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文化

中华民族最危险之时是传统文化被抛弃批判(明静法师)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2013年7月22日上午,明静法师在法门寺法堂为参加第八届“法门之光”福慧营的营员和义工开示佛教文化与幸福人生。昨天晚上的“幸福人生论坛”上,大家已经领略过法师的风采,今天的开场白又一次紧紧地攫住了大家的心:“我说话稍稍有点慢,不要以为慢就花费很多时间,反而会赢得更多时间。”他以刘翔伤脚的例子解释这句话:“在短时间内把你身体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短时间内让你比谁都跑得快,但后来的时间会让你比谁都跑得慢。”深含哲理、充满智慧的话语让大家的心沉静下来,随法师语调平缓但幽默风趣的演讲进入正题,引领大家反思文化、探求幸福。

  佛教非常高深,文化非常玄奥,幸福又如梦似幻,仿佛伸手可触,却又遥不可及。用佛教文化引领我们踏上幸福人生的旅途,是我们福慧营的目标。法师如是直陈主题。如今看不懂的是艺术,读不懂的是文化,文化总感觉让人莫测高深。在这个时代,但凡跟文化沾上边的东西都非常昂贵。如果说文化非要用价钱来衡量,非要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见了很多世面才能得到,那文化岂不与普通百姓无缘?释迦牟尼佛虽然贵为王子,但他成道之后教化的大众比孔老夫子的有教无类还广泛,他教导九法界一切众生没有拣别,没有选择,地狱、饿鬼、畜生都包括在内。

  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说文解字》中,“文”即是错画的意思,即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现象。天文是天上的变化,水文是水系的变化,人文是人的心灵、人际关系、人的种种状态。“化”在甲骨文中像二人相倒背之形,今天的自己要勇敢地与昨天的自己说再见,你才有变化。“文”是外在的现象,“化”是内在的调整。《易经》贲卦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文化”就是修行。修行的三大原则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通过调整,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心灵更美好,家庭更和睦,社会更和谐,这就是文化。儒雅、娴淑、端庄的人会招人喜欢,容易与人相处,这就叫“德不孤。必有邻。”这样的人就是有文化的人。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美满幸福的教育,教育是真正的文化。净空老法师说,佛教是教育,其目标有三: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释迦牟尼佛四十五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什么是宗教?最尊崇的教育、最主要的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宗教。现代的中国人学习了西方很多的东西,独独没有学人家的宗教信仰精神。

  读万卷书,是向古人学习;行万里路,是向同时代的人学习。文化是需要学习的。没有文化,做人也没有水平。把宏大的文化概念拉到我们具体的个人身上讲,你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好,那你对别人的好都是有目的、有企图、有私心的。文化是让我们真正的修养越来越好。

  人生从生到死就这么长,所能走的路就这么宽,在狭小短暂的空间时间里,怎么样让我们的人生真正幸福就很关键。从文字学角度看,大羊为“幸”,羊大为“美”,人之间相处沟通交流呈现一派祥和之气为“善”。善是因,幸福是果。不断地放大祥和之气,一定会幸福。什么是福?就是你要知足,只有一口田的受用就满足了。

  讲到这里,法师对当今中国文化现状提出批评,他说:国歌里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是蒙古人、满清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也不是日本人侵略的时候,而是当代,是后代子孙对自己的文化不甚了解甚至抛弃批判的时候。

  法师转而继续演讲佛教文化与幸福人生的关系。佛教当中的经典不是让我们全部通读的,与哪部经典相应就读哪部,佛所说的经典都是教导我们向上、向善、向光明,这样你才能心安,心安了才有真乐、真幸福。心态正了,思想端正了,自然幸福人生就建立起来了。佛教文化是圣贤佛菩萨的教导,幸福人生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念珠是圆的,提醒我们为人处世要圆润、圆融以至达到圆满的境界,但以绳相串提醒我们不能圆滑。这就是佛教文化引领我们的幸福人生。“开光”就是开启自己的智慧之光。“加持”是建立在被加持者巨大的恭敬心之上,增加他的能量,增加他的力量,增加他的功力。看到佛像念珠,让我们生起恭敬心、警觉心,内心清醒明净,这样就帮助我们创建幸福人生。我们要想像佛菩萨一样庄严,不需要动刀动枪做整容,只需要让我们的心越来越安详,越来越明净,越来越充满祥和之气,我们的人生就会幸福。如果能够以自己的笑脸训练、影响、带动许多人的笑脸,这是很幸福的事。

  最后,法师总结道:我们能够按照佛陀教育的目标,遵循佛法修学的三大原则,能回到自身,回归自心,方能回归自性,幸福人生于此建立。

  在互动环节,法师机智的回答常常令人茅塞顿开,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只需要用佛法照进我们的内心就可以了。”“如果你认为吃瓜果蔬菜是伤及生命,那你就不要吃。众生平等是从本质上说的,但相状上由业报关系而不同。为了让自己不死,我们不得不吃。不过在吃的时候尽可能降低对地球的索取和对生命的伤害。”“好人有好报,这个好连世间也容纳不下时就去天上了,天上也容纳不下就去极乐世界了。”“我们现在连自己都研究不清楚,但却常常研究自身以外的人事物。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回到自身,回归自心,才能回归自性。在我们法眼未开、慧眼未明时还要非去弄清楚地震与善恶的微细关系,这是执著,是自寻烦恼。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果包含方方面面,以我们的智慧还看不透。看不透就不要向外看,用它来看自己。”“我目前依然很‘穷’,远没有到‘达’,我还在路上,我们一路同行。”“佛法讲因果,说过去说未来,但它不是让我们执著过去、畅想未来,而是要我们关注当下。不管好的坏的果报,我们都能坦然面对,心境安详。对于算命看卦,佛法不特别反对,但也不提倡。命运是有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读《了凡四训》就知道,改变命运的机、权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佛教里,老师是法身慧命的引导者。《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弟子规》、《太上感应篇》这些书都是做老师的基础的基础,不懂这些就没有资格做老师。”“要用智慧来引导人生,幸福虽然没有形象,但可以感受,可以体会。儒释道三家圣贤的引导没有别的,就是让我们回光返照自性,让妄想杂念减少,从而回归自性。真正学通了,就知道自性只有一个。站在门外观望,任何一家都学不到。只要一门深入一家之堂奥去体会,你会最终通达三家。”“有怀疑的人一定愚痴,知道得太多太杂太乱也是痴。大疑大悟的‘疑’是禅宗参禅用功过程中的疑情,一直没有明白一直在关注的专注状态,疑情勘破,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我们现在想大疑大悟、小疑小悟还不够资格。”“在上根利智的众生中,佛始终在眼前,始终在身边,从来没有离开。佛遍及一切处,只不过我们没体会到而已。佛长久住世对他来说是小事一桩,但对我们影响太大。佛长时间住世反而会使众生生出懈怠心,佛灭度是提示我们世事无常,要我们精进用功。”

  法师亲近净空老法师多年,学识渊博、义解精深,又能深入浅出,深得净空老法师讲经说法的神髓,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如行云流水、微风拂柳,行迹处却是百花俱艳、万山碧翠,给人难以言表的享受。饱餐醇厚法味,欣享精神盛宴,岂不乐哉!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