣王所有的玉女,不黑、不白,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不肥、不瘦。其肢体非常的端正,在严寒时,其身体很暖,在热夏时,其体很凉爽。身体柔软的有如迦陵伽衣(细滑衣)。身上的诸毛孔,会出栴檀之香,口鼻出息(呼吸),会出优钵罗香(青莲花)。都后睡而先起,会瞻看国王的意色,而随其宜去奉其事。用语软言,而常出爱语,心端而念正。发王道之意,其心并没有违越,更何况其身与口呢?这就是名叫转轮圣王之宝女。

甚么叫做转轮圣王之主藏臣宝之现出于世间呢?所谓转轮圣王的主藏大臣,其宿世本为行布施之故,这一生能得天眼,能见隐伏的宝藏。不管是有主人的,或无主人的。或者是水中的、是陆地的。或者是远的、是近的,都能察看而知。转轮圣王如果须要珍宝时,王就会发出告勅,而主藏臣就会随王所须要的于以奉献。于是,圣王有时欲试探那位大臣,而观察其所能;就乘船游于大海。在海中就告诉那位大臣说;『我须要宝物。』大臣白王而说;『小住一下,到了岸边

时,当会奉上。』大王告诉那位大臣说;『我现在不须要岸边之宝物,且须尽时与我』(能在此时给我)。于是,大臣就在于水中搜出四只金瓮,金宝都充满在瓮里,以奉于圣王。国王视所须要的,就取出来,取到满意时,其它的宝物就统统皈还于水中。圣王之出世,就有了如此主藏之臣之出现于世间。

甚么叫做圣王出兴于世间,有了主兵之臣出现于世间呢?所谓有主兵之大臣(军机大臣),聪明智辩,喻如世间之善于思量之成熟之人那样,圣王认为所宜的,他就统统顺从他。是宜去、宜住、宜出、宜入的!圣王的四种军兵,在行军于道于里时(可休息之处),就顿然叫停,不使军兵有所疲倦。悉知圣王之应该要作之事,不管是现法,或后世之功德等事,都能及时禀白圣王。转轮圣王出兴于世,就有了如此的主兵之大臣!

像如是的,如来、应、等正觉之出兴于世,也有了七种觉分之现于世间。那七种呢?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三、年少经:年少的比丘供养奉事长老比丘,可听深妙之法,而能成就身正与心正,而得七觉分之满足。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善哉!比丘们!僧人闻法时,依

规,则诸年少的比丘应供养奉事诸尊长老的。为甚么呢?因为年少的比丘供养奉事长老比丘的话,就能时时得闻深妙之法。听闻深法后,就会成就二种正事-身正,以及心正是。那时,修习念觉分,修习念觉分后,念觉分会满足,念觉分满足后,就对于法选择,分别于法,思量于法。那时,乃方便修习择法觉分,乃至舍觉分之修习满足。」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四、奉事果报经:本经叙述亲近奉事于贤圣,则能成就身心之二正,而满足七觉支。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持戒、修德、惭、愧,而成就真实之法,则参见此人的话,定能多得果报。如果又听其法,或随之而忆念,随之而出家的话,就能多得功德。更何况亲近恭敬奉事。为甚么呢?因为亲近奉事像如此之人的话,即能时时得以听到深妙之法,得听闻深法后,就能成就二正--身正,以及心正,而方便修习定觉分。修习后,而能致于修习满足,──乃至舍觉分之修习之满足。」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五、不善聚经:本经叙述五盖是不善聚,七觉分是善聚。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说不善聚者,所谓五盖,就是正说。为甚么呢?因为纯一的不善聚者,就是所谓五盖之故。那五盖呢?所谓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是。

说善聚者,所谓七觉分,就是正说。为甚么呢?因为纯一满净的就是七觉分之故。那七种呢?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六、善知识经:本经叙述阿难以半梵行者为善知识,佛告之全梵行者才是善知识。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夹谷精舍,那时,尊者阿难,亦住在于那个地方。

这时,尊者阿难,独自一人在于静处禅思,而思惟,而作此念;半梵行者,就是所谓善智识,善的伴党、善的随从,并不是恶知识、恶的伴党、恶的随从。

那时,阿难尊者从禅定而出定后,曾往诣佛所,到后,稽首礼足,退坐在一边,而仰白佛说;「世尊!我独自一人在于静处禅思,而思

惟,而作此念;半梵行者,就是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并不是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

佛陀告诉阿难说;「不可以作此语,说甚么;『半梵行者就是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并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为甚么呢?因为能够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才是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而不是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我能为善知识之故,才会有众生会在于我处,择取而用功于念觉分,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涅槃)。像如是的,在于我处择取而用功于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涅槃)。因此之故,阿难!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才是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而不是恶知识,不是恶伴党,不是恶随从。」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七、拘夷那竭经:佛在病中,叫阿难说七觉分,并告之:若唯精进而多修习,就能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力士聚落(中印度恒河北部,十六大国之一),人间游行,在于拘夷那竭城(角域,首都),与希连河的中间而住。

佛陀在于聚落之侧,告诉阿难尊者说;「将世尊之郁多罗僧(上衣)袭迭为四重,而敷在于地上,我现在有背疾,欲作小时的卧息。」

阿难尊者受佛的教勅后,就将世尊之郁多罗僧(上衣)袭迭四重,而敷在座上后,仰白佛陀说;「世尊!已经将郁多罗僧装迭为四重而敷完。唯愿世尊知时宜。」(也就是这时可任世尊之发落安排)。

那时,世尊,厚襞僧伽梨为枕头,右胁而卧,足与足相累,系念于明相,以正念正知,作起觉之想,而告诉尊者阿难说;「你说七觉分好了」。

那时,尊者阿难就仰白佛陀而说;「世尊!所谓念觉分乃为世尊您,自觉而成就等正觉的,世尊说依之而远离,依之而无欲,依之而灭,而向于舍(涅槃)。择法、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是世尊您,自觉而成就等正觉的。世尊说依之而远离,依之而无欲,依之而灭,而向于舍(涅槃)。」

佛陀告诉阿难说:「你说过精进吗?」阿难白佛说;「我诵说过精进,世尊!我诵说过精进,善逝!」佛陀告诉阿难说;「唯对于精进,去修习,多多的修习(反复的修习),就能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说此语后,就起来正坐,而端正其身,而专心系念。

这时,有一位比丘,即说偈而说:

乐闻美妙法 忍疾告人说 比丘即说法 转于七觉分

善哉尊阿难 明解巧便说 有胜白净法 离垢微妙说

念择法精进 喜猗定舍觉 此则七觉分 微妙之善说

闻说七觉分 深达正觉味 身婴大苦患 忍疾端坐听

观为正法王 常为人演说 犹乐闻所说 况余未闻者

第一大智慧 十力所礼者 彼亦应疾疾 来听说正法

诸多闻通达 契经阿毘昙 善通法律者 应听况余者

闻说如实法 专心黠慧听 于佛所说法 得离欲欢喜

欢喜身猗息 心自乐亦然 心乐得正受 正观有事行

厌恶三趣者 离欲心解脱 厌恶诸有趣 不集于人天

无余犹灯灭 究竟般涅槃 闻法多福利 最胜之所说

是故当专思 听大师所说

(世尊于此时,愿乐听听自己曾经说过的美妙之法。世尊抑忍其疾痛,而叫人为他讲说。比丘阿难,就听令而说法,而转七觉分之*轮。)

(善哉!尊者阿难!能作详明之解,巧便之说。他说;有优胜的白净之法,为远离垢秽之微妙之说。所谓念、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这就是七觉分,是微妙之善说。听说七觉分,则深达于正觉之法味。身虽婴大苦患,但是却能忍受其疾痛,而端坐倾听!)

(你看!巴成就而为正法之王,都常为他人演说的觉者,犹然愿乐听闻自己所说过之正法,更何况其余未曾听闻过的人,怎么可以不听正法呢)?具有了智慧的觉者,具有十力,受人尊崇礼拜的佛陀,他也应其疾病而快速的来听人说正法。诸位多闻而通达于契经、阿毘曼〔对法、论〕,善通于正法与律的人,也应听正法,更何况其余的人呢?(怎么可以不听正法呢?)

(听说如实之法,专心一意的以黠慧而听,对于佛陀所说之法的话,就能离开贪欲而得欢喜。由于欢喜而身会猗息〔轻安〕,其心自会安乐也是同然的。心安乐而得正受,正观而有事行,而厌恶三趣〔地、鬼、畜〕的话,就会离开贪欲而得心之解脱。厌恶诸有之趣〔六道〕的话,就不会再来集到人天〔人与天也是六道轮回之一环〕。会得无余。喻如灯火之息灭,而究竟般涅槃〔寂灭解脱〕。听法有这么多的福利,是最胜者所说的。因此之故,应当专心一意的思惟,听大师之所说!)

这位比丘,说此偈后,从其座位站起而去。

七二八、说经:本经叙述有七觉分,而略提其名耳。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七种觉分。那七种呢?所谓念觉分,…乃至舍觉分。」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九、灭经:本经叙述如果比丘修习七觉分的话,就是向于涅槃。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习七觉分。甚么叫做修习七觉分呢?所谓应修习念觉分,……乃至舍觉分是。如果比丘修习念觉分的话,就能依之而远离,依之而无欲,依之而灭,而向于舍(涅槃)。像如是的修习择法、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的话,就能依之而远离,依之而无欲,依之而灭,而向于舍(涅槃)。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分经:本经叙述如真比丘的话,即过去、未来、现在之三世,都常修七觉分。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诸比丘们!过去已如是修习七觉分,未来世也应当如是的修习七觉分。」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一、支节经:本经叙述如比丘修习七觉分而清净鲜白的话,可获大利。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修习念觉分而至于清净鲜白的话,就不会有其它的支节,而能离开烦恼,未起的烦恼不会生起,除了佛所调伏所教授的(意谓如不是佛教的话,就不能得此法利),…乃至舍觉分,也如是之说。诸比丘们!修习念觉分清净鲜白的话,就没有支节,而能离开诸烦恼,未起的而能起(指念觉分),都为佛所调伏教授,并不是其余之法……乃至舍觉分,也如是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二、起经:本经叙述的内容,为前经之简说。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未起的烦恼会不起,除了善逝所调伏教授者外,(其它教法不能如是)。未起而起的(指七觉分),是则为善逝所调伏教授的,并不是其余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三、七道品经:本经叙述七觉分须渐次而起,修习满足。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而白佛说;「世尊所谓的觉分,世尊!甚么叫做觉分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所谓觉分者,就是所谓七道品之法。然而诸比丘们!七觉分乃渐次而起,而修习至于满足的。」那位比丘白佛说:「世尊!为甚么七觉分乃渐次而起,而修习满足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如果比丘修习内身之身观念而住,他在于内身之身观念住时,摄心而系念不忘。当于此时,就方便修习念觉分。方便修习念觉分后,而至于修习满足。满足念觉分后,就对于法选择,分别而思量。当于那时,修习择法觉分方便。修习而方便后,至于修习满足。像如是的,乃至对于舍觉分之修习满足。像内身之身观念住那样,像如是的对于外身、内外身,受、心、法等之法观念而住的话,即当在于那时专心系念而不忘,…乃至舍觉分,也是如是之说。像如走而住的话,就渐次而起觉分。觉分渐次而起后,就修习满足。」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四、果报经:本经叙述修习七觉份的话,就会有二种的果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那位比丘,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果比丘像如是的修习七觉分后,当会得二种果报。第一为现法会得漏尽的无余涅槃,第二为或得阿那含果。」(不还,三果)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五、果报经:本经叙述如果修习七觉分,就能得到四种果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像如是的比丘,修习七觉分,多多的修习后,就能得到四种的果报、四种的福利。那四种呢?所谓须陀洹果(预流)、斯陀含果(一来)、阿那含果(不还)、阿罗汉果(应,无生)。」

佛说此经后,那位比丘,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六、七种果经:本经叙述若修习七觉分的话,就能得七种涅槃的果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果比丘修习七觉分,而多多的修习后,当会得七种的果报、七种的福利。那七种呢?这位比丘会得现法的智证之乐(现生当申开悟而得涅槃证果),或者命终时,得智证之乐(命终的剎那)。如果不能得证现法的智证之乐,以及命终时智证之乐的话,也能得五下分结已尽,而中般涅槃(于欲界逝世而转生于色界的中间之中有身而涅槃)。如果不得中般涅槃的话,也会得生般涅槃(生在色界后涅槃)。如果不得生般涅槃的话,也会得无行之般涅槃(生色界之后,经久来所修之行而得涅槃。在那里不继续用功也能涅槃)。假如不得无行般涅业的话,也能得有行之般涅槃(生

色界后,继续用功,而得涅槃)。如果不得有行般涅槃的话,也能得上流的般涅槃(生色界后,一层一层的上升,而得涅槃。包括至于无色界天。(请参酌劣译俱舍学--七不还)

佛说此经后,异比丘(那位比丘),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七、七道品经:本经叙述比丘之对于七觉分之修习,乃渐次而起,而修习至于满足。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所谓觉分,到底甚么是觉分呢?」诸比丘白佛说:「世尊是法之根,法之眼,法之依。唯愿为我们阐说!诸比丘们听后,当会信受奉行。」

佛陀告诉诸比丘、比丘尼们说:「七觉分就是所谓七道品之法。诸比丘们!此七觉分乃渐次而起的。渐次而起后,而修习满足。」诸比丘们白佛说;「甚么叫做七觉分乃渐次而起,渐次而起,而修习满足呢?」

佛陀说;「如果比丘对于身之身观念而住的话,则他的身之身观念住后,会专心系念不忘。当于那个时候,方便而修习念觉分。方便而修习念觉分后,其修习会至于满足。所谓修习念觉分后,就对于法选择,当于那个时候,修习择法觉分而方便。方便而修习此择法觉分后,修习就会至于满足。像如是的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也同于这样之说。如对于内身那样,如是而对于外身、内外身、受、

心、法等观念法,而如对于法之观念而住,而转心系念不忘!当于那个时候,方便而修习念觉分。方便而修习念觉分后,修习会至于满足。…乃至舍觉分,也同于如走之说。这名叫做比丘之七觉分乃渐次而起,渐次而起后,至于修习满足。」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八、果报经:本经叙述反复的修习七觉份的话,就会得二种果证。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其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对于此七觉分用功修习,多多的修习(反复的修习)的话,当会得二种果证。能在于现法当中得有余的涅槃,以及阿那含果。」(不还果,三果阿罗汉)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九、果报经:本经叙述如修习七觉份的话,就会得四种果证。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果比丘修习七觉分,多多的修习后,当会得到四种果证。那些四果呢?所谓须陀洹果(预流,初果),斯陀含果(一来,二果),阿那含果(不还,三果),阿罗汉果(应,不生,四果)是。」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果报经:本经叙述若多多的修习七觉支的话,就能得七种果证。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若比丘修习此七觉分,多多的修习后,当会得七种的果证。那七种呢?所谓在于现法当中,得现法智之有余涅槃。以及如果在于命终之时,假如不能那样的话,也能将五下分结断尽,而得中般涅槃(欲转生色界之前的中有身而得涅槃)。假如不能如那样的话,也能得生般涅槃(转生色界时,得涅槃)。如果不能这样的话,也能得无行的般涅槃(在色界天,慢慢的得涅槃),假如不然的话,也能得有行般涅槃(凭其功行而在色界天不久会得涅槃),倘使不是这样的话,也能得上流般涅槃(由色界天一层一层的向上而后涅槃。」(请参酌劣译俱舍学)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一、不净观经:本经叙述修习不净观,则能得大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常修不净观,多多的修习后,当会得到大果大福利。为甚么修习不净观,多多的修习后,就能得大果大福利呢?因为这位比丘修习不净观,乃俱念觉分,乃依远离,依无欲,依灭,而向于舍(涅槃)之故。也修习择法、精进、喜、猗、定、舍等觉分,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涅槃)。」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不净观为四念处之一的观身不净。贪欲盛的人,多修习此观。是观通身之内外都不净,目的在于灭少贪欲之生起。)

七四二、死念经:本经叙述如修习随死念的话,可得大果大福利。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修习随死念,而多多的修习后,就能得大果大福利。为甚么比丘修习随死念,多多的修习后,就能得大果大福利呢?因为这位比丘之修习随死念,乃俱念觉分,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向于舍(涅槃)之故。乃至舍

觉分,也如是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随死念就是正身正意,端坐而系念在前。并没有其它之想,唯专精一意的念『死』。所谓死,就是在此没后,而生于彼,也就是往来于诸趣,命逝不停,诸根之散坏,有如腐败之木,命根断绝,而宗族分离,无形无响,也没有相貌,就是念死。)

七四三、慈经:诸外道自说和佛同样,都能俱说。比丘们听后不悦,请问世尊。佛说及间之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释氏黄枕邑(地名)。

那时,有众多的比丘,在于早晨着衣持钵,进入黄枕邑内去乞食。

这时,众多的比丘曾作此念:今天太早,乞食的时间还未到,我们可以往外道的精舍去看看。那时,众多的比丘就这样的进入于外道的精舍,和那些外道的出家人共相问讯慰劳后,在于一边坐下来。

诸外道的出家人说;「听说:沙门瞿昙为你们这些弟子说如此之法;『如果不断除五盖的话,即此五盖会恼乱内心,令慧力羸弱,会为障碍分,使人不能趣于涅槃。故叫人善摄其心,住于四念处,即心会和慈俱在,没有怨,没有嫉,也没有瞋恚。这样广大无量的善修,而充满于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和慈俱(将心融为慈心),无怨无嫉,也没有瞋恚,而广大无量,而善修充满。像如是的修习,而悲、喜、舍也和心俱(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都融为一体)

等,也是如此之说。』我们也为我们的诸弟子们作如此之说。那么,我们和你们的那位沙门瞿昙,有甚么差异么?所谓俱能说法!」

这时,众多的比丘听诸外道的出家人所说之语,心里觉得不是味道,就默然不呵,而从座起后而去。诸比丘进入黄枕邑去乞食后,还回精舍,举放衣钵,洗足后,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在一边。他们这时就将那些外道的出家人所说的详细禀告世尊。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那些外道的出家人那么说的话,你们应当反问;『修习慈心,到底有甚么胜处呢?(好处在那里),修习悲、喜、舍等心,有甚么胜处呢?』如果这样的反问的话,那些诸外道的出家人之心,就会因为不能回答而骇散,或者会将话题扯到不同之事,或者会因反羞成怒,而起瞋慢,而毁呰(诽谤骂詈),或者会违背慈心而不忍,或者会默然萎熟、低头失辩,而思惟而住。为甚么呢?因为我说的这些话,并不看见过诸天、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天、人等众们,听我所说的,而会有随顺而喜乐的人,唯除如来,以及声闻众者外。

比丘们!对于心和慈俱而融为一体之法,如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在于清净最胜,对于悲心之修习,多多的去修习的话,就是空入处最胜,对于喜心之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是于识入处最胜;对于舍心之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是于无所有入处最胜。」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四、慈经:本经叙述如修习慈心,就会有大果大福利。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若比丘修习慈心,多多的修习后,就会得到大果大福利。为甚么比丘修习慈心,就能得到大果大福利呢?因为这位比丘之心,和慈同俱,而修习念觉分的话,就会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涅槃)。…乃至修习舍觉分,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涅槃)之故。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五、空经:本经叙述修习空入处的话,就能得大果大福利。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修习空入处,多多的修习后,就能得大果大福利。为甚么比丘修习空入处,多多的修习后,就能得大果大福利呢?因为这位比丘之心,和空入处同俱,而修习念觉分的话,就能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乃至修习舍觉分,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之故。」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修习空入处那样,像如是的,修习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等三经,也如上之说。

七四六、安那般那念经:本经叙述如修习入出息的话,就能得大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修习要那般那念(入出息念。所谓数息观,算呼吸之修定法),多多的修习之后,就能得大果大福利。为甚么修习要那般那念,多多的修习后,就能得大果大福利呢?因为这位比丘之心,和要那般那念同俱,而修习念觉分,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向于舍(涅槃)……乃至修习舍觉分,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涅槃)之故。」

(要那般那念;以心念出入息-呼吸,以便对治散乱,而要止行者之心,以便由之而入于禅定。)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七、无常经:本经叙述比丘如果修习无常想的话,就能得大果大福利。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比丘们说;「如果比丘修习无常想(诸行皆无常之想),多多的修习后,就能得到大果大福利。为甚么比丘修习无常

想,多多的修习后,就能得大果大福利呢?因为这位比丘之心口,乃和无常想同俱,而修习念觉分,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涅槃)。……乃至得舍觉分,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涅槃)之故。」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想经那样,像如是的,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尽想、断想、无欲想、灭想、患想、不净想、青瘀想、脓溃想、膖胀想、坏想、食不尽想、血想、分离想、骨想、空想等,一一之经,都如上说。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完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