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文化

佛学与养生结合要点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佛家虽不执著于身,但视身为道本。佛家养生,注重以修行来达到灵肉的升华解脱,完成人格的清净圆满,促成生活的和谐自在,成就心灵的安详明慧,拥有人生的福乐功德。从出世法而言是“修道”,从入世法而言即“养生”。

鉴于今人乐于养生的方法技术而不究心性妙理,应重点放在修心养性之道,并教以相应的炼养法门。

佛学与养生结合要点

(1)慈悲喜舍,利乐同事

予人快乐曰“慈”,拔人出世曰“悲”,这是佛家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慈悲为怀”与儒家“仁者寿”相通。

慈悲者心平气和,心安理得,能与人与物和谐相处,使身心处于极佳状态,自能促人长寿。

“喜”,要悦乐而不恶死,对生死坦然,生亦乐,死亦乐。佛家所谓“涅槃生死等空花”,是何等的大境界大胸襟!顺逆荣辱,不改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舍”,舍掉自我的种种私心杂念、妄想烦恼,佛家讲“万缘放下即见性”,“放下心来,便是真修”。“舍”,还指舍济人,舍己为人。

“利”,即利人利己。“同事”,即与人和谐相处,与人为善,共同致力于自利利他,自度度人的事业,这体现人生观。养生不是孤立的,而与社会,乃至整个人生息息相关。

 

(2)守戒保任、忍辱持道

佛家基本戒律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酒、戒妄语。五戒是道德,行为规范,也是养生法门。能戒杀则免祸,戒盗则去灾,戒淫则保身,戒酒则养性,戒妄语则远是非,处处利于养生,不是做一日,而是要行一生,故要“保任”。

人生有许多烦恼和无奈,如何对之?“忍辱”,今日忍辱行,明白回首,事去心空,烦恼何在?佛法有“八正道”,依之生活,必益于养生。

 “八正道”,即:“正见”,要慧照分明,见地正确;“正业”,要从事清净事业,行为不犯戒违法;“正命”,要生活合于正道;“正精进”,不断修行;“正思”,对佛法、人生要有正确的认识;“正语”,要不妄言、绮语、恶口和搬弄是非;“正念”,要消除妄念;‘“正定”,要专心修习禅定佛陀说“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3)勤修禅定,勇猛精进

佛家炼养法门以四禅八定法为宗。禅定能生福德、轻安、喜乐、智慧、相好、庄严、自在、光明、和谐、圆满。也能以定力破去人的无明、妄想、执著、习气、烦恼。这些功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离于言说,应勇猛精进而修持。

 

(4)法乐智慧,安详自在

人生的幸福也在于能拥有法乐、智慧、安详、自在,这一切属于更深层次禅修之功果。

 

(5)超尘入世,无所执著

佛家讲“要以出世的精神于入世的事业”,心无执著,气象自大,境界自高,功业自隆。养生也需要超越境界,舍人之难舍,行人之难行,才能证人之难证,得人之难得。对所得了无执著,才能不为法累,不为空缠,不为境困,不为事扰,不为魔侵。许多佛门高僧为法忘躯,成就无上功业,其中有坚实的修证功夫,若无禅定基础,单纯的宗教精很难持久,可见修证之伟力。

 

(6)空无忘我,无相功德

佛家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空无忘我,心无其心,不住一切相,这是修行与养生的至则,有一份执著就有一份烦恼束缚。

以上六点属于“见地”,见地不正会导引修行养生误入歧路,但不修证,有如“说食不饱”。佛家有许多具体的炼养法门,如

①吐纳法。佛陀说“人命在呼吸间”,吐纳法是养生修行之基,修心修定与之相关。细、均、深、长地吸气,意守丹田,气沉丹田后略闭息,但不憋气,再吐气,鼻吸鼻呼。身若有疾,当想诸疾由“贪、嗔、痴、慢”等惑业所致“四大不调”之病,应忏悔消业。骨骼筋肉系统属“地大”,病气化作黑气从鼻孔出;体液、循环系统属“水大”,气息蓝色;心理、意识、体能系统属“火大”,气息红色;内气、气机系统属“风大”,气息白色。随息之出,贪慢诸业亦出。最后观想净土八宝池中,“八功德水”如甘露浴身,内充脏腑,外华肌肤。

念佛法。佛陀说念佛有天上功德。从养生而言,念佛能使万念归一,心生善良,,心气和平,治散乱心,念到空无忘我,便是“念佛定来即是禅”。念念归一,心心归佛,可出声,可默念。可纯念佛号,可配以观想,可定时定点念,可在走路等车时默念,久则一心不乱,身心轻安。

③观心法。观想心如未开之莲;莲花渐开,有八瓣象征八正道,花心坐一佛;观想佛身长大,与我合一,即心即佛,佛我无别;忘佛忘心忘我,静守空明;收功时观想佛变小而归于心莲,心莲合而成心。通过有为法的意识化训练,调伏其心,契入空明。

 

④观念头法。静坐,不主动思考,只看心中会起何念,念起即觉,分析其来源、目的,明之即弃,你像旁观者,站在心外看心,无念则静守空明。寂静中若有念头出现,当即判断,是杂念妄念或邪念,当下立断,念头即空。久而久之,你会对自己的心识有更深地了解、把握。禅宗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⑤念咒法。念总持咒“嗡啊烘”,念“嗡”时观想白光盘在头内振动;念“啊”时红光盘在胸腔内振动;念“烘”时蓝光盘在腹内振动。三光为“精气神”所化,出声或默念均可。

⑥净业安心法。佛陀讲“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则安,心净则“自性’即现。世人难的“心净”,缘于妄想、邪念、恶业的干扰,应以忏悔法“安心”,达到心灵净化、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智慧开启。静坐,先从当日诸事分析,看在身口意三业方面有何过失,有则悔改.如“口业”,是否说了“妄语”,“恶语”,“两舌语”。再往前推至能记事时,甚至更远。心要诚、愿要切,让忏梅之泪洗净心垢,便心如蒙尘之镜重现光明。亦可为亲友、众生而忏悔,愿亲友安宁,国土洁净。

 

⑦参话头法。(一)参经典话头。如佛讲《莲花经》时显神通,讲《金刚经》则从平常的吃饭穿衣而起,后世禅宗大倡“平常心是道”’,对神通慧而不用,避而不谈。(二)参祖师公案。如有僧问赵州和尚:“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赵州说“老僧在青州做了件棉衫,重三斤。”

⑧生活禅法。把生活当禅来参,把生活的过程当修炼,一切的酸、甜、苦、辣当法味,荣、辱、是、非视助缘,在人事、尘劳、机缘、名利、恩怨中悟正法,修定力,砺心性。巧把尘劳做佛事,世事洞明皆禅机。

 

⑨忍辱磨砺法。能忍生活中的一切苦难逆境,我心如如不动,不为境转,而能转境。性不磨不圆,志不砺不坚,古来多少大成就者都修忍辱行,头陀苦行,我目己就修过此法,别人打而不还,辱而不辩;过午不食;单衣过冬。人各有志,虽不必照搬照抄,但真正修行,不忍辱磨砺,难得大成。

⑩梦幻修觉法。对梦的研究今有:梦是白天意识活动的延续;梦是被压抑的心理欲望的变化;梦是潜惫识活动;梦可能预兆未来等说法。佛家梦观椒右也有以上诸论。早起回忆梦境,分析意象代表的欲望、心识。梦境能体现你的心灵,修证境界。若梦中有邪行,当忏悔以净心识;若梦中有善行或得了法,不要狂喜,此法可使人深入到意识,七识、八识中,是重要的调心,净识,了性法门。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