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

1 / 27

中国发现的最早千年石窟群 陕西省钟山石窟

浏览: 

图集简介:

石窟始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被专家认为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石窟群,历史艺术价值不在敦煌莫高窟之下。

钟山石窟现为陕北四大宋代石窟之一,“红都”瓦窑堡(延安子长县)西十五公里处、秀延河畔,有山巍然若巨钟倒扣,故名曰“钟山”。钟山石窟即位于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记载以前有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整个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在历史上为古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道。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第3号窟内有大小佛像一万多尊,人称万佛岩。该窟开凿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是一座典型的立柱式中央佛坛窟。1号窟和2号窟尚存部分造像,其余各窟造像,风化漫漶严重。

钟山石窟三号窟石刻佛像数量之多、密度之大、种类之全、内容之丰富在全国单窟中绝无仅有,在中国佛教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钟山石窟三号窟内呈长方形,平顶,东西宽16.4米,南北深9.5米,高5.5米,面积225平方米,窟前壁有3座高3.5米、面阔2.6米的窟门,规模宏大且气势磅礴,像一座宫殿,因此又称石宫寺。窟内正中佛坛长11米、宽5.3米、高1.4米。坛基前后的8根方形石柱一米见方,连地接顶,系造窟时预留的支撑顶板的石柱。三号窟不仅大,而且塑像精致,质朴厚重,立体感强,人体比例适称,肌肉丰腴,更以轻薄的裙带、衣褶衬托增强相互间的和谐,使人物具有真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杜建军认为这符合宋代佛像世俗化、写实成分增多的特征。许多专家看后惊叹不已:真了不起,这项工程技术难度太大,艺术水准太高。
--------------------

更多介绍【转载】:标题:陕西这座石窟,是中国最古老的石窟,被誉为第二敦煌却少有人知

在中国的西北部,坐落着一个被誉为“第二敦煌”的古老石窟——钟山石窟。尽管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输给云冈、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但却鲜为人知。我曾有幸亲自探访了这座神秘的古窟,现在就让我带你走进这座石窟,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延安子长市,始凿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年),是中国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整个石窟群坐北向南,依山而建,现存十八座洞窟,目前仅发掘出五座,面积约500平方米。然而,就是这仅发掘出的五座石窟,却藏着上万尊大小浮雕佛像。这些佛像刀法细腻,比例准确,虽历经千年仍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我第一次走进钟山石窟,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在三号窟内,我见到了一尊尊形态各异的佛像。它们或庄重威严,或慈祥温柔,每一尊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些佛像的表面均为泥金彩绘,场面富丽,展示了宋代陕北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

在三号窟的佛坛四周,矗立着八根上承窟顶的石柱。石柱上密集雕刻着数以万计的大小佛像,这些佛像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

其中位于门洞上方的一尊“自在观音”石像,面颊丰腴、凤目微眯,其雍容华贵的风姿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看着这些精美的佛像,我无法想象在千年之前,这些工匠们是如何在这坚硬的石壁上创造出如此精致的艺术品。

在三号窟内,我还发现了一块立于明嘉靖年间的石碑。碑文记载了钟山石窟的开凿年代为“晋太和年间(366年)”。

 

如果这个开凿时间能够得以确认,那么钟山石窟的历史就将比中国现存所有的石窟年代都要早,堪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古老石窟群”。

然而,钟山石窟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在三号窟内,还有一块巨石从阿难尊者雕像的正上方坠落,却并没有砸到阿难尊者的头,而是落在了旁边的通道上。

这个奇特的现象让我不禁思考:这是否是佛祖被阿难尊者的虔诚所感动,使用法力将巨石弹了出去?这个故事让我深感钟山石窟的神秘和魅力。

我曾深入探索钟山石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通过专家的讲解和资料的研究,我了解到这座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宝,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钟山石窟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古代艺术和历史的珍贵信息。

在钟山石窟的参观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虔诚信仰,更体会到了钟山石窟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这些石窟不仅是一座座艺术的瑰宝,更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它们诉说着古代人们对信仰的执着和对美的追求,也启示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钟山石窟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和艺术价值的古代石窟。它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和艺术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启示。

我相信在未来,钟山石窟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和研究,它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将被更多人所认识和赞赏。

相关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