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文化

如何学习六和敬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跟人和睦相处开始,也就是修“六和敬”。人,不能离开群体,佛法讲四人是一众,就是团体。在家庭里面,父子兄弟也是小社会、小团体,就要学六和敬。养成这个习惯,在任何场合当中,与一切人都能和睦相处。

     “僧伽”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和合众”。佛教戒律规定四人在一起,遵守六和敬,而且实行羯磨制度,才称为“和合众”。羯磨也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就是会议,无论大小事情都开会决议,每个人都要服从决议。佛法从三千年前就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大小事情都由会议解决。

     遵守六和敬非常重要,可分理、事二方面来谈。理,以净土宗的教义来说,“同证一心不乱无上菩提”,这是大家共住修行的宗旨、目标。我们到僧团里做什么?求一心不乱、求无上菩提、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目标完全相同,这是理。

     事有六条,即六和敬,一定要遵守。“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六和敬是成为僧团的基本要件。僧是清净、和睦的意思。一个小团体,彼此身心清净和睦共处,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任何行业,四个人在一起依照这个方法修,就叫做僧团。若将六和敬落实在家庭,家庭就是僧团。古人讲“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能找到四人见解、志趣完全相同,将六和敬做到,非常不容易。

     第一、“见和同解”,“见”是思想、见解,这些相同才能共住;思想、见解不相同,在一起必然有争执,意见不合就产生纠纷。如何才能见解相同?绝对不是说“你要接受我的意见,你要遵循我的意见”,必须是我们每个人都舍弃自己的成见,这是佛法最妙、最殊胜的方法。佛不是叫谁服从谁,佛法平等,每个人把自己的成见、见解都放弃,每个人的心都清净平等,这种见解就和合了。

     释迦牟尼佛当年率领的僧团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么多人如何能不闹意见?就靠天天讲经。三天不讲经,意见都出来了。佛陀在世时,二时讲经(印度将一昼夜分做六时,二时就是八小时),二时修行,从前的寺院亦复如是。譬如念佛道场,除听经八小时外,还要念佛八小时,一日已去了十六小时,早已精疲力竭,只能趁时补眠,哪有时间、精神闹意见,所以天下太平!

     中国古时候的寺院道场都有解行的特色,即是在理论上、在众经之中只选几部,在行门上专修一个法门,不论道场人数多少,见解完全相同。譬如净土法门,所依据的经典就是“净土五经”,在修学方法上,统一用“持名念佛”,大家见解一致,看法、想法一样,志同道合在一起修行,这是和合的大根大本,有此根本才真正能和睦相处。

     佛教在中国形成了许多宗派,各宗派的宗旨不同。譬如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主,你如果要到那个寺院去讲《法华经》,那就不行,因为见解不一样。天台家是以《法华经》为主修,他们天天讲《法华经》、研究《法华经》,你要去跟他讲唯识、讲禅也不行,他不能接受。这就等于办专科大学,他请这个法师来讲经,一定是跟他的思想相同的。我这里是专研究《华严经》,某个人也是专研究《华严经》,我们可以请他来讲。他不是研究我这一门的,就不能请他来讲,怕动摇了我们自己的根本。虽然我们学佛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是路不一样,也能达到一个目标,都是成就无上菩提。这不是排斥,是便利自己成就。

     佛法有各宗各派,喜欢哪个法门、哪部经典,就去亲近这些道场、法师,大家在一起学,这是和合众。如果我们请了一个法师来,这个法师所讲的跟我们所修学的理论完全背道而驰,就是破和合众。我们绝对尊重不同的法门,但是不能在一起共修,因为所依据的经典、理论、方法不一样。同一个见解,见解根据主修的经典,大家的意见就建立了共识。

     第二、“戒和同修”,“戒”是生活的规范,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定要有秩序、规矩,团体才不至于紊乱。人人都守礼守法,这世界不就和谐了吗?

     戒律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佛的戒律尤其是值得人尊敬,戒律是戒自己不戒别人,修道才能得清净心。修行的根本在得定开慧,如果常常拿戒律衡量别人,看别人破戒犯戒了,这还能得一心吗?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不见他人过?因为只戒自己不戒别人。自己要守戒,不要求别人守戒,别人守戒也好,犯戒也好,与自己不相干。我对于一切人决定不起心、不动念,才能得一心。

     这种构想非常符合现代人讲的科学精神,纯粹是自律而不律他。每个人都能自律,都能容忍,自己守规矩,不管别人,这个团体当然和合。别人不守规矩,佛教我们一个方法是“默摈”,就是不理他,我们的心还是清净的,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心才能达到一心不乱,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戒和同修,用中国字来说,它是义,义就是循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就是义。团体生活,起居作息都有规矩,规矩是大家共同拟定的,少数服从多数。规矩也可以修改,可在开会时提出建议,通过后,人人要遵守。

佛门的戒律要遵守,基本的戒律就是五戒十戒,真正僧团最低限度要做到“沙弥十戒”。所以,培养你身心清净,教你真正放下,心清净就没有妄念,心都在道上,道业容易成就。

     第三、“身和同住”,大家居住在一起。佛法的修行在清净心,因此对于生活环境非常重视。譬如军队的管理,军人睡觉就是通铺,这有好处。如果一个人一个房间,自己在房间没有人看到时就会放逸,习气、毛病都出来了;如果有人看到,当然会谨慎约束自己。所以,佛的教学是主张睡通铺,所谓“广单”。白天“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你的言行动作要谨慎、规矩,晚上大家睡在一起还是要约束自己,不敢马虎随便,这就给你一个好的修学环境,把你所有的毛病、习气都断除,用意在此地。

     从大环境来说,我们和许多众生同住在地球上,就要时时刻刻懂得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享受也要让别人享受;我这一代享受,还要想到让后人有好的享受。再缩小,与一国人相处、与团体大众相处、与家人相处,都能听佛的教诲,依佛的教训行持,念念想着所有大众的幸福美满,则能和睦,这是“身同住”。

     第四、“口和无诤”,没有争论,但是在研究讨论的时候可以辩论。佛知道一切众生所有的误会、结怨,十之八九都是言语造成的,所谓是言多必失。话不要讲得太多,太多了容易失言,引起别人误会、猜疑,于是就与人结怨;结怨之后,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有意无意当中,造成菩提道上的障难。古德说:“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当我们想说话,这个话到口边了,变成阿弥陀佛就好,这个法子很妙。口和无诤,真正做到口和无诤,就是一天到晚见到人都欢欢喜喜念阿弥陀佛;不管人家对我们讲什么话,心里都是阿弥陀佛,心平气和。

     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有什么好争论的!人家赞叹我,是假的别欢喜;人家毁谤我、侮辱我,也是假的,何必生气!他骂别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因为觉得那不是骂我,所以没有接受。他骂你的时候,你接受过来就生气了。当你把自己也看作别人,他是骂别人与我不相干,你就不会生气了。“我”是假的、名是假的、相也是假的,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他骂的时候,“阿弥陀佛,谢谢,消灾免难”,他是我们的大善知识、大恩人,他每一句都替我消灾,我的业障就消了。你能欢喜接受,如如不动就消业障;你要是全盘接受,自己在那里生气,你是造业障。一个消业障,一个造业障,就在那一念之间;转过来时,不但不造业障反而消业障,佛真有智慧,教我们这个绝招。所以,这些冤亲债主天天为我消业障,我要每天将修积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报他们的大恩。还要知道,每天赞叹你、奉承你,这消不了业障,因为赞叹多了造成贡高我慢,又生业障了。

     第五、“意和同悦”,修行有进步、有成就,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能法喜充满、满心欢悦。学佛如果学得一天比一天苦,谁愿意学?学得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年比一年快乐,是有进步!所以,佛法的目标,在个人来讲是终身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天下大同,这是佛法修学的目标。这样美好的教育,我们能不学吗?

     每个人都依照《无量寿经》的方法、理论、境界来修学,都学习阿弥陀佛,最快乐了,世出世间再没有任何的快乐能比得上念佛人的快乐。如果念佛这么多年,念得很辛苦,一点乐都没有,是什么原因?是还没有入门,念得不相应。天天读经,经里面讲的道理没搞清楚,不能把这些道理用在自己生活上,所学非所用,你的苦就离不开。如果你所学习的统统能落实在生活上,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能与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相应,哪有不快乐的道理!

     第六、“利和同均”,利就是物质上的享受,一定是平等的。利和同均就是没有积蓄,没有私财,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彻底放下,一切供养统统归公,私人决定不会有一分钱的财富,十方供养不管是供众或是供个人,统统归常住。常住推选一个人来管理、分配财物,管理的人一年换一次,每人都有为大众服务的机会,这是非常公平。团体不管人数多少,自己有私人财产,和合僧团就破坏了。一个地方能有僧团出现,这地方就有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不会遭难,这是大家有福。很可惜!虽然现在大大小小的道场很多,但是各有各的财产、各有各的钱财,这就不行。所以,现前社会上,我们看不到僧团,这是非常痛心的一件事情。

  “利和同均”是最重要的一条。利也是指个人的福报,就是有福共享,有福报与一切大众共享。他有福报,我不享他的,我只有付出,没有求取,心才清净,才与佛相应。我有福报供给别人享,人家有福我也享,这样就变成有报有偿,有往有来,这是做生意买卖,还没有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只有奉献没有求取,心多清净、多自在!真正能这样做,你的福报就愈来愈大,为什么?自性本具的德能现前了,自性里的障碍清除了。有享别人福的这个念头,这是障碍,这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称性的福德才现前。假如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断,你修布施、供养能不能得福?能得,你所得的是修德,是你这一生所修的,不是自性本具的福德。你所修的福德会用尽,若不再继续修,福报用完就没有了,这是现前社会很容易见到的现象。

     现在什么事都把利摆在前面,人的思想就坏了,起心动念损人利己。现在还有严重的,损害国家,利益自己,这还得了,天下大乱。要想这个世界恢复像从前一样安定和平,还是要把利摆在最后,把道义摆在第一。对于名利,许多宗教经典都是这个说法,“得到一点就应该知道满足了”,这个话说得多好;换言之,都是教人知足常乐,应当全心全力的去追求道德、学问。

     这六条要如何具体落实?落实儒释道三个根就是真正修六和敬。如果我们这个小团体,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落实了,就是和合僧团。这个道场就是十方诸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保佑。我们不能要求别人,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对别人的道场尊重,决定不批评,决定不干涉,决定不说别人是非。你一个人肯做,就能感化一家;这一家都做了,肯定感化邻居,感化亲戚朋友。别人还没有接受感化,是自己做的功夫不够,还要认真努力,这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以,问题决定不在外面,外面没有问题。

     怎样才能做到?做到“无我”就对了,起心动念想别人。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不再跟别人对立,不但不跟人对立,跟一切事也不对立,跟天地万物不对立,那是破边见。然后再破成见,我认为应该如何,这就不能修随喜功德,不能恒顺众生。必须把成见放下,才能修随喜功德,才能修恒顺众生,这是入佛门的第一步,在小乘证得须陀洹,大乘是《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虽然才入门,那个功德就不可思议,你是真的佛弟子,所以一切诸佛护念,龙天拥护,鬼神尊敬。这样一个僧团出现,这个地方就有福了。舍己为人,起心动念为释迦如来正法久住,起心动念为这个世间一切苦难众生,不要想自己,才能做到六和敬。

     六和敬是修行真实功德,真正的基础。所以,礼貌也不能轻视,如果不重要,佛菩萨为什么那么重视它?对待人深深九十度鞠躬礼是有必要的,表示自己内心的谦虚,对别人的尊敬。所以,小节不能疏忽,大节才能受持。认真修学,真正学习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都是出自于内心。宇宙万物、众生跟我是一体,本来自性是圆满、和谐的,我们今天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跟性德相应,跟人和谐、跟一切众生和谐、跟天地万物和谐,这多美好!

    (节录自 净空老和尚讲演集)修学六和敬—老法师开示 (第三集)

  (来源:http://www.gogoqq.com/ASPX/894658791/JournalContent/1317555649.aspx)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