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经论讲记

第一百零九课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音频 视频下载  文本  

在遣除胜义中一切万法不成立则具有过失方面,共有三个辩论,下面遣除第三个疑问,也即对方认为:如果中观宗承认一切万法无有自性,上述所说三相推理中的宗法、能立、所立等会有不成立的过失。   壬三(辩论无自性不成宗法等故所立与因之名言不容有)分二:一、真实答辩;二、否则不合理。   癸一、真实答辩:   抛论所安立,分别有法已,   智女愚者间,共称之诸法,   所能立此法,无余真实成。   在前文当中,中观宗通过自续因推理:自他所承认的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离一与多故,犹如影像。这时,对方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中观派既然承认一切万法不成立,能立也就不成立;如果能立不成立,所立也不可能成立。这样一来,整个三相推理就不合理了。   对此,中观宗回答说:我宗并非先承认一切万法无有,随后再运用理证。在最初对一切万法根本不作分析,完全抛开论典所安立的有法,而是将智者、女人、愚者等所有人共称之法作为有法,因此,上述推理中所说的能立所立,根本不存在不成立的过失。   其实对方认为:中观派一口咬定一切万法无有自性,这就是你们的究竟观点。既然如此,前面所说“一切万法(有法)无有自性(所立),离一与多故(因),犹如影像(比喻)”这一推理中,所谓的运用离一多因来证成万法无自性就成多此一举了,因为有法已经不成立的缘故。但如果对能立的离一多因不提及,所谓的一切万法无有自性只是一个立宗而已,真正来讲根本不能成立,所以也不合理。如果说离一多因存在,所立也必定不成立,这样一来,一切万法应该成立了。   归纳起来,在三相推理中,有时候立宗不成立,有时候因不成立,有时候比喻不成立。在这里,对方认为:中观宗说一切万法无有自性,这时再运用离一多因来证成,则说明一切万法已经存在;如果不运用,说一切万法无有自性也就无有任何理由。所以,中观派的观点实在不合理。对方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下面中观派站在自宗观点来说:这种辩论实在很浮浅,其实是你们对基本的推理方式尚未通达,才出现了这种十分荒谬的辩论,实际无有任何意义。   由于各个宗派所承认的一切万法并不相同,比如外道承认一切法实有,而在佛教中,小乘认为极微存在、唯识宗认为明心之法存在……如果将各宗派所承认之法作为此处所说的有法则非常困难。因此,上述推理中所安立的有法,将各宗派和论典中所说的有法暂时抛开,并不是将这其中的任何一种法定为欲知物。这里所说的欲知物,所谓的“一切万法”是指什么呢?是将智者、平凡的女人以及愚者之间共现共称的一切万法作为有法。所以说,“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离一与多故”,所立能立的一切名言丝毫也不保留,在无有任何妨害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成立。   这一点必须要明白。大家在辩论或者抉择任何一种法的时候,并不是将佛教论典或外道所承认的一切万法作为欲知有法来抉择,而是将世间人们共称共现的一切万法作为议题。   比如外道徒与佛教徒二者,对柱子无常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外道徒心中认为是常有的柱子,佛教徒认为是无常的柱子,如果将此作为辩论的焦点,永远不可能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所以,辩论时仅仅对我眼睛见到的这一柱子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外道所承认的常有之法不能成立,最后得出无常的结论。因明中经常如此,在互相辩论时,对方认为柱子常有,我认为柱子无常,对这两种观点哪一种合理、哪一种不合理暂且不提,只是针对眼前所见的柱子进行辩论,将它作为有法,然后说“柱子是无常的,所作故”,对方如果认为不合理,再运用种种理由来驳斥这一观点……   在此处,对于一切万法空性这一观点,外道根本不承认,所以并不是将中观宗所承认的一切万法作为有法,而是将一切万法存不存在这一问题先搁置一旁,将大家共同承认的一切万法作为有法,然后再抉择其为空性,因为离一与多的缘故……如此来进行论证。   如果将各个宗派、论典所说的不同观点作为有法,并将此作为辩论焦点,则由于共现的有法无法成立,必定导致所有因都无法对这一有法作出完整的结论,如此一来,辩论双方共同所承认的比喻——无论同品喻还是异品喻,都不可能例举出来,到最后,所有的推理依据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在辩论之前,首先需要设定一个欲知物,比如我认为这个瓶子是有为法,刹那无常之故;对方不承认这个瓶子是有为法,由于双方还没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将它作为我们共同的辩论焦点,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双方都承认这个瓶子是有为法,那我们还辩论什么呢?大家的观点已经一致却还争论不休的话,最后必定出现不顾自宗一网打尽的结局,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癸二、否则不合理:   通过上述分析,大家应该清楚,一定要将自他论典中尚未分析的欲知物作为有法,否则,必定会出现世间所有推理都不合理这一过失。   非尔事不成,此等如何答?   如果不是这样,一切的一切都将不能成立,所谓的推理、比喻、能立、所立等,对这些问题又该如何作答呢?肯定无法回答。   对于万法存在、不存在的不同观点未作鉴别,只是将显现许的欲知法认定为有法,这是很合理的。也就是说,柱子存在、不存在这一点暂时不提,单单将眼前见到的柱子作为有法进行辩论,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不是这样, 我承认的因和比喻对方不承认,比如中观宗说“一切万法是无常的,刹那性的缘故”,外道根本不承认刹那性,因此说不成立。由于未安立一个共同所现的欲知物,对方对于我们所说的因和比喻都不承认,这样一来,对这一切问题也就无法作出回答了。   比如,佛教徒在外道徒面前,运用“声音(有法),是无常(所立),万法存在之故(因)”这一推理。《释量论》中说:只要是存在之法,必定无常。这一推理在佛教徒面前可以成立,声音是无常的,为什么呢?存在之故。一切法只要存在,就会有一种毁灭的过程,这是一种自性因。或者运用一种果因,“喇荣的山上(有法),有火(所立),有烟之故(因)”。   在进行这些推理的时候,如果将外道论典所提及的分别有法认定为有法,他们必定会说:所谓的“山上”是指有支的山。因为外道对于平时共称的山并不承认,而是说有支的山,这是他们自宗所安立的一种观点。由于他们认为色声香味触是五大的功德,于是对所说的“声音”也会承许为虚空之功德的声音。这样一来,外道完全按照自己所承许的观点进行理解,佛教徒也是以自宗论典进行理解,最终双方都不可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因为外道所承许的“有支的山”与“虚空之功德的声音”并不存在,因而有法不能成立。既然有法不成立,依赖它的因也就不可能立足,如同兔角不存在则兔角上的花纹也不可能存在一样。结果,与有法同品的比喻也不可能存在。到最后,所推断的有法与作为推理依据或能立的所有因都将不成立。   所以,大家切记不要以各自论典所承认的法作为有法,而是对于共现的事物与对它的执著方式进行细致分析,并以此建立名言,就像对上述定解与增益的对境从本体、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那样,大家自然会通达理证的核心。   比如声音,外道认为声音是虚空的功德,佛教认为“声音是无常法,存在之故”。那么,二者所执著声音的对境是不是一体呢?从耽著境来讲,外道与佛教所缘的都是这一声音,可以说为一体。但从执著方式上,外道认为声音常有,佛教承许为无常,在这一点上出现了非理与合理的差别,因此不能说为一体。或者,从同时产生还是非同时产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很容易明白其中所说的真正意义。实际上,只要掌握上述所说的三相推理,一切理证也就比较简单,否则可能会稍微难懂一点。   庚二(遣除于世俗之争论)分三:一、总说能立所立之安立合理;二、别说前后世因果缘起之安立合理;三、以赞叹远离常断而结尾。   辛一、总说能立所立之安立合理:   我于显现性,实法未遮破,   如此能所立,安立无错乱。   静命论师说:我对于现在名言中显现的有实法并未遮破,所以此处所安立的能立、所立不会有任何错乱,是非常合理的。   前文也讲过:中观派在抉择的过程中,对于显现法不会遮破,如果遮破显现许,一切因果等所有法都已经毁坏了。寂天菩萨《入行论·智慧品》和《中论》当中都是这样讲的,中观派是在胜义中遮破一切万法,对于世俗中从智者到愚者之间一切众生共同耳闻目睹等缘起显现的有实法,并未加以遮破。   对此,依靠凡夫妙慧和圣者的智慧进行分析,万事万物的所有法,从胜义角度全部如同芭蕉树一样无有丝毫实质,所以在胜义中,无论中观自续派还是中观应成派都承认为无有。   由于中观派并未遮破名言中显现的事物,对于将不净执为净、痛苦执为快乐等很多颠倒增益全部可以推翻,并且,这一切能立、所立根本不存在错乱的过失,全部如同莲花花瓣一样了了分明。因此,中观自续派、应成派所承许的“一切法在胜义中无有自性”,这一点完全可以成立。   在颂词中虽然并未直接宣说对方的观点,但间接已经体现出来了。其实,对方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对于所谓的“无自性”,理解成在名言中也否定一切法显现,认为眼耳鼻舌身的对境——色声香味触全部不存在,从而对能立、所立全部已经推翻了。   我们以前也说过:现在有一部分人,《金刚经》《心经》中说眼耳鼻舌身不存在,如果眼睛不存在、鼻子不存在,那我怎么办哪?《心经》说的不合理啊……。这种人认为,一切万法空,显现许的法已经不存在了,这样一来,因果也不存在、前世后世也不存在……这种具有邪见的人就是此处颂词中所说的对方。   本论此处所说的与其他中观论典的观点完全一致。大家一定要理解,在说“不破显现”之时,并不是指瓶子的自相或者柱子的自相永远不空,对除此之外存在的一个实有进行遮破。譬如,水月当下显现的本体即是空性,抛开显现之后绝对不可能另外存在一个空性。同样,也不要将空性理解成毫无显现之义,如果连显现也不存在,那它的空性也就杳无踪影了。   因此,空性与显现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者无有则另一者不可能存在,一者存在另一者也必定存在。比如说,瓶子是空性就必定有显现,有显现的话,其本体也必定是空性的。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也在于此。而二者存在的方式,既不是像黑白线搓在一起那样各自分开——空的时候不是现、现的时候不是空;也不是排除一者后另一者才出现——瓶子首先显现,被打烂后就变成空性了,或者对心的本性最初没有认识时不是空性,一旦认识之后已经成为空性。   当然,在凡夫人相续中,暂时可以通过分别念轮番产生的方式进行修持,但实际上,凡是空性决定为显现,凡是显现决定为空性。《定解宝灯论》中也说:显现周遍空性,空性周遍显现[1]。如果对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这一道理,并非人云亦云,而是通过中观正理的分析,自己真正抉择并产生了千佛来到面前也不退转的信心,说明对中观的闻思已经到达究竟了。   大家现在已经学习过《中论》、《中观四百论》和《入中论》,在中观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相关的一些法语也比较熟悉。一般来讲,像俱舍、因明当中,有很多名词都比较陌生,大家也不容易抓到重点,这也情有可原,但对中观方面,很多人应该大概了解一些了。所谓的了解也并不是每天听一堂课来完成一个任务,不是这个意思,每一个人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自己应该生起一种信解,什么信解呢?通过详细观察以后,中观所抉择的完全是正确的,柱子不空的话不可能显现,因为空性才可以显现、显现才是空性。对于这种道理,从自己的心坎深处生起一种不可动摇的正见,这一点相当重要。   以前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仁达瓦在《入中论释》的后面也说:即使千百万佛来到我的前面说此非正道,我的心也不可能动摇。正如他说的那样,哪怕有一千个佛来到自己面前,说空性的法不存在、显现的法不空,自己都不会动摇,生起这样一种非常殊胜的定解,根本不会随着其他人转,不要说凡夫、菩萨,即使千佛来到面前,自己的心都不会动摇。   不过,现在的有些人,不用说千佛,一个假活佛来到他面前说:不用学中观、不用学空性,我给你灌个顶,马上解开你的脉结。这些人马上就跟着跑了……   所以,自相续中产生一个稳固的见解相当重要。比如学习大圆满之后,大圆满的窍诀全部融入自己的心,这时会有一种不同的境界,这种境界永远都是不可动摇的。学习中观的话,中观现空无二的道理,不管语言如何宣说、文字如何表示,实际万法的本性就是如此。   这种定解,首先依靠龙猛菩萨、麦彭仁波切的教言进行修持,到一定程度时,在我们的相续中可以生起来。这种境界,不一定要获得阿罗汉等圣者果位才可以,按照麦彭仁波切的观点,即使在凡夫位也可以生起。以前有很多上师也是这样讲的,学习中观一段时间以后,不论你观察还是没有观察,中观的理念和正见始终都可以安住,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在文字上,而是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万事万物根本无有任何实质。到最后,对于里里外外的任何法都不会有太大的实执;对未通晓这一真理的众生,自然而然会生起强烈的大悲心,这就是闻思中观最好的一种结论。   我想很多道友也应该是这样的,因为你们在寂静的山上,依靠上师和诸佛菩萨的加持,长期修学如此殊胜的空性法门,对财产、名利、感情、地位等,不会像社会上那些人一样特别执著。你们通过学习诸佛菩萨的空性法门,经过长时间的闻思,对这些事情虽然没有全部看破,作为欲界众生相续中仍有习气存在,但不会很执著,看得很淡,了知实质上无有任何实义。这说明对中观空性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时,见到世间有些人为了名利、财产等各种如幻如梦的法四处奔波,非常痛苦,对这些人会生起无伪的悲心。一旦生起这种境界,从此以后,你无论修行显宗密宗任何道,都已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 《定解宝灯论》:任何显现定空性,所有空性定显现,若现不空不可能,空亦不成不现故。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第一百零八课

下一篇:第一百一十课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