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蔡礼旭

老师接受马来西亚《中国报》记者采访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采访者:《中国报》林爱珊记者

被访者:蔡礼旭老师

陪同者: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王丽萍主任

记者:老师可以谈一下,你在马来西亚教育的那种工作吗?

蔡老师:我是2004年刚好是圣诞节的时候,第一次到马来西亚。那时候是孔子学会主办,第一次到马来西亚来,那是一个讲座,在陈氏书院。在祠堂、书院里面讲传统文化,也很有意义的。而且陈氏算在福建这一代,在东南亚,都算是大姓了,陈氏是大舜的后代。所以那一次,感觉马来西亚的华人同胞,对自己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非常珍惜。之后,几乎每一年都有到马来西亚,来做传统文化的交流。

后来,2007年,跟我们全国校长职工会,有一个签约,就是五年要培训全国的第一线的华小的老师。他们校长职工会也非常有远见,也很有决心,希望把《弟子规》、把这个传统德育教育,能够推展到全国各地的华小。所以从07年开始,就每一年都会有一次比较大型的教师培训。

记者:刚才您有说到,马来西亚华人同胞现在对传统文化也蛮重视。其实,蔡老师您有到其他国家,可以比较看看,马来西亚的华人,到底是怎么样,对于传统文化方面?因为也有一些时事评论员说,马来西亚华人对传统的那个执着,好像愈来愈少。

蔡老师:我是从来听课的这些大众,感觉他们还是挺珍惜的,有时候课程还三代同堂,一起来参与学习的都有。而且,传统文化很重视伦理,现在三四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华人不多了,我们感觉,马来西亚这样的一个家庭组合,还是比较多。包含几十年,华教在马来西亚的一个承传,也都是有赖华人捐款,来护持整个华教的延续,这个也是相当不容易。而这几年,每一次这些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课程,那投入的义工都是上千的。这么多义工都这么欢喜大家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这些去看,还是挺难得的。然后又加上全国校长职工会有这样的一个认知跟决心,所以刚好这几年,就持续已经办到第四年的,一个比较大型、五天的培训课程。今年是在柔佛。

中心主任:今年会着重柔佛州的校长跟老师。不过(讲座地点)在中心。O7年是在金马皇宫,08年在UKM大学。07年是650位(参与),08年是1800位,09年是2500位。

蔡老师:09年是去年底,在北方大学(UUM)。

记者:08年是在UKM?第一年就在金马皇宫?所以,你在过去这几年,在马来西亚的教育、讲座,有遇到一些比较大的难题吗?

蔡老师:难题倒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因为应该是说,传统文化它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的这些思想、观念,那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事业、社会好,所以基本上应该不可能会有什么难题,主要是不理解。那接触完,能把这些思想观念给他讲清楚,应该没有人会反对。是不了解而已,不至于会反对。

记者:所谓不了解的程度,会很高吗?在马来西亚?

蔡老师:目前我们办的课程,接受度都还挺高的。

中心主任:起初会有一些,起初开始还是会有一些误会,以为宗教色彩太浓,起初,07年。

蔡老师:哦,那个是教育他对宗教议题比较敏感,他怕说,假如是宗教,进到校园,因为不同宗教,他怕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不过后来知道说这个《弟子规》它是属于家教的部份,属于伦理道德。

记者:但现在我发现,还有很多人的观念是,觉得这《弟子规》还真的是有那种宗教的成份。是这样子吗?还是……老师你可以解释一下吗?

蔡老师:哦,假如是觉得有宗教成份的话,可能是因为,一开始推展《弟子规》,有一定的比例,是佛教徒在做这个事情。但有一个,我们必须去思考一个问题是:第一个,佛教徒他也是炎黄子孙啊,是吧?第二个问题是说:现在这个功利主义之下,谁愿意去做没有任何报酬,却又做得比谁都积极的事情?那除非他有一种奉献的精神。那有这种奉献精神,一般,都是比较是接触佛法,或者是接触宗教的人,他才会有这种情怀嘛。所以一开始,有这种奉献精神的人出来,这也是很正常。

当然说到这里,在中华文化里面,儒道释,它是三个主流。而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这个在整个历史当中,就看得出来。我们讲“儒家、道家、佛家”,它用“家”字,就是一家之言,就是教化

然后以最近的皇朝,清朝,清朝是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有一部书,是特别不容易编辑而成的,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经史子集,那个是中华文化最完整的一部书,一千五百本,一本这么厚,那个要用卡车来载,才载得完。这么厚的,这么大的。那个是清朝编成的,代表清朝他虽然是女真族,但是他特别珍惜中华文化。

而雍正皇帝,他就曾经对全国人民写了一个《上谕》,这个数据都可以查得到。这个《上谕》里面,皇帝讲,“三教”,这个“三教”就是指儒道释,儒家、道家、佛家,“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就是教育,让人民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等于是说,这几千年来,这三教都在教化神州大地的老百姓。而且他说,“理同出于一原”,道理,“理同出于一原”,“原”,原来的原,“道并行而不悖”,他们所谈的道理,它是非常,都是相同的、相应的。所以,这个佛法,它也是教育。所以刚好,马来西亚这些佛弟子,他们比较了解文化的价值,所以他们主动的来推展。

但是经过了解之后,他就了解到,这个是文化,这个是伦理道德,是家教,不是宗教的一个范畴。那随着接触、了解了,教育界的担忧,他就放下了。我们接触的校长职工会的秘书长,李金桦校长,他就是基督徒,而且他是非常积极在推展,他觉得这个对孩子的做人、德行帮助非常大。

记者:所以,这个《弟子规》其实是无关宗教?

蔡老师:对,无关宗教,它是文化,是谈伦理道德,谈德行方面的教育。因为中国历代,这几千年,都是透过这个家庭教育的基础,人就有这些德行的根基了。但是这个家庭教育,以前那个家庭教育,它是一个大家族,现在都是小家庭比较多了,小家庭,有可能就忽略家庭教育的基础了。

然后现在就是,学校它没有宗教的担忧之外,我们去年在北方大学,也有回教的校长、老师参与。09年在UUM,就有参与。而且,他们觉得《弟子规》教导孩子孝道、做人,很有系统。这个他觉得说,比回教的经典里面讲的,更有系统。因为他觉得,回教《可兰经》里面也强调孝道,但为什么他讲说更有系统?因为毕竟,《弟子规》所整理出来的这些道理,它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出来的,所以它当然更有系统。

而且他们自己,那个默罕默德,当时候在世的时候就有讲,说“要追求知识,纵使远到中国”。所以回教徒他在学习中华文化的时候,他也比较没有障碍,因为这是他们默罕默德先知,也这么样提醒他们。所以代表整个全世界现在古文明唯一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只剩下中华民族了,所以当然,可能是他们默罕默德先知在那个时候,其实就已经看到,在文化的积淀当中,中华民族是最厚的,其他古文明已经断层了。

记者:这样说的话,其实《弟子规》跟宗教的教育,其实是没有相抵触的,对不对?

蔡老师:没有相抵触的。而且应该是说,所有的宗教,它不可能不教伦理道德,因为这是做人的基础啊。因为中国人、中华民族,他重视教育,所以一直以来,你纵使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也知道这个做人的道理。那西方它是很强调宗教,它几千年,包含它是政教合一,政治跟宗教它是合在一起的,甚至宗教的地位还比政治高,所以他们基本上是,宗教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好像都是接触。中华文化它不一样,它是特别重视文化教育,所以纵使你没有宗教信仰,对这些伦理道德也知道。

所以现在为什么社会乱?乱在人心,他没有一个做人的准则。所以是因为,东方,尤其是中国,忽略了伦理道德,忽略了孔子的教育,西方忽略了宗教教育,那人心整个就乱了。所以讲白了就是,东方不要孔子了,还曾经有文革的现象,打到孔家店;西方觉得,不承认有耶稣了,不承认这些宗教教义了,那整个人心它堕落得就快了。

记者:刚才您有提到说,现在是小家庭,小家庭就难以进行这个家庭教育,可以谈一下,其实现在整个社会的情况,愈来愈严重,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蔡老师:这很好的,您看,一个人,做人很重要的一个基础,第一个,孝道;第二个,恭敬长辈、恭敬老师。等于是孝敬这两个人生态度,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孝、敬这两个字,他做人就没有根了。

那我们看小家庭,第一个,孝,很难教。你说三代同堂,大家庭,因为教育里面,身教绝对比言教更重要。

因为我接触不少家长,他们有时候谈到孩子就说了,“我都给他讲多少次了,他就是讲不听。”从这个话里面就可以感觉到,现在的人,他在认知教育的时候,他落到言教上面去了。但是他有没有反思说,他自己有没有做到?父母自己有没有做到?为什么讲言教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只有讲,自己都没有做,那一般孩子他也不服的。

所以,孝道,很重要它要身教。但是小家庭,他就没办法,很难身教。然后小家庭,他没有那种团体的相处,这个时候,他没有叔叔,没有伯伯,没有爷爷奶奶这些长辈。像我们小时候三代同堂,很自然的,你不管吃饭,甚至要坐下来,都首先要看长辈先坐了没有,那你那个恭敬很自然就养成了。你包含每一天吃什么东西,一定是先给爷爷奶奶、长辈吃嘛,它有一个环境的氛围,自自然然,潜移默化就学会了。那现在小家庭,他就在教孝敬方面,怎么样跟长辈、跟人相处,他就相对的比较不容易。

那当然,目前是小家庭的状况,我们怎么样能做到,让孩子还是懂得伦理道德,懂得这些做人的话,那第一个,父母就要多用点心了。礼拜六礼拜天,放假期间,多回家陪陪父母,照顾父母。有一首歌在大陆叫做“常回家看看”,这个歌就已经显露出来,跟父母就没有住在一起嘛。我们想说,常回家看看还不行,要“常回家干干”,干活。常回家看看,好像怕人家说你不孝顺,回去看一下,“我有回来了”,那又是形式的,没有意思了。真正用心去陪伴、去照顾父母,让孩子潜移默化当中,看到这个身教,这是一个做法。

当然,能够三代同堂,那是最好不过的。而且我们看三代同堂,其实对老人才是真正恭敬。因为人老,真正要快乐,还是天伦之乐。其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嘛,你说,哪一个人不希望晚年的时候,跟孩子孙子住在一起?谁喜欢去住在那个养老院?是吧?

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想一想,我们也会老,谁希望?因为你假如养老院大,两三百人住在里面,那个服务人员,连名字都没办法记,那他可能到时候喊老人都是“一百三十五号”,变成一个床位在那里喊,那老人多难受啊。

所以今天我们能够孝敬老人、照顾老人,因为从家庭来讲,没有老人就没有我们,我们应该饮水思源,知恩报恩;从社会来讲,没有上一代老人,哪有我们这一代?那既然都是老人给予我们家庭跟社会的奉献,那老人的奉献最后是没有人照顾,得到养老院去,那这个就感觉不是很妥当。而且,我们现在不照顾老人,等我们老了,如是因,如是果,那也没人照顾我们啊,是吧?我们总得想想这些事情。这个就是第二个,就是三代同堂,比较好。

第三,可以小区营造一个家庭的氛围。

记者:怎么说?

蔡老师:因为你小家庭,但是小区,他可能有两三百户人住在一起。那你要让孩子学习一个团体生活,懂得人际的关怀相处,那你小家庭这些都缺乏。那你可以营造一个,看到所有小区的老人,“爷爷好,奶奶好”。有时间,又刚好那个重阳节的时候,办个活动,孩子给老人敬茶,端茶倒水,表演节目让老人高兴,那你这个小区,慢慢不就营造成一个家庭氛围吗?那这个就要靠有心人去做。只要有人愿意去主动付出、奉献,这个无私的风气,就会在小区里面带动起来。你比方,有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他就可以免费的,帮其他小区里面的孩子上伦理道德的课,有人主动奉献,慢慢那个氛围就会带出来。

台湾有一个小区,叫耕心莲苑,耕耘的耕,莲花的莲。他们是两个老师免费辅导、照顾孩子,学习课业,学习这些伦理道德,已经做了十三年了。结果他们现在小区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然后台湾的教育部社会司,就是专门管社会教育的单位,以他们小区为全台湾小区学校的样板。那所有的小区都像他们一样,这么认真学习传统文化,而且又像个大家庭,那这个社会就非常祥和了。这个是从小区怎样去营造一个家庭和谐,大家庭和谐的氛围。这对孩子都是非常好的环境教育。

记者:问题是现在家庭是父母两个都工作,然后孩子方面,那种教育都是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只是老师在负责教育,所有教育孩子的责任都已经交给了学校,这样子的情况是很久了。

蔡老师:这个我们待会儿谈一下。我现在还有第四个,企业团体,营造一个大家庭的氛围。

因为现在都是小家庭,而企业团体它是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而这一个企业家,这个“企业家”,企业“家”嘛,它是一个大家庭嘛,他假如有一种家长的胸怀,他把中华传统这些伦理道德,都能够融入在他的企业里面,他可以开班教育这些员工的孩子。这就好像那个以前开私塾,所有的孩子们送到这个私塾来读书。现在已经没有大家庭了,企业变成一个大家庭啊,他有这一份道义、情义,照顾员工的家庭,包含以后他的养老,包含他的孩子教育,包含员工整个心灵的提升。不只在这个环境当中得到生活的安顿,他还可以得到心灵、精神的提升。这个很重要,现在的人赚钱忙到心灵空虚,或者忙到穷得只剩钱而已。我们接触很多企业界的人,他们自己都说,还没学习到这些圣人的教诲,都觉得是穷得只剩下钱而已了。

而我们现在因为前几年,都是在中国推展传统文化,而现在中国有非常多企业家都在做这个工作,整个他的企业氛围很好。甚至于他们还主动办课程,让社会大众来学习,如何修身齐家。而他们办的课程,让很多家庭,懂得了这些伦理道德之后,改善很多家庭的例子都有。等于他不只照顾自己企业,他还希望社会大众能受益。所以这个是刚刚林小姐您提到的就是说,目前已经是小家庭了,用什么方法慢慢把它改善过来。

另外您刚刚提到的就是,家长,他很多的时间都在赚钱,父母可能都出去工作了,然后他们觉得,教育就是交给学校。

好,现在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孩子其实他接受教育,应该是怀孕就开始了,胎教啊。现在科学已经证明,胎教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曾经接触过一些太太,她就奇怪,“我的脾气不是很大,怎么我这个孩子情绪这么大?”那有时候我们跟她交流,“你怀孕那个时候,是不是状态特别不好?”说,“对,那时候好像工作、方方面面特别。”那时候是很重要的时候,但是那个时候刚好状态特别不好。

因为那个时候,胎儿跟母亲他是一体的,所以那个时候母亲的情绪,孩子他是能够感觉得到。这个在我们中国历史当中,那是从尧舜禹汤,那时候就懂得注重胎教。

最明显的例子,周朝有三个很有德行的女子,女圣人,她们的名字叫太姜、太任、太姒。这三代人,这个太姒,是文王的妻子,周文王的妻子。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太姜是周文王的奶奶。然后,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还有两个哥哥,泰伯,仲雍,这个都在古代都是圣人,德行都非常好。那等于是太姜,生了她几个儿子都是圣人,然后太任又生了文王,然后太姒又生了武王、周公。所以她们这三代女子都很有德行,而且都很注重胎教,所以周朝出的圣人特别多。

然后因为这三位女子,她的名字都有一个“太”字,后来,就称妇女,尤其结了婚的妈妈,称“太太”,所以这个名字是很尊贵的,就是期许所有的女子,都是成为圣人的母亲。当然她要成为圣人的母亲,首先她的德行要很好。然后也同时提醒了,胎教跟母教的重要。

所以从胎教到幼儿教育,这个都是非常关键的。俗话讲的,“三岁看大,六岁看老”,这个都是反应出他从小,其实孩子从睁开眼睛,从胎中到三岁以前,他那个眼睛是随时在看,耳朵随时在听,都在学习。我们不能以为,是到幼儿园、是到小学才开始学,那这个就是认知上的问题。这一些问题,我们在这几年下来,很多妇女她就懂,所以她怀孕的时候,特别注重胎教,那个孩子就特别乖,就特别好教化。所以懂不懂,还是差别会非常大。

而我们看,小孩子牙牙学语那个时候,你看他开口就讲,“我爸爸说,我妈妈说”,那代表父母在他的心目当中地位非常崇敬,父母讲的话他都不敢忘,那你说那时候父母怎么对他影响不大呢?包含以前对老师的尊重,那都是父母教给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去拜见老师,给老师行礼,那孩子一看,他最尊重的爸爸妈妈对老师这么恭敬,他怎么敢不听老师的话呢?这个都是很重要的家教。

所以首先,父母他要认知到,孩子从胎教到整个小孩的教育,他们是非常关键,他们是孩子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老师。所以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你不能把这个根本给忽略掉了。

然后再来就是说,组织一个家庭,夫妻要有共识:什么是这个家最重要的事情?

你看现在的人,忙了一辈子,几个人幸福快乐呢?几个家很和谐、很安乐呢?我们从一些现象当中来看,忧郁症愈来愈多了,青少年犯罪愈来愈多,离婚率愈来愈高,自杀率愈来愈高。显然,随着人的努力,甚至不只是爸爸努力,以前还在三五十年前,都是爸爸赚钱,妈妈照顾家里,所以,投入工作的一个努力状况,是不断的提升,可是人的那种幸福感、幸福指数却是快速下降,家庭的问题比以前更多。

所以,是不是值得思考?大家都一窝蜂往这样的方向在走,但是并没有得到幸福啊。你说,光是说离婚率就好,现在很多国家基本已经到了五成左右了,那你说夫妻都变成这个样子了,孩子都变成单亲家庭了,你说你赚的钱再多,孩子他会快乐吗?心灵会健康吗?所以从家庭的思考来讲,家庭的幸福,不是有钱就幸福了。现在好像人就一窝蜂的,就是只有钱,什么都解决了。事实上,钱能解决的事,可能都不是最关键的事情。你看上一代的人,钱又没有多少,衣服都哥哥传给弟弟,就这样一直穿下来,钱也没有多少,一家人很和乐,很团结。现在钱很多,家里都很多争吵。

所以,夫妻他要思考得到,家庭的精神层面的经营。再来,下一代教不好,这个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了。所以,老祖宗提醒我们,“至要莫若教子”。最重要的、至为重要的,没有比教儿子、教下一代更重要的。

记者:刚才你谈到说,离婚率愈来愈高,会不会说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跟以后必然的一个发展情况?导致这种所谓的家庭伦理、伦理教育方面,已经不再重要,不再受重视?会不会?

蔡老师:您看,“趋势”,是人往那个方向走,叫趋势。但是趋势有好的趋势,跟不好的趋势。那人都没有办法判断了,你说赶流行,那这个流行是好还是不好?你赶了以后,比方说,赶这种虚荣、虚华,这种流行要不要赶?冷静的人他就不赶了,他就勤俭持家;你不冷静的人,他就奢侈,到最后整个生活就变成这些金钱、欲望的奴隶。我们看下一代,信用卡有多少张?是不是?他还没出去赚钱,就已经花了一大堆钱,你说这个趋势要跟吗?现在这个世界就是走上灭亡,那我们跟不跟呢?科学家都提出警告了,继续这样下去地球都不能住人了,那你说这种趋势要跟吗?在这种节骨眼上,家庭也好,社会也好,该是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了。大家都这么辛苦,“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得要是正确的方向才会有好结果。

所以,离婚率愈来愈高,那铁定是错误的方向,那不可能给人幸福的。我好像还没有听过哪一对夫妻离婚了,说“离婚真好,我好快乐”,我还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个例子。

但是问题来了,谁结婚以前,去接受“如何夫妻和谐相处”?谁去接受过这样的教育?那人都不学这些道理了,他怎么会懂呢?所以你说现在这么多大学,博士生这么多,几个博士很孝顺父母?就是《三字经》讲的,“人不学,不知义”,“人不学,不知道”,这个就变成整个教育,它在近代这几十年,受到西方的教育影响,它着重知识跟技能,它忽略了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德行、教做人。所以西方社会很乱,它那个青少年犯罪率,现在都六岁、七岁就开始了。结果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最严重的,丧失民族自信心,“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其实我们教育,我们是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你去全世界哪一个民族找,每一个朝代都出德行非常好的圣贤人?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啦!结果信心都没有了,都跑去西方学,结果现在学得一塌糊涂。

记者:可是好像在马来西亚,我们的教育制度,现在引起的争议,就是过于注重考试,过于注重学术成绩,而不是那种德行。

蔡老师:所以难得,校长职工会他认知很好,他知道“德者本也”,德行是做人的根本,他用很大的决心跟毅力,来做这件事情。今年已经第四个年头了。

记者:就会合作举办五年?

蔡老师:对,签五年的合作。

中心主任:有些华小已经看到很明显很好了。

蔡老师:孩子是可以教的,人是可以教的,是我们有没有教他?

谈到这里就是,我们刚刚讲到的,夫妇组织家庭,有没有把教育孩子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有没有认知到,夫妻是孩子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然后,是不是一定要赚很多钱,才能维系家庭?这些都值得思考,不然大家都好像就随波逐流,都好像这样才对。那以前妈妈照顾家里,爸爸赚钱,然后还养八个孩子,人家不也是这么过来,而且个个还挺懂事的。现在是两个人赚钱,养一个、养两个,结果还养不好。这是不是他整个家庭里面的那种教育的认知,还有他整个家庭治家的这些原理原则,他有没有把握好?

比方,勤俭为持家之本。勤俭了,爸爸一个人赚,还可以积累不少钱,还可以买房子,省吃俭用。现在两个人赚,贷款还付不了。所以这个都是他一个人,他这一种德行,还有他的价值观的问题。

记者:蔡老师,这是大部分家庭所面对的问题。

蔡老师:因为都没有人教。谁教勤俭啊?而且现在都是这种人比人气死人,虚荣心作祟,那就不好了。所以人要提醒,不然一下子就随波逐流,拉不回来了。

所以这个是夫妻在经营家庭,他有没有去考虑到勤俭持家,而不是说一定要去赚很多钱才能够维持这个家。夫妻有没有重视教育,把孩子的根基扎好?其实教育是你有没有用心,你有用心孩子都感觉得到。哪怕你是两个人都工作,回来的时候,很用心的陪伴孩子啊。

再来,就是学校教育部份。学校有没有能够重视到,德行是教育最重要的根本?而不是只有知识技能的传授。

记者:但是在功利社会的话,这个教育,尤其是在马来西亚的现象是,孩子要考很多A,就是好孩子,所以家长拼命给孩子去上补习班,然后每天放学过后就一大堆钢琴课,然后绘画,然后补习。

蔡老师:这些事情都很值得思考。比方说,您刚刚讲到“功利”。一个人,他待人处世、思考事情,都是以功利,请问,这样的人会孝顺父母吗?这样的人会很忠于他的领导吗?这样的人能经营好家庭吗?这个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是什么?大家学历都很高,但是是功利思想,不孝父母,然后跳槽特别多,忘恩负义,然后,离婚率特高。功利它不是一个好的方向啊。现在家庭也好,团体也好,都有难念的经,不都是因为这个存心偏颇了吗?

好,那不功利,就没发展?一个是功利的人,跟一个是道义的人,你说哪一个人的人生会经营得好?这都是可以思考的问题。

而且,功利这个东西,要很冷静,“急功近利”,所以功利心的人,看事情都看得很短,他看不长远,他都贪蝇头小利,他可以为了这个小的利益,做人的原则,他都可以放掉。那你看功利之下,走走走,走到最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把公司、可以把所有投资人的利益,全部抛在脑后。

包含现在的西方,很多破产的国家,你看现在多少国家都在那里濒临破产,怎么来的?不都是自私自利来的嘛,不都是享乐来的嘛。先花钱,然后没钱还摆阔,还享受,享到最后,这个无底洞没法补了。这个在华人的世界里,笑掉人家的大门牙,“没钱还花钱,一点羞耻心都没有”,是不是?华人说“量入为出”,哪有没钱还穿名牌衣服的,那根本就是很可耻的行为。你看那整个价值观都扭曲掉了,都不是在一个正常的轨迹上在走。

那我们现在话说回来,我爸爸那个时代的人,特别有道义,特别有责任感。我父亲这一生,第一个,学习课业不要人家担心;第二个,经营事业没让我爷爷奶奶操过心,这个我从小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这个我非常清楚;第三个,夫妻家庭经营没让老人操过心。你说,有道义的人,他一生源源不绝的孝道、责任心的动力,多好,家庭的栋梁,社会的栋梁。

那我们请问一下,功利思想的人,是家庭的栋梁吗?是社会的栋梁吗?你觉得是上一代可靠,还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可靠呢?经济奇迹是上一代人创造的,不是这一代人创造的。这一代人是创不出来的,这一代人都是花钱。

所以,道义绝对是比功利太可靠,太正确了。可是你看,现在社会是在教道义,还是在教自私自利呢?

再来,我们再拉回来,从这个根本上,拉到现在的现象。你说孩子现在都要考A,再来,要学很多东西。第一个,孩子学这些东西快乐吗?他学了以后,还用吗?他学了痛苦得不得了,不学了叫解脱了,那学那些东西,到底对他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呢?我们现在好像一窝蜂的在干一些事,到底那个做了以后好不好,没人去想。

好,那孩子都考A了,他就幸福了?哪一个人的幸福是因为他小学三年级考6个A?我想找一个都找不到。人幸不幸福,是他的心理素质健不健康。有些人钱赚不多,可是他每天哈哈哈,每天很知足常乐;有些人一个月赚几万块钱,但是他笑都笑不出来。那是因为他心理的状态不同。他有没有知足常乐,他有没有助人为乐?一个人假如会攀比,他有多少钱都不会快乐。他开个BMW,看到人家新的款式出来了,他就痛苦了,他怎么快乐?是吧?所以他快乐不了。人快乐不快乐,是心理健不健康,这才是关键点。

所以今天大家,父母的认知,已经都偏离了那个正确的认知,偏离了幸福的观念。父母都在那里,“都要A都要A”,那都是虚荣心嘛,虚荣心会让一个人快乐吗?人比人,气死人,虚荣心怎么会快乐呢?

再来,他都考A了,你假如不好好引导他,他很傲慢哦。“你看,我成绩比你好”,瞧不起同学了。是不是?他成绩好了,瞧不起成绩不好的;成绩比他好的,他还嫉妒。那这种心理,他以后怎么样都不是快乐的人。

我们忽略了教育最重要是什么?是长他的善心啊。这个在经典里面,《礼记·学记》讲,“教也者,长善救其失”。我们当父母、当老师的,这些东西都没想清楚,到底在教孩子什么?到底在带孩子往哪个方向去走?当父母的问问自己,孩子跟你一样的人生,你愿不愿意?我们自己快不快乐?所以,教育是长他的善心,这个根本要抓到,不然你都是在那里比成绩,比到最后,孩子的心理还是不健康。

所以我们看,现在大学毕业了,高学历毕业了,跟人不好相处。我们曾经就看到一个文章,知名大学发表的一个文章,就是企业界的人说,这个最知名大学出来的学生,傲慢,然后行为习惯还不好,好找借口,都是想着他那个知名大学的光环,不肯谦虚向人家学习。那你说那个高分跟学历,不就造成他的障碍嘛。所以看事情,要看到根本,要看到有深度,不能看这么表象的东西。

记者:但是对很多没有接触过这个《弟子规》、儒家思想的社会人士而言,这是一个有点会闷的课题,所以老师你可以讲解一下,可以如何把这些东西生活化的去学习?

蔡老师:我们应该快满七年了,我是2003年9月5号,到了中国海口,我从那一年开始,跟大众交流传统文化《弟子规》,没有一个人跟我说“《弟子规》的课程很闷”。为什么?跟他的生活有关,跟他的家庭有关,跟他的人生幸福有关,这都是他最需要的,他怎么会闷呢?而且我们开课是根本连招生都不用招生,人就已经坐不下了。因为现在的人,他自身、他的家庭都需要这些教诲。谁不希望夫妻和乐?谁不希望教育好下一代?谁不希望人际和谐?谁不希望家和万事兴?

所以“很闷”,那个可能是因为以前拍戏,都拍那个老师都是很古板,那个落入一个错误的印象。您说,孔子假如上得很闷,他会有三千弟子吗?是不是?

记者:但是对我们一般的那种年轻人,讲,“学《弟子规》。”“《弟子规》?应该很闷吧?”就是那种刻板印象已经留在那里,所以要如何去touch大众?

蔡老师:有啊,现在来上课的人多了,自然这个刻板印象就去掉了。我们几年办课程,有时候都是七八千人来上课都有,你说很闷,怎么可能七八千人来上?

所以,这个传统文化,刻不容缓。很多人听了之后,就没离婚了;很多人生悬崖勒马,刚好那个观念一转就拉回来了。所以这个伦理道德教育,确实对现在的家庭社会,是刻不容缓。很多人要自杀的,听了课,观念转过来。我们有时候讲完课,车开着,当场那个听课的人跑过来,一边哭,“我不自杀了,我来之前是已经决定要自杀了。”所以现在人心很苦,需要这些圣贤承传下来的智慧,来挽救他们的人生。

其实您看,中华文化,它的一个纲领很简单:五伦八德。五伦就包含所有人与人的关系,你顺着这个关系流露的一个很自然的德行,就是八德。

我们看五个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人与人,不会超出这五个关系。家庭里面,就是“父子、夫妇、兄弟”;出社会了,朋友、同学,都在“朋友”里;然后你到团体里面去,他就有领导跟被领导,就“君臣”关系,那就统统包括了。然后我们看,这个五伦关系不是谁规定的,但是顺着人性很自然。

比方举个例子,“父慈子孝”。你说哪一个父母,他孩子诞生了,还得要有人去告诉他说,“你可要好好照顾你儿子”?没有,没有人去做这个工作,他为什么这么爱他的孩子?天性嘛。你说那个孩子,那个连走路都不会,走不稳的,你看他看到爸爸妈妈,高兴成那个样子,然后紧紧抱着父母,那个不就是天性嘛。

老祖宗的教育就是让这个天性保持,然后让这个天性能够延伸到对一切人的爱。从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对所有的兄弟姐妹,家族,邻里乡党,社会大众。我们看历代的孝子,去当官以后,爱民如子,这历代都有。你看宋朝,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嘛。所以这个五伦,包含所有人与人的关系。

然后,在这个关系当中,很自然流露的就是德。“父慈”,慈就是父母的德;“子孝”,孝就是儿子的德。而我们看,只要这个德行流露了,家庭社会的问题就解决。现在什么问题?就是缺德。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缺德。

而我们看这个八德有两个说法,合起来有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然后您看这十二个字,您把报纸打开来,所有的问题,这十二个字全部解决。你看,孝悌,家庭就没问题了;你看团体里面,没有忠、没有诚信,商业里面所有的问题,不就是忠信没有,没有礼义,没有道义,没有廉耻,团体贪污,政治贪污;有仁爱和平了,就没有冲突了。

所以这十二个德目,假如孩子从小就扎了这个八德的根,那他就不会延伸出这些家庭跟社会问题。所以什么事情最重要?教育最重要。所以《礼记·学记》里面,老祖宗讲,“建国君民”,建立国家、领导人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要摆在第一位。这个都是几千年前就提醒了。现在是什么?建国君民,赚钱为先,你把这个最重要的事情给忽略掉了,忽略教育了。

所以现在,家庭愈有钱,烦恼愈多。为什么?孩子没有德,他担心啊;他有钱了,他另外一半,他家里的人没有德,他也担心啊;然后你一个企业发展好了,员工没有德行,他操的心可多了。有钱不一定快乐,有德,家庭、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所以问题不复杂,找到根本,就是人心有德了,什么问题都解决。所以这个工作,最有力量的人,就是国家领导人,还有就是林小姐你们这些社会传播媒体,影响的面最大。你看很多现在民主社会乱,乱在哪儿?乱在媒体,那些媒体工作的每天就是去抓人家的隐私,然后头版,整个社会风气就乱。假如那个头版就是孝悌忠信的故事,那社会风气改得就快了;电视剧里面都是演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夫妻和谐,他看了感动,学习。现在电视剧都是什么第三情的,都是那种扭曲的一些社会现象还在那里演,都把人给教坏了。所以救这个社会,你们是很有影响力的。

记者:还有什么补充吗?

蔡老师:看你们还有没有什么?

记者:暂时没有。

蔡老师:不要耽误你们的时间。

记者:没有没有,我担心耽误你的时间。谢谢老师。

蔡老师:谢谢,谢谢。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