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

1 / 175

五大名山: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风景图

浏览: 

图集简介:

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而闻名于世。地藏菩萨俗姓金,原为新罗国(今朝鲜中部)王族,唐时渡海来到中国,幽栖九华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为食,后置地构宇,形成一大伽蓝。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二十公里,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与山西五台 、四川峨眉、 浙江普陀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崛起于长江之东,方圆一百多公里内,群峰罗列,九座主峰高耸入云,如莲华削成,最高峰十五峰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二米。

地藏菩萨信仰独立于佛教宗派之外,是汉传大乘佛教传承已久的佛教菩萨信仰之一。
 
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梵名Ksitigarbha,音译为“乞叉底蘗沙”。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因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也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在佛经中有诸多记载,主要见于《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和《占察善恶业报经》等三部佛经。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供养于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梦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又说,地藏菩萨曾受释迦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从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悉得满足”。
 
从上面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地藏菩萨是在“释迦既灭,弥勒(佛)未降生”之间受佛祖“金册顾命”而救度众生的大菩萨,是中国佛教所公认的大愿菩萨,实为“代理佛”。其大愿在佛法体系中特别彰显,是佛菩萨之中最坚固、最宏深、最特殊的誓愿。在唐代译本《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中,不空法师首次对地藏菩萨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和提炼,即“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但这个概括,只体现了地藏精神中的“大愿”和“渡冥”两个侧重点,并没有涵盖全部实质。故在明、清以后,随着地藏信仰义理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有诸多大德高僧提出“孝慈”和“奉献”也是地藏信仰的核心内容,所以“大愿、孝慈、救渡(冥)、奉献”构成了地藏信仰的精髓,或谓之精华之所在。地藏信仰之与中国化,带来向善的理念和实践上的社会教化功能,引领着信众趋向弃恶向善的精神境界。这也是中国佛教在唐代以后诸多宗派退出历史舞台,而地藏、观音、普贤、文殊四大菩萨信仰和禅、净二宗传承至今而不衰的原因。
 
而金地藏被后世视为地藏菩萨应化,则使九华山成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并列,“居域中四大名山之列”、“至今成大道场”。
 
据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载,开元年间,新罗僧地藏渡海来华,至九子山(九华山)中,宴然独坐,苦行修持,一方善信,悉皆宗仰。至德初(约757),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捐款买下“谷中之地”(僧人檀号化城寺址),为僧地藏兴建殿宇,“当殿设释迦文像,左右备饰,次立朱台,挂蒲牢于其中,立门楼以冠其秀,丹素交彩,层层倚空”。建中初年(约781),池州太守张岩,因仰慕地藏僧德,施舍甚厚,并奏请朝廷移旧额“化城”,置于该寺。贞元十年(794),僧地藏圆寂,跏趺石函,3年后体貌如生,舁动骨节,若撼金锁。僧众视为菩萨示现,又因其俗姓金,尊称“金地藏”,建肉身塔(即地藏塔)供奉。虽当时乃至终唐一代未将金地藏视为地藏菩萨应化,但费记中关于金地藏示寂时一段奇异现象即金地藏成为菩萨的祥征瑞兆的记载却埋下了伏笔,加上金地藏在九华山修行教化的卓有成效、生前在世人心目中树立的德行高洁的形象,加上其与地藏菩萨同名等等,都为后世认同这种说法提供了原始依据。
 
宋代,金地藏即是地藏菩萨的观点开始出现。至明代,至少在明中叶以前,将金地藏认同为地藏菩萨及其应化道场在九华山之说已普遍流行。而明清四大高僧之一的智旭大师,在佛教界曾明白无误地确认金地藏即是地藏菩萨应化,在《复九华常住书》中指出:“九华实地藏慈尊现化地。”嗣后,佛教界的高僧大德、有识之居士持金地藏即是地藏菩萨应化之说更加盛行,各地寺院所设地藏殿(院)中的菩萨造像,均配以闵公、道明二胁侍,地藏坐于独角兽之上,这种范式源于在九华山证道的金地藏。清代及民国重修的《九华山志》序中均有金地藏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为地藏菩萨道场的叙述。
 
综上所述,认同金地藏即是地藏菩萨应化及其道场在九华山之说,若是萌芽于唐代,混淆于宋代,普遍认同于明代,那么到了清代及民国更加稳固不可动摇了。这也使广大信众有了切实朝拜与净化心灵的圣地,更使地藏菩萨信仰在民间普及。

相关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