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海涛法师

海涛法师《净土经典嘉言录》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1.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莲华藏海。见一佛,即是见无量佛;生一刹,即是生无量刹。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也。

2.具真实愿,发忻厌心,视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鸩毒,视名利如缰锁,视数十年穷通际遇如同昨梦,视娑婆一期报命如在逆旅。信宿舍离,惟以一心念佛,愿共同生净土

3.如囚赴市,步步近死,直需孜孜昼夜,暑寒,一句洪名,无时间歇,净土决定可生,慎勿锐始怠终。

4.专求出离,不求世间福报,亦不求功德智慧辩才悟解。与夫世世为僧,兴显佛法愿。惟愿命终得生彼国,脱生死苦。

5.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着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矣!

6.念佛一门,借彼佛胜愿力故,不论有智无智、上中下根,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七日乃至一日,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即蒙弥陀圣众接引,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护念,是为不思议异方便,惟其异故胜也。

7.如此最胜异法门,释迦殷勤示劝,恒沙如来广舌赞扬,岂欺我哉!

8.佛法有无量门,有难有易。欲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阿弥陀佛名号,疾得无上菩提

9.五浊恶世,求阿跋致(不退转)甚难。若信念佛三昧,乘彼佛愿力,摄持接引,决定往生。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生生不退,佛阶可期。

10.净土广摄诸根,咸登不退。

1.当流光如驶,衰老日侵,勿虚度好时节。定课外有余暇,但只加持佛号。若楞严咒、大悲咒等,客路俱不必也。

2.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

3.经云:「诸佛偏知海从心想生。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一切观门,无不从兹流出。

4.大集经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5.智觉禅师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6.智者大师云:「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

7.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手心性。

8.余光有几?至稳至易之途,仅以大字真劝勉。此是海上奇方,能疗急病。标本齐治,缓急咸宜,贵在深信、力行、专持耳。

9.诸经广赞净土,曰:不可思议功德。日:世间难信之法。日:一切佛护念。日:无上深妙禅。日:胜异方便。日:三昧中王等。奈末世众生,偏于念佛法门好起疑惑,乃至破他净信、障他善行,薄福少智人往往习气如是。

10.萧然若寄,长斋事佛,淡泊无欲,操修问道。

11.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

12.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13.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

14.大心既发,应修大行。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

15.求其直捷痛快,至顿至圆者,无如持名念佛之一行矣。

1.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为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也。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己,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

2.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未入此门,终非稳妥,学者可不免哉。

3.一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二、以为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 四、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五、以专持四重律仪,为入道根本。 六 、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

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土归宿。 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验证。

以上八事,各宜痛奖,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4.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5.一句佛号,不杂异缘,十念功成,顿超多劫。于此不信,真同木石,舍此别修,非狂即痴,复何言哉!复何言哉!

6.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手。

7.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于佛,即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而见性作佛,难易相悬若是,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截痛快也哉。

8.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1.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成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

2.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

3.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以无念心体,唯佛独证,自等觉以还,皆悉有念。

4.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5.《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唯直截痛快。何也?以见姓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

6.一是祖语,一是佛语,何重何轻,何取何舍。学者但当尽舍旧习,虚其心、平其气,是一玩味而检点之。当必首肯是说为不谬矣。

7.正当念时,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之内。如两镜交光,相合互照,此横遍十方之相也;若约竖穷三际,则念佛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

8.此理,悟之最难,信之最易。但能直下承担,终必全身受用。

9.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

10.余门修道,须断烦恼,若见思烦恼,分毫未尽,则分段生死不尽,不能出离同居国土。

11.惟修净业,乃横出三界,不断烦恼,从此同居土,生彼同居土,一生彼土,则生死根株便永断矣。

12.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为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

13.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为要。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