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修行问答

真布施不怕假和尚,对吗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真布施不怕假和尚”,请问师父,正信佛弟子应如何看待这个观念?

  布施(梵语dana)者,音译为檀那、柁那、檀。又称施(梵语daksina),意译为财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之义。

  布施原为佛陀劝导优婆塞之行法,其本义乃以衣、食等物施与大德及贫穷者;至大乘时代,则为六波罗蜜之一。再加上法施、无畏施二者,扩大布施之意义。亦即指施与他人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积功德,以致解脱之一种修行方法。

  布施是一件神圣救人的美德,对象是不分富贵贫贱、男女老幼、种族国土之区分的,这是站在慈悲平等心而利人之风范,值得嘉许赞叹,众生有苦难,须要别人挽救之际,正是让人人有机缘布施喜舍之时,更是与众生广结善缘的大好时机;因为布施须有对象,如果没有对象,布施这个名词亦等于空谈(不存在)了。但是人常言:真布施不怕假和尚。这句话有多角度让人联想的空间,意思就是:你真诚布施给对方,你就不必考虑财物的动向如何,不怕金钱去向之因果如何!是用到利人去了,或达成救济,或被对方欺骗了,或对方是假相心存不诡,你完全不追究,不想了解,管他是真是假,布施是我的事,钱给他后是他的事,与我布施者无关,这句话的含义在此。这是站在布施者方面而言,对方是真是伪一概含糊不管而带过,这种布施行为以正信佛教来说是不容许的,甚至会闯祸,有时会带来严重的过失,你之所以闯祸或有过失,是因为你并没有把布施的对象稍加认知所带来的后遗症,这种行为与观念,佛教称之败坏菩萨,仅有慈悲心却没有智慧的菩萨,这类型之菩萨,易闯祸,易惹出麻烦之辈,佛所不许,反而有无量过失。

  譬如:当今台湾宝岛佛教很兴盛,南北十六县市国人学佛非常多,问题来了,学佛之人十之八九都很慈悲、友善、有喜舍心,此时,歹徒见有利可图,心中是没有因果、道德、良心、轮回报应的观念,如果歹徒有这些观念,就不名为歹徒、诈欺集团、金光党、伪装假相以骗人手法的种种作恶名称了。你真布施,不怕假和尚,当你被歹徒骗了,理当你不该事后在皇帝背后骂皇帝,你不该批评歹徒,不该后悔,不该哭泣,甚至可以再继续真布施,不怕假和尚啊!可是十人有八、九都骂个不停,诅咒几十年了口业尚未停息,不是吗?社会上的确有这些人有这种自误误人的观念。因此我们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布施钱少你不觉得,钱多你就慢慢会觉悟的。

  佛陀告诉我们布施要有智慧,要了解布施对方的来龙去脉方可行施,如果对方是诈骗集团,你也唯有壮大其恶势力,使对方继续行骗下去,如果你始终认为真布施不怕假和尚,这是你正确的观念,那法院很辛苦的检察官、法官、书记官们也就不用那么辛苦在案上大费周章,绞尽脑汁沙盘演练,办案办得头发变白了,皱纹增多了,案情错综复杂,案情是挂在虚空,厘清不易。毕竟现代的歹徒十之八九都是智慧犯罪,手法精准,走法律漏洞有一套,让司法官办案扑朔迷离,一个头两个大,真是无奈,无奈又能如何呢?追根究底,就是你慈悲布施而没有智慧观察真相,让歹徒四处行骗,最后法网恢恢,难逃果报,这一连串的动作使社会国家动荡不安,国家财力损失(警察、法官、检察官、书记官所领薪水),你也应负起多少责任与过失,这些歹徒行骗江湖之能生存蔓延是因你而促成,岂可不慎!

  佛教讲因果、道德的,本来布施是美事一桩,但是在你缺乏认知布施的真谛之下,却也造成社会大众的不安与歹徒猖狂肆虐无道的局面,因此之故,期盼欲布施喜舍者,理应认知受施者之背景真相,实有必要也,免得浪费自己的财物,又壮大歹徒势力,而自己不知不觉,又声称自己是在学佛,实在有损己之德也,佛陀看了真相之后会连连摇头道:弟子啊!请你们饶了我吧!我如来正法(梵语sad-dharma)没有教导你们以这种方式来行布施啊!你的作为只有让歹徒趁虚可入,因而坏了我如来正法而已!我如来正法是以悲智双运而行布施啊!这是中道不二门,是十方诸佛证成佛道的唯一途径,我佛弟子若欲证成无上菩提,亦当如是持,莫以布施行善不解真相而造业,致使沉沦,是故菩萨道应以悲智双运而度生,如车四轮正常行驶,若缺一则失平衡,有翻车之堪忧,应有所醒悟,回头是岸吧!弟子们!

  布施对象得体不得体,正确与不正确,有意义无意义,其福报是有所关连,诸经要集卷十所载,以布施情形之不同,所得之福报亦有四种差别:

  一、施多得福少,谓以饮酒、造业、歌舞等事施人,则费用极多而无福报。

  二、施少得福多,谓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使其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

  三、施少得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于邪见外道,施物既少,得福亦少。

  四、施多得福多,谓若能了悟世间无常而发心舍财,造立塔寺,供养三宝(梵语tri-ratna),则所获福报如恒河沙,施物既多,其福亦多。

  可见布施对象理应以智慧审慎,而后布施喜舍,才能得到布施真正的意义与功德,因而达到度人利他的弘愿是也。菩萨行布施应以智慧观察与导引,才不致于一再有挫折与误了自己行布施而生悔,并且以慈悲心、平等心、来对待受施者,据优婆塞戒经卷五所载,菩萨布施应离五种法:

  一、不选有德无德,谓菩萨行慧施时,平等普济,不择冤亲。于有德之人生爱敬心,于无德之人起怜愍心。

  二、不说善恶,谓菩萨行慧施时,以平等之慈心,于善者与不善者,各随所愿,普皆饶益。

  三、不择种姓,谓菩萨行慧施时,无分种姓、贵贱、凡有所需,普皆施与。

  四、不轻求者,谓菩萨行慧施时,见来乞者,生起殷重不轻之心而与所需,以济其乏。

  五、不恶口骂,谓菩萨行慧施时,于求索者皆不出丑恶之语以毁辱之。

  总之,菩萨有心布施之际,应提起大智慧,作有意义的利人大业,不可心怀著真布施,不怕假和尚的自误误人观念,应审慎布施时的心地是否正见、平等、慈悲否?受施者是否如法的可受你行施,而后三轮体空,达成布施波罗蜜自度度人,自利利人之菩萨道。

  开悟圣僧云:布施莫著相,著相则无功;能作三空想,福德遍虚空。(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