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使比库

生命之囚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生命之囚 

英译序 

《生命之囚》这本小册子是佛使尊者于一九八八年二月,在泰国素叻他尼府猜耶县的解脱自在园,对前来禅修的外国人所讲授课程的译本。那时,佛使尊者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但在课程最后一天,慈悲的尊者还是勉力为禅修者开示佛法的核心教义并鼓励大家。

这场演讲虽然简短,但极具价值也相当切合实际,因为它直指佛教的核心──不执著。“执著”在各方面禁锢我们的生命,剥夺生命的自由,这些方面包括从执取生命本身、人性本能、六根反应、盲目信仰、道场、导师、神圣及见解等,乃至至高无上的善及清净。佛使尊者指出,除非人们能了解到我执( attavadupadana )是苦及心灵囚牢的起因,并致力断除它,否则将不可能达到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标──心灵的自在与解脱。人们可以透过学习像出入息念( anapanasati)这种修习止观的方法,从内在全然地了解生命,而达到心灵的释放,这种专注观呼吸的方法,就是佛陀在证悟前后所采用的一种方便、安全且极为有效的修持方法。

本书虽然没有详细描述这种禅修方法,但读者可以从佛使尊者的另一本著作《出入息念──揭开生命的奥秘》( Mindfulness with Breathing : Unveiling the Secretsof Life )中研习,这本书已由法隆解行基金会以泰文及英文出版。

值此书以英文版付梓之际, 本中心要感谢译者山帝卡罗比丘( Ven. SantikaroBhikkhu )及其他所有协助出版的人。

我们衷心期盼这本书能帮助所有把本书内容纳入自己生命,耐烦坚毅地去践行的求法者,让他们如愿从所有囚牢之苦中解脱出来。

谨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佛法解行中心( The Dhamma Study & Practice Group )

生命之囚

今天我们要谈的主题是“囚牢”,了解囚牢会帮助我们更了解生命,更清楚能解除生命痛苦的佛法。所以,今天我们来谈“囚牢”,请各位专心聆听。

只要有囚牢状态的地方,便有苦( dukkha )的存在,大家应该可观察到各式各样的苦都含有囚牢的本质。苦的特征包括被系缚、监禁或锢上锁炼,以及历经各种困厄和纷争。

如果你懂得这些,就会更了解“执著”( upadana )的意义, 因为只要有执著,就会有囚牢。执著使人被监禁于囚牢中,成为“阶下囚”。

那个地方有执著,那儿就有束缚,不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束缚,两者同样都会捆绑人。只要执著事物为“我”或“我所有”,便会产生系缚,而人一旦陷入系缚之中,就好比身陷囚狱一般了。

所有佛法的原则可以归纳为:执著是苦的因,苦是执著的果。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善加了解执著,为了便于了解执著,我们必须像看囚牢一样把执著看清楚,执著就是心灵的、精神的囚牢。

我们学习佛法,修持止观就是为了要摧毁执著。或者,打个比方,就是为了摧毁禁锢我们的囚牢。

我们现在所谈的虽然是心灵或精神的囚牢,但它和遍布各地监禁犯人的囚牢具有相同的特质。而这种纯属精神的囚牢,却无法以肉眼得见,更奇特的是,人们往往自愿被锁在里面。大家如此欣然前往并甘心被锁在其中,真是心灵囚牢非常奇妙的一面。

[自囚牢中解放即是自由]

所有宗教最终的目标不外乎得救、解脱,想想各宗教常使用的“得救”、“解脱”等词,或在其他语言中可恰当表达此涵意的字眼,其实这些字眼都具有相同的意义,那就是──得到救度。所有宗教都在教导如何得救,然而到底要超越什么才能得救呢?要超越心灵的囚牢才能得救。

大家随时随地乃至此时此刻,都需求的一件事,就是所谓的“自由”,简单地说就是脱离囚牢,不论是实体的、物质的,或心灵的、精神的囚牢。因而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需要自由。

缺乏智慧的人只看得到物体的或一般的囚牢,并对它产生畏惧,但那些具有智慧的人,就可以更深入地看出精神囚牢有多么恐怖和危险。

事实上,难得会有人被关入一般牢狱,而世人却都被心灵的囹圄所系缚。举例来说,现在各位坐在这里听讲,虽然是置身于一般的囚狱外,但却都被禁锢在心灵的囚牢中,也正因为这种被禁锢的苦迫与压力,驱使我们学习佛法和修习禅定。至于你是否已察觉到上述情况,这并不重要,因为无论如何,它都会迫使我们从挣扎中挖掘出一条逃脱心灵囚牢的路来。不管你是否知觉心灵受到系缚,它都迫使我们不断去寻求心灵的解脱。正因为如此,大家才会来这里或到其他地方学习佛法。

虽然禁锢我们的就只是“执著”,但它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现,共有好几十种形形色色的囚牢。如果我们去研究各类型的囚牢,就会更了解这现象,更了解执著,同时也会更加明白佛法所说:苦的根源是“爱欲( tanha )”与“烦恼”( kilesa )。 如果能够清楚而且彻底地了解“囚牢”,就能够了解“苦”是怎么一回事了。

[佛教唯一的核心]

另外, 我想建议大家直接使用 upadana (执著),而不要用 attachment 或其他英文译字取代它。 目前你可能对 upadana 的意义还一知半解,但可试著使用这字眼,使你的口、你的心以及你的感受先习惯它。因为佛教的唯一核心就是断除执著,当执著断除后,便不再有囚牢,也就没有苦了。

想了解 upadana 必须将英文中依恋附著( attachment )、 黏著的( clinging )及紧握的( grasping )三个字的意思融合在一起, 这样才能确切表达 upadana 的涵意。当然最好是使用 upadana这个字,因为它的涵意比较丰富,能够使我们以更宽广的角度了解“执著”。

upadana (执著)虽只是个简单的字,但却最为重要,因为佛教的核心就是要根除执著,进而解除苦。请大家务必了解断除执著就是佛教各宗各派的核心,这在每一宗派都可发现得到。上座部佛教也好,大乘佛教也好,禅宗、西藏佛教也好,或任何你所喜欢的宗派都好,他们只不过在名相、外在仪式或修持法门上有所不同罢了,其实就本质而言,同样都是为了断尽执著。

不必因为无法研遍佛教各宗派的教理而感到忧伤、沮丧或焦虑,别给自己找麻烦。假如你无法到西藏、斯里兰卡、缅甸、中国或其他地方研习佛法,也不要感到忧虑,那只是浪费时间罢了。因为佛教唯ㄧ的核心,就是去除执著。如果要说上座部、大乘、禅宗、密宗及中国佛教之间有什么差异的话,也只是外壳、表皮的肉瘤或仪式的多少不同罢了。佛教的真正核心,其实处处都相同,那就是执著的断尽。所以不必因为无法研究各宗各派的佛教而感到悲伤或不足,只要全心修习断除执著,那就够了。

如果想要像专家一样研究大乘佛教,就得研习梵文,但你可能学了一辈子仍然一无所知;或为了想好好地了解禅宗而去学中文,但耗尽一生学中文,到头来还是不懂什么是禅宗;若想了解西藏密教金刚乘,那就必须学藏文。只是学习这些语言,就要花上你将近一生的时间,但仍然无法真正了解任何东西,也无法进入佛教的核心。这些都只是外在表相,人们却把它当成“新发展”( new development )。 如果要知道佛教的核心,只需要学习断除执著,只要学习这件事,你就会了解佛教的本质了。因此,不管佛教被贴上大乘、上座部、禅宗或金刚乘的标签,不管它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或其他任何地方,它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断除执著。

其实单单上座部佛教,便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光是修习禅定就有许多法门,例如:观察腹部的起、伏,或持念 Samma Araham (正阿罗汉)及 Buddho 、 Buddho (佛陀、佛陀),以及其他各种不同的法门。但只要方法正确,必定能断除执著。如果不能断除执著,就无法契入佛法的本质,那项法门也就毫无益处了。为何不对“断除执著”(或者用比喻来说,对“摧毁囚牢”)产生兴趣呢?所以,今天我们来谈囚牢是再好不过了。

正确地说,我们实在无法从经典、技巧,或各式各样的教义中学到如何断除执著,我们必须在执著的本身,也就是在囚牢或苦之中学习,才能获得真实的利益。因此,我们最好先找到这囚牢,以下我们就来谈谈“囚牢”。

[向内学习]

在此,我们面临两种选择:是要向外学习,还是要向内学习?这两种学习有天壤之别,而佛陀告诉我们必须向内学习。如来( Tathagata ) 曾宣说:应该要学习的一切,存在于活生生(未死)的身体中【译注一】。那儿才学得到,因此我们就在那儿学习。向内学习,就是在自己活生生的身体本身学习;而向外学──从书本中或各式各样的仪式中学习,是无法获致任何用处的。请向内学习吧!请切记“向内学习”!

修习止观,例如我们在这里修习出入息念,就是向内学习。向内学习必须具有相当的耐力,但也不是太困难。实际上,人们所从事的高难度运动和特技等比修习止观困难多了,然而人们却有足够的耐力来胜任这些。可见只要有适度的耐力,便可以透过专注观呼吸来修习止观。但有些人耐不住就半途而废,其实只要再忍耐一些,便能有所成就。因此,请你以充分的耐力努力向内学习。

我想,使用譬喻说明会帮助大家更了解接下来所要讨论的主题,因此我们今天就应用这个技巧来谈“囚牢”。

[生命本身是囚牢]

大家首先要看清的囚牢就是生命本身。

如果你看得出生命是一座囚牢,就可说对自然真理有相当的了解了。然而,大部分人却把生命当成可以玩乐享受的东西,他们浸淫于享受生命,并且迷恋、沉溺其中。正因沈醉于生命,更使得生命本身变成囚牢。

若能看到生命是囚牢,必然能够看到生命中的执著。如果从未看到生命中的执著,就不可能了解生命即囚牢,反而会把生命视为天堂而心满意足。生命当中有许多能满足我们、迷惑我们的东西,对这些令人满足、合意、迷恋的事物存有执著,就会造作出一座座的囚牢。对事物喜爱的程度有多深,则因执著生起的囚牢便有多大的束缚力,这是属于正面的执著;而当我们憎恨或厌恶某些事物时,就形成负面的执著。只要是沉迷于事物中,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执著,同样都是囚牢。

此外,每个人都要了解:只要对生命有执著,生命就会变成囚牢;对生命没有执著,生命就不再是囚牢。此时此地,大家可以自己反省:“我对生命是否有执著?我的生命是不是一座囚牢?我是否正住在一座执著的囚牢中?”必须非常详细地观察自己并彻彻底底地检查,生命对你而言是不是一座囚牢?你是否已经有了囚牢?是否正住在囚牢中?否则为什么要到这里来静坐、修习止观呢?就本质来说,修习止观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摧毁囚牢。至于研习与修持能否成就,或能否摧毁囚牢,那是另一回事,但真正目的就是要摧毁生命的囚牢。

仔细想想!如果我们无法辨识执著,那么甚至会在不认得囚牢的情况下被捕入牢内,更糟的是,还会对囚牢感到满足和迷恋,就如同满足和沉迷于生命一样。由于满足和沉迷于生命,我们便被禁锢在生命之囚中。那要怎么做才不会使生命成为囚牢呢?这是个必须谨慎而且准确回应的问题。

要如何生活才不会使生命成为囚牢?这意味著生命原本就不是囚牢,是人们起了执著,才使生命变成囚牢,是我们自己的无明、愚痴和缺乏正见,才使生命有了执著,而让生命演变成一座囚牢。在泰国有句粗鄙且含责难意味的俚语“ Som nam na man ”,意思是“活该”!。生命本来不是囚牢,是我们无明的执著才产生囚牢,这只能说“活该”了!

如果你能成功地修习出入息念,就会相当了解生命,并进一步充分了解执著。如此,在生命中就不会存有一丝执著,日后便不再产生囚牢,现有的囚牢也会瓦解消失。这是非常有价值且具意义的事;但人们是否能接受,却是另一回事,不见得人人都能够了解。请试著来认识这些应该要了解的事实吧!它将激发我们以精力和毅力去摧毁囚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命必须随顺自然法则,或者说我们必须遵守自然法则来履行责任。我们必须觅食、运动、休息及松弛身心,必须靠工作维持生计,不去做这些,根本不可能!而被迫使去做,也是一座囚牢。我们得随时遵循自然法则,这样的事实就是一种囚牢。然而要如何打破这座囚牢呢?

为什么我们会被禁锢在“必须服从自然法则”的囚牢里?因为我们对自身或对生命产生执取,一旦生起执著,“我”便产生,便开始对生命感到不安、焦虑、害怕和恐惧。如果我们对生命没有任何执著,这些便不会像囚牢一样系缚我们,而我们就可在没有苦恼的情况下,寻找自己的需求,如去谋生、运动或照顾身体。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遵行自然法则而不起执著,那么不论做什么都不会感到苦,这便是真理的微妙、奥秘、不可思议之处。

[本能是囚牢]

接下来要谈的囚牢是“本能”。我们一直活在本能的影响下,处于本能的势力下,不论是人类、动物或植物,只要有生命就具有本能。我们经常受本能的摆布行事,尤其是性欲或繁殖的本能,它控制、逼迫我们,困扰我们的程度是多么大啊!然而我们还是无法摆脱它,甚至有时还乐此不疲。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性欲的本能发育成熟时,也会被这座囚牢禁锢住。

即使是喜欢炫耀也是一种本能,但许多人根本未察觉它是一种本能。实际上想表现自己就是一种本能,即使动物也具有想炫耀自己是漂亮的、强壮的、敏捷的或其他种种特征的本能,像这种最糊涂、荒谬的本能也是一种囚牢。假如这种本能不是囚牢,它应该丝毫不会压迫到我们才对。然而,它迫使我们去买漂亮的衣服和鞋子,而且还要拥有一大堆。为什么我们要拥有这么多的装饰品和漂亮的鞋子呢?为什么这些我们通通都想要呢?(请容我说:女众这种现象特别严重!)好表现的本能就是一种囚牢,人们禁不起这种本能的驱使,只好被迫去随顺它。这种好卖弄自己的本能,真是各种本能中最可笑、最荒谬的一种!而它确实是一座囚牢。因为身陷这种囚牢,人们的钱从来不够用。请仔细思考我们前面提过关于本能的例子,它们全是囚牢啊!

如果我们想一想、算一算花费,会发现我们花在打扮自己以随时保持漂亮的钱,比花在食物上的费用来得多。再加上还要装潢美化房子,花费就更可观了。如果合起来算,这两项花费比维持生命所需的费用超出太多了,可见我们花在生命非必需品的钱,比花在食物等生命必需品的还多。这又是另一种身陷本能囚牢的情况。

[六根是囚牢]

接下来, 要谈一个最有趣、最贴近我们的囚牢, 那就是人人都有的六入( ayatana)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它们也是囚牢。让我们细细观察,专心聆听,以了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如何变成囚牢。

巴利文称六根为 ayatana 。 原义是指和外界相接触、沟通的工具或管道等等,如果大家愿意的话,可以直接用巴利文 ayatana 这个字。这六根全都是囚牢。

透过六根,我们得以和外界沟通、接触,产生感受、经验等,导致我们对自身生命产生执取。当执著于六根时,我们便得侍候它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为了满足眼睛,我们得侍候眼睛;为了满足耳朵,我们得侍候耳朵;为了满足鼻子,我们得侍候鼻子;为了满足舌头,我们得侍候舌头;为了令皮肤及周身感到舒适,我们就得侍候身体;为了让内心感到平顺、舒畅,我们就得随顺心意。我们的所作所为正都为了取悦六根,因而屈服于它们,沦为它们的奴隶。然后,它们便压榨、控制我们,令我们无法逃脱,这就叫作“陷入六根的囚牢”。

想想看,你们有谁不正像奴隶般地服侍六根?而且,还很乐意地去服侍它们,不是吗?为了使眼、耳、鼻、舌、身、意感到舒适和快乐,总是忍受一切艰苦,并竭尽心力地服侍它们。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正是奴隶。缺乏智慧的人必然是六根的奴隶,被禁锢在六根的囚牢里,只要能正确圆满地修习出入息念,就可以逃出这囚牢;如果未能正确圆满地修习出入息念,我们将被拘留在囚牢中,而且没有人知道会被关到何时。

[迷信是囚牢]

接下来要谈另一种人们沉迷于其中的囚牢,叫做 saiyasatr (注一)。 所有迷信的仪式及信仰都是 saiyasatr 。 愈是无明的人,愈缺乏知见,就被迷信的囚牢禁锢得愈严重。现今,教育和科学的进展,使我们更加认清自然的真理及事物的真相,但仍有许多人被禁锢在迷信的囚牢中。这因人而异,有些人迷信得较深,有些人没有那么严重,但都还是被禁锢在 saiyasatr 的囚牢中,只是迷信的程度和方式不同罢了。

虽然科学的进步已破除大量的迷信,但寺院或教堂中仍存有相当多的迷信。请容我这么说:在教堂、寺院或其他类似的处所,是我们能找到最多迷信的地方。只要有祭坛、有人鞠躬膜拜神圣事物的地方,便存留著「睡眠者的科学”( science of the sleeper )。 saiyasatr 只提供给心灵处于昏昧状态,或是无明而缺乏正见的人。例如在我们还年幼无法以理知判断时,便被灌输的许多迷信观念。假如你仍相信“十三”是不吉祥的数字,那就是 saiyasatr ,表示你还在昏昧状态中。 此外,还有许多迷信的例子,但最好不要一一点破它们,这类的事情都是囚牢,为什么不仔细地把它们看个清楚?竟然让“十三”这样的数字也变成一座囚牢!

[道场是囚牢]

接下来,我们应当谈谈那些庄严神圣、声名远播、普受赞扬的道场、学会、学院等,它们的名气令人们只要登记为会员,就摇身一变和道场一样响叮当。这种情形处处可见,人们一登记为该道场的一份子,便开始认为:“我们比别人优秀”、“我们是明智的一群,其他人都是愚痴的。”他们不经任何思索评论,便执持这些观念。如此一来,这些道场就变成囚牢了。因此恳请各位,千万不要认为解脱自在园是个圣地,否则它会变成你的囚牢。应该自由思考、仔细检核,然后精确地评估,只了解及相信真正有益的事,而不要陷落任何一个闻名的道场所形成的囚牢中。

[师父是囚牢]

现在要谈的囚牢叫“师父”( ajahn ),尤其是指声名远播的师父。 在缅甸有某某“萨耶多”( Sayadaw ),在斯里兰卡有某某“阿姜”( Ajahn ),在西藏有某某“喇嘛”( Lama ),而在中国有某某“大师”( Master ),不管是全国性、区域性或地方性,每个地方都有家喻户晓的大师。人们执持自己的师父是唯一如法的师父,唯有自己的师父才是正确的,而其他师父则完全错误。他们拒绝去听闻其他师父的教法,对自己师父所开示的法,丝毫不加思索和判断,因此他们身陷于“师父之囚”中。他们把师父变成一座囚牢,然后身陷其中。这是一个真正荒谬可笑的执著,不管大师也好,一般师父也好,身陷其中的执著是一样的,都是不断从师父那边筑起一座座的囚牢。请千万不要陷入这种囚牢中!

[神圣是囚牢]

下面要谈的囚牢是我们处处可见的“神圣经典”。在缺少智慧的人群里,经典被严重地执持,被执持为“神圣的”,甚至可以取代上帝!此像只要拿起圣典,便可以实际得到救助一样,因而演变出许多种神圣物品:圣遗骸、圣水,以及所有神圣的事物。各位要特别留意所谓的“神圣”,在你尚未发现它之前,它就已经变成一座囚牢了。东西愈神圣,对人的禁锢愈厉害,对所谓的“神圣”,务必要特别小心!大家应该知道,没有比“因缘法则”( the law of idappa-ccayata ) 更神圣的东西了,它是一切事物中最神圣的。除了因缘法则外,每一件神圣的事物之所以能神圣,都来自于人们自己的假设或捏造,即是由执著所产生的神圣,任何存有执著的神圣,就是囚牢。“因缘法则”不需要任何执著,本身就是神圣的。请勿掉入圣物的囚牢中,不要为自己制造圣物的囚牢!

[善是囚牢]

接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囚牢,一个能引发各种问题的囚牢,这个囚牢即是所谓的“善”。每个人都好乐善,并且相互教导要行善,许多人因而崇拜所谓的善,但只要有执著掺杂其中,善就变成了囚牢。如果有善意、善行而不执著,善就不是囚牢;如果产生执著,善就会变成囚牢。就好比说,人们狂热于善、迷醉于善、迷失于善,直到善变成了一个问题。因此务必要相当地小心,不要让善变成一座囚牢。然而,现今每个人都被拘禁在善的囚牢中,而且是盲目地被束缚著,我们一点也帮不上忙。

如果你是基督徒,请深入思索圣经创世纪中的一段经文,上面记载著上帝禁止亚当、夏娃去吃能使人辨别善恶的果实。不要去吃果实,否则它将导致你懂得如何分辨善和恶,如此一来,对于善和恶便会产生执著,于是善与恶就成了囚牢。这段教义非常微妙深奥而且极富睿智,但似乎没有人真正了解它。人们对这段教义不了解且不关心注意,因此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如果是合格的基督徒,就不会对善恶加以执著。不管是善是恶,都不要把它变成囚牢,别被善的囚牢给拘禁起来!

人们因吞噬那枚果实,便开始分别善和恶,进而陷入所有的善恶法中,被它系缚,从此以后,问题便不断产生。因此它被称为“原罪”( original sin ),有时也称为“永久的罪”( perpetual sin),它变成了最初的囚牢或永恒的囚牢。请务必保持警觉,小心不要被这最初的囚牢或永恒的囚牢逮到,千万不要让自己陷入这囚牢中!

人们一旦执著善,便为善所系缚,就会向著至高无上的善前进,那时,无上的善也会变成无上的囚牢。如果是这样,那么上帝将变成至高无上的囚牢。但愿大家能了解囚牢就是这般地由执著建造起来的。

[见解是囚牢]

下一个囚牢是我们自己的见解( ditthi ),巴利文 ditthi 这个字很难翻译。举凡我们个人的知识、思想、观念、看法、信仰、认知,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是 ditthi 。它不只是某些观念或信念,而是指个人全部的思想和见解。我们被自己的见解所形成的囚牢给逮捕了,除了自己的见解外,我们无法听从任何人,这真是一座最恐怖的囚牢!因为我们冲动、卤莽、急促地顺著个人的见解前进,而丧失了原先应得的利益。因此,这些见解变成一座囚牢紧紧抓住我们,把我们锁入那个只有单向认知方式的囚牢中。对于这种自我见解的囚牢,务必小心啊!

[清净是至高无上的囚牢]

接下来我们要谈一种奇妙且不可思议的囚牢,可以称为“至高无上的囚牢”。也就是一般所谓的“清净”( visuddhi )。巴利文 visuddhi 这个字很难翻译,一般人把它翻译成“天真无邪”( innocence ),有时也称为“纯洁”( purity ), 但是人们从来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天真无邪”及“纯洁”究竟是什么。人们紧紧地执著崇拜清净,并拿它来到处炫耀、竞争,吹嘘自己是多么地清净。但是假如当中有了执著,那只是透过执著而产生的清净,不是真正的清净,只是假相的清净罢了。例如:必须要经过洗浴、念咒、涂油、洒净、占卜等,或任何为了使自己清净所做出的许多仪式,这些都是存有执著的清净。透过执著而来的清净就是囚牢,请不要迷失,而禁锢在“清净”的囚牢中。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愈执著自我,便愈执著于清净,请务必小心!某些宗教甚至教导永恒的清净,在永恒的清净中有个恒常的自我,于是产生永恒的囚牢,这完全是因执著于清净而使自己陷入永恒的囚牢之中。

请注意,这是最后一个囚牢。想逃脱、突破这清净的囚牢,必须要空掉自我,全然没有自我,才是真正的清净。不管从那一方面来看,真正永恒的清净绝不可能是囚牢,除非人们误解它,并执著它而产生自我,才会让清净变成了囚牢。让我们毫不犹疑地从自我中全然超脱,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而不是囚牢。

[拔除我执即是自囚牢中释放]

总结前面所谈的各种囚牢,即是巴利文所谓的“自我”( atta)。 “自我”就是囚牢,每一种囚牢最后都可归因于“自我”,因为执著自我,又产生“我所有”,这就是真正的囚牢,也是造成囚牢的罪魁祸首。所有的囚牢都归结在自我,请务必拔除自我、愚痴,那么所有的囚牢就会消失。如果你修习出入息念能真正有所成就,就可以彻底摧毁一切的囚牢。也就是说,摧毁“自我”则所有囚牢就会随之毁灭,同时,再也不会建造任何的囚牢了。祝福大家都能成功地摧毁囚牢──“自我”。

专注观呼吸的目的是要去除我执,唯有完全排除对自我的执著,才能究竟、彻底地止息苦。每一个宗教最终的目标皆是要得到救度,得救的利益是无可言喻的。因此,请大家务必精进地修习出入息念。若正确且成功地修习出入息念,就能从人类各种的囚牢中解脱出来。今天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日后我也很乐意尽己所能帮助大家了解,并成功地修习出入息念,请容许我在此结束今天的演讲吧!

[注释]

(注一) 泰文Saiyasatr 中 Saiya 意指“睡眠”,Satr 意指“科学”,被当成“学”(]ology)使用。合译为“睡眠学”( sleepology)或“睡眠的科学”(sleepy science)。

【译注一】 依泰本巴利藏第21册, 62 页。佛陀说:“就在这结合心、想的六尺之躯内学习。”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佛教的原则

下一篇:人类手册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