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真禅法师

华严宗简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第五节 《华严经》总纲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第五节  《华严经》总纲
  华严教海博大精深,我们应精造学习,并从中法喜充满。清凉大师在《大疏钞》里,将信、解、行,证,列为《华严经》总纲,是十分正确的。
  佛法虽众,不出信、解,行、证。《华严经》义理深广,以信、解、行、证四字,赅之无余。
  一、信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大智度论》云:“佛自念言,若人有信,是人能入我大法海中,能得沙门果,不空剃头染衣。若无信,是人不能入法海中,如枯树不生华……於佛法中,空无所得。”佛受梵天王请法偈说:“我今开示甘露门,若有信者得欢喜。”说明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古人说:“信满佛成”,是指只有信心坚定而圆满的人,才能成佛。当然,这裹说的信,绝非迷信,而是明辨是非之後,产生的智信。佛法最重理解,凡有疑问,尽可参究。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可知佛法说的信,是指断疑生信的悟和智。
  二、解
  《华严经》云:“譬如暗中室,无灯不能见;佛法无人说,智者不能了。”故《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遍求善知识,安住菩萨学处。说明对於佛法的甚深妙理,尚须深入经藏,体解大道,始能智慧如海。故《法句经》说:“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句法,行可得道。”不解佛法,产生的恶果;或盲修瞎炼,步入邪道;或曲解佛理,瞎人慧眼,伤人慧命;或矇瞳度矇瞳,一问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弟子往里拥。信而不解,增长无明。唯有具足真知真见,才能不被一切法所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三、行
  《大智度论》说:“多闻辩慧巧言语,善说诸法转人心,自不如法行不正,譬如云雷而无雨”。如果言行一致,就如“多闻广智美言语,巧说诸法转人心,行法心正无所畏,如大云雷澍洪雨”。《华严经》以十度万行,自觉觉他而达觉行圆满,成就佛的果位为最终目的。华严宗以行菩萨道为根本,如《净行品》说菩萨以大慈悲心,行一百四十种净行,转十种势(转事入理、转染成净,转因成果,转世间为出世,转依同正、转伪归真,转人同法,转境成行,转虚同实),以圆满普贤的无碍行。菩萨修道,以一行中修一行,  一行中修一切行,  一切行中修一行三位,为圆融菩萨行。
  四、证
  果由因感。依五乘佛法,修三皈五戒,证人乘果,修五戒十善,证天乘果,修四谛法,证声闻果,修十二因缘法,证缘觉果,修四摄,六度法,证菩萨乘果。果之大小,由初发心之大小而决定。修菩萨乘,须发菩提心。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下下种。《华严经》说:“初发心时,便证正觉”。是说菩萨行,即是佛道,冈能摄果,果在因中,故永修菩萨行,即是证入佛之境界。华严教约菩萨行的进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将有漏心转入无漏心,证法空慧。观一法无自性可得。无烦恼可断,无菩提可证,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得。
  (二)将有为菩萨转入无为菩萨,以—小上无佛道可求,下无众生可度,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三)水修菩萨行而圆满佛之功德。
  第六节  《华严经》在佛经中的地位
  《华严经》是释迦佛初演之妙法,开示其直接自证之根本*轮。此—法门,为一切法门之根本,一切救理之源流。集中—切诸佛之智用,穷尽—切理事之性相。唐人宗问隐士孙思邈:“佛经以何经为大?”孙曰:“《华严经》为诸佛所尊大者。”帝曰:“近玄奘三藏,译《大般若经》六百卷,何不为大?而六十卷《华严经》独得大乎?”孙曰:“华严法界,具—切门。于一门中可演出大千经卷,《般若经》乃华严中一门耳。”太宗方悟、乃受持《华严》。连池大师说:“华严具无量门,诸大乘经,犹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封侯也,诸小乘经封侯之附庸也”。如《般若经》以说空彰实为宗,《解深密经》以不空不有为宗,《楞伽经》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宗,《大集经》以守护正法为宗。都是各演一法,各示一门。唯华严大法,诠说法界缘起,显示体用广大,情器融通,时空交织,帝网交映之不可思议境界。明此理者,自能扩展心境,融摄宇宙,揭发真智,鉴照乾坤。明此事者,自能超脱长劫轮转,自他互助,心物相通,起大悲力,发大愿力,修诸大行,普度众生。憨山大师说:“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澄观大师说:“明以照函,法以达迷,然交映千门,融冶万有,广大悉备,尽法界之性者,其唯大《华严经》欤!”上述这些议论,不言而喻,说明《华严经》在佛教经典中,是处于至尊至高之地位的。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 真禅法师与上海龙柱事件传说

    导语:真禅法师与上海龙柱事件有着诸多联系,即使真禅法师已经圆寂多年,但是当年...

  • 真禅法师简介

    真禅法师(1916~1995年)江苏东台人。字妙悟,别号昌悟。六岁从净修法师出家,十五...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